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节:勋伯格7.docx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62527815 上传时间:2022-09-28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5.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十二节:勋伯格7.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第二十二节:勋伯格7.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第二十二节:勋伯格7.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第二十二节:勋伯格7.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二十二节:勋伯格7.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十二节:勋伯格7.docx(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多彩的民歌 孟 磊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本课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高中音乐鉴赏(全一册)第二单元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本课将主要欣赏学习内蒙古民歌辽阔的草原、嘎达梅林,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和河南民歌王大娘钉缸 以及认识民歌与创作歌曲之间的区别,了解民歌的音乐特点。 2.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感受、体验民歌的醇厚韵味和音乐风格。 认识民歌与创作歌曲之间的区别,了解民歌的风格特征。3.教学重点、难点:了解民歌的体裁及“鱼咬尾”和“起承转合”的创作手法。二、 说学情高中的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音乐鉴赏能力,学生能够辨别出本课4首音乐作品所属的少数民族,但在归纳音乐作品中体现民族风格的音乐要素的能力欠缺,部分学生

2、认知能力不足,对各个民族的风俗习惯和语言特点不清楚,所以在辨别歌曲所属民族时有所障碍。三、 说教法学法高中的学生,知识结构完整、有一定的艺术修养。我选用的教法是参与互动式教法,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具体、生动的画面,达到视觉听觉的高度结合。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将采用合作探究的方法,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四、说教学程序导入部分:首先我将中国地图打开,和学生一起聊聊旅游,聊聊大家最想去哪里?营造氛围,从而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他们的兴趣。我将全班带到要去的第一站内蒙古 ,让他们对内蒙古的地理、风土人情、文化传统等方面进行讨论,然后选出一位代表为大家讲解。接着讲述蒙古

3、族具有代表性的乐器马头琴及代表作万马奔腾,完整聆听后,提问:这首作品带给大家的感受?教师讲解内蒙古民歌“长调”和“短调”,分组讨论找代表发言,通过视频让学生了解长短调的特点,教师演唱嘎达梅林、欣赏辽阔的草原,让学生判断俩首作品是属于“长调”歌曲还是“短调”歌曲。 第二站让我们一起走进中原大地,感受、体验中原民歌的醇厚韵味和独特风格。中原地处太行山以南,燕山以南,黄河下游,以华北中原为主,温带气候,受季风影响。首先欣赏一首在全国广为流传的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聆听两个版本(王世慧、彭丽媛)做题进行对比。(我会让学生带着以下两个问题,欣赏后谈感受)1.这首民歌表现了怎样的思想内容和情绪? 2.前句的

4、最后一个音就是后句开头的音,在音乐的创作中叫做什么?先进行分组讨论。教师总结:乐句间同音相连,是我国音乐创作中的手法“鱼咬尾”,这首新民歌虽标为“小调”,但由于其旋律舒展,感情奔放,而带有明显的山歌风格。 第三站让我们一起走进河南: 在河南昌邓县、息县、商城、固始一带,流行着一种民间歌舞形式地花鼓。这种地花鼓多由一旦一丑合作表演。其演唱内容多为北方各地流传的生活小调。王大娘钉缸就是其中颇具代表性的一首。地花鼓之所以受到广大老百姓的喜爱,一来是因为它真实地反映人民群众的生活,表现了老百姓的真实情感和对生活的现实性追求;二来是它的表演形式生动活泼,诙谐幽默,富于亲切感。提问:王大娘钉缸的旋律与哪首

5、影视歌曲的旋律有相似之处?聆听好汉歌,与王大娘钉缸的旋律进行比较。初步认识:民歌与创作歌曲之间的差别:在于不受某种专业作曲技法的支配,是劳动人民自发的口头创作;其旋律和歌词并非固定不变,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会不断地得到加工而有所发展及变化;不借助于记谱法,而主要依靠人民群众口耳相传;不体现作曲者的个性特征,但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方风格。如诗如画的四十分钟很快就要结束了,今天,我们欣赏了部分中国少数民族音乐,音乐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不同的民族的音乐作品具有不同的音乐风格,它反映了当地人民的生活习惯、语言特点、思想感情、历史文化影响等。但愿今天的课能给同学们留下美好的回忆,同时也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

6、学习生活中,养成良好的鉴赏习惯,善于发现美,感知美,创造出更多更美的艺术形象,为我们的生活增添色彩。板书设计: 多彩的民歌 1=G 3/4 2/4 倚音 回音 高音点 V换气记号 乐句 五、说教学反思 在备课过程中对教材内容、理论、学习方法做了全面的分析,自己感觉到自己备课太拘谨于课本,教学理论背诵的不够清晰有条,学习方法还可以,课上可以和学生有趣的进行讨论与探究。 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的不能够积极的配合老师,积极的融入到课堂里面,原因可能是因为课堂气氛的僵硬,为了避免这些情况的发生,可以在课堂多和学生进行沟通与交流,用更巧妙的方式来激发学生学音乐的欲望。 如果让我重新上这节课,那么我会在课堂的

7、中间环节,也就是学习气氛比较僵硬的时候多和学生进行沟通互动,留出充足的时间来调节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喜欢音乐热爱民族文化的兴趣。不管是教材要求表演的歌曲还是聆听的音乐,我都把听放在首要部位,以学生感受为先,听一听、想一想、说一说、演一演。在引导学生安静地聆听一段音乐之后,我就会去鼓励学生: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你仿佛来到了什么地方,你觉得这段音乐给你带来了怎样的心情,能把你的感受将给大家听一听,或者用用手中的彩色笔把它画出来让大家欣赏. 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我非常乐意给学生创设欣赏音乐的机会与环境,提供更良好更扎实的审美教育,加强学生对音乐的实践体验,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受鉴赏能力,丰富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意识。 我相信一个喜爱音乐的孩子,长大了会更加热爱生活,因为他们更能从生活的点点滴滴中感受到美的存在,享受美的欢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