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MAX口译课上技巧经验总结(一).doc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62535415 上传时间:2023-11-2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0.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TRANSMAX口译课上技巧经验总结(一).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TRANSMAX口译课上技巧经验总结(一).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TRANSMAX口译课上技巧经验总结(一).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TRANSMAX口译课上技巧经验总结(一).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TRANSMAX口译课上技巧经验总结(一).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TRANSMAX口译课上技巧经验总结(一).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TRANSMAX口译技巧经验总结(一)口译中的逻辑分析口译中的逻辑分析指的是对讲话进行纵向和横向的分析,纵向分析是指分清关键信息和辅助信息,即找出逻辑的层次;横向分析则是明确各信息点之间的逻辑关系,如因果关系、对比对照、举例说明等。逻辑分析的目的是为了透彻地理解原语讲话的内容,对信息的点(具体的信息内容)、线(各点之间的联系)和面(即整体概念)进行全面的把握,以便于记忆和表达。信息经过分析加工,便能在记忆中留下更深的印象。逻辑分析练习可分为纵向分析和横向分析练习。纵向分析的训练方法和概述练习有些类似,但侧重点不一样。纵向分析要求进行逻辑分层训练,即在听完一篇讲话后首先用一句话概括出讲话的中心内

2、容,这是逻辑的最上层;围绕这一中心问题讲话人谈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这是第二层关系;而每个方面又具体谈了些什么,这是逻辑的下一个层次。将信息一层一层地剖析下去,形成一个清晰的逻辑线路图,然后按照逻辑线路对原语讲话进行复述,复述时不必拘泥于原语的顺序和结构。横向分析的练习则要求我们找出信息之间的逻辑关系。一般的信息结构都遵从一定的逻辑关系模式,如:概括(generalization)、分类(classification)、因果(cause-effect)、对比对照(compare & contrast)、按照时间、空间、步骤、重要性的顺序排列(sequencing)、列举(simple listi

3、ng)、提出问题-解决问题(problem-solution)等。找逻辑关系可以根据线索词汇,如英文里表示概括关系的线索词汇有:to sum up, in summary, in conclusion, in brief, in short, on the whole等;表示顺序的词汇有:first, second, furthermore, before, preceding, during, when, finally, meanwhile等;表示对比的词汇有:likewise, as well as, in common with, both, similarly,compared to

4、等;表示对照的有:on the other hand, on the contrary, otherwise, instead, still, yet, whereas, differently等;表示因果的则有:so, since, because, as a result, consequently, lead to等等。逻辑分析要求在听取信息时不是被动地接收,而是在全神贯注地收听的同时,结合自己对口译情境和讲话人背景的了解,进行合理的分析和预测,这样才能更好地跟上讲话人的思路,缓解“听”的压力,使口译理解更轻松更准确。口译的三项基本功铁嘴、橡皮肚子、飞毛腿乍一看这个标题,可能有的同学感到

5、好笑,这是什么意思啊?口译的基本功不是听、想、说吗?怎么会叫“铁嘴、橡皮肚子、飞毛腿呢”?呵呵,其实同学们说的没错,口译的基本功确实是听、想和说这三项。而我这里要说的基本功主要是从口译的职业从业角度来说的,这也是我本人从事二十几年的口译和同声传译所得出来的一个心得和体会,下面我就分别解释一下这三项基本功是什么意思。首先是“铁嘴”。这个大家应该都能理解是什么意思。口译中听力是基础,在听懂说话者所说的内容的基础上对信息进行加工,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讲的“想” 是关键,那么在听懂了、想明白了之后,把说话人的意思清楚的转换成目标语言,也就是“译”,这是口译的最后的步骤,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可能有的同学会说:

