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问题中研究圆在实践中感知圆.doc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62532696 上传时间:2024-01-2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8.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在问题中研究圆在实践中感知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在问题中研究圆在实践中感知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在问题中研究圆在实践中感知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在问题中研究圆在实践中感知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问题中研究圆在实践中感知圆.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在问题中研究圆,在实践中感知圆 评董聪林老师执教的圆的认识 叶锐睿 董聪林 林春燕 在课堂教学中,越来越多的教师在关注教学结果的同时,更加关注知识的形成过程。那些伴随在数学课堂中的探究和交流,使数学课堂更加显得自然而厚重。怎样引导学生主动的去探究知识、交流思想呢?今天董聪林老师的圆的认识这节课,给我们一个很好的诠释,现在与大家共同交流。一、 为学生创设有趣的课前谈话,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董老师面对的是一群陌生的学生,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拉近师生的距离,让学生能在课堂上产生要学、爱学、乐学的心理。董老师设计了这样一个有趣的猜谜游戏的课前谈话,既有人际关系的交往,又有

2、学生情绪的调动,还有学习内容的预设和渗透:老师有一个谜语给你们猜,在一片草地上,把一只羊,用绳子拴在一棵树旁边,猜一种水果?学生:草莓。想象一下羊吃了草之后,会出现一个什么形状的图形?学生:圆形。让学生在猜谜游戏中,拉近与老师的关系,同时也在渗透着圆的定义,动点到定点距离为常数的轨迹是圆,也为学生如何用绳子画圆,埋下了伏笔。 二、为学生创设“开放性”问题,为学生提供思考的空间。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就是说一个人一旦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在求知、探索、实践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那么怎样让一节枯燥的概念课变得富有活力?怎样让学生主

3、动的去研究圆有哪些性质?董老师真可谓动了一番脑筋,她设计了许多令人思考的问题,如“看到圆,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吗?”对于这样的问题,学生是非常感兴趣的,因为他们可以任意发表自己的看法,他想知道圆的哪些知识,就会提出怎样的问题。比如说:“圆是什么?圆有哪些特点?怎样画圆?”等等,学生带着疑惑,带着问题、带着求知欲望进入本节课的学习,对圆的知识有着浓厚的学习兴趣,这节课的效果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仅如此,在课堂教学中,董老师又提出了两大问题:1、如果让你介绍你画的圆,你准备说些什么?2、大家画的圆是一样还是不一样?问题1中由学生来介绍自己画的圆,主要是为了让学生来介绍圆的圆心、半径、直径等概念,

4、再通过学生讲解的概念,董老师进行进一步的深化,如“圆心怎么找?”学生提出,通过折一折的方式,通过动手环节,找出圆心,而在找圆心的过程中,学生又感受到,原来折痕就是直径,通过不断的提问,引导学生经历了一个不断完善自己作品的过程。更令人感到惊奇的是问题2,虽然只是短短的几个字,只是让学生回答一样或者不一样,但是其中包含的信息是非常多的,圆为什么会一样?引导学生关注圆的共性,即圆都有圆心、半径、直径等等。而圆为什么会不一样呢?因为圆的位置和大小不同,而位置是由圆心决定,大小是由半径决定的。董老师的问题创设可谓独具匠心,引领学生不断的去思考、去探索、去求证。三、为学生创设有效的探究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动

5、手能力。“做数学”是目前数学教育的一个重要观点,它强调学生学习数学是一个现实的体验、理解和反思的过程,强调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活动对学生理解数学的重要性。有研究表明:人们在学习时,如果仅靠听和看,最多能吸收30%的信息,如果动手做的话,吸收信息可以达到90%以上。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而数学活动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思路,而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在圆中找圆心,有学生通过圆规,尝试找圆心,也有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折一折的方法来找圆心,最后通过比较这两种方法,由学生来选择合适的方法来解决,每种方法都有一定的可取性,关键在于实际生

6、活中,哪一种更加方便,简单,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四、为学生创设拓展性的练习,培养学生高层次思维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类生活的工具,对数学的认识不仅要从数学家关于数学本质的观点去领悟,更要从数学活动的亲身实践中去体验。”数学学习的本质,是数学思维活动的过程。华东师大数学系鲍建生教授认为:数学数学能力本质是一种抽象等号为载体的高层次思维能力,但是遗憾的是一些研究表明,我国学生在高层次思维能力的表现并不乐观。” 因此,培养学生高层次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中极为重要的任务。董老师设计了这样的一个题目:以我国古代思想家墨子对圆的定义:圆,一中同长也。先让学生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即圆上的点到

7、圆心的距离都是相同的,再让学生思考,还有没有其他的平面图形,也有这样的性质呢?从正三角形开始,到正方形,再到正五边形,再让学生猜测,哪种类型的平面图形会具有这样的性质,由此推出正多边形都有这样的性质,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猜想结论,并验证结论,而随着边的增多,正n边形的形状,越来越趋近于圆形,在这里蕴含着极限思想,圆其实就是一种正n边形,而它的边的数量趋近于无穷大。 纵观本节课,董聪林老师能创设“开放性”的问题,以问题贯穿整节课的始终,创设有效的探究活动,创设拓展性练习,组织课堂教学,对学生的表现作出积极评价,课堂语言优美,课堂练习十分有效。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真正成为组织者、参与者、促进者,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