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解的快与慢.doc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62546900 上传时间:2022-11-0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溶解的快与慢.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溶解的快与慢.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溶解的快与慢.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溶解的快与慢.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溶解的快与慢.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溶解的快与慢.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溶解的快与慢.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溶解的快与慢教学设计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 整个教学过程以学生的自主探究为主,让学生在探究中发现,探究中发现,探究中感悟,探究中创新,较好地实现了小学科学课的培养目标。2 通过实验探索让学生亲身经历溶解过程及影响溶解快慢的条件。3 通过实验前的假设与实验设计,如何验证是否可行。4 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得出试验结论。过程与方法1 指导学生设计实验,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的习惯和能力。2 学习加快溶解这一课,意在指导学生运用对比实验的方法,探究影响物质溶解速度的主要因素。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根据提出的问题怎样加快食盐的溶解?经历“问题假设实验验证证实”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因此,教材提供了三个

2、活动素材:哪一块糖块溶解的快,糖块溶解的时间记录表。3 通过实验对比,使学生发现其异同点。情感态度价值观1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培养为宗旨,积极倡导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提高他们的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用探究的方法解决问题,为他们终身学习献身科学打下良好的基础。2 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搅水能力。(如:对烧杯、玻璃棒及其他材料的操作爱护使用能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难点:如何加快物质在水中的溶解。突破方法:假设实验验证得出结论教法与学法:师:指导法。生:实验法、观察法教学准备1 教学准备烧杯50毫升18个,玻璃棒18根,冷水杯、热水杯每组

3、各一个。2 学生准备每个小组冰糖或方块糖各2块。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作出假设1 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不少礼物、就放在你们的实验桌上,大家认识吗?玩过吗?2 谈话:同学们平时喝过白糖水或冰糖水吗?是否从中发现过有趣的现象呢?设计意图:导入新课不仅是引入本节课所要研究的内容,而且还应注意唤起学生学科学、爱科学兴趣,注意培养学生独立研究问题的能力和相互协作的精神。二实验研究实验、观察记录分三步进行1 认识由老师提供的材料和学生自带的材料。2 分组实验并做出观察记录。3 分组报告实验情况,老师在黑板上的表中记录小组学生代表的发言。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实验,老师应指导学生做好试验记录,这个过程

4、是一个培养学生收集事实的能力和归纳概括的过程,着重训练学生从实验现象中找出结论。三归纳概括1. 谈话:你对什么物体,用什么方法进行了实验观察?观察到了什么现象?2. 谈话:刚才每小组都判定了实验计划、确定了实验方案、并且动手按照各自的方案去研究观察,并记录了观察结果。3 汇报、交流结果从实验中你们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新的发现?各组指派一名代表汇报实验观察结果。4 小结:碾碎、加垫、搅拌可以加快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设计意图:学生提出的问题,归纳概括的结果,可能是多种多样的,教师的作用则是帮助学生选择有价值、可研究的内容。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教师应把学生汇报的实验结果选出针对性的问题板书在黑板上,尽量

5、避免学生在研究的过程中走弯路,同时让学生有真实的可进行的研究。四、验证,应用1谈话:是否所有的物质都能在水中溶解?(如石块、粉笔、泥土)。2学生实验、验证3小组派代表汇报实验方法和观察结果。4小结:有的物质在水中可以溶解,有的物质不能在水中溶解。5溶解的应用:用洗衣粉洗衣服;做馒头时用碱和酸中和;醋在菜汤中的溶解;酱油在菜汤中的溶解设计意图:教材首先安排学生做材料来实验,不能把学生局限在特定的范围内来研究。在学习新课之前,教师应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准备和相应的实验材料,是学生自己找不到的的、买不到的材料,教师必须课前准备,千万不能现买现卖。有的实验材料应让学生自己准备,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自觉性和责

6、任心。在实验时,教师应指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然后归纳概括。学生归纳概括时,所用的科学术语可能是多种多样的,教师不必强求一律,尽可能选用既通俗易懂又能说明问题的科学术语,决不能强求准确。然后,通过实验验证及应用等活动,知道了“溶解的含义及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就达到了教学目的。教学反思通过本课教学,我认为引导学生亲身经历和探究活动,关键因素是教师的引导,是学生的自主探究。因为教师是学生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者、引导者、组织者、教师的科学素养、探究的能力及营造探究环境直接决定学生探究活动的成功与否,教师的地位合作是不可取代的。本课的教写,重点是教师的引导,加上学生的自主探究。小结合作,方能达到预期效果。如果盲目地让学生直接探究,可能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和后果,为此教师一定要精心设计并加以正确指导,这样才能促进学生探究科学的欲望,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