6、既然听懂了,也记住了,想明白了,说出来是很简单的,没什么难的。其实没有那么简单的,我们做口译的经常会出现这种情况,就是听懂了,记得了,但就是说不出来,出现这种情况有时不是译员本身的水平的问题,而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对目标语的理解不够。比如说英译中,有时候我们明明能听懂外国人说话的意思,可是翻译成中文的时候就是找不到合适的表达方式,还有一种情况是:明明每一个英文单词都是最常见的,没有不认识的,但就是不知道怎么用中文表达。比如说:The world fears time and time fears pyramid. 翻译成中文意思就是:时间可以改变世界,但

7、是改变不了金字塔。(唯金字塔是永恒的),这句话我在课上问同学们,几乎都不知道。第二,说话者出现口误。只要是说话就难免会出现口误,口误也有两种,一种是很明显的,比如把说把某个领导的职务说错了,“某市长”说成“某省长”,比如说把中国的首都说成是“上海”等一些常识性的错误,遇到这些口误,我们一般都能够马上意识到是口误,进而在翻译的时候会改过来,避免出现笑话。但是还有一种口误就属于隐藏很深的了,比如:把“Its a great pleasure to have met you”说成“Its a great pressure to have met you”,虽一字之差,但要表达的意思是截然相反的,如果

8、我们翻译的时候注意力不集中,不够谨慎的话,照字翻译,那就要出大问题的。第三,疲劳过度。做过口译的人都知道,其实口译是很辛苦的,注意力长时间的高度集中,不断的在两种语言之间切换,不停的说话。尤其是同声传译的时候,连续做到半个小时的时候,已经讲不出来了,即使当时头脑很清醒,也听懂说话人说的话,但是嘴就是张不开,达到人体的极限了。当然还有其他很多的原因,我就不一一说了。总之,练就一张铁嘴是不容易的,是需要不断的经验积累的。下面说说这个“橡皮肚子”。我在给同学们上课的时候,讲到宴会的时候,同学们都笑问我说:“陶老师,你参加过那么多次的政府接待的宴会,一定品尝过不少美味佳肴吧?”同学们有这个想法是很正常

9、的,但是做过宴会口译的同仁一定会跟我有同感:哪里有时间吃啊?!这边菜一上来,服务员解说这个菜的名称,怎么做的,口味特点等,这个时候,领导们在陪外宾一起品尝这道菜,但外宾听不懂啊,我们做口译的就要翻译啊,翻译的时候是没有时间吃菜的。好不容易等到领导和外宾品尝完这道菜,我们翻译刚要吃,那边领导就讲话了:“这次来北京对北京有什么印象啊?今天爬长城有什么感受啊?住的还习惯吧?”(吃饭的场合一般不是很正式,气氛也比较轻松,所以话题也比较多),领导讲话外宾又听不懂,你翻译总不能说:“等一会,我先吃一口”吧,这时就要立刻放下筷子开始翻译。然后是外宾说话,又要翻译。几句话聊完了,下一道菜就上来了,于是又开始新

10、一轮的翻译。基本上一顿饭下来,吃不到几口。我跟学生讲:“人民大会堂的国宴我现场看过很多回,但就是没有机会吃,不是不想吃,确实没有时间吃。”学生就问:“那怎么办啊?不吃饭不饿啊?”我就回答说:“饿啊,没办法啊,就只能忍着,等宴会散了回到宾馆吃泡面,我们早就练成了一副橡皮肚子了,哈哈。”话虽是这么说,但长期下来也是吃不消,所以我们做口译的得胃病比较多。最后一项是叫“飞毛腿”。这个一般是做陪同翻译的译员要具备的素质。我们做翻译的最怕的就是陪领导出国访问,很多同学都说出国多好啊,多好玩啊。领导出国是好玩啊,我们翻译就遭罪了啊。一下了飞机,领导就问:“小陶,我的行李在哪里啊?”“请领导放心,我保证10分

