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赋说课稿.docx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62532851 上传时间:2024-02-11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3.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赤壁赋说课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赤壁赋说课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赤壁赋说课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赤壁赋说课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赤壁赋说课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赤壁赋说课稿.docx(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赤壁赋说课稿一、 说教材 1、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赤壁赋是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二第三单元的第二篇课文。作为古代山水游记类散文,它是意境、情感和理趣完美结合的典范。学习本文,在准确把握文言现象、疏通文意的基础上,还应该注重对文章语言的鉴赏,即揣摩意境、感悟情感、探讨理趣,这也是本单元学习的一个重点。同时,中国文化提倡:文以载道,文以化人。经过历史淘洗,走进课本的古典诗文,必然有着深刻的精神魅力,体现先哲的崇高理想或是高尚情操。文言文的价值就在于对现代人精神的引领。苏轼在赤壁赋中所传递的身处逆境而乐观旷达的精神,正是他留给我们 的财富。新课程理念要求我们“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全面提

2、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及整体素质。”高中语文课程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综上,赤壁赋既承担了落实本单元教学重点的任务,又承担对学生进行情感熏陶的责任。本次说课以苏轼在逆境中的乐观旷达精神为切入点,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2、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自主学习,积累人物素材(2)过程与方法:合作研读,领悟苏轼乐观旷达的精神(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了解苏轼的思想,学习古人豁达乐观的精神,提高自己的人生境界。3、说教学重难点(1)领悟苏轼精神,积累人物素材。(2)学习古人

3、乐观豁达的精神,正视挫折,消除畏难情绪。(二)说学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是为了不教。处于这个阶段的学生都渴望长大,但成长过程中总会遇到困惑、碰到挫折,又难以释怀,心中充满了迷茫。文章中苏轼面对挫折的那种坦然、达观的态度,恰恰使他们久旱逢春雨,起到了良好的教育和启发意义。我所教的是高一普通班的学生,入学不久,对于高强度快节奏的高中生活还不适应。在学习方面,基础不扎实,习惯有待养成。但是所受挫折较少,自尊心很强。两次考试后,信心受到打击,逃避弱科,甚至自暴自弃的人较多,两极分化分化的负极陡增。在这种情况下发挥语文学科的育人功能,以苏轼的乐观豁达精神为契机,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是比单纯教授知识更重要的

4、。(三)说教法学法1.说教法(1)感官剌激法心理学的实验证明,人类获取的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其余来自嗅觉、味觉和触觉。可见,人类接受信息是多种感官,多维刺激共同作用的结果。本节课重在情感熏陶,所以通过感官刺激法强化学生情绪记忆,更好的达到教育目的。(2)追溯联系法用追溯法教学要求学生课前按照教师要求自学,不仅可以节约课堂时间,更重要的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是符合自觉性原则的,体现“导”与“学”的统一。(3)提问与点拨相结合目的是把学生放在主动地位上,老师只是在关键处随机点拨,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让学生借助已有知识,在思考、讨论、交流中解决问题,以达到培养学生思维和表达的能力的作用。2.

5、说学法(1)圈点法.培养学生不懂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快速提取信息。(2)自主,合作,探究法。符合新课程理念的要求,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走进文本,有所学、有所用、有所长。(四)说教学过程1.歌曲导入,营造氛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本课目的在于情感教育,所以要贴近学生生活。因此我采用感官剌激法,通过汪峰的存在导入,引起情感共鸣。透过歌词,引发思考。“是否找个借口继续苟活 或是展翅高飞保持愤怒 我该如何存在”“是否找个理由随波逐流 或是勇敢前行挣脱牢笼 我该如何存在”2. 拓展延伸,走出文本(1)苏轼逆境。(归纳苏轼遭遇磨难,对比学生自身面临的困境)新课标提倡建立开放有序的课程,为每一个学生创

6、设更好的学习条件和更广阔的成长空间,为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我采取追溯联系法,课前提供关于苏轼生平,诗文和他人评述的文章,学生通过圈点阅读法归纳苏轼所遭遇的挫折。我通过提问法检测学生预习成果,起到主导作用,学生自主归纳,发挥主体作用。(2)苏轼精神。(展示伟人面对困境的精神,启迪人生)小组合作探究,以诗文为据分析苏轼面对困境时的人生态度。了解苏轼思想,体悟其乐观豁达的原因。教师适时点拨,引导学生向古人学习,找出适合自己的解决生活困境的方法。(3)正视挫折。老师点拨归纳,齐读励志信,激发学生斗志。3.视频作结,授人以渔。以10分钟的励志短片永不言弃作结,强化永不言弃的精神。影像资料带来的震撼属于情绪记忆,这种记忆融入人们的情感体验中,具有持久的影响力。4.作业(1)整理作文素材(2)以超越梦想为题,写一篇400-600的课后感。(五)板书设计:提纲式板书(六)总结:本课重在挖掘文本的现实意义,学习古人乐观豁达的精神。围绕语文所倡导的听说读写,和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自主合作探究等教学理念,通过听歌曲,读素材,说看法,看视频,写感受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达到文以化人的目的,让中国传统文化所传递的精神引领我们解决生活的困境。同时学生的有效学习时间是25分钟左右,所以我用5分钟导入,25分钟研讨主体部分,10分钟励志视频深化情感体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