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丙转氨酶(ALT) IFCC速率法.doc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62606052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谷丙转氨酶(ALT) IFCC速率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谷丙转氨酶(ALT) IFCC速率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谷丙转氨酶(ALT) IFCC速率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谷丙转氨酶(ALT) IFCC速率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谷丙转氨酶(ALT) IFCC速率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谷丙转氨酶(ALT) IFCC速率法.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项 目谷丙转氨酶(ALT)方 法IFCC速率法目 录1. 检测原理2. 标本采集与处理2.1 受检者的准备2.2 静脉采血2.3 抗凝剂2.4 标本处理3. 试剂3.1 试剂3.2 校准血清3.3 试剂、校准血清的稳定性4. 仪器5. 操作6. 计算7. 操作性能7.1 精密度7.2 准确度7.3 灵敏度7.4 可报告范围7.5 特异性7.6 干扰8. 参考值9. 临床意义附录A: 参数1. 检测原理谷丙转氨酶催化L-丙氨酸的氨基转移,生成丙酮酸。丙酮酸与NADH在LDH的催化下反应生成乳酸和NAD+。NADH在340nm处有特异吸收峰,其被氧化的速率与血清中ALT的活性成正比,在340nm处

2、测定NADH下降速率,即可测出ALT活性。 ALTL-丙氨酸 + a-酮戊二酸 - 丙酮酸 + L-谷氨酸LDHNADH + 丙酮酸 + H+- L-乳酸 + NAD+2 标本采集与处理2.1 受检者的准备:病人空腹12h,不饮酒24h后采集血样。体检对象抽血前应有两周的的正常状况记录。注意有无应用影响测试项目的药物。此外,对于体检者,采血的季节都应做相关记录,因为样本中各项目的含量有季节性变动,为了前后比较应在每年同一季节检验。应嘱体检对象在抽血前24小时内不做剧烈运动。2.2 静脉采血:除非是卧床的病人,一般在采血时取坐位。体位影响水分在血管内外的分布,会影响测试项目的浓度。在采血前至少应

3、静坐5分钟,一般从肘静脉取血,使用止血带的时间不超过1分钟,穿刺成功后立即松开止血带。2.3 抗凝剂:血浆使用肝素或EDTANa2(1mg/mL)作为抗凝剂。2.4 标本处理:血标本室温放置30min45min后离心分离血清或血浆,在两小时内检测完毕;如两小时内不能检测完毕,将离心分离血清或血浆置洁净试管加盖2-8保存。3试剂3.1 试剂:本科使用湖南永和阳光科技有限责任公司ALT试剂盒,为液体双试剂,各组分如下: 组 成R1:R2=5:1混合后溶液的浓度R1: Tris缓冲液:80mmol/L PH=7.8L-丙氨酸450mmol/LLDH1200U/LR2: 起动液NADH0.18mmol

4、/La-酮戊二酸18mmol/L3.2:校准血清使用湖南永和阳光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提供的40项校准血清。校准频次:空白定标:每日需做试剂空白定标。全点定标:试剂换批号使用时或质控结果超过规定的2SD范围,需要全点定标。3.3 试剂、校准血清的稳定性:原包装试剂储存在2-8至标签所示失效日期。18-22稳定28天,试剂应避免污染。当试剂空白吸光度低于0.8时,试剂按照失效处理。多项校准血清在2-8储存至标签所示失效日期,复溶后-20保存,可稳定一个月,只可冻融一次,避免反复冻融。参见校准血清说明书。4仪器KONELAB 30型号仪器。性能:波长340nm,仪器测定吸光度的灵敏度应达到0.001AB

5、S以上。5操作样品为血清或肝素/EDTA抗凝血浆。本法为IFCC法。参数见后附,附录A。试剂参数设置、定标操作以及样本检测常规操作,见仪器操作规程。6计算A/minVt1000 ALT(U/L) = - = A/minFeVsd式中:A/min 每分钟吸光度变化率; e 18.5 摩尔吸光系数;Vt 反应液总体积(ml); d 1 比色杯光径(cm);1000 变化因数; Vs 标本体积(ml);7操作性能7.1 精密度:批内CV0.22%,批间CV4.21%。7.2 准确度:检测结果的相对不准确度10%。7.3 灵敏度:谷丙转氨酶浓度为:300U/L时,吸光度变化率A340nm/min为0.1260.154。7.4 可报告范围:血清与试剂用量之比为1:12时,测定上限为600U/L。7.5 特异性:测量值在给定值的90%-110范围内。7.6 干扰:内源性干扰物溶血为1000mg/ml、脂血2000mg/ml、黄疸30mg/ml、抗坏血酸300mg/ml对测试结果无明显影响。8参考值038U/L9临床意义ALT主要存在于组织细胞中,只有极少量释放入血液中,所以血清中此酶活性很低,当这些组织病变时,细胞内的酶大量释放入血液中,使血清中该酶的活性增多。各种肝炎的急性期,肝癌、肝硬化等此酶活性显著增高。附录A: 参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