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力学发展史回顾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62597684 上传时间:2023-09-1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7.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土力学发展史回顾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土力学发展史回顾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土力学发展史回顾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土力学发展史回顾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土力学发展史回顾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土力学发展史回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力学发展史回顾(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土力学发展史回顾土力学的发展可以划分成以下三个历史时期。萌芽期(1773 1923) 土力学的发展当以Coulomb首开先河,他在1773年发表了 论文极大极小准则在若干静力学问题中的应用,为今后的土体破坏理论奠定了基础。 但是,在此后的漫长的150年中,研究工作只是个别学者在探索着进行,而且只限于研 究土体的破坏问题。两篇有代表性的论文是1857年英国人Rankine关于土压力的理论和 瑞典工程师Petterso针对Goteborg港滑坡提出的分析方法。20世纪初随着高层建筑的 大量涌现,沉降问题开始突出,与土力学紧密相关的学科一一弹性力学的发展为沉降问 题的研究提供了必要的手段,从而为了

2、TerzagH开创的土体变形研究提供了客观条件。古典土力学(1923 1963) 1923年,Terzaghi发表了著名的论文粘土中动水应 力的消散计算,提出了土体一维固结理论,接着又在另一文献中提出了著名的有效应 力原理,从而建立起一门独立的学科土力学。此后,随着弹性力学的研究成果被大量 吸引过来,变形问题的研究越来越成为重要的内容,但是,土体的破坏问题始终是当时 土力学研究的主流。这一时期在土体破坏理论研究方面的主要成就有:Fellenius Taylor和Bishop等关于滑弧稳定分析方法的建立与完善;Terzaghi关于极限土压力 的研究和提出承载力公式;Cokoh散粒体静力学的建立;

3、Shielc和沈珠江等关 于土体破坏的运动方程和极限平衡理论的建立。而在变形理论方面则有:地基沉降 计算方法的建立与完善;Mindlin公式的提出及其在桩基沉降计算中的应用;弹性 地基梁板的计算;砂井固结理论;Biot固结理论的提出和完善。古典土力学可以归结为一个原理有效应力原理和两个理论以弹性介质和 弹性多孔介质为出发点的变形理论和以刚塑性模型为出发点的破坏理论(极限平衡理 论)。前一理论随着1956年Biot动力方程的建立而划上一个完满的句号;后一理论则于 60年代初完成了基本的理论框架。但是,真实的土体决不是理想弹性体,也不是理想刚 塑性体。可以考虑土体两个基本特性(压硬性和剪胀性)的现

4、代土力学理论在50年代初 巳开始蕴酿,例如Skempton的著名公式uB A ()中孔隙压力系数A弄1/w3133就是剪胀性的体现,而Janbu的模量公式E Kp ( /p )n中对3的考虑就是压硬性i a 3 a3的体现。一方面,随着认识的深化,人们已越来越不满足于理想弹性介质和理想刚塑性 介质这样简单化的描述,另一方面,现代电子计算技术的发展为采用复杂的模型提供了 手段,从而为现代土力学的建立创造了客观条件,而Roscoe的工作则直接导致现代土 力学的诞生,现代土力学 虽然在 50 年代已有人对塑性理论应用于土力学的可能性进行过探索, 但只有到1963年,Roscoe发表了著名的剑桥模型,

5、才提出第一个可以全面考虑土的压 硬性和剪胀性的数学模型,因而可以看作现代土力学的开端。经过 30 多年的努力,现 代土力学已越过重要的阶段而渐趋成熟,并正在下列几方面取得重要进展:非线性模 型和弹塑性模型的深入研究和大量应用;损伤力学模型的引入与结构性模型的初步研 究;非饱和土固结理论的研究;砂土液化理论的研究;剪切带理论及渐进破损问 题的研究;土的细观力学研究等。当然,在这一段时间内,古典土力学框架内尚未解 决的一些问题继续有人在研究,并取得许多进展,例如土与结构共同作用、土体极限分 析中的不均匀和非线性问题,而土工数值分析更是这一段时间内才发展起来的。另外土 工测试技术等方面也取得很大进展

