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的简单计算》教学案例.doc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62555121 上传时间:2023-03-0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3.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分数的简单计算》教学案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分数的简单计算》教学案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分数的简单计算》教学案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分数的简单计算》教学案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分数的简单计算》教学案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分数的简单计算》教学案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分数的简单计算》教学案例.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分数的简单计算教学案例西港小学 梁平【教学背景】作为新课程的实施者,我们该如何主动驾驭教材,巧妙地结合教材特点,在尊重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同时,降低新知的门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热情高涨,思维状态轻松活跃。新课程标准提出:从人的发展出发,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学过程是学生学习、体验的过程。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不是被动接受,而是主动建构。只有学生主动学习,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能力。教师要主动转变自己的角色,要把自己从“教”中解脱出来,转向学生自己“学”,从教师的行为转向学生的活动,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化。要为学生建构生动活泼、主动探究、有利于个性发挥的学习平台,让他们在活动

2、中增长知识,培养能力,形成智慧,养成品格。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不是被动吸收课本上的现成结论,而是学生亲自参与的、生动的、愉悦的思维活动,要经历一个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和创新过程。具体地说,学生要在教师引导下自己动手、动口、动脑、实验等多种感官参与,亲身体验,互动合作,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学情背景】分数的简单计算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简单的分数,会比较分母相同的两个分数大小的基础上学习的,由于受整数加减法的影响,分数加减法对学生来说存在认识上的障碍,为了不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一定要给学生搭建一个突破障碍的台阶,让新知看似简简单单,但学生却被自然吸引,主动探究。充分展现一

3、个开放、动态的课堂,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得到计算规律,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体验获得知识的愉悦,获取成功快感。增强学生对学习数学过程的体验和认识,发展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案例描述】片段一:旧知铺垫,降低门槛课件出示被切成两半的月饼,分彩带,分苹果的图师:我们已经学习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大家请看屏幕,你能用分数表示屏幕上的图形吗?生1:半个月饼是一个月饼的1/2。生2:吃了苹果的2份就是吃了苹果的2/3。课件展示巧克力图。师:我在吃巧克力时,想到了我们学到的分数知识,你能说说吃巧克力的分数知识吗?生1:吃了一小块巧克力就是吃了这块巧克力的1/8。生2:吃了二小块巧克力就是吃了这块巧克力的2/8。

4、生3:吃了八小块巧克力就是吃了这块巧克力的8/8。设计意图:环节新课往往是由旧知识引导来的,就本课而言,学生已经认识了分数的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因此,学生可以凭直觉算出同分母分数的加法,但受整数加法的影响,学生对于为什么这样算还不是很明确,这是由于学生对几分之几的含义不理解所造成的。因此,有必要通过复习分数的初步认识,为后面理解作铺垫,降低新知的学习门槛片段二:引导学生用眼看、用耳听、用脑思考 一、故事引入: 课件演示:说话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经过火焰山,热得受不了啦,于是孙悟空说:待俺老孙去弄个西瓜给大家尝尝,降降温。不一会儿,孙悟空就回来了,手里还拿着一个大西瓜,孙悟空把西瓜平均分成8份

5、,猪八戒马上说:我好渴,我要2块,沙僧说:我也很渴,我就吃1块吧。(1) 猪八戒吃了西瓜的几分之几? 学生回答:2/8(2) 沙僧吃了西瓜的几分之几? 学生回答:1/8教师引导:我们已经学习过整数加减,比如1和2合起来是3,那么2/8和1/8能合起来吗?如果能,那么合起来是多少呢?学生通过讨论交流,结果可能有以下几种:(1) 猪八戒吃了2份,是西瓜的2/8,沙僧吃了1份,是西瓜的1/8,合起来是3份,是西瓜的3/8 。(2) 猪八戒吃了2份,沙僧吃了1份,他们一共吃也3份,这3份是8份里面的3份,所以是3/8 。(3) 2/8是2个1/8,1/8是1个1/8,合起来是3个1/8,也就是3/8。

6、(4) 猪八戒吃了2/8,沙僧吃了1/8,合起来就是3/16。师:现在有两种不同的意见,怎么办呢?请同学们用老师提供的纸片画图或折纸,也可以用其它的方法,以小组为单位达成一个一致的意见。学生操作交流,教师巡视。设计意图:小学生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受他们的情感来支配的,根据这一心理特点,教师只要有意识地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热爱学习的情感,学生就能对所学的知识产生兴趣。因此,在设计学习活动时,我们应该勇于揭开数学的神秘面纱,变抽象为具体,变无味为生动,让学生始终保持在高度学习兴趣的状态中。于是,我根据小学生喜欢看的神话故事为特点,通过创设孙悟空分西瓜的情境,让学生观察并寻找其中的信息,引导学生提出

