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云山实习报告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62652370 上传时间:2023-12-02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1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齐云山实习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齐云山实习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齐云山实习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齐云山实习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齐云山实习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齐云山实习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齐云山实习报告(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齐云山实习报告篇一:齐云山实习报告土壤学实习报告院 系:专 业:学 号:姓名:指导教师:实习地点:实习时间: 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 环境科学 21009011024 胡雅丽 程东华 齐云山 前言土壤是固态地球表面具有生命活动、处于生物与环境间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的疏松表层。它具有肥力,在自然界和人工栽培条件下,能够产生植物,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和生态条件。土壤与地球表面其他疏松、多孔的物质的重要区别在于土壤具有肥力。所谓土壤肥力是指土壤能够经常地,适量地供给并协调植物产生所需的水分、养分、空气、温度、扎根条件和无毒害物质的能力。水、肥、气、热是土壤的四大肥力因素,它们之间互相作用,共

2、同决定土壤肥力。土壤中固、液、气三相物质比例不同,使土壤表现出许多不同的性质,其中有的有利于作物生长,有的则不利。土壤不但是植物生长的基地,也是动物、人类以及绝大多数微生物栖息、繁衍的场所。通过对土壤学的学习了解了土壤科学的发展史,与土壤有关的地学基础知识,岩石风化和风化产物,土壤形成因素和土壤剖面,土壤有机质,土壤孔性、结构性和耕性,土壤水、气、热状况,土壤胶体与土壤保肥供肥性,土壤酸碱性和氧化还原反应,土壤的发生、分类与分布,以及我国主要土壤类型的成土条件、成土过程、性状和改良利用。掌握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能分析各种肥力性状之间的相互关系;主要土类的分布规律,形成条件,剖面性质,基本

3、理化性状和利用改良;并能够鉴别出主要的岩石。土壤学不仅有完整的理论,而且有一整套实验的方法,土壤教学环节中,除包括系统的讲授课时外,实习实验也是重要的一个环节。土壤学实习,是土壤学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通过实习,一方面把课堂教学与野外实际结合起来,印证、巩固、充实和提高课堂所学的理论;另一方面通过对野外土壤观察研究,初步掌握土壤调查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并通过课程论文写作,培养学生初步科研能力;同时使学生认识到土壤学的重要性并激起学生对土壤学的兴趣和热爱。一、实习目的、任务和要求1. 掌握土壤的野外调查研究的基本方法,掌握土壤剖面形态特征和自然条件的观察、描述、记载方法,为今后专业调查打下基础。2.

4、 进行地形地貌母质的观察与描述,使学生了解土壤与自然环境条件及植物生长的关系。3. 初步学会通过土壤有机质、 PH的测定, 应用这些数据综合分析、评述土壤的方法。4. 通过实习验证巩固该学科的理论知识,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5. 通过综合实习,增强珍惜、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及生态环境的意识, 提高贯彻执行国策、 国法的自觉性,提高立志振兴水保学科和发展土壤科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二、实习时间和地点实习时间: XX年 5 月 27 日 XX年 5 月 29 日实习地点:齐云山实习任务安排:第一天,实习总动员 ;第二天,齐云山实地考察学习;第三天,土壤

5、样本处理分析与实习报告的撰写。三、实习内容1、齐云山环境简介齐云山系黄山山脉向西南延伸至皖南盆地边缘隆起部位。山体呈东北西南走向,海拔最高点585 米,为红色砂砾沉积岩,由于受不同时期造山运动内外力影响,故而形成典型的丹霞地貌景观。因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本山范围内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 雨水充沛,年平均降水量为毫米,四季分明,无霜期长。 优良的气候环境, 形成齐云山多彩的小气候风光。自然植物类型为常绿阔叶林、混交林。植被已形成乔木、灌木、草本植物三层林相结构,覆盖率达67%。木本植物种类有 560 余种,拥有我国珍贵树木 18 种,如三尖杉、香果树、楠木等;野生动物(含飞禽)计 140

6、余种。齐云山大地构造位置,处于六亿年前的元古代“江南古陆”的东北端,历史上长期以来地壳运动相对稳定,基本上处于古陆的剥蚀环境。进入古生代和中生代早期,皖南地壳仍处于相对稳定状态。中生代中期以来,中国大陆东部地质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地史上称为“燕山运动”时期。根据李四光地质力学理论,把中生代屯溪、休宁一带盆地视为“山字形构造” ,齐云山则位于“山字形构造”前弧的西翼。由于齐云山山体受燕山运动的剧烈影响,不仅造成地层之间的不整合接触,而且形成褶皱和断裂构造。齐云山一带的白垩纪红层形成两翼较陡,中部平缓开阔的向斜构造,向斜轴大致为 130 310方向。 在地貌上也有明显反映,组成齐云山山体的岩层,产状

7、平缓,倾角为 5 10。岩层中还发育了两组垂直节理,走向为 140 320和 40 220,而且沿部分节理受力发育成断裂构造,对齐云山地貌的基本轮廓起了控制作用。 尤其是 140 320方向的一组张扭断裂,由于多次活动的结果,控制了齐云山的山势呈岭、谷相间,走向为东北西南的阶梯状展布特点。由于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产生相互碰撞,在北西南东方向区域挤压应力作用下,导致皖南一些古老的断裂构造“活化” 。侏罗纪开始发育了屯溪休宁一带断陷盆地,白垩纪进一步扩大,同时地表流水携带着大量泥、沙、砾石到湖盆中沉积下来,经成岩作用,形成砾岩、砂砾岩和砂岩。因入湖水流动态的变化,故岩层中常出现交错层理;当时气温又

