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阅读(散文).doc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62628420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1.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文阅读(散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现代文阅读(散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现代文阅读(散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现代文阅读(散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现代文阅读(散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现代文阅读(散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文阅读(散文).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现代文阅读(散文) 一、 文体知识 1、 特点:形散神不散 2、分类:叙事散文、抒情散文 3、线索:事、情、人、物地点变换 4、 写法:借景抒物抒情、托物言志 5、 表达技巧:欲扬先抑运用修辞 6、 语言:优美生朴感人、蕴涵深刻 二、考点说明 1、 理解字词的含义及表达作用。 2、 分析关键句的含义及表达作用。 3、 分析散文的线索及常用的表法。 4、 分析散文所蕴涵的哲理。 5、 分析领会散文所表现的思想情。 6、 欣赏文中优美、精辟的语言。 三、阅读方法 1、掌握从原文中寻找答案的应试技巧。可按以下步骤操作:整体把握锁定局部划出相关句提炼概括。 2对于开放性试题也应尊重原文,可从主题思想

2、、人物命运、社会背景、关键语句、写作特点等方面谈体会。答案一般由引(引出阅读中感受最深的部分)、感(感想)、联(联系社会或个人实际)三个部分组成。 四、阅读训练 (一)为孩子推开“那扇窗” 我经常看见这样感人的画面,一些幼小的孩子害怕黑暗,母亲紧紧搂住孩子,呵护幼小而胆怯的儿女,给予他们温暖和慰藉。但这只是暂时的,人生漫漫,一个孩子从出生到长大,一直到成熟,到老,会遇上多少悲情、惧怕、不安、痛苦?快乐总是稍纵即逝,而失去和痛苦总是接踵而来。父母给予孩子的鼓励、力量永远是有限的,尤其是在孩子长大以后。有一件东西,它能给予孩子永久的慰藉,给予人纯净的心态,对人和自然的信心,对生活的达观态度,那宝贝

3、就叫文学。 文学就象一扇窗,长在孩子们美好的心灵中,推开它,心灵便敞亮了许多,如同看到了人生鲜花扑面,阳光普照,远离庸常,走向高尚。然而,一批又一批的孩子,容易迷恋眼花缭乱的动画片,花样迭出的广告,甚至打闹的游戏卡。人是多么容易陷进这么简单的消遣中,这正是人性的弱点。而那扇窗,若不及早推开,层层尘封,年深月久,便越闭越紧。每一个爱孩子的人,都该着手帮着孩子推开那扇窗,那扇窗便是两个字:培养。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是他们尝到文学的甜果子。最初,不妨介绍他们读一些有趣味的书,尤其是儿童文学,然后才循序渐进,读一些文学名著。 我很欣喜地看到,越来越多的人在谈素质教育。依我所见,最好的素质教育首先是让孩

4、子具备几种鉴赏能力:对人的鉴赏,对艺术和生活的鉴赏,对世界的鉴赏,懂得鉴赏才能去热爱,去追求,去创造。而文学,却能提供这样的内涵,它能使人上进、幸福,也能使世界美好丰富。请帮孩子推开这扇窗,焕发他们对文学的热情。记住这句话:如果上帝看见孩子们远离书籍,远离文学,也会扼腕叹息- (摘自语文世界 秦文君) 1、简要分析本文标题的特点(5分) 2、第三段文字在文章的结构上有什么作用?(5分) 3、文字有怎样的功能?用文中的语言来回答。(5分) 4、说说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5分) 5、怎样帮孩子推开“那扇窗”?(5分) (二)人性之光 (1)二战时期苏联人民在斯大林的领导下,团结一致、浴血奋战,在付出

5、巨大代价之后,终于取得了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 (2)战役胜利的当天,上万名疲惫不堪、无精打采的德国战俘排成长长的纵队,在荷枪实弹、威风凛凛的苏联士兵的押解下走进莫斯科城。 (3)得知法西斯战俘进城的消息之后。宽阔的莫斯科大街两旁,围观的群众人山人海,挤得风雨不透。人群中大部分是老人、妇女和儿童。 (4)苏军在战败入侵的德国法西斯的同时,自己也造成了重大的伤亡。这些老人、妇女和儿童都是战争的受害者。他们的亲人,在这场异常残酷的战争中被入侵的德国法西斯杀害了。 (5)失去亲人的痛苦把原本温和、善良的人们激怒了,他们怀着满腔的仇恨,将牙齿咬的格格响,一双双充满血丝与复仇火焰的眼睛齐刷刷地向俘虏即将走

