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项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目的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62549031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0.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项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目的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八项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目的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八项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目的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八项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目的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八项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目的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项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目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项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目的(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八项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目的、注意事项一、耳针法(耳穴埋豆)(一)、目标 遵照医嘱选择穴位,解除或缓解各种急、慢性疾病的临床症状。通过其疏通经络,调整脏腑气 血功能,促进机体的阴阳平衡,以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二)、禁忌证 耳部炎症、冻伤的部位,以及习惯性流产史的孕妇禁用(三)护理及注意事项1 在针刺中及留针期间,患者感到局部热、麻、胀、痛或感觉循经络放射传导为“得气”,应 密切观察有无晕针等不适情况。2 执行无菌操作,预防感染。起针后如针孔发红,应及时处理。3 使用耳针法治疗扭伤及肢体活动障碍者,埋针后待耳廓充血具有发热感觉时,嘱患者适当 活动患部,并配合患部按摩、艾条灸等,以提高疗效。二、艾条

2、灸法(一)、 目标1 遵医嘱选择穴位,解除或缓解各种虚寒性病证的临床症状。2 通过运用温通经络、调和气、消肿散结、祛湿散寒、回阳救逆等法,达到防病保健、治病 强身的目的。(二)、 禁忌证 1 凡属实热证或阴虚发热者,不宜施灸。2 颜面部、大血管处、孕妇腹部及腰骶部不宜施灸。(三)护理及注意事项1 采用艾柱灸时,针柄上的艾绒团必须捻紧,防止艾灰脱落灼伤皮肤或烧毁衣物。2 施灸后局部皮肤出现微红灼热,属于正常现象。如灸后出现小水疱时,无需处理,可自行 吸收。如水疱较大时,可用无菌注射器抽去疱内液体,覆盖消毒纱布,保持干燥,防止感染。三、拔火罐法(一)、目标1 缓解风寒湿痹而致的腰背酸痛、虚寒性咳喘

3、等症状。2 用于疮疡及毒蛇咬伤的急救排毒等。(二)、 禁忌证1 高热抽搐及凝血机制障碍者。2 皮肤溃疡、水肿及大血管处。3 孕妇腹部、腰骶部均不宜拔罐。(三)、护理及注意事项1 拔罐时应采取合理体位,选择肌肉较厚的部位。骨骼凹凸不平和毛发较多处不宜拔罐2 操作前一定要检查罐口周围是否光滑,有无裂痕。3 防止烫伤。拔罐时动作要稳、准、快,起罐时切勿强拉。4 使用过的火罐,均应消毒后备用。 5 起罐后,如局部出现小水疱,可不必处理,可自行吸收。6 如永疱较大,消毒局部皮肤后,用注射器吸出液体,覆盖消毒敷料。四、穴位按摩法(一)、目标1 缓解各种急慢性疾病的临床症状。2 通过穴位按摩,达到保健强身的

4、目的。二)、禁忌证各种出血性疾病、妇女月经期、孕妇腰腹、皮肤破损及瘢痕等部位禁止按摩 三)、护理及注意事项1 操作前应修剪指甲,以防损伤患者皮肤。2 操作时用力要均匀、柔和、持久,禁用暴力。五、刮痧法(一)、目标1 缓解或解除外感时邪所致高热头痛、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2 使脏腑秽浊之气通达于外,促使周身气血流畅,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二)、禁忌证体形过于消瘦、有出血倾向、皮肤病变处等禁用此法。(三)、护理及注意事项1 保持空气新鲜,以防复感风寒而加重病情。2 操作中用力要均匀,勿损伤皮肤。3 刮痧过程中要随时观察病情变化,发现异常,立即停刮,报告医师,配合处理4 刮痧后嘱患者保持情绪安定

5、,饮食宜清淡,忌食生冷油腻之品。5 使用过的刮具,应消毒后备用。六、湿敷法(一)、目标 减轻局部肿胀、疼痛、瘙痒等症状。(二)、禁忌证 疮疡脓肿迅速扩散者不宜湿敷。(三)、护理及注意事项1 操作前向患者做好解释,以取得合作。注意保暖,防止受凉。2 注意消毒隔离,避免交叉感染。3 治疗过程中观察局部皮肤反应,如出现苍白、红斑、水疱、痒痛或破溃等症状时,立即停 止治疗,报告医师,配合处理。七、涂药法(一)、目标患处涂药后可达到祛风除湿、解毒消肿、止痒镇痛等治疗效果。婴幼儿颜面部禁用。(三)、护理及注意事项1 涂药前需清洁局部皮肤。2 涂药次数依病情、药物而定,水剂、酊剂用后须将瓶盖盖紧,防止挥发3

