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组织理论起源与发展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62578715 上传时间:2023-10-0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5.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产业组织理论起源与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产业组织理论起源与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产业组织理论起源与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产业组织理论起源与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产业组织理论起源与发展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产业组织理论起源与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产业组织理论起源与发展(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产业组织理论起源与发展关于 产业组织理论起源与发展 ,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与产业结构理论、产业关联理论等领域已经有较长研究历 史不同,产业组织理论是产业经济学各领域中定型较晚的部分。 现代产业组织理论的形成以贝恩 1959 年出版的产业组织一 书为标志,迄今只有四十余年的历史。然而,从其产生和形成的渊 源来看,最早萌芽于马歇尔的“生产要素理论”,奠基于张伯伦等人 的“垄断竞争理论”,最终体系形成于贝恩等人的系统研究。 下载论文网一、产业组织理论的理论渊源1、产业组织理论的萌芽。英国著名经济学家马歇尔在其1890 年问世的名著经济学原理一书中,论及生产要素时,在萨伊的 劳

2、动、资本和土地“生产三要素”学说的基础上,首次提出了第四生 产要素,即“组织”。马歇尔的经济理论隐含了产业组织理论的萌芽, 其具体体现不仅在于他最先提出了包括 “组织”在内的首次四要 素论和十分接近于 “产业组织”的“工业组织”概念,而且还体现在 其经济理论第一次触及了现代产业组织理论所关注的一些基本 问题。首先,马歇尔的经济理论触及了垄断问题,并发现了被后人 称之为“马歇尔冲突”的规模经济和垄断的弊病之间的矛盾,即企 业追求规模经济的结果是垄断的发展,垄断反过来又会阻碍价格 机制,扼杀自由竞争,使经济活动失去活力,破坏资源的合理分 配。“马歇尔冲突 ”所提出的竞争的活力和规模经济之间的关系

3、, 正是现代产业组织理论所关注的核心问题。其次 ,马歇尔的经济 理论触及了产品差别、生产条件差异和广告费用不同等造成不完 全竞争市场的垄断因素问题。尽管马歇尔所触及的产业组织的基 本问题,只是散见于其庞大的经济学体系中,而且均未做出专题研 究或明确的分析,但他的这些工作对后来者从事产业组织的研究 具有极富价值的启迪,因而他被西方学者称为产业组织理论的先 驱。2、产业组织理论的奠基。20 世纪初,垄断资本主义取代了自 由资本主义,垄断资本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运行的影响体现得十 分深刻,尤其是20 世纪三十年代的经济大危机,使以马歇尔为代 表的正统经济理论与现实的矛盾日益显现。 1933 年英国剑桥

4、大 学经济学家琼?罗宾逊的不完全竞争经济学和美国哈佛大学 教授张伯伦的垄断竞争理论几乎不约而同地同时问世。琼? 罗宾逊探讨了垄断市场需求特征、垄断企业的成本、垄断企业的 短期和长期均衡以及多厂垄断和双边垄断等。哈佛大学教授张伯 伦在书中提出了垄断竞争的概念,分析了特定产业内的市场结构、 价格、利润、广告和效率等的相互关系,提出了生产同类产品的 企业集团及与之相关的厂商企业的关系问题,界定了 “产品差别” 的内涵及其对市场竞争的影响。罗宾逊和张伯伦为分析产业组织 提供了实践模拟基础,从不完全竞争出发研究市场结构和厂商行 为的变异及绩效,从而对市场结构研究具有开创性,并直接推动 产业组织理论向市场

5、结构方向发展。3、产业组织理论体系的形成。1940 年克拉克发表了论有 效竞争的概念一文。他认为不完全竞争存在的事实表明,长期 均衡和短期均衡的实现条件是不协调的,这反映了市场竞争与实 现规模经济的矛盾。而为了研究现实条件下缩小这种背离程度的 方法和手段,就有必要明确有效竞争的概念。克拉克提出的 “有 效竞争理论”,对产业组织理论的深入发展和延伸以及理论体系 的建立产生了重大影响。二、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产业组织理论可以分为两大派别:主流产业组织理论和非主 流产业组织理论。主流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一一 传统产业组织理论和新产业组织理论;非主流产业组织理论学派 可分为芝加哥学派、新制度