8、十分炎热干燥,导致沉积物经受了强烈的氧化作用,大量红色高价铁离子富集在岩层中,故岩层多呈紫红色。第三纪,齐云山受喜马拉雅山造山运动影响, 湖水干涸,山体逐渐隆起, 有时快,有时却保持相对稳定。 在稳定时期,山体被风化剥蚀,形成夷平面。第四纪以来新构造运动,齐云山仍有继续上升的迹象。主要依据是:山上冲沟发育,山麓地带河流两侧发育有良好的多级阶地;山体受各种外营力的作用,尤其是在遭受强烈的切割条件下,流水沿着地壳运动所形成的深大垂直裂隙,进行着反复的浸蚀作用,导致完整的山体不断崩塌解体,逐渐形成今天这种丹崖绝壁、沟壑纵横、 秀峰林立的白然景观。齐云山山体是由中生代晚白垩纪的陆相红色岩系组成。它们堆

9、积在断陷盆地中,岩性强弱相间,岩层倾角不大,富有垂直节理。由于地处北亚热带气候环境,高温多雨,直接出露地面的红岩,在风化和流水割切与散流冲蚀作用下,形成了形态奇特的“丹霞地貌”。 岗丘 以风化剥蚀作用为主而形成的地貌。主要分布于齐云山主体外围,由紫灰色、深红色钙质粉砂岩、细砂岩及泥岩组成,属山间盆地湖泊相沉积,称为“桂林组” 。由于岩层岩性松软,在风化剥蚀作用下,侵蚀量相当大,因此形成了比较低矮而起伏的岗丘形态。岭、台、峰以流水下切侵蚀作用而形成的地貌。由砂岩和砾岩构成的岩层,下部为紫红色厚层至巨厚层砾岩、厚层钙质砂岩组成,称为“齐云山组”;上部为暗红色、由紫灰色厚层硬砂岩和砾岩组成。砾岩往往

10、呈透镜体产状以及层理不发育。 具大型交错层理, 称为 “小岩组”。这组岩层,岩性固结、坚硬,大部分呈水平产状以及垂直节理和断层发育。横江和资河及其支流分别经北部和南部,它们以嵌入曲流的方式,切割着岩层,形成低山。山体多次间歇性断块抬升,加之流水侵蚀作用, 因而构成齐云山的主要山体 “岭、台、峰”。齐云山的“岭” :山体因受北西南东方向断层构造发育的峡谷所控制,故山岭也多呈北西南东方向延伸,如展诰岭、观音岭、白岳岭等。 “台”:指山顶平坦四壁陡峭的一种地貌形态。由于顶部受水平岩层层面控制而其陡坡受垂直节理制约,流水侵蚀和风化剥蚀最剧烈,直至形成平台地形,面积大多在30 余平方米,如望仙台、七星台

11、、凌虚台等,最大的有独耸峰巅达400 余平方米。2、齐云山丹霞地貌成因分析齐云山丹霞地貌是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产生、演化而成。在距今 9000 6500 万年间的晚白垩世沉积了浅湖相山麓河流相的紫红色砾岩、砂岩互层,组成了齐云山组,期内有一次基性玄武岩喷发,构成了齐云山丹霞地貌的物质基础。而稳定成层产出的玄武岩又给丹霞地貌镶嵌了一个绚丽的“花边”。始于 5300 万年前的第三纪喜马拉雅运动使盆地全面抬升变为侵蚀区。在几千万年的抬升过程中,由于差异升降,齐云山地区的抬升幅度高于周边地区 100 300 米。抬升过程中形成的断裂、节理,形成了齐云山丹霞地貌的展布格局;近水平的地层产状和岩性的差异,

12、为平台、崖洞等丹霞地貌景观的形成提供了条件。地壳抬升、流水和重力作用是齐云山丹霞地貌景观形成的直接因素。右图:五老峰,是齐云山丹霞地貌的典型代表。3、齐云山土壤指标调查鉴于齐云山整体面积较大,土壤质况差别不大,分别在山脚、山腰和山顶分设了若干采样点。山脚在每个休息亭处各采一个样,山腰主要在上路两旁和山腰处茶园、树林里采集混合样,山顶由各小组分采了一个混合样。样品采集后,在实验室自然风干,研磨过粗格筛然后保存。对土壤PH、有机质等进行了不同的测定。度的一般规律。齐云山森林覆盖率较高, ,理论上来说,有机质的大小依次应该是山脚、山腰和山顶。山顶岩石较多,有机质容易被充沛的雨水冲刷掉,而往山脚流淌。

13、山腰植被覆盖较密,图层落叶较多,能有效保持土壤的水分和营养。山脚受河水的冲刷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有机质相对会小一点。查资料可知齐云山土壤多是红壤,富含铁、铝等矿物离子,这是齐云山本身丹霞地貌导致的土壤母质结果。同学们在山腰茶园里采集土壤表层样品四、实习心得这次的实习,很好地将平时所学的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特别是对土壤和森林生态系统、土壤与自然环境条件及植物生长的关系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将土壤学的知识有效地结合在一起,为实际生产生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最后,向在近一天的实习中给我们全力支持和关心的齐云山风景区工作人员表示诚挚的谢意。同时,也想在整个实习期间给予我们指导的程东华老师、徐圣友老师、马明海老师、万顺利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篇二:黄山风景区实习报告新旅游管理专业实习报告实习报告:黄山风景区专业实习报告指导教师:学院:旅游与食品学院专业:旅游管理111小组成员:XX年5月19日1 目录2 3黄山风景区概况.-1-黄山风景区旅游现状调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