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志图形形式美感的把握.doc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62620625 上传时间:2023-11-29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6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标志图形形式美感的把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标志图形形式美感的把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标志图形形式美感的把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标志图形形式美感的把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标志图形形式美感的把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标志图形形式美感的把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标志图形形式美感的把握.doc(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标志图形-形式美感的把握关键词:标志设计标志图形形式美标志美- 精思巧形LOGO标志图形形式美感转载请注明出处 因为每个标志最终都要调整形式美感,所以我将标志形式美感的把握放到第一篇。 对于一个标志,如果我们已经决定采用哪些视觉符号表达,并且组织出了标志符号的结构,那剩下的就是调整并凸显出这些标志符号的形式(张力)美感。形式(张力)美感,包括很多方面,形状的、色彩的、质感的、体积的、空间的、运动的等等。我们这篇主要讲的是基本的形状上的形式张力的把握。其他的方面的形式张力问题,在后面的文章里会讲到。 形式就是张力的组合形式。形式美,就是张力的组合方式给人的心理满足感,这点在色彩搭配里比较好理解,

2、每种色彩组合都会形成一种特定的“调子”,每种调子都会给我们一种明确的感觉。在很多色彩书里,都有介绍,9种至16种调子,23种大感觉,126种小感觉等等,每种感觉都给出了色彩组合的例子,这里的每种调子(色彩感觉)都由不同明度、色相、及饱和度的色彩按面积比例组合而成。比如“优雅”的色彩调子,翻开色彩搭配的书,就能在这个词语下找到很多色彩搭配的例子,而且每个感觉词语,都不只一种例子。 这就是色彩的形式美。色彩形式之所以会带给我们不同的感受,是因为每种色彩给人的色彩张力不同,这些张力按照不同的方式组合在一起,就能带给我们不同的感受刺激。我们的视觉(眼睛)感受到的是色彩的“张力”,张力的组合就是“形式”

3、。每种感觉都对于一种形式(张力组合),所以我们才能通过色彩形式刺激观众,让观众产生特定的感受。在色彩中,张力主要表现在色彩的冷暖-来自人的肤觉经验,色彩的远近、色彩的扩展及收缩-来自人的视觉经验。这些色彩张力组合的不同形式,就对应了了人的感受形式。 同样在形状里,形状形态的张力也是以不同形式组合的,他们同样对应人的感受形式。只不过,形状不像色彩那样可以自成一个体系,编成手册来查阅,主要是因为二维空间的形状张力组合实在太多,不易编辑管理。论点线面里给出一些分析形状张力的方法,但是也没有像色彩系统一样的整理成册。 标志设计的关键就是调整图形形状形态,如何将图形的形式美感充分的表现出来,就是一个对形

4、式美感认识及把握能力逐步加深的过程。 很多时候,调整到最后,总觉得这个图形不漂亮,怎么就是没别人的图形来的有张力,问题出在哪?下一步该怎么调?有的时候,标志图形方案,拿给客户看,还没问什么想法,什么意思,就被否决了。哎,不漂亮的方案,再有想法,也难卖出去,客户可能连询问的意愿都没了。 图形的形状形态的 美感,还是有规律可循的,因为标志图形本身的简洁化,对于形式美感法则的应用也是最极致的,也比较好分析。在前面如何鉴赏标志的文章里,我也讲到了形式美的鉴赏问题,现在归纳成基本的三点,方便掌握,1)形式美感来自“度”的权衡与把握 2)掌握对称均衡的美 3)掌握节奏与韵律的美1)形式美是对“度”的权衡与

5、把握度:变化与统一的结合体变化统一是总的法则,这也是所有艺术设计形式遵循的法则。绘画如此,设计如此,音乐创作、文学等艺术形式也都体现了这一特点。为了便于把握,我把形式美,比喻成温度计,美就是人们对于每个度的感知。如图: 没有统一,就会杂乱无章,达不到纯熟的境界。没有变化就没有创新和发展;一个看起来舒服的、好看的、并且耐看的图形,一般都是变化与统一感的结合。 这来自于人类认知世界的方式,未知的无规律的事物,总带给我们恐惧,心跳,慌乱,兴奋,而一旦我们对事物分析,掌握其规律,分类安放到合适的位置,我们就会觉得稳定,可控,不再害怕,因为一切开始变得“统一”了。 统一就是我们掌握了其中规律。 但是过于