6、学派和新奥地利学派。一)主流产业组织理论1、传统产业组织理论一一哈佛学派的SCP范式。贝恩在1959 年出版的产业组织一书,系统地提出了产业组织理论的基本 框架,标志着现代产业组织理论的基本形成。其两个主要标志是 (1)明确阐述了产业组织研究的目的和方法; (2)提出了现代产业 组织理论的三个基本范畴: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 ,并 把这三个范畴和国家在这个问题上的公共政策(即产业组织政策) 联系起来,规范了产业组织理论的理论体系。科斯、威廉姆逊、 谢勒等人在此基础上作了进一步补充完善,认为市场结构决定 企业的市场行为(C),企业的市场行为决定市场绩效(P)。某一市场 结构又取决于特定情况

7、下市场供求的基本环境 ,从而形成了 SCP 框架的产业组织理论体系。哈佛学派对于创建产业组织理论做出了很大贡献 ,并以其 SCP 分析框架成为产业组织理论的正统学派。但必须看到,这种正 统产业组织理论从理论基础到研究方式都还存在很多缺陷。(1) 哈佛学派的微观理论基础仍是新古典主义 ,它假设所有企业都是 以利润最大化为行为目标,而不管它是垄断企业还是完全竞争企 业,也不管是经理控制的企业还是股东控制的企业。这种单一的 目标假设忽视了因企业类型的差异带来的企业目标、进而企业行 为的差异,从而把企业目标差异带来的多样化的企业行为均视为 仅受市场结构(主要是集中度)决定的相对单一的企业行为。(2)

8、SCP 分析范式的静态与单向分析看不到本期的市场结构乃是上期 企业行为的后果。(3)对市场结构的过分强调,使得正统产业组 织理论无法将决定企业行为的其他因素 (如企业内部产权、交易 费用和信息成本的存在)纳入分析框架,限制了产业组织理论的发 展。2、新产业组织学派。自20 世纪七十年代开始,许多一流经 济学家加入研究产业组织理论的行列,为产业组织理论研究队伍 注入了新的活力,产业组织理论进入了“理论期”:理论模型取代 统计分析来研究企业行为;强调市场行为而非强调市场结构,将 市场结构视为内生变量,将市场的初始条件和市场行为视为外生 变量,彼此之间不存在反馈线路;对社会福利问题的分析比较透 彻、

9、有所创新。由于他们对产业组织理论的研究较之传统的产业 组织理论有许多新颖、独到之处,被称之为新产业组织理论,代 表人物有考林、沃特森、鲍莫尔等人。一般认为,新产业组织理 论仍是沿着SCP范式前进的,是对SCP范式的修订和补充。(二)非主流产业组织理论学派1、芝加哥学派。20世纪五十年代末,针对哈佛学派SCP范 式的形成,美国其他大学对产业组织理论也展开研究,其中以芝 加哥大学教授施蒂格勒、德姆塞茨、布罗曾、波斯纳等为代表的 学者,在与哈佛学派争论中崛起,并逐步取得主流派地位,被称 为“芝加哥学派”。芝加哥学派在研究方法上,注重用严格的经济 理论(价格理论)进行分析,强调对理论的经验证明。针对S

10、CP 范式的单向因果关系,提出结构、行为、绩效三者之间应为双向 因果关系,信奉市场经济中竞争机制的作用,主张政府应该尽量 减少对产业组织实施干预。芝加哥学派认为,市场绩效起着决定 性作用,企业效率的不同导致不同的市场结构,高集中度的市场 是高效率、低成本的结果,一个持续高利润率的产业完全可能是 该产业中企业高效经营所致,否则会招致其他企业大量进入而降 低利润率。只要市场绩效良好,即使市场是垄断或是寡占的,政 府没有必要进行干预。施蒂格勒重新对进入壁垒加以定义,即新 进入企业必须负担、而老企业不需负担的成本,因而实际中几乎 不存在真正的进入壁垒。施蒂格勒等人还通过对电力、通讯、交 通运输等产业的

11、实证研究,检验了政府规制的实际效果一一不仅 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反而产生不良影响(政府管制失败)。因此, 芝加哥学派提倡政府应放松规制、少干预市场,以利于市场自由 竞争,通过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来提高生产活动的效率,满足消 费者的需求,实现消费者福利最大化。七十年代后期,随着美国经济出现衰退,以及传统产业国际竞争减弱,芝加哥的反垄断在于实现经济效率性的观点 对美国政府的反垄断政策的转变产生了直接影响,芝加哥学派成 了美国反垄断政策的主流。尤其八十年代以后,生产要素在世界 范围内加速流动,企业不得不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扩大生产 规模,展开竞争。此时美国政府基本采纳“放任自由、放松规制” 的芝加哥学

