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米以下连续梁悬臂灌筑施工工艺指导书48页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62657002 上传时间:2023-09-20 格式:DOC 页数:47 大小:2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00米以下连续梁悬臂灌筑施工工艺指导书48页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100米以下连续梁悬臂灌筑施工工艺指导书48页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100米以下连续梁悬臂灌筑施工工艺指导书48页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100米以下连续梁悬臂灌筑施工工艺指导书48页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100米以下连续梁悬臂灌筑施工工艺指导书48页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00米以下连续梁悬臂灌筑施工工艺指导书48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00米以下连续梁悬臂灌筑施工工艺指导书48页(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00米以下连续梁悬臂灌筑施工工艺作业指导书目 录第一章 连续梁预应力施工工艺41 预施应力设备41.1 设备的选用41.2 千斤顶校验41.3 油压表的校验52 预施应力前的各项准备工作63 预施应力有关数据测定63.1 孔道摩阻的测试63.2 锚具检验及摩阻测试73.3 测定要求84 预应力施工工艺84.1 钢绞线下料与编束84.2 竖向预应力筋加工制作94.3 预应力筋穿束94.4 纵向预应力张拉104.5 粗钢筋张拉104.6 张拉质量控制114.7 张拉注意事项114.8 张拉作业安全注意事项12第二章 连续梁悬臂灌注施工工艺131 盆式橡胶支座安装132 连续梁临时支座的设置和拆除

2、132.1 支座的设置132.2 支座的拆除132 墩顶0#段施工工艺142.1 墩旁托架152.2 模板152.3 灌筑箱梁混凝土153 悬臂灌筑梁段施工153.1 挂篮拼装和拆除173.2 悬臂灌筑施工173.3 钢筋加工183.4 梁体钢筋绑扎213.5 预应力管道的制作与安装223.6 梁段混凝土灌筑施工233.7 线形控制234 边跨现浇段施工245 合拢段施工25第五章 连续梁体系转换工艺271 体系转换技术特点272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合拢段施工的力学分析272.1 温差产生的轴向力分析272.2 平衡设计282.3 合拢口的弯曲和剪力问题293 合拢段施工所用的临时锁定结构2

3、94 合拢段的临时锁定305. 合拢段混凝土浇注时间地确定306. 合拢段施工的工艺流程306.1 合拢段施工及结构体系的转换316.2 边跨合拢施工316.3 中跨合拢32第一章 连续梁预应力施工工艺1 预施应力设备1.1 设备的选用1.1.1张拉千斤顶的选用与预应力过程中预应力筋锚下的控制应力有关。为保证预应力筋在张拉过程中的安全可靠、准确性及便于处理在张拉过程中的滑丝现象,千斤顶宜按下列原则选用。1 千斤顶校验系数不大于1.05。2 张拉力宜为预应力筋张拉力的1.5-2.0倍。1.1.2 张拉油泵张拉油泵的选用应与张拉千斤顶配套。两者的选用与预应力筋的张拉力和千斤顶油压面积(活塞面积)有

4、关。即:式中:Pu计算油压表的读数或油泵的最小使用油压数(MPa); P 预应力钢筋张拉力(N) Fu张拉千斤顶工作油压面积(mm2)油泵额定油压数一般为使用油压数的1.4倍油泵容量应为张拉千斤顶总输压量的150%以上。1.1.3 油压表油压表的选用要与油泵及张拉千斤顶配套。实际选用油压表最大读数为1.43-1.67Pu(即油压表最大能力的60-70%),以保证油压表能较长时间使用和工作的准确度。实际选用还应遵循以下几点:1 油压表选用1.0级精度表。2 油表表盘直径应大于15cm,读数分格应不大于1MPa。3 油表应为防震油表。1.2 千斤顶校验千斤顶在张拉作业前必须经过校正,确保其校正系数

5、。其校正程序如下:1.2.1 千斤顶与校正过的油压表配套编号。千斤顶、油压表及油泵安装好后,试压3次,每次加压至最大使用压力的110%,加压后维持5分钟,其压力下降不超过3%时,即可进行正式校正工作。1.2.2 校正方法 1压力环(测力计)校正法:将千斤顶、油压表及压力环(测力计)安装在固定的加力架间,向顶内充油,按油压表每5MPa压一级,测出相应的压力环的压力。则:图3-1 采用压力环校正千斤顶 2 压力机校正法:将千斤顶、油压表安装在压力机上,先向顶内充油(约1/3行程),将泵的回路关紧,然后用千斤顶压力机,每50kN一级,测得相应的压力表读数。则: 3传感器校正法:将千斤顶、油压表及传感

