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自然生态优势 建设宜居城市.doc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62611928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依托自然生态优势 建设宜居城市.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依托自然生态优势 建设宜居城市.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依托自然生态优势 建设宜居城市.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依托自然生态优势 建设宜居城市.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依托自然生态优势 建设宜居城市.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依托自然生态优势 建设宜居城市.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依托自然生态优势 建设宜居城市.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依托生态优势,建设宜居上犹上犹县城市建设的基本思考1996年,联合国第二届人类居住地大会提出了城市应当是适宜居住的人类居住地的概念,并得到了国际共识。在我国国内,目前对于宜居城市尚未有一个明确的概念,但综合来看,宜居城市主要是指经济高度发达、社会繁荣昌盛、市民安居乐业、生态良性循环四者保持高度和谐,城市环境及人居环境清洁、优美、舒适、安全,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社会自然达到充分融洽,最大程度满足人的需要和需求。一、上犹建设宜居城市的SWOT分析 (一)优势1、自然生态环境优美上犹县地属江南山地丘陵地带和亚热带季风区,气候宜人,全年空气质量稳定在1级,是赣粤湘三省交界处保存最完好、融山水为一体的生态

2、功能区。境内山清水秀,拥有五指峰、陡水湖两个国家级森林公园、一个省级风景名胜区、一个省级自然保护区,被列为全国旅游开发重点县。上犹江中建有五大电站,形成“一江连五湖,一线串五珠(电站)”的靓丽风景线。县城山环水抱,人居环境极佳,四面环山,上犹江穿城而过,形成“山抱城、城抱水,水在城中,城在山中”有浓郁江南水乡韵味的独特景观。2、文化资源丰富多彩拥有生态绿色文化、客家文化、九狮拜象民俗文化、红色革命文化等多张文化名片,文化资源丰富多彩。3、地理区位优势明显县城距离赣州中心城区仅40公里,距离赣州黄金机场仅20公里,到南昌、广州、深圳、厦门只需45个小时车程。厦蓉高速公路在上犹段设有两个出口,建成

3、通车后,将进一步拉近上犹与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海西经济区和珠三角的距离。未来上犹将是赣州特大中心城市高尚品质生活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二)劣势 1、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上犹作为山区、库区县,尽管厦蓉高速上犹段即将建成通车,但总体上与外界连接的交通线路不多;县域前往北部、西部的道路等级偏低,主要由上江线和上太线组成环状交通网络,缺少县域中心的放射形道路;县城道路密度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市民的出行。 2、经济基础薄弱,资金短缺依托自然优势建设宜居城市需要大量的资金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但上犹县仍是国家级贫困县,综合经济实力偏弱,资金投入方面缺口较大。 (三)机会 1、赣州市明确了上犹与赣州中心城区同城

4、化发展态势,实行快速交通联接、生态屏障隔离、功能合理分工、组团联动发展。作为构建赣州特大型中心城市重点建设的“四路三桥二互通”工程之一的赣西大道建成后,将进一步加快上犹建设宜居城市步伐。2、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建设的主要目标由单纯追求基础设施完善转向建设生态宜居城市。在这种有利的背景条件下,上犹依托自然生态优势,提高人居生活品质,建设宜居城市正切合了城市发展方向,能获得市民的广泛支持。 (四)压力1、区域竞争压力大由于周边经济圈强烈的极化集聚效应,作为小城市的上犹位于边缘,中心辐射能力弱,城市的品牌影响力小,人气不足,各种资源不断被吸引,在赣州地区面临着巨大的区域竞争压力。2、拆迁安置,城中村

5、改造压力大上犹城市建设面临着土地转换和拆迁安置等多方面的制约,老城区内存在部分城中村,建筑及环境品质低,改造难度较大。3、自然生态与城市发展联系不紧密上犹有着良好的自然生态优势,但目前城市建设缺乏与其的联系,尚未形成一个明确的将自然生态融入城市发展执行思路。二、上犹建设宜居城市的构思1、整合自然生态资源,结合民俗文化,形成“九狮拜象、山水合一、生态绿洲、自然和谐”的城市意象。就城市意象而言,应该从城市与周边山体、水资源的整体发展格局、民俗文化进行分析研究。整合紧邻城市周边自然山体与水资源,打造城市外围的郊区生态游憩步道,将各个郊野公园、湿地公园串联在一起,实现区域整体发展格局及城市形态,形成“

6、九狮拜象、山水合一、生态绿洲、自然和谐”的城市意象。2、延续城市沿江发展脉络,构建“山、水、城”的相互沟通的若干条城市景观轴线,突出“山、水、城”的沟通及联系。通过对上犹县历史沿革,文化背景,自然地形地貌,气候条件,城市发展脉络等方面的研究可以得出,上犹城市发展一直延续着一江两岸发展,建设宜居城市需要构建城市与上犹江的若干条城市景观轴,起到加强城市与自然生态的对话及联系作用。由于上犹夏季闷热,主导风向为东南风,因此需要构建“山、水、城”若干条通风走廊,增强上犹的城市通风及生态卫生效应,使自然生态与城市之间通过季风的作用形成良好的自然循环系统,为城市源源不断的提供新鲜空气和水分,达到建设宜居城市

