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62596332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741.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观察物体教学设计(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教学基本信息课名观察物体是否属于地方课程或校本课程否学科数学学段 第一学段年级二年级授课日期2015.11教材书名: 义务教育教科书 数学 二年级 上册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3 年 6 月北京市中小学“京教杯”青年教师教学设计大赛教学设计参与人员姓名单位联系方式设计者张婧怡燕山羊耳峪小学15210647515实施者张婧怡燕山羊耳峪小学15210647515指导者白玉英燕山教研中心13120100238其他参与者王淑霞燕山羊耳峪小学69336750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一)指导思想 观察物体一课为小学数学第一学段内容。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在“学段目标”的“第一

2、学段”中的“知识技能”方面提出了“(学生应)经历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简单几何体的过程。”在“数学思考”方面提出了“在从物体中抽象出几何图形,想象图形的的运动和位置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课标在第一学段的“学习内容”中也谈到“(学生)能根据具体事物、照片或直观图辨认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简单物体。”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是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主要目标之一,因为空间观念是发展空间想象力的基础。空间观念形成的表征应包含几个方面,其中最基本的依据应为能“根据物体的特征抽象出几何图形,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所描述实际物体。”因此,不难看出,三维图形与二维图形的相互转换应是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主要途径。根据这一指导思

3、想,在本课的设计过程中,无论是学生的观察活动或是课堂练习,教师都利用生动的照相活动配合学生对于具体观察对象的直观观察。“如果这个面你观察好了,就咔嚓拍张照片,把它的样子印在小脑袋里!”在学生乐此不疲“咔嚓”声背后,不仅是对学习兴趣的激发,更是教师为使学生将三维物体不断转换为二维图形的头脑训练,这样的有意而为之,使学生在快乐学习氛围中促进了空间观念的形成。另外,要想达成对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应在观察活动过程中采取多样的学习方式。其中包括观察、想象、比较、综合、抽象分析、语言描述等。在本课的学生观察活动中,教师适时地为学生提供开展上述活动的机会:问题“你能描述一下你看到的凯蒂猫的样子吗?目的:让学

4、生用语言刻画看到的物体。问题“为什么你们描述得都不一样呢?”目的:让学生在观察思考中认识到不同位置看到的物体是不一样的。也是从三维图形到二维图形的过渡。问题“谁能描述一下凯蒂猫的整体的样子?其他同学请闭眼想象一遍!”目的:在综合与想象中,对物体的整体样子做一回顾,同时也是二维图形重塑三维图形的过程。问题“为什么只有在右侧面能看到蝴蝶结?”目的:让学生在整体观察物体后,进行抽象分析,感受全面观察物体的意义,另外学生对观察内容的有效提取也是对观察活动结果的思维提升。(二)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的学习环境促高效课堂的达成 课标中谈到“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与理解、思考与探索。

5、”这是与建构主义教学观点相吻合的。建构主义强调学生的角色是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和知识的积极建构者,因此,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为学生创造适宜的学习环境。建构主义认为理想的学习环境应包含:情境、协作、交流和意义建构四个部分。本课的设计也是基于这四点出发,助力高效课堂的达成。(1)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习者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在教学设计中,创设有利于学习者建构意义的情境是最重要的环节或方面。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本课教学创建了“好朋友凯蒂猫来了”和“观察我们的好朋友书”这一连续情境,让学生观察熟悉、喜爱的物体,激发学习兴趣,也有利于想象、语言描述等教学方式的运用。(2)协作应该贯穿于整个学习活

6、动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协作,对学习资料的收集与分析、假设的提出与验证、学习进程的自我反馈和学习结果的评价以及意义的最终建构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本课的进行中,教师与学生、同学与同学的协作经常出现,良好的秩序培养和组织能力培养在课堂中随时可见,学生通过有秩序的观察、描述为物体整体样子的建构提供了必要的条件。(3)交流,是协作过程中最基本的方式或环节。协作学习的过程就是交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学习者的想法都为整个学习群体所共享。交流对于推进每个学习者的学习进程,是至关重要的手段。学生在课堂中的交流碰撞出了智慧的火花,也在不断的交流中达成了教学目标。(4)意义建构是教学过程

7、的最终目标。在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建构意义就是要帮助学生对当前学习的内容所反映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较深刻的理解。通过课堂上学生的协作、交流,最终让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物体的样子是不同的,要想全面观察物体,就要从各个角度进行观察。并在这一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2.“支架式”教学助学生提高空间观念 “支架式”教学模式是建构主义目前已开发出的、比较成熟的教学方法。支架式教学被定义为:“支架式教学应当为学习者建构对知识的理解提供一种概念框架。这种框架中的概念是为发展学习者对问题的进一步理解所需要的,为此,事先要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以便于把学习者的

8、理解逐步引向深入。” 在本课的设计中,考虑到学生“最近发展区”,即学生都有观察物体的体验,但没有经历过系统、全面的观察物体的完整过程。因此,在搭建脚手架的过程中,教师通过情境激趣、问题引领、方法指导等多种手段,帮助学生掌握观察物体的方法、观察顺序、全面观察的过程和意义。并在其中完成了从三维到二维的图式转变。当学生已经对实际观察的物体有了整体认识的时候,教师则适时引导学生思考其他学生看到的物体是什么样子的?学生通过连线等活动又完成了主体视角向客体视角的转变,这种由浅入深的意义建构,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能有效帮助学生搭建意义建构的脚手架。 另外,效果评价是“支架式”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本课程