6、 混悬液先摇匀后再涂药。4 霜剂则应用手掌或手指反复擦抹,使之渗入肌肤。5 涂药不宜过厚、过多,以防毛孔闭塞。6 刺激性较强的药物,不可涂于面部。婴幼儿忌用。7 涂药后观察局部皮肤,如有丘疹、奇痒或局部肿胀等过敏现象时,停止用药,并将药物拭 净或清洗,遵医嘱内服或外用抗过敏药物。八、熏洗法(一)、目标1 缓解患者的关节疼痛、肿胀、屈伸不利、皮肤瘙痒等症状2 减轻眼科疾病引起的眼结膜红肿、痒痛、糜烂等症状。3 促进肛肠疾患的伤口愈合。4 治疗妇女会阴部瘙痒等症状。月经期、孕妇禁用坐浴。(三)、护理及注意事项1 冬季注意保暖,暴露部位尽量加盖衣被。 、 2 熏洗药温不宜过热,温度适宜,以防烫伤。3

7、 在伤口部位进行熏洗时,按无菌技术操作进行。4 包扎部位熏洗时,应揭去敷料。熏洗完毕后,更换消毒敷料所有物品需清洁消毒,用具一人一份一消毒,避免交叉感染。常用体穴1百会取穴: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5 寸,或两耳尖连线的中点。简便而正确的取穴方法为:于 前后正中线和两耳尖连线的交点处取穴。作用:本穴具有比较明显的双向调节,既可预防高血压,又能防止血压过低引起休克。近年来 还用于预防竞技综合征。2印堂取穴:在额部,当两眉头的中间。作用:本穴多与百会配合用于预防高血压、失眠及忧郁症等。3素髎取穴:在面部,当鼻尖正中。作用:本穴为预防休克之要穴,可配合人中(水沟)同用。现代实验研究表明,本穴能限止血

8、 压下降,促使血压上升,具有兴奋呼吸机能,以及提高机体对失血的耐受性和代偿能力。4风池取穴:在项部,枕骨之下两侧,正当斜方肌外缘与胸锁乳突肌后缘之间的凹陷中。 作用:主要用于预防普通感冒、流感、高血压。对预防某些眼病如青光眼、白内障、近视等也 有一定作用。5太阳取穴:在颞部,当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一横指的凹陷处。 作用:预防感冒、急性结膜炎以及头痛发作。6中脘取穴:在腹正中线上,脐上4 寸。使病人仰卧,在胸骨剑突至脐心连线中点取之。作用:能调节脾胃功能、增强食欲。为传统的防病健身穴。7神阙(脐中)取穴:在脐窝正中。作用:本穴是古代重要保健穴之一。如宋代扁鹊心书提到期“凡用此灸,百病顿除,延

9、年 益寿”。明代针灸集成也记述一老者,“年逾百岁,而甚壮健”,原因是“每交(指春分、秋分、 夏至、冬至)灸脐中”之故。现代用它调节肠胃功能,提高免疫力,延缓衰老,预防中风。8气海取穴:在腹正中线上,脐下1.5 寸处取穴。作用:培补元气、固益肾精。是防病强身穴之一。古人认为该穴是“元气之海”,也是“男子 生气之海也”(铜人腧穴针灸图经)。现代本穴用于增强人体的免疫力、延年益寿,改善亚健康状 态,以及预防休克,增强男性性功能。9关元取穴:在腹正中线上,脐下3 寸处取穴。作用:本穴为历代重要的保健益寿之穴。医经精义有“元阴、元阳交点之所”的说法,扁 鹊心书对本穴颇为推崇,曾有诗云:“一年辛苦唯三百(

10、壮),灸取关元功方多;健体轻身无病患, 彭篯(又称彭祖,相传为古代长寿者)寿数更如何。”可作为中老年保健、男性性功能障碍防治等的 要穴。10中极取穴:在腹正中线上,脐下4 寸处取穴。作用:用于预防妇产科病症及防治男性性功能紊乱。11天枢取穴:在腹部,脐旁开2 寸处取穴。作用:预防胃肠疾病及术后腹胀等。12大椎 取穴:在后正中线上,第七颈椎棘突下取穴。俯首时,当项后隆起最高处下缘凹陷中为该穴。 作用:主要用于预防各类急性传染病、对预防慢性支气管炎和哮喘的发作和药物的毒副均有较 为显著的作用。现代研究证实,电针或艾灸大椎穴,能增加抗体生成和增强网状内皮系统吞食细胞 的功能,从而提高机体抵抗力。13