6、统一就会使人觉得单板,无趣,绝望,所以需要那些未知和变化来调和,使人类觉得还有未知的希望,我们生存在认知的过程之中,这个现存的过程一定包含已知、规律、统一的过去,和未知、变化、希望的将来,这就是度,缺失任何一个人类都会失衡。我们需要不断的调节,统一就要变化来调节,变化需要统一来稳定。度! 这个对世界的认知过程也是我们观看图形的心理过程。如果图形的规律越快速的被识别出来,图形给人的统一感就越强,统一感给人的心理感受就是稳定,秩序,可控的,统一到极致就是冰冷的死寂,毫无生息。如果图形过于变化,没有可以很快感知的规律,那我们的心理就凌乱,无着落,心跳,变化到极致就是慌张甚至疯掉。我们中国绘画艺术喜欢

7、说写意、似像非像,就是在寻求图形中度的权衡,耐人寻味的“韵味”就来自这里。它符合人的认知(观看)习惯,是百万年来人类在认知世界发展规律的过程中养成的习惯。我们可以设想上图中的 每个“度”就是一个标志图形。这个“度”(图形)一定包含两个方面,统一的方面,与变化的方面。可能每个图形里统一与变化占的比例不同,有的趋向统一,有的趋向变化,至于偏向哪边,这完全来自于你的标志需要。每个度数上都存在欣赏的美感,统一有统一的美,变化有变化的美,设计里只讲求,需要及合适,如果你的标志需要动态的美,那就往右调整,需要静态的美就往左。往哪个方向调整,完全来自你的需要。什么是统一的方面?就是指图形里的完整的,规律的形

8、态,是那些能够识别出来的信息,这个信息可以是一个概念(比如一个字一个词),也可以是图形结构(比如对称、发散、渐变)。什么是变化的方面?就是图形里随意的,打破了整体的,不容易看出规律的形态。比如看似随机凌乱的线条,局部无规律的形状,塑造韵律感的无规则变化,泼墨的飞白等等。比如下面的标志里:统一就是我们能很快识别出的苹果这个图形概念,变化就是在整体之上的 “咬一口”“杂乱点化”“不稳定的火焰化”“W的立体化”“凌乱的城市剪影”,这些变化不仅调节了图形视觉上的度。更为重要的是他们调节的图形意义上的理解,也就是图形心理认知上的度。一个苹果咬一口,视觉上有亮点,意味上也引起了人们的无限猜想。所以图形的度

9、(形式美感)也不能和信息传达失去联系,在图形里我们往往会先分析,哪个信息的符号图形是主体图形(塑造统一感使用),哪个信息的符号图形是附属图形(塑造变化感使用)。列举上面的三种类型的标志,我只是想指出,我们在认知一个图形时,图形的统一感并不一定来自一个具象的概念,在具象图形的标志里,统一感的识别来自具象事物,字母图形里,来自字母,抽象图形里,来自结构规律,比如在上面的第三幅图例里,两个圆形虽然线条凌乱,但是外框统一明确,后面的正方形,虽然版块多,但是色彩规律还是很容易把握。最后的9个方块,初看毫无章法,等细看出里面有风车状的负形时,也就把握住了统一感。变化可以,但是基本都有统一为前提,因为,统一

10、是我们识别图形信息的前提,我们要理解标志“是什么”(标志传达的信息),就需要先把握住图形的统一规律。这个规律可以是具象事物形态,具象文字结构、抽象结构,色彩规律等等。所以,我们调整图形的形式感时,就要先看看自己的图形,是不是有可识别的统一,和打破规律的变化,这个统一容易不容易识别,你需要它容易识别到什么程度,一个极致说明问题的图形就是太极图:每当我要调整图形的形式感时,脑海里就浮现出这个太极图形,提醒我,我的图形是否有统一,是否有变化,是否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是否呼应,是否有生生不息的视觉心理动态和延展性。这是一个耐看耐寻味图形的基本条件。补充摘录一些调整统一与变化的方法:形式美的调整就是在两极