9、中,在“活动一:观察凯蒂猫”结束后,学生对于本课的目标建构已经初步达成,为巩固和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又安排了“活动二:观察童话书”的活动。此次活动则是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独立完成,以此检验教学目标的达成与否。教学背景分析教学内容: 在人教版的小学数学中,学生已经在一年级认识了上、下、前、后、左、右的空间方位,同时也认识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由于这些图形的认识是在大量的实物观察中逐渐抽象出来的,所以学生对于观察物体是有体验的也并不陌生。但“怎样观察物体?”“如何全面地观察物体?”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并不清楚,本课也是在这一方向上进行了教学目标的确定,也是在一年级的基础上继续对学生的空间观念加以

10、培养。 人教版数学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观察物体包括三方面内容:辨认从不同位置(前面或正面、侧面和后面)观察物体的形状;辨认从不同位置(正面、左侧面、上面,类似于三视图的位置)看观察一个简单图形的形状;在已有的观察物体经验的基础上用推理解决问题。本课是第五单元的第一课时,也就是要完成第一方面的内容。在这部分的教学内容中初步渗透了几何中的“三视图”,意在让学生初步了解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是不同的,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在今后的学习中,学生还将学会辨认不同方向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图,通过操作、观察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锥和圆柱等内容。因此,这一课时的学习是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立体几何知识打下基

11、础。学生情况: 皮亚杰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性理论认为,二年级的学生处于具体运算阶段。在这一阶段里,儿童思维已经具有明显的符号性和逻辑性,能进行简单的逻辑推演,但思维活动仍局限于具体的事物及日常经验,缺乏抽象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在时间和学具准备条件上充分满足学生对于具体实物观察的需要,并且对于情境的创设和观察物体的选择要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因此,本课选择对学生熟悉的卡通人物凯蒂猫和书籍进行观察。 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拥有了一年的学校集体学习活动经验。学生对于小组合作学习也并不陌生。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进入二年级的孩子在语言表达能力、组织能力、自控能力较之一年级都有了很大进步。因此,在

12、本课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加大了小组合作学习比重,让孩子在教师引下的小组学习之后,独立完成一整套学习内容(观察书籍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教学目标(内容框架)(一)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1)通过学生自主观察实践,知道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通过学生对物体的全面观察,认识到要想全面了解事物,就要从不同位置进行观察。 2.数学思考: 通过学生的自主实践观察及合理想象,对物体建立表象,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问题解决: 在学生观察、操作等活动过程中,使学生初步掌握全面、正确地观察物体的基本方法。 4.情感态度: (1)通过对物体的观察,使学生初步形成全面看待

13、事物的意识。 (2)通过分析观察角度,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教学重点 在实际的观察活动中,认识到在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形状可能是不同的。突出教学重点的策略: 1.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 2.引导学生从不同的位置进行观察。 3.通过设问、想象等手段,帮助学生形成对观察物体的表象,从而进行进一步思考。(三) 教学难点 辨认从不同侧面观察到的物体形状。突破教学难点的策略: 1.通过指导学生对物体的细致观察,感受侧面样子的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2. 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合理想象,感受侧面的同与不同,特别是方向上的不同。教学流程示意(可选项)教学过程(文字描述)(一) 引入课题 出示PPT问:猜一

14、猜,这是什么?(生:球。) 出示PPT问:真的是球吗?看看它的正面。(生:小兔子) 原来的球其实是什么?(生:大蘑菇) 出示PPT问:看看它的上面,这是什么?(生:存钱罐)德育:有了存钱罐,我们就可以把零钱存起来,养成不乱花钱的好习惯了。问:同学们,我们看了三幅图,每次都有新发现,你能说说你的感受吗? (生: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样子是不同的。)揭示课题:我们要想全面的认识事物,就应该在不同的位置进行观察,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观察物体。【设计意图:利用游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渗透本课教学内容,即不同位置观察到的样子是不同的。】(二) 探究新知1. 情境创设:有一个朋友听说我们要观察物体,主动要求当我们

15、的模特,快看看它是谁?(生:凯特猫)2.课件动态展示对凯特猫的摆放要求: 3. 指导观察方法 (1)课件动态展示指导方法 (2)学生实际展示,教师规范学生动作4.学生活动:观察凯特猫层次一:积累经验,建立表象(1)要求:请坐在自己的位置上观察,看清楚后,就像这样(“咔”)照张照片,把它的样子印在自己的小脑袋里。(2)学生活动(3)学生汇报:(评价时强调观察顺序的重要性)(要求:先说说你在几号位置,看到的是哪面,然后再具体描述它的样子。) (生:我在1号位,看到的是凯特猫的前面,前面有.)(4) 问:为什么我们看到的样子是不同的呢? (生:观察的位置不同,所以样子也不同。)【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自己位置尝试观察物体,初步体验三维图形转化为二维图形的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