6、器安装在固定的加力架间,向顶内充油,按油表每5MPa压一级,测出相应传感器的压力。则: 上述三法之一校正三次,取其平均值即为千斤顶校正系数。当千斤顶校正系数小于1.02,则按1.02采用;校正系数在1.02-1.05之间,则按实际数采用;如校正系数大于1.05,则该千斤顶不能采用。1.2.3 校正千斤顶的压力试验机的检验期限不得超过一年。1.2.4 千斤顶在下列情况下,必须重新进行校验: 1 千斤顶已张拉50次者。 2 千斤顶校正期限已达一个月。 3 千斤顶经过大修,或漏油严重,经拆修以后。1.3 油压表的校验1.3.1 当油压表使用后,已张拉了200束钢铰线时,或按时间规定一星期至三个月(按

7、使用频繁程度及工作条件具体确定);及更换用油规格或使用或超过允许偏差、发现异常故障(预应力筋张拉时连续断裂、伸长值相差超过过大等)时,均应用精度为0.4级的标准表进行校验。1.3.2 校验方法:在油泵出口处接一三通管,分别接上标准表和被校验的油表,按每2MPa一级的逐级加压,分别记录两只表的读数,直到超过最大压力为止。依次重复三次取其平均值。其校正系数: 式中:P校被校正表读数 P标标准表读数1.3.3 校正过的油压表应达到以下精确度:1 每作一次检定时,无论增压或降压,其误差不超过基本允差。 2每级(加压或减压)检定时,先后两次压力表读数的差值(来回差)不超过基本允差的1%。 3仪表指针在分

8、度盘范围内移动平稳,移动中当用手轻抬外壳时,指针的摆幅不超过基本允许差的一半(0.5%)。2 预施应力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1 检查梁悬段混凝土是否达到张拉强度; 2 清除锚垫板上的混凝土,检查锚垫钣是否与孔道垂直,如有偏差用楔形垫圈校正; 3 检查锚垫板下的混凝土是否有蜂窝和空洞,必要时需采取补强措施; 4 用空气压缩机向孔道内压风,清除孔内杂物; 5 在锚垫上标出锚圈安放位置; 6 计算钢铰线理论伸长值。3 预施应力有关数据测定3.1 孔道摩阻的测试用2500kN传感器、应变仪、千斤顶、高压油泵、精密压力表等仪器设备对孔道做摩阻的测定。3.1.1试验布置图3-2孔道摩阻试验布置图3.1.2 试

9、验方法 1 根据试验布置图安装传感器、锚具、锚垫板、千斤顶。 2 锚固端千斤顶主缸进油空顶200mm(根据钢束理论伸长值确定)关闭,两端预应力钢束均匀楔紧于千斤顶上;两端装置对中。 3 根据张拉分级表,张拉端千斤顶进油分级张拉,两端同时记录有关数据。 4 锚固端千斤顶回油后,张拉端千斤顶退回油、退锚。5 将钢丝束串动数次,做第二次。3.1.3 试验数据分析 采用二元线性回归法计算、K值,计算公式为:式中:xi第i束孔道长度,单位为m; i第i束曲线孔道切线夹角之和,单位rad; ri第i束主动端与被动端传感器压力之比; 钢筋与管道壁间的摩擦系数; K管道每米局部偏差对摩擦的影响系数。3.2 锚

10、具检验及摩阻测试3.2.1 锚具锚具应由同一批材料、同一工艺的不超过1000套为一批进行检验,外观检查抽取10%且不少于10套,硬度检验抽取5%,且不少于5套,并做3套锚具组装件静力性能试验(锚固效率系数、极限拉力总应变)、做3套锚口摩阻、喇叭口摩阻试验。3.2.2 锚圈摩阻系指由于钢绞线穿过锚圈出现弯折而产生的摩阻损失。采用压力传感器、千斤顶和专用的张拉台座,做锚具的组装件锚固性能试验。3.2.3 将钢绞线穿过1.5m长测试台座,钢绞线的固定端安设测力筒、对中套,并以锚具将钢绞线束固定。在另一端钢绞线束上,先套上测力筒(测力筒支承在台座上),将锚具套置在测力筒内,再安设千斤顶。图3-3 锚具

