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母亲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62531591 上传时间:2022-09-1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怀念母亲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怀念母亲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怀念母亲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怀念母亲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怀念母亲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怀念母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怀念母亲(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怀念母亲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目标:1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能抓住关键词句,体会作者对祖国及生母的怀念之情。重难点:标2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出示生词,看清,边读边记。2回顾课文内容,并板书。二、新课1在季羡林心中,他认为什么最重?(母亲)母亲,母爱最重!可他偏偏失去了最重的东西。他就这样,数十年如一日的怀念着自己的生母,直到他离开自己的祖国,来到了异乡,来到了德国,来到了那个孤寂的小城。这么远的距离割断了他的思念了吗?(没有)看书,生读第三自然段。2读了这段,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呢?频来入梦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这两个母亲都频来入梦呢?季羡林说不知道为什么,我想,你们通过学习后面的内容,一定会知道为什

2、么?3现在请你仔细阅读季羡林的几篇日记,看你能不能从中找到答案。同样,在不理解的词或句旁作上记号,在有感受的地方作点批注。(生自学)4交流第一则日记:(2)在学生充分质疑后,重点探讨:为什么作者的怀念是凄凉而甜蜜的?这两个词不是矛盾的吗?师生对话,走进那个“黄昏”:这则日记记录的是一个黄昏时候,一般说来,黄昏的时候,我们都放学了,大家要?在这个时候,你们的爸妈下班了,他们都要?天上的鸟儿在这个时候也要?此时,季羡林能回家吗?他的家在哪儿?引领学生体会海外游子有家难归的苦衷。创设情景,走进作者的心海:“季羡林只好孤寂地站在窗前,抬眼望去,劳累了一天的人们正步履匆匆地往家里赶,漂泊的渔船也静静地停

3、靠在海港,就连不知疲倦的小鸟也开始归巢了。薄暮中,远远地传来了母亲唤儿回家的声音此时此刻,如果你是季羡林,你的心会在哪儿?你的心会看到什么?”启发学生想象,让文中的“故乡”“故国”“故国的朋友”化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对祖国地怀念变得真实可感。在交流中理解“甜蜜”,指导朗读。教师根据学生发言,适时点拨:当你回忆起这些快乐的时光,你心里是什么滋味?所以说,有时候,美好的回忆往往是精神上的安慰,是对心灵创伤的一种治疗。(3)这凄凉,这甜蜜,最后都融入到了一个字里面,哪个字?(糊)(4)“糊”是什么意思?这“糊”在季羡林心头的究竟是什么?抽生读指导朗读:我的心往往在沉静到不能再沉静的时候,活动起来

4、。我想到故乡,故乡的老朋友,心里有点酸酸的,有点凄凉。然而这凄凉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5)这段话中还有一个看似矛盾的词语:沉静 活动,作者运用了这两组看似矛盾,实则并不矛盾的词,充分表达了对祖国母亲深深的怀念之情。齐读。这种思念是多么深切啊,他在异国他乡想到故国的一切,读:11月20日 我现在还真是想家,想故国,想故国的朋友。我有时想得简直不能忍耐。时间愈久,思国的神经愈发敏锐,即便是一丝丝轻轻的惊动,也能勾起游子对故国的无限眷恋,读:11月28日我仰躺在沙发上,听风路过窗外。风里夹着雨。天色阴得如黑夜。心里心潮起伏,又想到故国了。5咀嚼“寻

5、”字思母至苦过渡:这样的思绪可以在日记中找到许多许多,这样的情怀在心中很浓很浓。在我离开的日子,祖国母亲与生身母亲是频来入梦,可作者为什么要寻梦呢?自己读读寻梦的开头和结尾,你能发现什么?(看不清母亲的面影。)师:是啊,我怅望灰天,在泪光中,幻出母亲的面影。这句中有一个字,注定作者看到的母亲是模糊的,哪个字?幻。什么意思?所以他夜夜哭着醒来。孩子们,让我们展开想象,来帮帮季羡林爷爷,写一写母亲的面影是怎样的,给他一个清清楚楚的面庞吧!生写,交流。三、升华情感1学到这儿,开课提出的问题能解决了,两个母亲频来入梦的原因,你知道了吗?2其实季老又何曾不知道母亲频来入梦的原因呢。这就是答案。读(投影:

6、我对这两个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3因为对这两位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所以(引生读课题)因为对这两位母亲怀着同样真挚的爱慕,所以 4这节课我们通过抓关键词句,感受到了季老对两位母亲的无限怀念。像季老这样身在国外,心系祖国的游子还有很多很多。在1984年的春节联欢会上,香港歌星张明敏唱了一首歌,震撼了所有中国人的心,你知道那首歌的名字吗?让我们随着音乐一起来唱唱这首我的中国心吧!(播放歌曲)唱完这首歌,你有什么想说的吗5课文让我们感受到了一位海外游子对祖国母亲的无限思念和热爱,在国庆节来临之际,你最想通过什么方式表达自己对祖国的热爱呢?(综合性学习)怀念母亲教学实录(第一课时

7、)课前谈话:师:我们聊聊一位已经98岁高龄的老人,板书名字,请生读。他学贯中西,潜心研究东方文化,写作一生,共写了1200万字的学术专著和文学散文。在2006年曾被评为十大感动中国人为之一。你知道他是谁吗?生:季羡林师(板书:季羡林):季羡林这个名字我们并不陌生,你还知道有关他的哪些信息?(6岁离开父母到济南的叔叔家,34年作为北京大学交换生离开祖国到德国的哥廷根留学,却因战乱被阻留在异国他乡11年。46年回国曾任北京大学教授、系主任、副校长。一生起起伏伏。学过有关他的小苗和大树,他写的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一、 直接导入师:今天,让我们就一起走进季羡林先生的另外一篇文章怀念母亲,请生一起读

8、题。生:怀念母亲师:一种深深地思念之情,再读题。生:怀念母亲师:母亲,季羡林说:“我的一生有两个母亲。”通过预习你知道这里的母亲指的是谁?生:一个是生我的母亲,还有一个是我的祖国母亲。(师板书:生身母亲 祖国母亲)师(出示第一段):一起读二、 初读感知师:自由读课文,读准音,读通文。想想:主要写了什么?师:这些词语你会读吗?(出示词语:朦胧、薄暗、引用、思潮起伏、可见一斑、频来入梦)师:谁来读第一行,对“b ”薄暗,是昏暗的意思,常用在书面语。“频”是什么意思?屡次,连续几次。连续点头叫作?生:频频点头师:那“频来入梦”就是?生:经常在梦中出现。生:常常到梦中来。师:我们理解了“频”字,就懂得

9、了“频来入梦”,有些词语我们抓住重点字,就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整个词的意思。师:谁来读第二行?师: “可见一斑” 能用“斑”组词吗?生:斑点生:花斑生:斑纹师:(出示斑:花纹或斑点。)这就是“斑”的意思。“可见一斑”来自典故。我们常说:窥一斑而知全豹,看见豹子身上的一个花纹就能推测出整个豹子的样子,比喻见到事物的一少部分也能推知事物的整体。也称“管中窥豹、可见一斑”,既是近义词,也常连用。师:我们一起来齐读词语。师:初读后用一两句话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生:离开母亲,季羡林食不下咽、寝不安席。生:作者离开祖国后非常怀念祖国母亲和身生母亲。师:我们可以抓住重点句概括,也可以用补充题目概括内容。三、思

10、母之悔师:默读课文,从哪些描写中可以看出季羡林先生对生身母亲的怀念? 师:分享收获生: 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我真想随母亲于地下。我的愿望没能实现,从此我就成了没有母亲的孤儿。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一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止,数十年如一日。师(出示句子):齐读,读到些什么?哪里读到的?生:离开了母亲,作者十分难过,“食不下咽、寝不安席” 吃不下饭,睡不好觉。师:“食不下咽、寝不安席”,用一个词就是?生:寝食不安生:寝食难安师:联系上下文想想为什么“寝食不安”呢?生:因为季羡林的母亲弃养。师:什么是弃养?(出示理解)师:在这14年里我也只回去了

