古代文学复习.doc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62660551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文学复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古代文学复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古代文学复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古代文学复习.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古代文学复习.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代文学复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文学复习.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代文学复习提纲一、填空与默写1、我国文学的源头是原始诗歌,它是伴随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一起产生的。艺术的起源是生产劳动。2、原始诗歌大多是四言一句的二拍子节奏。3、较为成熟的原始诗歌大多与巫术信仰有关,是进行巫术活动时的祭歌、咒歌。这是因为,生产力与认识水平相当低下的原始人类,面对变幻莫测的大自然,因无能为力而对他产生神秘感,形成对自然的信仰。4、“风”,是带有地方色彩的音乐,也称“国风”。5、“雅”是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的音乐,即“王畿”之乐。6、“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7、孔子在教育学生时对学生说:“诗可以观,可以兴,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8、汉代传诗者

2、先后有四家,即申培的鲁诗、辕固生的齐诗、韩婴的韩诗、毛苌(chng)的毛诗。9、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形式完备的编年体史书。10、先秦诸子散文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春秋后期为第一阶段,这时有语录体,论语和老子;战国中期为第二阶段,其特点是语录体向论辩文过渡(对话体)文章风格多样化,出现了质朴严谨的墨子、犀利善变的孟子、恣肆激诡的庄子;战国后期为第三阶段,是论说文的成熟期(专论体),代表作有荀子和韩非子。11、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门人言行的著作。论语是语录体散文,主要记言,有独到的艺术特色。12、庄子是庄子和他的后学的文集。汉书.艺文志著录52篇,现存33篇,其中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

3、一般认为,内篇是庄子的作品,外篇、杂篇出自其门人后学之手。13、贾谊最著名的政论作品是过秦论。分上、中、下三篇,都是议论秦的过失,总结秦兴亡的历史教训。14、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巨著。它记述了上自传说中的皇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年间三十年的中国历史,共有一百三十篇,分本纪十二,书八,表十,世家三十,列传七十。15、现存的汉代乐府中,属于民歌的有60首,大多收在宋人郭茂倩的乐府诗集中,主要有三大类:相和歌辞、鼓吹曲辞、杂曲歌辞。16、建安文学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反映了社会的离乱和人民的疾苦。17、曹植的生平经历与创作道路可以曹丕称帝(220)为界,分为前后两期。18、建安七子之称,

4、最早见于曹丕的典论.论文,指的是这个时期七位负有盛名的作家: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run)瑀(y)、应玚(yng)、刘桢。19、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20、邶风.静女: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21、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没入我哀。二、名词解释1、诗经: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收集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间的诗歌305篇。诗经中的作品,按照音乐的不同,分编为“风”、“雅”、“颂”三类。诗经是最早以强烈的现实主义精

5、神,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我国2500年前漫长历史时期的社会面貌。2、春秋笔法:春秋是孔子根据鲁国史料编写的一部史书。春秋通过选择恰当而又简洁的字词暗寓褒贬之意,表达深刻的意义和鲜明的倾向性,后人称之为“春秋笔法”但这种笔法有时难免遮蔽历史真实。3、国语:是一部分国记录的史书,是我国古代第一部国别史。它上起西周中期周穆王征伐犬戎,下迄春秋战国之际晋国韩、赵、魏三家灭智伯,前后大约五百余年。全书共分八国记事。各国史事,依时间顺序编排,单但前后事件互不连属。撰写笔法以着重记述君臣言论为特征,兼及当时的政治、外交、思想、军事等内容,材料丰富。 4、百家争鸣:百家争鸣中著名有儒、墨、法、农、纵横等,他们出

6、身不同,立场不同,为了解决现实问题,从代表各自利益的阶级或阶层的利益出发,对政治提出各种不同的主张和要求,并且著书立说,争辩不休,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 5、九流十家:汉书.艺文志中将战国主要思想学派分为十家儒、墨、道、法、阴阳、名、纵横、农杂、小说,而小说家不入流,俗称“九流十家”。6、楚辞:最早见于司马迁史记.酷吏列传,说明这一名称形成于西汉初年。它已具有三重涵义:第一,诗体,指出现在战国时代楚国地区的一种新的诗体;第二,作品,指战国时代一些楚国人以及后来汉代一些人用上述诗体所创作的一批作品;第三,书名,指汉代人对楚国人、汉代人所写诗歌辑选而成的一部书。楚辞一书,既非出自一人之手,也非处于一