6、,特别是原位测试技术和离心模型试验技术。就土力 学理论研究而言,上述6项中只有第一项已比较成熟,其它几项有的刚刚起步,有的虽 已研究多年,尚未取得重大突破。但是,时至今日,现代土力学理论的基本轮廓已逐渐 清晰。中国学者的贡献 我国对土力学的研究始于 1945 年黄文熙在中央水利实验处创立 第一个土工试验室,但是,大规模的研究则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随着一批国外 国学人员回国和 50 年代初大批青年学者参加工作以后才开始的。40 多年来,各方面都 取得了长足的进展,提出许多重要成果,为土力学的发展和完善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例 如,在土的特性方面有刘祖典等对黄土湿陷特性的研究,魏汝龙对软粘土强度

7、变形特性 的研究和汪闻韶对砂土动力特性的研究等;在理论和计算方面,有黄文熙对地基应力和 沉降计算方法方面的改进,陈宗基的流变模型,钱家欢应用李氏比拟法求解粘弹性多孔 介质的固结问题,谢定义关于砂土液化理论的研究,沈珠江关于有效应力动力分析方法 的研究,以及同济大学关于土与结构共同作用的研究和浙江大学关于动力波传播的研究 等,在试验技术方面有黄文熙提议和汪闻韶负责建成的振动三轴仪;在应用方面有软土 地基的真空预压、广灌浆技术和滑坡支挡技术等。近几年来,一批基础扎实、思想活跃 的青年学者投身于土力学的研究,作出了不少新的贡献,特别是国内培养的一批博士, 写出了不少高质量的论文。这些成果中属于理论方

8、面的将在本书中得到反映。总的说来, 我国的土力学研究水平在理论分析和工程应用方面,与世界各国相比并不逊色,当然在 测试技术方面尚比较落后。现代土力学的展望现代土力学的研究,呈现以下几个特点:(1) 对土的力学特性的认识越来越深入,已经发现了许多新的现象,例如应力路线 的依赖性、强剪缩性(表现泊松比小于0)和反向剪绍(剪应力减小时发生体缩)等,而一 些研究多年的力学特性,如黄土湿陷、砂土液化、粘土断裂等现象,也有了更深入的认 识。许多问题不但经典土力学理论无法解释,现有的非线性和弹塑性本构理论也无能为 力。目前,不少学者正在探索新的思路,包括从细观结构上进行研究。(2) 由于土的特性多变,人们越

9、来越不满足于一个土层具有一定力学指标的定值研 究方法,从70年代开始的土的随机性研究正方兴未艾。(3) 随着电子计算技术的发展,再复杂的数学方程和工程条件,也可以通过数值分 析求解和模拟,土工数值分析正是当前最热门的研究课题之一。(4) 尽管取土技术在不断改进,但是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室内土样试验的结果常 常不能反映现场的实际情况,原位测试技术正成为土力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5) 土工离心模型试验虽然始于30年代,但真正大规模的发展则是近20年的事。 离心模型试验的完善与成熟将使实验土力学变成土力学的一个完整的分支。(6) “边设计 边观测”曾是Terzagh:和Peck提出的一种研究方法,

10、用现代术语 说这就是反馈分析。一方面用现代先进技术进行原体观测,一方面用现代计算技术进行 反馈分折,通过这一途径改进当前或今后的工程设计,无疑是现代土力学的一个重要特 点。(7) 土力学的实际应用离不开工程师的经验,在现代计算技术的基础上建立联系理 论 与经验的专家系统,必将是现代土力学的一个重要内容。综上所述,现代土力学可以归结为一个模型、三个理论和四个分支。一个模型即本 构模型,特别是指结构性模型。这是因为迄今为止所提出的本构模型都是从重塑土的变 形特点出发的,并把颗粒之间的滑移看作塑性变形的根源,而包括砂土在内的天然土类 都具有内部结构,变形过程必然伴随着结构的破坏和改变。因此发展新一代

11、的结构性模 型是现代土力学的核心问题。三个理论即一个变形理论和两个破坏理论,其主要目标如 下,(1) 非饱和土固结理论,这是饱和土固结理论的推广,必须建立在合理的本构模型 的基础上,并用于分析黄土、膨胀土和冻土的变形问题。(2) 液化破坏理论,即描述由于孔隙压力升高而导致土体破坏的理论,其核心是要 建立一个能反映复杂应力路线下变形规律的本构模型,研究对象既可以是饱和砂土,也 可以是饱和粘土。(3) 渐进破坏理论,即描述荷载增加情况下土体真实破坏过程的理论,它的建立可 能要运用损伤力学、细观力学和分叉理论等现代力学分支,最后要完成对应变软化问题 和剪切带形成过程的数学模拟。四个分支即理论土力学、