12、派的主张,采取缓和的反垄断政策。其着眼点是基于 国家战略利益,让本国企业获得世界市场利润的更大份额。2、新制度学派。近年来崛起的以科斯的交易费用理论为基 础,从制度角度研究经济问题的“新制度产业经济学”,也被称为“后 SCP 流派”,其代表人物有科斯、诺斯、威廉姆森、阿尔钦等人。 该学派组织理论的主要特点在于它引入交易费用理论 ,对交易费 用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基本假说、研究方法和研究范围作了系统 阐述,彻底改变了只从技术角度考察企业和只从垄断竞争角度考 察市场的传统观念,为企业行为研究提供了全新的理论视角,对产 业组织的深化起到了直接的推动作用。新制度学派将制度视为经济活动的内生变量,运用传统

13、的微 观经济学来分析研究制度对市场绩效的影响。一方面经济主体在 交易过程中对经济组织的选择将直接影响交易成本的大小和交 易的效率,另一方面交易双方产权的状况也会影响到市场绩效, 清晰的产权有助于交易双方形成稳定合理的预期,减少交易中的 不确定性,降低交易成本,有利于交易顺利进行。因此,不同的 制度下,市场结构各不相同,产权制度不同,交易成本也是有差 别的,从而市场绩效也就不同了。新制度学派的核心思想就是通 过建立合理、有效的制度,来降低交易费用,激励经济主体从事 生产性活动,从而保障分工和合作的顺利进行,实现良好的市场 绩效,促使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社会福利达到最优。新制度学派通 过对企业行为的研

14、究来考察市场和政府干预的作用,用另一种理 论视角推动了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3、新奥地利学派。新奥地利学派在理论上的成就,是建立在 门格尔、庞巴维克始创的奥地利经济学派的传统思想和方法之上 的,其代表人物是米瑟斯、哈耶克、里奇、阿门塔诺、罗斯巴德 等人。此外,还有一些对新奥地利学派产业组织理论做出贡献的 经济学家,尽管他们并不认为自己属于新奥地利学派,却赞同和发 展了新奥地利学派的一些重要观点 ,如熊彼特、博克、布罗曾、 德姆塞兹等。奥地利学派无论在理论基础还是在政策指向上与哈佛学派、 芝加哥学派均有较大差别。在政策指向上 ,他们认为当今的市场 基本上是竞争性的,利润是这些大企业创新程度和规模经

15、济的报 酬。由此出发,他们对哈佛学派的反垄断政策基本持批评态度。 就这一点而言,与芝加哥学派有共通之处 ,但在理论基础上,他们 否定作为新古典经济学核心的价格理论。对奥地利学派来说,“研 究目的”是从个人效用和行为到价格的非线性因果传递,而不是为 人所熟知的新古典主义数学函数的相互决定。在经济领域采用与 自然科学相同的工具进行分析是不合适的,从这一观点出发,这一 学派在拒不采用和否定作为经济分析工具的现代数学方法的同 时,主张任何经济现象都应该运用人类行为科学的方法 ,按照“人 类行为是实现预期的合理行动”这一公理通过语言的演绎来予以 说明,产业组织理论中的新奥地利学派直接承袭了门格尔的观点

16、八十年代,这一学派的代表人物是瑞克耶和理查德。三、结论哈佛学派产业组织理论研究的基本脉络是运用案例研究和 计量分析建立验证 SCP 范式,这三个要素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单向 因果关系:市场结构决定企业市场行为,企业行为产生市场绩效。 其基本分析程序是按市场结构 市场行为 市场绩效公共政 策展开的。芝加哥学派的主要理论特点是:在研究方法上,更注重用严 格的经济理论进行分析,并强调对各种理论的经验证明;在理论 上皈依新古典主义的经济理论,坚信瓦尔拉斯均衡以及标准的竞 争理论仍是有效的,强调“结构一行为一绩效三者之间的双向因 果关系。该学派特别注重市场结构和效率的关系,而不像结构主 义者那样只关心竞争的程度,故被理论界称为效率主义者。新制度学派通过对企业行为的研究来考察市场和政府干预 的作用,为企业行为的研究提供了全新的理论视角,用另一种理 论视角推动了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新奥地利学派把企业合并看作是促进市场调整的一个手段, 是淘汰低效率企业的过程,这种分析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