11、之间的权衡,方法就是对比与调和 对于度的把握与调整,我们常用 “对比和调和” 这两种方法来进行调整,从而达到我们想要的变化与统一。对比和调和是变化统一的调整手法。统一的环境一旦变化,势必形成对比,要使诸多不同的形式统一以来,势必要采取调和的手法。通常我们处理画面有两种状态。一是大对比,小调和,即总体是对比的格局,局部调和;或是大调和,小对比,总体上调和,局部存在对比。调和的手法-为了达到统一在平面设计中要取得和谐统一的效果,必须要处理好形象特征的调和;色彩的调和;方向的调和。形象的特征的调和 可分为三类: 1、具有同质的形象 2、具有类似要素的形象 3、具有异质要素的形象(异质形象因其形成要素

12、的不同而产生强烈的对比,所以在组合、构成时,容易陷入琐碎、杂乱,难以统一从而不易调和。) 要解决这一问题可以用一下几种方法: a、适当增加主要形象的重复形或类似形,使其产生呼应; b、对形象进行位置的重新分配,使形象有秩序起来; c、调整形象的明暗关系,能起到前后穿插、主次分明的作用; d、尽量在形象与形象之间寻找它们的共同因素,并加以强调。色彩关系的调和: 1、明暗关系的调整 2、整体上色相的调和 有明显色调的画面,即使对比强烈也感觉协调。 再次是当色相处于强对比时,可以调整色彩的纯度。方向的调和: 在一个整体中,必须有一个主流方向。 (备注,平时我们所谓的近似构成也只是调和的手段,近似的目

13、的就是为了调和,创造画面的统一的美感。在自然界中两个完全一样的形状是不存在的,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东西,但近似的形状却无处不在。比如同种植物的叶子、溪中的鹅卵石、 风吹过的沙丘、人的指纹、面容等。达芬奇曾经以画鸡蛋来训练自己对事物微妙差异的观察能力和精确的造型能力,这些都是对近似形态的发现和理解。所谓近似,只是相对而言,近似的程度可高可低,但是如果近似程度过高,则会产生重复感;近似的程度太低则又破坏统一感;失去近似的意义。因此,要恰当地使用并把握近似的程度,要求大同存小异。在局部考虑其大小、色彩、肌理等方面因素,使形态多样而富于变化。同时,强调整体的相同与和谐统一,使人感觉到基本形之间是一种同

14、族类的关系,最终实现寓“变化”于“统一”中的目的。) 对比的手法-为了达到变化 如果过于统一,就要通过对比来破坏统一,对比是为了变化。让图形的结构里的每个方面都不在协调,增加这些方面的对比,就实现的了变化与破坏。 对比手法包含大小对比、形态对比、明暗对比等。 以上可以说是一个图形形式的大原则,下面说的是两小原则,两种状态的形式美感的把握方法: 形式美的两种状态分类:“对称均衡”的静态美, “节奏韵律”的动态美。 这里说的“静态”与“动态”,是针对图形的视觉生理而言,不是针对视觉心理。比如下面的这组标志: 大家肯定说这些是动态美。没错,这些极具动感的图形,是在传达动态美,但是我们在调整这类标志时

15、,主要是在调整图形的均衡感,动态感是心理感受,这个图形本身的视觉重心没有变化,都很稳定,这些都是通过抓拍运动瞬间的方法来表现动态美感的,所以我们说的“动态与静态”是针对标志图形调整来说的。下面的标志例子才是视觉上的动态美。 虽然都是运动的动物,虽然我们都能感受到动感,但是上图中的两只鸟是通过翅膀轨迹,和点化模糊带动视觉移动才体现出的动态感,其他的具象文件夹,眼睛,和英文字母,和抽象的螺旋形和五角形,也都是通过节奏变化,或视幻来体现动态感的,在图形的调整上,我们主要是调整的节奏与韵律感,和前面表现动态的图形方法不一致。为了更针对图形的设计调整,我们针对视觉来分静态与动态。至于它们分别能表达什么效果,后面再讲不迟。在图形的视觉上,静态与动态就像“度”的两极状态:(它们就是统一与变化的演变而已)这两个状态中,“对称均衡”静态美,和“节奏韵律”的动态美算是经典的创造美感的方法,所以,我们拿出来单讲。 均衡的极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