6、来的方向张望着。 (6)为了防止出现意外,大批的军队的警察出动,组成一堵墙,排在愤怒的人群前面。 (7) 战俘出现了,近了,更近了。围观的人群开始骚动,有人喊出打倒法西斯的口号,有人叫骂着让杀人的凶手偿命。一会儿,人群潮水般地向前涌。负责维持秩序的警察企图进行阻止,马上被汹涌的人群冲的七零八落,最后警察和士兵手拉着手组成人墙,竭尽全力,好不容易才将人潮挡住。 (8)此时,战俘已经到人群前面。他们个个衣衫褴褛,步履蹒跚,每向前一步都十分艰难,他们有的头上裹着绷带,有的身带重伤,还有的失去了手脚,躺在担架上不住地发出痛苦的呻吟 (9)面对激怒的人群年,德国战俘呆滞、木纳的目光中充满了恐惧与惊慌。出

7、于求生的本能,他们不住得往后退。许多战俘本来就身负重、疲惫不堪,遭如此惊吓都瘫软在地。担架上的重伤号,被扔在地上,无力逃脱,拼命得哭嚎呼救。 (10)这时,一位中年妇女在混乱中拼命挤过人墙,冲到一个战俘跟前,举拳要打。 (11)这是一个失去双腿的重伤号,他头上打着绑带,破烂的军装上有沾满了血迹,脸上的稚气表明他绝对不会超过二十岁。面对扑面来的拳头,他无力躲闪,瞪着惊恐的眼睛,发处处绝望的哭泣。 (12)蓦然间,中年妇女停住了,木雕泥塑般地站在那里。她啊怔怔地看着年轻的战俘,心头一阵剧烈的刺痛。在年轻伤号稚气的脸上,她看到了自己刚刚战死的儿子的影子! (13)妇女犹豫了一下,叹了口气,那只高举的

8、拳头无力地垂了下来。她从怀里掏出一块用纸包着的面包,轻轻地递到伤号的面前。年轻的伤号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惊恐的眼睛盯着面包,不敢去接。直到妇女硬把面包塞到他手上,他才如梦初醒,伸手抓起,连裹在面包外面的纸都顾不上撕,就狼吞虎咽地大吃起来。看得出他一定几天没有吃饭,饿坏了。 (14)看到伤号饿成这个样子,妇女缓缓蹲下身子,用颤抖的双手轻轻抚摩着伤号头上的弹伤,失声痛哭起来! (15)悲恸的哭声撕心裂肺,骚动的人群一下子安静下来!人们都惊呆了,一个个都用惊异的目光注视着眼前的一切。空气仿佛一下子凝固住了,整条大街一片死寂。 (16)过了良久,人们才醒悟过来。这时,出人意料的一幕出现了:那些老

9、人、妇女、孩子,纷纷拿出面包、火腿、香肠等食品,一齐向受伤的战俘涌去- 1、得知法西斯战俘进城的消息后,人们之所以“几乎倾城而出,纷纷涌上街头”,不仅仅是为了亲眼目睹杀害他们亲人的敌人,更是为了 、 ,以发泄心头的仇恨。(6分) 2、文章第(6)段说“为了防止出现意外”,第(16)段又说“出人意料的一幕出现了”。“意外”和“出人意料”在文中的含义各是什么?(10分) 3、文章第(8)段着力描写了战俘们的肖像、神态和动作。联系上下文,说说作者这么写的用意。(5分) 4、第(12)段中写道:“蓦然间,中年妇女停住了,木雕泥塑般地站在那里。”此时,她心里会想些什么?请写出她可能会出现的两点想法。(1

