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我家》教学设计 .doc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62589142 上传时间:2023-07-2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爱我家》教学设计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我爱我家》教学设计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我爱我家》教学设计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我爱我家》教学设计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爱我家》教学设计 .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爱我家教学设计 【指导思想】 理解生命是父母赋予的,体会父母为抚养自己付出的辛劳,能尽自己所能孝敬父母和长辈。 课程标准 【理论依据】以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感悟与体验学习,调动学生的参与”的理念为主旨,以探究性学习活动为主线,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为主导,贴近学生、贴近时代、贴近生活,突出活动在教学中的催化作用,凸显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体现思品课的生命活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其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增强学生的知觉体验,使抽象知识具体化、生活化,从而达到使教育真正实现“以情感人、以情动人、以情育人”的最高境界。【教材分析】我爱我家是人教版教材思想品德课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第二框。从教学

2、内容来看,本框题着重是要让学生认识到自己作为家庭一员,应该担负起自己的责任,并真正的感受到父母的关心与爱护。本框在第一课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是不可缺少的一环。对今后学生生活圈的扩展教学来说,它是一块奠基石。教材编写的意图主要是加强对学生的教育,让学生感受家庭中的亲情,体会父母的爱心与付出,进而孝敬父母和长辈。 本课的内容主要是通过教学使学生体会家庭成员之间的亲密情感,对于“家”面的认识。体会家庭中亲情的温暖,知道抚养和教育子女是父母的道德和法律义务。【学情分析】 现在的孩子普遍存在责任感不强的情况,他们认为在家庭中,父母所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是顺理成章的,对于自己在家庭中应该承担的责任认识不足。

3、加之,这时又正处于青春期,由于各种原因,他们对家庭的认识出现错误,对家长产生误解。这节课的重点就是扭转这种错误的认识,并初步消除孩子与家长之间的误解,让学生感受到家庭的温暖。难点在于使孩子真正作为家庭成员之一,认识并担负起自己的责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教学使学生体会家庭成员之间的亲密情感,对于“家”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体会家庭中亲情的温暖,知道抚养和教育子女是父母的道德和法律义务,而父母也理应受到子女的孝敬。 2.过程与方法: 辨证看待家庭中父母与子女权利义务关系的能力,感受家庭亲情。通过活动锻炼学生与家长沟通的能力,锻炼学生运用知识和分析判断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4、 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每个家庭成员的责任,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爱心和抚育,尊重父母的劳动和情感,并承担起自己对家庭的责任。这里渗透权利与义务的意识。 【教学重点】 体会父母的爱与亲情,感受家庭的温暖。 【教学难点】 担负起自己的责任,与家人一起营造温馨的家。 【教学方法】 榜样激励法、情感熏陶法、自主探究法、情景体验法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 1、学生准备小时候与家人的合影; 2、和父母一起回忆在你们的家庭生活经历中,印象最深的一件事(如生病、惹祸、 比赛成功等)是什么?父母当时是怎么做的? 【教学过程】 一、爱的感受 多媒体播放动画歌曲我爱我家,点明课题:我爱我家我爱我的家!家,

5、是我们最熟悉的地方,有关心我们的父母,有我们牵挂的家人。可是,同学们,你有没有想过是谁给我们的家带来了温暖?自己又应该为家里做些什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分享家庭的温馨,一起思考家庭的责任。设计意图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的思考。 二、爱的回忆 每个人都有家,每个家庭都发生过许多故事。细微之处见真情,你和你的亲人之间一定有许多感人的故事吧!我们要了解家庭,首先从家的故事开始。 1“说我的小时候”我们每个人都有美好的童年,每个童年都是不一样的,在每个人小时候都发生了许许多多的故事,特别是小时候在爸爸妈妈的呵护下度过的甜蜜时光。那些小片段,你还能回忆起来吗?说给同学们听一听。(多媒体展示) 请毛遂自荐的同学到前面讲给大家听。2.“家是什么”教师组织学生展示自己准备的照片,向全班同学介绍照片的内容、拍摄的背和自己为什么选择这张照片的原因。并在介绍之后用一句话表达自己对家的感受,最好说明理由。(多媒体展示:家是什么?)学生思考、讨论、回答家庭是我们成长的摇篮,我们的港湾和第一所学校。父母是我们最亲的人,他们的爱是无私的,他们的爱有什么不同呢? 设计意图调动学生的感官,让学生通过想与听的结合来感受家庭的快乐和趣味。 三、爱的风采 感受家庭的温馨,体会父母的爱心,就要了解父爱和母爱的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