7、数学问题,由此引出分数的简单计算。极好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营造了一个很好的学习氛围,为接下来的新课教学打下了基础。通过创设学生喜爱的情景,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由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自然的进入数学的学习情景。 并适时制造矛盾冲突,进一步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同时多让学生进行说理训练,培养学生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片段三:组织学生探究、讨论、归纳、揭示规律课件展示分数加法,分数减法的动画,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动画、小组合作探究、讨论交流等方式,归纳出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师:请小朋友们观察分数加法的动画演示,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归纳出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8、。(提示:观察分子和分母有什么变化)生1:分母没有变化,分子变了。师:非常正确,小朋友们再进一步观察,分子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生2:分母不变,分子相加。设计意图:自主探索学习是一种氛围,在这种氛围里,教师要突出一个“活”字,让学生的情感活起来,思维活起来;教师要抓住一个“动”字,让学生的手“动”起来,口“动”起来。自主探究学习更是一种品质,是形成创新思维和创新人格的重要前提。指导学生喜欢自主探索学习、乐于自主探索学习,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事。只要教师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适合探索的氛围,满足学生“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需要,学生才能真正成为自主探索学习活动的主体。片段四:智慧

9、碰撞,形成技能设疑:由课件出示题目算式:1-1/4=想一想:应该怎样算?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以此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不需要学生汇报解答。)出示一个圆。师:我们可以用几表示这个圆?生:用1表示这个圆。师:如果要你用分数表示呢?生1:1/1生2:2/2通过多个学生的不同回答结果,引导学生得出这样一个结论:1可以看成是任何分子和分母相同的相同的分数。设计意图:通过一道数学算式,看似简单,但对于刚刚从整数转到分数的小学生来说说法不是那么容易了,仔细地引导,主动地实践,让学生体验怎样把“1”写成一个分数。【教学反思】主动驾驭教材,巧妙地就地取材,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并籍此展开教学。在课堂里有认知

10、的冲突、智慧的碰撞,学生的参与热情才会高涨,思维状态才会活跃。没有强迫,不算热闹,一切看似简简单单,但学生却被深深地吸引,自主探究的行为主动而积极。以下是我对分数的简单计算的一些实践和看法。1、注重预设,更应注重“动态生成”传统的教学注重教学预设,以教师的教和书本知识为本位,从教师的主观判断或教学经验出发,偏重于教学过程的程序化,倾向于静态的计划性的教学设计,这能适应教师单向的传递活动,但不能适应动态的真实的教学过程。为此,教学设计应以学生的学习和学生的发展为本,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粗线条的静态教案为基础,综合考虑过程中不确定因素,注重教学策略,特别是多种教学思路的设计,为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创

11、造条件,把教学过程变为一个动态生成过程,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这一内容让学生自己发现分数,利用自己发现的分数解决问题。2、放弃经典,出现更多“经典的经典”在教学中,我们教师常常会将一些所谓的“经典”练习、“经典”算法,迫不及待的教给学生,还自以为效果很好,其实不然。新课标中提出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他们的学习往往是与天真、童趣联系在一起的,成人“精妙”的想法却不一定适合他们的胃口。为此,在教学中,我们的老师应该少一些“经典”,多尊重学生的个性,让他们去动脑思考。这里我安排让学生自己去利用学具去探究,解决问题,让每个学生自己去动手画、折等,感悟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这样就会有机会出

12、现更多“经典的经典”,而且创新往往就是从这一点一滴开始的。3、创设“问题”,引发更多“问题的问题”我们设计学习活动,加工改造教材,让生活课堂化,让课堂生活化,引导学生把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中去体验感受,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起于思、思起于疑”。从某种意义上说,学习数学的过程就是不断的提出问题的过程。创设问题,让学生在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是小学数学教学应提倡的一种教学方式,每一位小学数学教师都把“创设问题不协调探究问题解决满足引发新的问题”作为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来做,这里我制造了问题:“那我们也学学整数。我们知道整数可以相加减,那分数可以吗

13、?”让学生的思维经受来自问题的挑战,刺激和激励学生积极探索,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不同的程度上获得了成功的体验,体会到解决问题的愉悦,这种成功的愉悦感将激起学生更高水平的求知欲。4、巧用“生活”,随机取出生活实例生活是数学产生的根源,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的内容应当源于学生的生活、适应未来社会生活需要和学生发展需要;课程内容应当成为学生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与交流的生动素材”。无数的数学问题等待开发利用。作为学习活动的设计者教师,要充分挖掘生活资源,把有限的数学知识源于无穷的生活情境中,揭开数学的神秘面纱,让学生感受生活化的数学,变抽象为具体,变无味为生动,更有利于学好数学。分数,要让学生明白它与

14、生活的密切联系,它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为此,我们大胆地对教材进行了改编,根据学生实际,巧妙地设置了课前的谈话,随机取例。一看似简单地谈话、随意地提问,却已从不经意中构建了学习材料,使学生感受到了现实生活中隐藏着丰富的数学问题,学会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生活。这样的引入亲切自然,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让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了亲和力。5、制造“冲突”,诱发学生主动探究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如何点燃这“发现”之火、“研究”之火、“探索”之火显得尤为重要。制造矛盾的冲突,使课堂出现了观点的交锋、智慧的碰撞。在这节课上学生有画图的、有折纸的、有2人合作研究的、有4人合作交流的、还有学生把生活中的情境分蛋糕作为了他们思维的拐杖。课堂俨然是一个实验研究室,学生在此经历了观察、实验、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从而发展了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这正是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理念。教师善于制造矛盾的冲突,把孩子推到了自主探究的前台,使学生亲身经历“做数学”的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