10、0分) 5、本文讲述了一个发生在二战期间的感人的故事,赞美了“人性”中的 、 (用文中的词回答)(6分) 6、有人说,把食品递给战俘们,说明这些群众心中已不再有仇恨。你觉得这个观点对吗?说出你的理由。(5分) 7、你能用一句话说说你从文中得到的生活哲理或人生启示吗?(5分) (三)外婆和鞋(席慕容) 我有一双塑胶的拖鞋,是在前两年买的,出国后又穿了五年。它的形状很普通,就象在台北街头随处可见的最平常的样式:平底,浅兰色。前端镂空成六个圆带子,中间用一个结把它们连起来。买的时候是喜欢它的颜色,穿了五六年后,已经由浅兰色变成浅灰色,鞋底也磨得一边高一边低了。“你知道我为什么舍不得丢掉它吗?” 而这

11、是个让生命在刹那间变得非常美丽温柔的回忆。大学快毕业时,家住在北投山上,没有课的早上,我常常回家带着两只小狗满山乱跑。有太阳的日子,大屯山腰上的美丽简直无法形容,最让我快乐的是在行走中猛然回过头,然后再仔细辨认,山坡下面,哪一幢是我的家。走着走着,我的新拖鞋就不象样了。不过,我没时间管它,直到有一天,傍晚,放学回家,隔着矮矮的石墙,看见我的拖鞋被整整齐齐地摆在花园里的水泥小路上。带着刚和同学分手后的那一点嚣张,我就在矮墙外大声叫起来:“何方人士,敢动本人的拖鞋?”花园那没有动静。再往客厅方向看过去,外婆正坐在纱门后面,一面摇扇子,一面看着我笑呢。“今天下午,我用你们浇花的水管给你把拖鞋洗了,刚

12、放在太阳地里晒晒就干了。多方便!多大的姑娘啦!穿这么脏的鞋给人笑话。” 以后,外婆每次上山时,总会替我把鞋洗干净,晒好,有时甚至给我放在床前。然后在傍晚时候,她就会安详地坐在客厅里,一面摇扇子,一面等我们回来。我常常会在穿上拖鞋时,觉得有一股暖和和舒适的感觉,不知道是院里太阳呢,还是外婆手上的余温? 就是因为舍不得这一点余温,外婆去世的消息传来以后,所有能够让我纪念她老人家的东西:比如出国前夕给我的戒指,给我买料子做的小棉袄,都在眼泪盈盈中好好地收起来了。这双拖鞋,也就一直留在我身边,舍不得丢。每次接触到它灰旧的表面时,便仿佛也接触到曾洗过它的外婆的温暖而多皱的手,便会想起在夕阳西下的园中小径

13、,和外婆在客厅纱门后面的笑容。那么遥远,那么温柔,而又那么肯定地一去不返。 1、一双普通的拖鞋为什么让“生命在刹那间变得非常温柔?”(5分) 2 用一句话概括37段的内容。(5分) 3、外婆的 和 令作者难以忘怀。这种抓住人物的典型特征来表现亲情的写法令我想起了 这篇课文。(9分) 4、“外婆去世的消息传来以后”,“我”会怎样想呢?请写一段文字,描述一下“我”当时的心情。(5分) 5、“那么遥远,那么温柔,而又那么肯定地一去不返”是指什么而言,说说你的理解。(5分) 参考答案 (一) 1、运用比喻修辞手法,把文学比喻成一扇窗,形象生动。 2、过渡或承上启下。 3、文学能给予孩子永久的慰藉,给予

14、人纯净的心态,对人和自然的信心,对生活的达观态度。(文学能使人上进、幸福,也能使世界美好、丰富) 4、敦促人们一定要为孩子打开“那扇窗”。 5、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使他们尝到文学的甜果子。最初,不妨介绍他们读一些有趣味的书,尤其是儿童文学,然后才循序渐进,读一些文学名著。 (二) 1、痛骂敌人、痛打敌人 2、“意外”指群众在盛怒之下失去理智,以极端的方式对待战俘。 “出人意料”指群众不仅没有痛打、虐待战俘,反而把食品赠给他们。 3、表现他们也是战争的受害者,为下面赢得老百姓的同情作了铺垫。 4、(略) 5、温和、善良 6、(略) 7、(略) (三) 1、这双鞋是外婆慈爱的见证,是亲情的象征,它使回忆变得温暖 2、回忆外婆给我洗鞋并晒干的往事。 3、温暖而多皱的手 在客厅纱门后面的笑容 4、(略) 5、(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