7、个时代,它是经过不同时代不同的人逐渐纂辑增补而成的。7、乐府:是我国古代音乐机关的名称。乐府机关的职能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创制歌词乐曲,为统治阶级宴飨、祭祀服务;二是收集民歌,使之入乐,以方便统治者“观风俗,知得失”。8、古诗十九首:它不是一人一时之作,它们大约产生在汉末桓(hun)灵之世,思想感情极为复杂,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即表现了处于汉末的下层知识分子对黑暗现实的愤懑和不满,抒发他们因为理想不能实现的痛苦和忧伤,展现他们痛苦彷徨的人生态度以及对现实绝望的消极心态。现在把它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伤时失意之作,另一类是游子思妇的作品。9、建安风骨:在建安文学时期,建安文学抒发了作家们建功立

8、业的豪情壮志和一统天下的宏伟抱负,也流露出人生短促、壮志难酬的悲凉幽怨情绪,从艺术上来说,这时期的文学意境宏大,笔调明朗,抒情浓烈,形成了一种慷慨悲凉、刚建沉雄的风格。这种思想和艺术上的特点,后人称之为“建安风骨”。简答论述1、谈谈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及其对后世的影响。艺术手法: “赋”就是铺陈直叙,即诗人把思想感情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比”就是打比方,以彼物比此物,诗人有本事或情感,借一个事物来作比喻。“兴”则是促物兴词,客观事物引发诗人情感,引起诗人歌唱,大多在诗的发端。影响:诗经的赋、比、兴成为后世诗文最基本的表现手法,并影响后带一些文体的形成。赋的铺排特征被汉赋加以充

9、分发展,成为汉赋的主要特征之一;赋的直叙和白描写法,在汉乐府民歌很多作品中得到继承和发展。从诗经起始的赋、比、兴,特别是比、兴手法,已成为我国诗歌的一种基本表现方法,也从一个侧面体现了中国文学的民族特色。2、复沓是诗经以及几乎所有民歌的形式特点,对于这种现象你是怎样理解的?复沓又叫复叠、重章叠句。是诗歌的一种表现手法,即各章的句法基本相同,中间只更换相应的几个字,反复咏唱。作用在于加深印象,渲染气氛,深化诗的主体,增强诗的音乐性和节奏感,使感情得到尽情的抒发。重章复唱的形式,也是民歌中常用的样式,这一方面因为民歌所要表达的情感是单纯而深挚的,只有重要的反复咏唱才能充分抒情达意;另一方面是因为民

10、歌是口头传唱的,这种形式便于记忆和传诵。3、诸子散文的时代特征表现在哪些方面?在思想内容上,诸子散文密切关注现实与人生,表现出强烈的理性精神。勇于言辩,个性鲜明,气势充沛,表现出士人的独立品格。诸子之文大多浅易生动,善于取譬设喻,富有形象性和感染力。先秦诸子常用生动有趣的寓言,形象的比喻来说明道理。4、比较史记与汉书的异同。相同点:史记、汉书体例上都是纪传体。史记首创纪传体,内容有本纪、表、书、世家、列传。汉书继承发展了这一传统,内容上有纪、表、志传。两书作者都有深厚的文学造诣,文采斐然,使得两部史学著作又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不同点:(1)、内容上的差异。史记为通史,记载了上起黄帝轩辕氏,下迄

11、汉武帝天汉年间,近3000年的历史,内容丰富,是百科全书式的通史。汉书则是第一部断代史。(2)、体例上的差异。司马迁吸收融汇先秦史书的编纂方法,史记由本纪、表、书、世家、列传5种体例组成。汉书体例基本上承继史记而略有变化,如改“书”为“志”,取消“世家”并入“列传”。(3)、旨趣上的差异。史记继承和发扬了左传纪传体文学现实主义传统,其写作目标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司马迁还具有严肃的批判精神,尤其是他对当代史所持的批判精神,对社会阴暗面的揭露,都不失中国古代良史的传统。尽管班固对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和社会生活中的许多问题,能够从实际出发给以批判的考察和分析,体现出史学家的严肃态

