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程理念下力学部分复习的有效性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62643406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0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力学部分复习的有效性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力学部分复习的有效性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力学部分复习的有效性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力学部分复习的有效性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力学部分复习的有效性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力学部分复习的有效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新课程理念下力学部分复习的有效性(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5年教育学会论文科学学科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力学部分复习的有效性 摘要:本人依据2012年-2014年的中考真题分类汇编分析近几年力学试题的命题趋势,再结合中考力学复习存在的一些问题,根据自身尝试和实践,试图通过建立思维导图,突出实验特点,分析错误案例,围绕重难点查练以及关注热点和科技前沿等方法使复习课更加有效,让学生对知识进行理解和应用,从而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关键词: 方法 力学 复习初中物理作为物理教学的初级阶段,对培养学生的物理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而力学作为它的重要组成部分,故在中考考查中占着较大的比重,但由于它的内容较为广泛,涉及到简单运动,压强浮力,机械效率等问题,学生学习掌

2、握起来并不是很容易且体现在在中考中得分率并不是很高。现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力学知识如何复习进行阐述。一、 近几年中考力学试题的命题趋势回顾近几年的浙江省内各地的科学中考卷,我们会发现知识识记层面上的试题已几乎消失不见,更多的突出对学生将知识变为能力的考查。试题内容主要来源于实际生活,即结合物理知识在科技、生产、交通等各个方面的实际应用,其次实验方面的力度也在不断加强,其中以设计型,开放型的实验题为趋势。力学知识为其中的重点考查内容也不例外。仔细研究力学方面的试题,发现以下几点特点:1、较多力学试题以课本试题为原形进行适当的变形,偏题怪题超纲题已消失不见,切实降低试题的难度。2、力学试题经常结合图

3、形、数据考查学生对图形阅读、实验数据收集、分析、处理等方面的能力。3、由于实验教学是力学教学的基础,故力学实验技能考查的比重加强,注重学生力学实验设计、实验方法、实验观察的要求。4、力学开放性试题的增加,对于学生力学过程的理解是否全面、完整的要求提高。二、 中考科学力学知识复习的现状从新课教学情况来看,多数老师由于不断地学习新的教学理论,教学方法也变得越来越灵活,最大限度地做到以学生为本,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但是一旦到了中考复习环节,部分老师就摒弃了之前的教法,认为学习的兴趣和能力的培养已经在新课教学过程中落实,现今复习阶段只要做到将原有的知识在学生脑海中重现,复习结果的好坏在于是否达到足

4、够的练习强度。从而有部分老师就会找来尽可能多的习题,希望学生将所有习题做过才好,通过反复的刺激加以强化,将学生训练成考试机器,结果是事倍功半,学生累,老师累,从长期来看,对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培养起到了反作用。那么学生在中考复习环节到底希望老师怎么教呢?学习成绩不够好,复习效率不高的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通过几轮初三的教学以及与学生的交流,我仔细分析,发现以下几个原因所在。(一) 不注重知识的构建,知识体系混乱且缺乏主动认知复习课上教师会发现经常出现这种状况:某个章节的概念和原理学生都掌握的不错,但是一旦将相近的知识点综合起来就错误百出,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在复习阶段学生会将该章节的知识点罗列出来,而

5、不会将它进行全面的梳理。故在此阶段,学生应将知识点进行归纳、概括,将相关知识系统化,建立起有效知识框架,且将其内化吸收定会事半功倍。(二) 采用机械记忆,利用题海战来提高解题能力,忽略基本知识部分学生会有这样的思想,认为理科就是做题,题做多了,题型熟悉了,在中考时定会有思路,故在平时练习时狂用题海战,但事实证明这种方法的效果并不见得很好。对于科学这门学科,适度的练习确实有必要,要保证知识的顺利理解,思路必须紧跟着老师,明确相近概念的细微差别,在反思和领悟中提升解题能力。教师应结合学情重新安排上课内容,以学生的易错问题为突破口,帮助学生解疑、强化、概括和总结,避免学生重复劳动。(三) 注重结果正

