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儒家伦理概念的反省与考察--.docx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62563412 上传时间:2022-09-06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31.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儒家伦理概念的反省与考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对儒家伦理概念的反省与考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对儒家伦理概念的反省与考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对儒家伦理概念的反省与考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对儒家伦理概念的反省与考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对儒家伦理概念的反省与考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儒家伦理概念的反省与考察--.docx(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对儒家伦理概念的反省与考察 林安梧 (1l)儒学的三个面向:生活化的儒学、批判性的儒学、宰制 性的儒学。总的来说,我们可以说中国传统政治社会结构是以 “血缘性纵贯轴”为核心的构造。这“血缘性纵贯轴”包含了“血缘 性的自然连结”、“人格性的道德连结”与“宰制性的政治连结”这 三个面向,而这三面向之凝结为一个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又说 此三个面之“血缘性的自然连结”表示的是乡土血统一面,“人格 性的道德连结”表示的是文化道统一面,“宰制性的政治连结”表 示的是专制政统一面。以这三面来说,儒学都充周于其间,交融 为一体,若分论之,就血缘性的自然连结、乡土血统一面,所开展 的是一“生活化的儒学”,就人格性的

2、道德连结、文化道统一面, 所开展的是一“批判性的儒学”,就宰制性的政治连结、专制政统 一面,所开展的是一“帝制式的儒学”。 (12)知识分子以“道统”结合民间乡土的伦常孝梯柔化了 帝皇专制儒学的这三个面向,就中国自秦汉帝皇专制以来的 传统言,无疑的,帝制式的儒学居于核心地位,它支配一切、统理 一切,它压抑了批判性儒学的发展,它异化了生活化儒学的原 _ 关于此“血缘性纵贯轴”之提法,请参见拙著儒学与中国传统社会的哲学考 察第二章“血缘性纵贯轴之确立”台北幼狮公司印行中。 貌。它使得生活化的儒学成了控制百姓的工具,它使得批判性儒 学委屈而不得申张。正由于帝制式儒学绝对的油大,吞没其他二 个面向,这

3、便使得儒学蒙尘。一般浅薄之士直以为此帝制式的儒 学就是儒学之本貌,以为要推翻帝制专断的思维就要先推翻儒 学,然而,我们发现自五四以来,彻底的反传统运动几乎将儒学 传统彻底的推翻了,可是帝皇专制的余毒却仍未除,甚至变本加 厉,令人不解。殊不知,其实在中国传统中,儒学不只单帝制式 儒学这一面向而已,儒学有其另外两个可贵的面向,而且这两个 可贵的面向才是儒学的本源,他们虽然在被压抑及异化下,但仍 散发出力量来,他们多少牵制了那帝皇专制的暴虐性。或者说, 在知识分子的“道统”声中,结合了民间乡土的传统,只此伦常孝 悌,多少也柔化了帝皇专制的极端性。 (13)近代新专制之构成浅薄之士不知“道统”之说实对

4、 列于“政统”而来,不知“孝拂之道”对于专制皇权亦有其调解性 的作用,直将此等皆视为帝皇专制的重要表征,一概在打倒之 列。结果,道统是被打倒了、孝梯之道也被推翻了,传统的调节性 机制瓦解了,取代的只是新的专制与个人私党的权力欲,这时候 的专制当然比起从前,虽无专制之名,但却专制的更厉害。民初 以来,多少反传统的知识分子,看似在瓦解专制,但其实往往帮 了倒忙,不但专制政权未被打倒,原来的文化调节性机制也瓦解 了,整个民族陷溺在一个难以振拔的危机之中。 (14)批判性儒学与生活化儒学之限制其实,中国传统 中,生活化的儒学就像土壤一样,生养着儒学的生命,而批判性 的儒学就像贞妇一样,功谏着夫君,愿格

5、君。动之是非。当然,在帝 _ 请参见顾昕中国启蒙的历史图景,第二章“五四的符号化”、第三章“反传统主 义的是非短长”,页60一116,牛津出版社印行,一九九二年,香港。 皇专制的高压下,生活化的儒学只有含受力,而无真正的生发力 与创造力,或者说其生发与创造都只能是在含受的情境下勉强 有之;批判性的儒学只是内容的、意义的、心灵的、道德的要求而 已,而不能做一外延的、结构的、制度的、权力的反省。但这并不 意味生活化的儒学之本质即为如此,批判性的儒学其本质即为 如此。正如前章所说,儒学之为儒学其最可资者,是它能在血缘 性的纵贯网络里,提升到一根性的创生处去说,提到一人与人之 间的真实存在感通处去说。