11、两次,是这“生离死别”让我“食不下咽、睡不安寝”,谁来读?师:寝食不安,脑海中一直浮现着母亲的样子,仿佛看到了?生:想到了小时候,母亲不辞辛苦抚养我长大。生:想到我蹒跚学步、牙牙学语时,母亲无私的付出。生:想到临别时,母亲湿润的眼眶。师:我曾经暗下决心,一旦大学毕业,找到工作,就立即奉养母亲,以弥补长久离开母亲的遗憾。但是没等我大学毕业,母亲就离开了人世,我失去母爱,也失去奉养她的机会,我的愿望永远无法实现了。一起齐读。师:刚才我们读着词语和想像中读到了伤感和怀念,我们还从哪里读到了这样的思?生:从“我真想随母亲于地下。”我读到作者当时已经非常痛苦,没有了母亲仿佛一切都没有意义了。师:感情至深

12、,请你读生:从“数十年如一日。”我发现每一天都非常痛苦。师:感情之长,请你读生:读到“终天之恨”,我发现作者把未能报答母亲的恩情看做此身无法弥补的遗憾,他恨自己没有早日发现。师:请你读生:从“频来入梦”中,我读到了母亲虽然离开我,却常常在我的梦里出现,母亲一直在我的心头。师:一起读句子。师:还从哪些描写中可以看出季羡林先生对生身母亲的怀念?生:看到她的神情,我想起自己长眠于故乡地下的母亲,真想哭!我现在才知道,古今中外的母亲都是一样的!师(出示文中句子):谁来读读师:我看到房东太太什么样的神情真想哭?生:看到她期盼的神情时,我想哭,看到她失望的样子时,我也想哭。师:是啊,从她的神情中,你看到了

13、一个怎么样的母亲?生:关心孩子的母亲生:慈爱的母亲生:期盼孩子回家的母亲生:一心为子女的母亲师(出示):古今中外的母亲都是一样的!“一样啊!”一样的 ,一样的 ,一样的 。生:一样的爱自己的孩子,一样的关心自己的孩子,一样思念自己的孩子。生:一样想念自己的孩子,一样无微不至地照顾自己的孩子,一样把爱都给了自己的孩子。师:他的母亲就是这样,所以他真想哭。一起读句子。师(出示:有一次我回家听对面的宁大婶告诉我:“你娘经常说:早知道送出去回不来,我无论如何也不会放他走的!”):听到这里他真想哭,再次齐读句子。师(出示):古人说:“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话正应到我身上。世界上无论什么名誉

14、,什么地位,什么幸福,什么尊荣,都比不上呆在母亲身边,即使她一字也不识。师:从季羡林的内心独白中读懂了什么?生:我想回报自己的母亲,可是母亲却不在了。生:我可以什么都不要,只要在母亲的身边。师:爱之深,思之深,悔之深。文中“报终天之恨,灵魂不全的人”这些就是在写这个念吗?师:子欲养而亲不待,一起读。师:对母亲的怀念,不论在国内还是在国外,数十年如一日。远在异国他乡,孤寂时时涌上心头,母亲怎不频来入梦呢?四、 念国之情师:我的祖国母亲,我是第一次离开她。不知道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细细地读一读季老的其它几段日记。画画圈圈,可以在旁边写上批注。生:(日记片段)生:(日记片段师:读读最让你感

15、动的一则日记,说说读懂了什么?“生离”。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生:然而这凄凉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师(出示):自由读师:谁来读?师:刚才这位同学读到了怀念的味道,是怎样的呢?生:酸酸的,甜甜的生:浓浓的师:为什么酸酸的?为什么浓浓的?甜甜的?生:甜的是一种盼望、酸的是一种思念。生:一种美好的回忆是甜甜的,惦记的滋味是酸的。师:想母亲,又想祖国的一切,万般滋味涌上心头。一起读。师:离开祖国,犹如孩子离开母亲,这思念多么酸涩,那游子的爱国之心就有多浓烈!一起读。生:还从“糊”字感受到了,这么多的滋味让季羡林无法忍受。师:一个“糊”字,就让我们记住了作者心中所想。虽然模模糊糊,心里却清清楚楚的是对祖国的怀念。师:想家乡的亲人,想祖国,想家,想得百感交集。再读读日记,还想得怎样?生:想得难以忍受。生:想得无法入睡。师:动情地读一读日记中的片段吧。这就是作者的情,板书:情。作者对祖国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