6、确,忽略错误分析在答疑过程中,大部分老师都会根据自己的理解对题目进行讲解,这样模式化的一刀切讲题固然会使学生理解,但是很多时候学生对于做错题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有粗心错的,有理解不清的,有前概念作怪的,虽然表面上他们理解了,但是等到他们下次再碰到类似习题时,错误率仍然很高,这是因为教师没能因地制宜地解决学生的错误,学生内心深处未能真正认同和理解知识。(四) 实验操作缺乏,常停留于“做”实验、“背”实验在中考复习期间,由于学生进行纸笔复习时间比较多,而进行动手实验次数较少,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仪器操作等知识已逐步淡化或者模糊。但是由于中学科学教学很多是以实验为载体,近几年中考中实验能力考查的

7、比重加强,对学生实验设计、实验方法、实验观察的要求提高,故学生在复习期间去实验室进行操作训练,和教师在课堂上安排一些演示实验就显得很有必要。(五) 答题缺乏规范,未能做到有问必答很多学生有过这样的体验,每次考试考完自我感觉良好,但试后成绩并不是很理想,主要是因为答题不规范而导致失分。分析有以下几点因素:不注意运用学科语言规范解答题目;不能将实验步骤有条理的书写出来;答题未按要求正确表述。综其上述几点,学生在备考后期就必须加强这方面的训练,做到“有求必应,有问必答”。(六) 心态因素的影响部分学生因为中考将近,时间不多而觉得重难点很难突破而变得纠结发怵,怀疑自己,从而导致很多问题未能得到解决而影

8、响学习效率,所以说中考是一场战争,若能及时调整好心理,那一半就已经胜利了。 三、 中学科学力学知识复习的建议(一)紧扣考点,利用思维导图理清知识脉络复习开始时,教师根据中考科学考试说明安排好复习计划,确定首轮基础知识复习的安排,将初中的力学部分知识分为“质量与密度”、“运动和力”、“压强与浮力”、“功与机械”“能的利用”五大模块。故在每个模块复习时,根据这一模块的复习目标,我尝试指导学生总结知识点,绘制思维导图,通过思维导图把知识过程清晰的呈现出来,使他们清晰地看到各概念间的关系。值得一说的是思维导图并不是知识的堆砌,而是对模块进行全面了解后再进行绘制的知识框架。导图应包括基础知识点,典型应用

9、及例题,重要实验等内容,学生还可以在纷繁的文字中用一些与内容相关的符号、图形根据自己的特点自行设计。由于思维导图是对知识的回顾、加工,绘制的过程其实就是复习的过程,这对于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和方法体系是极为有效的。例如“运动与力”模块中“摩擦力”导图如下所示产生条件:1、物体间相互接触并挤压2、物体间的接触面是粗糙的 3、物体间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的趋势摩擦力力的三要素作用点 大小 根据“二力平衡”判断 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或与相对运动趋势相反 摩擦力的分类:1、静摩擦力2、滑动摩擦力3、滚动摩擦力 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1、压力大小2、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增大:压力一定时,增大接触面

10、粗糙程度; 改变摩擦力大小的方法 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增大压力 减小:压力一定时,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减小压力;变滑动摩擦为滚动摩擦 例1:将一袋大米放在匀速向右运动的输送带上,开始米袋与输送带间有 一段距离的相对滑动,然后米袋随输送带一起匀速运动。当输送带突然制 动时,米袋会继续向前滑动一段距离后停下。 A、受到方向向右的摩擦力 B、受到方向向左的摩擦力 C、不受力(1)米袋刚放上输送带的瞬间,米袋在水平方向上受力情况为 (2)当米袋随输送带一起匀速运动时,米袋在水平方向上受力情况为 (3)当输送带突然制动时,米袋在水平方向上受力情况为 例2:实验:用弹簧测力计沿