11、身柱取穴:在背部,第二胸椎棘突下取穴。 作用:本穴在日本属于养生灸的常用穴之一。尤其可用于小儿健身灸,日常灸法云:“习俗 称身柱灸,小儿必灸也”。小儿生后一百天,灸此穴可预防感冒、百日咳、吐乳、消化不良等。 成人用以预防疲劳、抗药物毒副作用等。14命门 取穴:在腰部,后正中线上,第二腰椎棘突下取穴。可令病人正坐直腰或腑卧,先触到十二肋 端,平移至脊柱中点,其棘突间即为命门穴。作用:重要保健防病穴。能增强体质、调节精神,可用作平时保健防病,改善亚健康状态及防 治男性性功能障碍等。15风门取穴:在背部,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 寸处取之。作用:用以预防感冒、肺结核、痈疽等。类经图翼卷七称,此穴“常

12、灸之,永无痈疽、疮 疥等患”。另外,日本将风门称“打肩”,其民间习俗,人到20 岁,须行”打肩灸”来防病强身。16肺俞取穴:在背部,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 寸处取穴。 作用:调理肺气、祛邪扶正。常用以预防感冒及支气管炎、哮喘等发作。17心俞取穴:在背部,第五胸椎棘突下,旁开1.5 寸处取穴。 作用:预防冠心病心绞痛等病症18膈俞 取穴:在背部,第七胸椎棘突下,旁开1.5 寸处取穴。 作用:预防呃逆,与胆俞穴组成四花穴可用于戒烟。19胰俞取穴:在背部,第八胸椎棘突下,旁开1.5 寸处取穴。 作用:预防糖尿病等病症。20肝俞取穴:在背部,第九胸椎棘突下,旁开1.5 寸处取之。 作用:预防肝炎、

13、胆结石及白内障等。21胆俞取穴:在背部,第十胸椎棘突下,旁开1.5 寸处取穴。 作用:预防胆石病急性发作,与膈俞组合用于戒烟。22脾俞取穴:在第十、十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 寸取之。 作用:调理脾气、运化水谷、和营统血。用以预防脾胃疾患及体虚者可以作强壮穴应用。23肾俞取穴:第二、三腰椎棘突间旁开1.5寸,即命门穴旁开1.5 寸。 作用:调肾气、强腰脊、明耳目,具保健抗老作用。24膏肓俞取穴:第四胸推棘突下,旁开3 寸取之。 作用:健脾胃、培肾元,是防病延年的常用穴之一,千金要方有“膏肓无所不治”之说。25次髎 取穴:在骶部,当髂后上棘内下方,正好对准第二髎后孔中。约于第二骶椎假棘突下缘旁开0

14、.8 寸处取之。 作用:活血止血、理气防痛。多用于预防痛经及产后出血等。26章门取穴:在侧腹部,当第十一肋下游离端的下方。简便取法为:屈肘合腋时,约当肘尖尽处。 作用:化积滞、助运化。预防胆石病等。27期门取穴:在胸部,乳头直下,第六肋间隙处取穴(乳头位于第四肋间隙)。 作用:舒肝健脾,活血化瘀,可用于预防胆石病及具有降血脂,预防冠心病的作用。还发现, 健康人灸期门后,淋巴细胞显示增长趋势,表明可增强抵抗力。28曲池取穴:在肘窝横纹桡侧端与肱骨外上髁之中点,屈肘取之。 作用:祛风解表、调和营血、主泄逆气强壮明目。古代将本穴称为“目灸”穴,可防止老年视 力减退、巩固牙齿,调整血压,并有预防感冒等

15、传染病作用。29孔最取穴:前臂桡侧,腕横纹上7 寸处。 作用:调和营卫、宣肃肺气。用以预防肺结核咯血及扁桃体炎。30内关 取穴:伸臂仰掌,腕横纹正中直上2 寸,两筋间取之。 作用:宁心通络、调血和营。本穴具有明显的改善冠脉循环,调整心脏功能,调节血脂代谢的 作用,是预防冠心病的要穴。和足三里配合,可防止人流综合症。31合谷取穴:手背,拇食指间,当第二掌骨之中点,稍偏食指侧。 作用:振奋卫阳,获卫肌表。对预防多种急性传染病有效。32鱼际取穴:在手本节(第一指掌声关节)后凹陷处,约当第1 掌骨中点桡侧,赤白肉际处。 作用:能防咳喘、利咽喉,用于预防哮喘及慢性支气管炎的急性发作。33少商取穴:在手拇指末节挠侧,距指甲角0.1 寸(指寸)。 作用:醒神、清热。用于预防休克、晕厥和扁桃体炎。34血海取穴:屈膝,在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2 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简易取穴法:以 对侧的手掌按其膝盖,手指向上,拇指偏向股内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