11、摩阻试验张拉时,在张拉端的锚内不放夹片(便于重复张拉),张拉时的张拉力接近或稍大于使用吨位,每张拉一次,锚圈转动一个角度,同时读取两个测力筒的应变值和千斤油表读数,由两个测力筒读数之差,便可计算出锚圈摩阻损失值。摩阻损失系数:式中:P由测力筒测出的锚下力(kN); PK千斤顶张拉力(kN)。3.2.4 为使锚圈摩阻试验更加符合实际,测试工作宜在梁上进行。测试方法是:每一试验孔道穿束后,在两端锚下安设传感器,锚外安装千斤顶,一端锚固作被动端,另一端作主动端。分级(每级5MPa)张拉至最终控制吨位。每级记录两端读数(千斤顶油压表、传感器应变值、钢束伸长量),两端传感器压力差,即为锚圈摩阻损失值。3

12、.3 测定要求实践证明,预应力连续梁或连续刚构孔道摩阻参数往往与理论设计值相差较大,因此,每一座桥必须进行孔道摩阻试验,以便修正设计值,指导实际施工。摩阻参数试验宜中跨2个节段和一个边跨合拢梁段进行。选择孔道宜为3个顶板束,3个腹板束和3个底板束。4 预应力施工工艺4.1 钢绞线下料与编束4.1.1 钢绞线下料长度应等于预应力钢绞线通过孔道长加两倍工作长度。4.1.2 工作长度视采用的锚具、千斤顶及工作条件而定。一般采用7580cm。4.1.3 开盘下料时,宜摊置在平坦地而上。顺直后,用砂轮切割机切割下料。 1备料:领取抗拉极限强度为1860MPa,直径为15.20mm,并经复验合格的钢绞线,

13、吊至放线场地,并做好放线时防止钢绞线松盘的措施。在下料平台上作出显著准确的下料长度标记。 2 下料:钢绞线拉到规定长度,用无齿锯切断,下料误差控制在5mm范围内。图3-4 钢绞线下料3 编束:编束时应先将钢绞线用梳溜板理顺,并尽量使各根钢绞线松紧一致。按每束规定根数、规定长度,用铁线绑扎,两头距端510cm处用双根铁线绑扎,其余每隔1.5m绑扎一道,成束后,将钢绞线束人工抬移至防雨棚内,分开堆放并注明束号、束长及钢绞线产地。4 对较长的钢绞线束,为便于存放、运输,可将其盘成大盘,圈径应为3m左右。下料与编束4.1.4 注意事项钢绞线在开盘后应检查外观,及时纠正钢绞线的乱盘、扭结等情况。如发现有

14、裂纹、小刺、机械损伤、死弯、油迹等情况,应局部剪除,若发现有脆断、劈裂等情况则必须及时反映,并复验材质。决定报废的钢绞线单独存放作好标记,严禁混杂流入下道工序。4.1.5质量要求 1 每片梁内钢绞线应由同一厂家、同一规格、同品种、同批号的钢绞线组成,不混用。 2 下料后的钢绞线长度一致,无死弯,无沾染油污,成束后两端应整齐 3 每束钢绞线根数必须与施工图一致。4.1.6 安全注意事项: 钢绞线盘重大、盘卷小、弹力大,为了防止下料过程中钢绞线紊乱后弹出伤人,事先制做一个简易防护架。下料时,将钢绞线盘卷装在防护架内,从盘卷中央逐步抽出,确保安全。4.2 竖向预应力筋加工制作 竖向预应力一般采用高强精轧螺纹钢筋,由于整根钢筋上轧有螺纹,钢筋用连接器连接,螺帽锚固,不需特别加工,按需下料埋入腹板混凝土即可。4.3 预应力筋穿束4.3.1 穿束前,应先用压缩空气将孔内灰尘、杂物吹尽,然后用通孔器沿也道全长通过一遍。通孔后,可进行穿束作业。4.3.2 穿束的顺序:由上向下、由里向外。4.3.3 钢绞线从下料场地搬运时,应按图纸规定复查:编束后的钢绞线长度、每束根数和编束的质量是否符合要求。4.3.4 钢绞线束搬运时,支点距离不大于3m,端部悬出长度不大于1.5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