12、度和求是精神,相对而言远远不及司马迁的勇气,汉书记载本朝历史,迫于政治上的压力,更多的是歌功颂德的成分。 (4)、思想上的差异。司马迁不完全信从孔子的儒家说教,为一些被世俗瞧不起的小人物立传,宣扬追求物质财富为人的本性,为秦末的反秦斗争唱赞歌,都表现了司马迁进步的思想倾向;在政治上主张国家统一,反对分裂;主张任贤施仁,反对酷吏暴政;在哲学问题上,司马迁的认识论,有承认天人感应、天命支配人事的一面,还有怀疑天命,以至不相信天命的一面,甚至明确表示了否定天命的思想观点。班固把这种新儒学作为主导思想,汉书中充斥着天人感应、五德终始、谶纬怪异等思想,充满了天意支配人事的说教,集中体现了班固错误的历史观

13、。(5)、文学上的差异。司马迁开创了纪传体文学,善于刻画历史人物,精于剪裁,栩栩如生,文采飞扬,堪称古典文学中的经典中的经典。班固行文简练整饬,详赡严密,但是过于重辞赋散文,使文学性加强,然引文太多,有时也影响文气的连贯。5、结合作品,谈谈汉乐府民歌善于通过对话表现人物个性的特点。汉乐府民歌善于截取生活的横截面加以详细地描述,注重细节的刻画和人物语言的描写,故事情节简洁生动,人物性格鲜明。譬如平陵东揭露官府、官吏在光天化日之下拦路绑票,勒索钱财,情节简单,却清楚地交待了地点、环境、事件、人物和人物的心理活动状态。妇病行中病妇临死之前对丈夫的先叮咛万嘱咐,就体现了病妇对儿女的关切和生活的忧虑。东

14、门行中女主人公“上用苍浪天姑,下当用此黄口儿”的哀告,就展示了病妇对丈夫的依托心理和胆小善良的性格特点,东门行中男主人公去而复返的动作,则揭示了他内心的矛盾,“还视架上无悬衣”的动作则表现了他的责任感,这是促使他最终坚决走上反抗道路的动力。这些个性化的语言和动作,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生动了。这为以后的诗歌塑造人物提供了借鉴。6、陌上桑在描写罗敷美妙是用了怎样的写法?这样的写法有什么作用?(1)、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2)、侧面描写往往比正面描写更机智,它能以较经济的笔墨表现所描写的对象,却能收到以少胜多的功效。陌上桑为表现采桑女罗敷的美貌,作者先运用了排比、夸张等修辞手法对罗敷进行正面描

15、写:“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这里着力描写罗敷采桑用具的精致、发型的美观、耳环的珍贵、衣着的艳丽,极言她容貌的美丽。如果仅采用这样的正面描写,仍有些概念化,缺少形象感和艺术表现力,不能给人以丰富的联想。接下来作者运用了传神的侧面描写,使得罗敷的美貌得以充分的表现:“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这样的侧面描写,不仅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更主要的是它生动而巧妙地烘托了罗敷的美貌,给人以无尽的想象天地,无论认为罗敷怎样的美,也是不过分的。在这里,侧面描写因激活了人们的想象力,从而收到了强烈的艺术效果。其次,侧面描写是对正面描写的有益补充。曹操短歌行鉴赏鉴赏:这首诗是曹操诗歌中具有代表性的言志之作。全诗通过对时光易逝、贤才难得的再三咏叹,抒发了自己求贤若渴的感情,表现出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和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气韵沉雄,质朴简洁,大巧若拙是曹操诗歌语言艺术上的主要特点。曹操的短歌行音韵优美,质朴自然,借景言志,是一部绝佳的优美诗篇。以此诗而使曹公跻身中国诗坛并不为过。但自古就有很多人对此诗颇有微词,认为此诗非曹操所作。主要理由是整篇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