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朗读在语文教育中的作用(市).doc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62639189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朗读在语文教育中的作用(市).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论朗读在语文教育中的作用(市).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论朗读在语文教育中的作用(市).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论朗读在语文教育中的作用(市).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论朗读在语文教育中的作用(市).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论朗读在语文教育中的作用(市).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朗读在语文教育中的作用(市).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朗读能力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语文课的首要任务是让学生学习语言,从而具备初步的听说读写的能力。读是学习语言的基础,是学生与课文直接对话的主要形式,是学生把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表达出来的一个过程,是学生获得语文能力和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通过熟读、背诵,使书面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因而教学必须重视朗读的训练,加强对朗读的指导与训练。但是在我们的教学中,对于朗读方面的训练大多被忽视,很多地方重书写轻朗读的现象依然存在。

2、问题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朗读的时间不够充分。现在的语文教学一节课四十分钟,用于学生读的时间非常少,仅仅五分钟而已,这么短的时间仅够学生了解课文内容,至于深层次的掌握、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以及中心思想之类的根本不能完成。有时候学生的读书时间根本不到五分钟,相当一部分学生此时根本没有时间读完,变跟随老师进入下一环节,朗读也仅仅成为一个过度环节,流于形式。结果是老师讲课费劲,学生听课也存在很大困难。2学生朗读的目的性不够明确。学生在读课文的时候仅仅是因为老师让读而读,而非自己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去读。许多学生在读课文前根本没有目的性,不知道读课文为了什么,需要在课文中了解什么,知道什么。仅仅是因为老师的

3、一句话“先读一下课文,了解下课文大意”。学生只是被教师驱赶着为读而读,没有用心、用情去读,而是有口无心地“念着经”。这样的朗读事倍功半,而且容易导致学生做事心不在焉、缺乏目的性。这也是为什么许多学生在读完课文后还不知道课文讲了什么事,说了什么的原因。3朗读面过于狭窄。由于课上留给学生的朗读时间较少,所以很多学生读课文时不流利,容易拖时间,再加上一些老师认为朗读是好的学生读,较差的学生听的事,所以不管是检查性的朗读还是进行的感情朗读,教师往往只让几个好学生读,读来读去,就是那几个学生,大部分学生都是规规矩矩坐着当听众,而很少获得朗读的机会。这种大部分学生只听不读的训练只会使好的更好,差的更差。不

4、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4教师对朗读的指导少。朗读教学指导方法单调、机械、生硬,教师在分析、理解时经常这么说“请同学们有感情地读读这部分”,或“把xxx语气读出来”,诸如此类隔靴搔痒的引导,导致朗读不能熔“导”、“练”于一炉,不能揉理解、感悟于一体。有的教师即使有指导却不得要领,只重声音形式,不重内心体验;只重表层的技巧,不重语言环境中的内蕴。老师在指导朗读的时候通常只是说那个字应该读重。那些读轻,那句读的快,哪句读的慢,而忽视了句子里面所包含的人的感情。所以许多学生一遇到感情比较强烈的句子,就认为读出感情也就是读重那几个关键字,读快或者读慢那句话,而完全忽视了里面的感情。有时,学生朗读

5、时轻重、缓急把握对了,但分寸感很差,一重特重,一轻特轻,感觉完全不是正常语境中该出现的语气。另外,读长句、该排比句时该怎样换气,怎样停顿,学生读长句时经常不知道如何停顿,有时候一口气读完,弄得上气不接下气,有时候还读破句子。学生会说话,却不会读对话,读对话时呆板、别扭,并不代表“角色说话”,例如有的学生在读父亲的话时,只是刻意的去模仿父亲的口音,故意把声音说的较粗,却没有读出父亲的口气,以及话语中的感情。这样让人听起来很别扭,不自然。5朗读流于形式。由于传统教学观念以及只重成绩轻能力的的影响。一些教师在教学中很少进行朗读训练,或者几乎没有朗读训练,即使有也仅仅是为了应付检查。例如,有的老师在安