7、的目标。3、依托“山抱城、城抱水,水在城中,城在山中”的自然生态格局,建设宜居城市。在上犹的自然生态条件中,水是其中的灵魂,宜居城市的建设关键在于通过水构建城市景观骨架,道路构建城市交通骨架,对于上犹的空间布局,应该从最大发挥自然景观效果基础上出发,由山到水,由水到城,以自然生态为先导,建设宜居城市。三、上犹建设宜居城市的主要策略(一)整合城市外围自然生态、旅游文化景观,形成网络状绿化通廊,建设宜居城市。1、在充分尊重现有自然地貌特征的前提下,城市滨水而展,建筑依山而建,市民择水而居,形成城市外围环状的生态绿化屏障,同时城市内部各组团间打通若干条“山、水、城”相通的视线与景观通廊,更好的诠释自

8、然生态与城市完美结合的城市特色。2、在上犹江、梅水河、油石河、中稍河两侧绿色通廊设置公共活动、文化娱乐、商住等多功能复合用地,局部结合水的流量与流速设置直接滨水的住宅,供市民参与活动,形成游憩、购物、休闲于一体的公共活动空间。(二)完善公共交通与慢行交通体系,加强区域交通联系,突出上犹“慢城”的生活方式。1、提倡公共电瓶车、自行车、步行的绿色环保出行方式,利用城市外围在自然山体中存在的小道、土石路整合设置外围的自行车赛道(郊野游憩散步道),赛道可适当允许一定的坡度存在,以达到山地自行车骑行乐趣的要求。2、打通县城城市出入口,通过“绿道”建设,加强各区域之间的交通联系。(三)利用自然生态资源优势

9、,合理布局城市公共设施及项目,作为赣州特大城市功能的补充,提升上犹的核心竞争力。1、利用在城市外围设置的山地自行车赛道(郊野游憩散步道),设置一定的体育、酒店、现代养生基地等设施,作为构建赣州特大城市后花园的功能补充,进一步提升上犹的核心竞争力。2、依托犹江大道的拉通,着力加强新区建设,建设文体中心、新区幼儿园、检察院、新区医院、迎宾大道和上犹大桥,通过城市基础设施布局,进一步拓展城市框架,把城市引入自然,将自然融入城市。3、作为赣鄱水系的源头,上犹需要主动策应江西省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通过上犹江轴线,以罗边湖、仙人湖、南河湖、陡水湖为核心区域,按照“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并重、环境保护与开发

10、建设并重、梯度开发与组团开发并重、政府引导与市场运作并重”的原则,突出生态主题,把“四湖两岸”生态经济区打造成为上犹建设宜居城市的先导示范性区域。(四)加强城市发展脉络和生活民俗建设,形成“现代生态、统一协调”的城市风貌。1、改变城区部分岸线采用直立石驳岸为主的滨水形式,在自然条件较优越的河段尽可能利用原生态的木桩、卵石等天然材料修筑河堤,种植乔灌草植被,重新恢复自然生态与城市生活之间的关系。2、挖掘老城区中山路、解放路周边的环境景观、建筑风貌特色,形成及旅游产品、茶叶、石艺等商品的集散中心,激活老城区的人气和活力。四、建设宜居城市今后三年的项目、加强城市控规编制,建设城展馆,实现城市规划电子

11、信息化,扩大群众对城市规划的参与和知晓程度,充分发挥“规划”的龙头作用。2、拓展上犹至通道,完成赣西大道(上犹至唐江段)建设,拉近上犹与赣州的时空距离。3、实施高速路西互通至南河湖连接道路线、桐坑至莲塘城市外环路工程工程,打通县城西南外通道和新一轮城市发展极。、在做好控规的前提下,引进有规模和实力的公司,对南河湖分片区或整体开发建设,把南河湖建设成为集高档居住、体育运动、休闲度假为一体的高档休闲度假区。5、加强规划调控,对西亭小区进行整体开发建设,设置民俗文化馆,完善城市绿地、农贸市场等基础设施。6、实施沿河路北侧(原交通局)区域棚户区改造工程,充分打造上犹优美的沿江景观。7、实施仙人湖音乐喷泉工程,增强城市动感,打造城市名片。8、继续实施“一园四区”工程,建设白塔城市公园。、启动城市管道燃气工程,让上犹人民用上清洁可靠环保的能源。10、继续推进圩镇整治建设和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目前,城市宜居性已成为当前国内外城市居民和政府关注的热点。上犹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造就了上犹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在新的发展时期,上犹建设宜居城市的理论与实践仍需要不断探索完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