12、计算土力学、实验土力学和应用土力学,后者也可以叫做 土工学(Soil Engineering各自的主要内容如图l所示,其中的室内模拟试验是指把土 样当作边值问题进行试验研究,与把土样当作一个元素进行试验有根本的不同。现代土 力学已有30多年的历史,可能还需要30年才能大体上完成其基本框架。现代土力学(19632023?)理论土力学的地位 -r 本构模型“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这是任何学科发展的必由之路,当然也是实用性很 强的土力学的发展的必由之路。固结理论是从地基算降计算的需要出发而建立起来的, 在指导地基设计中得到不断发展和完善,便是对这一命题的最好说明。这里“来”包含 两重意义一是理论为

13、生产实践的需要而提出,二是从具体事例中抽象出来;“去”也 包含两重意义,是一对实践的指导二是到实际中进行检验不符合上述原则的理论 是脱离实际的,它要么是无用的,要么是错误的已提出的许多本构模型中大部分没有 多大的实用价值,有的从未被工程师们所接受,就是例证但是,正确的理论旦为广 大的工程师所掌握,就定会产生巨大的力量有效应力原理对饱和土的变形和强度理 论的影响及其在软基加固和砂土液化分析中的作用,就是最好的例证相反,许多学者 孜孜不倦追求的所谓“粒间应力”理论,则是错误的,因为土体骨架仅仅是人们头脑中 的种抽象,不能人为地把土体割裂成骨架和孔隙流体两部分这种错误倾向在非饱和 土有效应力原理的研

14、究中更曾引起不少混乱另方面,土力学中尚有许多理论没有被广泛地把握,在实践中出现过些盲目做 试验、写论文或者盲目设计、施工等问题例如古典的土体破坏理论中采用了刚塑性体 的假设,实际的土体破坏过程与理论相差甚远,因此,对试桩曲线上确定破坏点的问题, 找出个比前人更合理的办法恐怕是徒劳的所谓合理,应当是符合刚塑性体的假设, 这显然是做不到的在这里,最好还是用约定俗成的经验办法又如在有限元法引人土 工计算的初期,曾有人对每一个单元计算安全系数,然后以某种方式平均得出整体的安 全系数。这种方法是不可取的,因为它混淆了设计应力状态与极限应力状态,不符合极 限设计的基本原则。还有一个末被所有人认识的例子是土

15、的剪缩性。粗粒料在低围压下 剪胀,高围压下剪缩。因此,许多在重力场下所做的土槽模型试验,有的可以定性地模 拟实际情况,有的则连定性都做不到,甚至可能得到错误的结果。例如 100m 高的堆石 坝,如果做成 1m 高的模型放在振动台上,振动过程中坝坡将逐渐鼓出,实际遇到地震 时由于堆石体的剪缩,坝顶会有相当的塌陷,但坝被不一定有明显的鼓出。当混凝土板 与土石料接触时,接触面上的摩控力方向可能因剪胀或剪缩而改变,从而板内本来是压 应力的地方出现拉应力,因此试验结果甚至定性上也是错误的。综上所述,可见正确把握土力学基本理论的重要性。如果说,有效应力原理是古典 土力学的核心,曾经发挥过巨大作用,那么现代

16、土力学的核心问题必定是本构模型。在 某种意义上,古典土力学只能称为弹性土力学,它的大部分成果只是借用弹性力学中已 有的解答,而真正的土力学必须建立在符合土本身特性的本构模型的基础上,因此,一 个优秀的土工工程师必须对土的本构模型有基本的了解,掌握常用的本构模型的适用性 与局限性,并善于选用适应实际工程特点的模型。土力学理论问题的研究方法理论问题的研究途径,无非是归纳法和演绎法(包括类比法)的交替使用。一方面能 掌握十的基本物理力学性质.一方面善于借用相邻学科中行之有效的方法.这是取得成 功的必由之路。Terzaghi固结理论就是一个很好的实例,它是从建筑物实际沉降观测中 归纳出来的.又是借用了热传导理论中已有的解答。从一个领域归纳出来的理论或从更普遍的公理演绎出来的理论.能否用于另一个领 域,需要检验,并根据实际情况加以一定的修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