6、在传统中国社会里,“生活化的儒 学”之为帝制式的儒学所异化、压制,故只成为一“受容性的儒 学”,只成就一“顺服式的伦理”;但这并不就是说此受容性的儒 学、此顺服性的伦理即为儒学本怀,而且彼就不能开出原先那根 源创生的动源,就不能提到一人与人之间的真存实感。批判性的 儒学为帝制式的儒学所压抑、扭曲,故只成为一委屈求全的贞妇 之言,只成就一自毁式、自虐式的批判,但这并不就是说此自毁 自虐式的批判、此委屈求全贞妇式批判就是儒学之本怀,而且就 不能开出原先那根源性的创生动源,就不能依于人与人之间存 在的道德真实感而展开一体制性的、结构性、外延的、权力的批 判。 (21)当代中国知识分子常无视于儒学的多

7、元性传统若 追本溯源,我们大体可说“帝制式的儒学”是从西汉董仲舒以后 所开展的一种历史走向,这样的儒学为帝皇专制所吸收,而成为 帝皇专制者统制的工具。“批判性的儒学”则禀持着尧舜之治 _ 如董仲舒所提三纲之说,即可为明显的标志,关于此与生产手段、社会编制都有 密切关系,请参看候外庐汉代社会与汉代思想,台北影印版,出版时地不详。 的理想,格君心之非,与帝皇专制形成对立面的一端。至于“生 活化的儒学”则强调人伦孝梯与道德教化,它与广大的生活世界 结合为一体,成为调解“帝制式的儒学与“批判性儒学”的中介 土壤,它缓和了帝制式儒学的恶质化,也长养了批判性儒学的 根芽。“帝制式的儒学”、“批判性的儒学”

8、与“生活化的儒学”三者 形成一体而三面的关系。显然地,儒学传统并不是单元的,而是 多元的,以其多元性,所以自成一统系而发展。今人常忽略了儒 学传统内在的多元性,这是值得检讨的。当然,是在一个什么样 的状况下,使得当代的中国知识分子无视于儒学的多元性传统, 或者说,在一个什么样的情境下,使得儒学被视为一单元化的传 统,这是值得注意的。 (22)“以理杀人”规范性的理与宰制性的迫害在帝 皇专制的绝对控制下,一方面我们仍听闻到对于道德教化的重 要,但另方面,我们却也听闻到诸多“以理杀人”的情形,我们甚 至耳熟能详的听闻说“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不死谓之不忠” “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不亡谓之不孝”,

9、这显然地都违反了道 德的基本精神。殊不知,道德之为道德因有其规范在、固有其 轨则在,但其所重皆在于能使人合理而恰当的生长,凡违反了生 长之理的,就已经离去了道德,盖“天地之大德回生”,此是最根 _ 批判性的儒学可以孟子所做“大丈夫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达 道”、“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为标志。 此可以孔子所说之“孝件之道”为标志。请参看蔡仁厚孔孟荀哲学,卷上,第五 章。学生书局印行,台北,一九A年十二月。 请参见拙著“以理杀人”与“道德教化”环绕戴东原对于朱子哲学的批评而 展开对于道德教育的一些理解与检讨,“道德教育国际研讨会”会议论文,花莲 师范学院,1992年5

10、月79日,台湾花莲。刊于鹅湖学志第十期,一九九三 年,台北。 本的判准。 规范性的“理”是怎么样转成率制性的迫害呢?这是一值得 深思的论题。大体说来,这个问题的关键点在于没有把握住道德 实践的真切面,没有把握住道德实践是一生活世界的事情,是一 具体的体现于历史社会总体中的事情。旦将道德实践从生活 世界中孤离开来,从历史社会总体中孤离开来,那道德实践不但 会落空,而且极可能坠为一劣质的意识形态,进而产生一种意识 形态上的反控。这么一来,就使得社会上的民者、尊者拿“理”来 作为宰制的工具,仍有更关键性的问题:此即何以理会异化成 率制者的工具。 (23)“存天理、去人欲”的陷井我们或许可以说在中国传 统的儒学里太过强调那超越的形式性原理,由于太过强调“存天 理、去人欲他主张,如此便不能真切正视气质之性,便将人之饥 寒号呼男女哀怨以至垂死冀生,都视成人欲。将那绝了情欲之感 的天理之形式,存之于心,执此为意见,而宣称其为天理。这么一 来,理傅异化成一空洞的、可以作为工具的东西,所谓的“以理杀 人”于焉村成。不过,如果只是去指出这样的现象,那显然是不足 的,因为更重要的问题在于,是一什么样的因素使得人们会将 “理”异化成宰制性的工具。往昔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求职简历 > 职业规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