6、排学生朗读的时候时间短,一般一节课朗读安排了两三次,虽然次数可以但参与的人少,而且时间短。往往是朗朗书声响起不到1分钟,又在教师的示意下戛然而止,朗读成了一种形式。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应该怎样重视朗读的训练,加强对朗读的指导呢?我在这里谈谈几点拙见:一、掌握朗读的基本技巧首先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掌握朗读的基本技巧。只有这样才能够发现并解决学生在朗读中出现的问题,更有效地指导学生朗读。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老师的范读很重要,是录音代替不了的,因为面对面,所以是一种情感的直接输送,可以达到“不言而喻”的效果,老师每每读一次,学生就能对课文有大致的感性的认识。记得在听地震中的父与子这节公开课的时候,授课老师

7、进行了范读,授课老师朗读技巧高超,完全把学生带入了课文中,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后老师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朗读方法和技巧的指导,同学们在接下来的朗读中就特别兴奋、特别有激情。使学生收获颇丰。二、采取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多读为了让学生把课文读熟读透,达到朗读要求和“以读代讲、以读促解”的目的,在指导朗读的时候,就要让学生多读课文,但不能很枯燥地让学生一遍一遍地读。可采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1)集体读。这是一种全员参与的朗读形式,要防止有的学生“充数”,次数不能过多,过多会降低学生的朗读兴趣。(2)分小组读。小组全体成员参与,可分段接读,也可小组内自行组织朗读,教师做好“服务性”指导

8、调控工作。(3)领读。教师或学生均可领着学生朗读,也可小组内小组长领读,这种朗读方法不利于学生自己感悟课文,自己朗读表达。(4)分角色读文。在孩子的眼中,一切都是有生命的,他们特别愿意走进文中的童话世界,让孩子扮演文中的角色读文是他们很喜欢的一种朗读形式,教师可制作一些简单的道具,激发学生兴趣。(5)创设情境的朗读。情境的创设非常重要,它不但有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帮助学生想象,同时更有利于促使学生去感悟文中的情和景,使学生更深刻地、创造性地理解课文。如教学桂林山水一课,教师可以一边展示漓江两岸秀丽风景,一边范读,为学生解说画中的风光,待学生的心思都被吸引到桂林山水的优美意境中时,再对学生说:“

9、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甲天下的漓江上,乘着木筏,欣赏着桂林美景。如果能有位朗诵家来上一段就更好了。” (6)配乐朗读。教师根据课文内容选取恰当的音乐给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受到感染,在情境中朗读。(7)想象朗读。让学生闭上眼睛,对已熟读的文章内容边想象边听课文,既可丰富学生想象力,又可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8)练评结合中朗读。教师在学生读完后要即使对学生所读进行评价指点,对于优点及时表扬,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同时也可以让其他学生知道那些是对的,那些应该注意。三、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学生认识到朗读的重要性。要求学生达到爱读、善读

10、、自己照着读的境界。(2)、 教师要以自己精彩的朗读打动学生的心,唤起学生朗读的欲望。(3)、 采取激励机制,抓住学生在朗读时表现出来的成功之处进行表扬,使学生得到成功的喜悦。(4)、 经常进行各种朗读比赛。四、明确朗读的目的性教师在让学生读前必须要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课文,使得读课文时具有目的性。那么学生在读课文时便不在是漫无目的的读。而是有针对性,知道该如何读,怎样读,读的时候注意那些内容。教师可在让学生读课文前先提出几个关于课文内容的简单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的去读,这样学生在读课文时便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五、教师要提要认识教师对于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与锻炼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以后的

11、教学中语文教师要充分的摆正朗读的地位,丢弃重写轻读的思想观念,明确每一次的朗读目标,精心设计每节课的朗读训练,行之有效的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同时语文教师也要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阅历和范读能力,在教学中不仅要做到会读,还要读出水平,知道怎样读,如何读,如何指导。那么学生的朗读水平才有提高。叶老说,“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能驾驭文字”。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由于学生认识水平和心理特点的差异,各年级的朗读训练要求不大相同,其侧重点也不同。但从训练手段上来说,小学阶段不管哪个年级,都应当突出朗读的训练。其中朗读的指导与训练必不可少。有效的朗读指导,使学生从中受感染,能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并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对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也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重视并加强朗读训练,是非常必要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