11、水平方向匀速拉动木块 问题1:用测力计拉着木块在木板上水平运动,弹簧测力计测得是什么力?问题2:能否测出木块的滑动摩擦力?问题3:为什么要匀速直线运动?问题4:为什么匀速直线运动时,这两个力大小就相等呢?问题5: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还需要增加哪些器材?问题6:选择钩码的目的是什么?怎样增大压力?问题7:选择毛巾、棉布的目的是?如何改变?由于每一章节都绘制思维导图太耗时间,学生可以选取某些重点章节进行知识梳理,学生通过这种复习方法来巩固基础知识着实是有效的。(二) 突出学科特点,加强实验能力考查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近几年来各地中考有意向实验方向倾斜,精心设计了一些力学探究题

12、型来考查学生在实验中的探究能力、观察能力、实验设计能力和数据分析、处理方面的能力,重视考查学生的实践能力。例3:(2014年东营中考题)地下卤水是我市除石油之外的另一重要矿产资源,主要应用于盐化工和滩涂养殖,对沿海经济发展起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某同学提出地下卤水与海水相比,谁的密度更大的问题,实验室提供了如下器材:天平、量筒或量杯、烧杯、地下卤水、海水、滴管、弹簧测力计、系有细丝线的铝块等(所给器材数量足够)。请你按照下述要求,设计比较卤水与海水密度大小的实验方案。(1)从上述器材中选出所需器材(2)写书实验步骤及比较密度大小的过程在实验方面的复习中,学生纯粹从思维导图来看实验是割裂的,不够系

13、统的,题海战、背实验虽有一定的效果,但是从长远来看,不符合新课标对科学这门课的要求,也违背了通过科学教学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精神、逻辑性思维的初衷,故通过专题对知识进行横向和纵向联系就显得尤为必要。力学实验众多,但实际上每个实验的讲解和考查都有一定的步骤的,渗透的研究思路也是相近的。探究过程共有六个步骤:1、提出问题;2、猜想与假设;3、设计实验方案;4、进行实验;5、分析与讨论;6、合作与交流。而实验的考查内容不外乎以下八点且按照这一顺序进行呈现:1、实验原理;2、实验方法;3、实验器材;4、原理图;5、实验步骤;6、实验数据记录、处理及分析;7、实验结论;8、误差分析及如何改进。在此基础上,

14、我将力学所涉及到的实验列了复习提纲,由学生去自主分析教材实验中的重难点然后再进一步深化。以上题为例,学生按照顺序思考,实验原理:液=F浮/gV排接下来选择所需的实验器材:烧杯、地下卤水、海水、弹簧测力计、系有细丝线的铝块,再思考实验步骤有哪些要求,实验表格该如何设计,实验数据该作如何分析,最后再得到实验结论。 实验步骤实验数据及分析实验结论在烧杯中加适量的卤水,然后将带有细线的铝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下,并将铝块完全浸没在卤水中,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1当F1F2时,说明铝块在卤水中受到的浮力小;当F1F2,则卤水海水;若F1=F2则卤水=海水;若F1海水将烧杯里的水倒掉,并在烧杯中加适量的海水,然后将带有细线的铝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下,并将铝块完全浸没在海水中,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2通过练习学生掌握实验复习环节和方法,再加上老师课堂演示和自己实地操作训练,实验能力就会加强。(三)分析常错易错范例,扭转学生错误理解临近中考,复习强度加大,但作为教师,我发现有些常见题型经过讲解,仍是错误率较高。学生屡教不改,如果简单将错误原因归为知识点不够熟悉,粗心大意等,这是极为不负责任的。故发现并扭转他们的错误理解,更能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正确的建构。1、以“前概念”为生长点,引导学生长出新经验多数学生涉及到牛顿第一定律这一内容时,往往会有“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这样的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