11、钟后行李出现在领导的面前。”说完就撒开腿去取领导的行李(领导出国的行李都很多的。)如果要是转机的话,就更麻烦了,那些行李简直要人命。前面我说到了我们做翻译的一个职业病就是胃病,其实我们还有一个职业病肩周炎,这都是提行李提出来的。到了国外,领导又不懂外语,做什么都需要翻译,甚至连买牙膏都要翻译去买,如果要是没有一双 “飞毛腿”的话,还真不一定能胜任这个工作。口译中的临场应变技巧在口译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包括语言准备、心理准备和相关主题知识的准备。可是无论准备多么充分,在口译现场都难免遇到一些突发情况,这时一定要沉着冷静,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具体的处理措施。一般说来,口译现场常见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

12、类:1. 没听清、听漏了或者没听懂由于口译现场环境、讲话人语速、语音等因素,或者由于译者译前准备有疏漏、在现场一时疲惫分神等原因,就会出现这种情况。首先要分清这部分内容是否重要、是否影响对其他部分的理解,如果是次要内容,并不影响大局,可以省略不译或采取模糊处理的办法。如果是关乎全文的关键性内容,就必须认真对待。在相对宽松的环境下,如果方便得体,最好立刻询问讲话人,或者请教现场的相关专家,不能硬着头皮往下译,造成误解,影响会谈和交流;如果是非常正式的场合或者大会发言,只能先用比较中性或模糊的话过渡,然后集中注意力,恃机调整补救。2. 错译最优秀的译员在现场口译中也难免出错。认识到自己译错了以后,

13、不要惊慌,也不要说“对不起,我译错了”或者Im sorry. I made a mistake. 这样不仅会让听众产生理解混乱,还会损害译员和译文的可信度。这时可以重译,并且对正确的译文采取重音重复的办法,就象平时说话要强调某事一样。或者以解释的语气和方式,用I mean, 或“就是说”、“确切地说”引出正确的译文。3. 不会译不会译是由于两种原因造成的,一是没听懂,此时可以按本文的第一种情况处理;二是听懂了,却一时找不到恰当的表达,此时可先直译,再按自己的理解进行解释,虽然译文难免生涩,原文韵味丧失殆尽,但不会造成误解,也不会影响交流的进程。口译中遇到习语、典故、诗词、幽默或专有名词时,如果

14、没有充分的准备或事前不了解讲话内容,一时就很难在目标语言中找到对应的表达。此时要力争译出原文的大意,传达出讲话人的主旨,并且使交流顺利地进行下去,哪怕译文欠妥也无伤大雅。译专有名词时,如果拿不准,还可以在译文后重复原文,听众中的专业人士很可能立刻就清楚了。4. 讲话人说错口译中也可能遇到讲话人说错的情况,如果有违事实、史实或常识的错误,或者是讲话人口误,译员意识到了这个错误,并且能改正,应该在译文中予以纠正。如果译员怀疑讲话人说错,却又不能肯定,在方便的情况下,应向讲话人确认;在大型会议场合中,应按原文翻译。5. 讲话人逻辑混乱口译常常译的是即席讲话或发言,而人们在即席口头表达中,由于思维和语

15、言水平的限制,经常会出现不必要的重复、拖沓、语言模糊,或者断句、层次不清、逻辑关系混乱等现象,这给译员造成了很大困难。译员要善于对原文进行梳理,分清逻辑层次,迅速抓住主次,对于罗嗦重复的部分,应删繁就简、同义合并;对于逻辑不清的部分,要尽量理出层次和头绪,并在译文中体现出来;对于断句或语意不完整的部分,应首先进行句法转换,并加以补充,力求完整,另外,如果下文接着说或继续相关内容,则应该在下文的翻译中,做到与此句相呼应,体现上下文的关联性和逻辑关系。6. 讲话人语言不得体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的文化背景迥异,思维和表达方式上差异很大,双语交流时难免有文化的冲突,汉语中的一个问候译成英语可能就变成无理的冒犯;而英语的一句赞扬译成中文也许会令人尴尬。译员应掌握两种文化背景知识,提高敏感度,在讲话人言语不得体的时候,要灵活处理,或者略去不译、或者淡化、或者变通,避免误解,使交流能顺利进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