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考前提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考前提醒.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考 前 提 醒一、词语: 1 声旁表音,形旁表意。注意形旁,辨析词意(如:晦悔诲/遐瑕暇)。 诗句书写注意同音、形近字(平时圈划) 2 掌握成语的常见病症(望文生义、断章取义、张冠李戴等), 学会自己摸索规律将接触过的成语归类。二、语病修改: 1了解类型:* 四不当(搭配/语序/关联词使用/否定不当)二缺失l 语序:动词与动词、多个修饰语间l 否定:杜绝、禁止、避免、以防- * 前后不一致(xx是xx/能否、是否、要不要、高低、好坏) * 重复、矛盾、偷换主语、歧义-2 学会读句后抓住句子的谓语动词(感知错误的关键)。三、诗 歌: 学会描述画面(不漏意象+运用诗中修饰语+置身其中想像);学会赏
2、析诗句:* 选择拿手角度-用词、修辞、写作手法l 解读句子内容-如何运用该手法(最易遗漏,是否空泛,可用反推法验证)l 揣摩诗中情理。学会体会主旨:抓住诗中流露情感态度的词语 牢记两原则:* 卒章显志l 诗是情的产物,一切景语皆情语 了解古代写景诗句的抒情方式:情寓景中(不见情字)如:孤帆远影- 情景交融 如: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触景生情(情随景生)如:桃花潭水深- 直抒胸臆 如: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移情于景 如:雪拥蓝关马不前/万里送行舟 特别介绍:曲笔A要向B传情,把它写成B向A传情 或A借助C向 B传情 如: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不知篱下菊,今日几花开。/商女不知
3、- 以美景衬哀情 例: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四、阅 读散文 1 了解类别及其主旨类型 写人写事:1、表现优秀品质和精神,抒发感情,弘扬社会风尚。 2、告诉人们一个道理 3、揭示社会现象 写景写物:写景抒情,托物言志、借物寓理(与上1、2对应)2 学会划句,体会主旨: * 表达文中人物及作者感受(事前、事中、事后)的句子 * 即议论抒情句,尤其是篇末的议论抒情句。 * 有总领、总结、承上启下作用的句子 * 感觉上意义不仅停留于表层的有深意的句子(*非*、*不仅是*的句子)3 学会规范准确地分析重点文句的含义: 抓句中关键词(感觉有深意的,同上) 联系上下文揣摩关键词
4、涵义 将关键词涵义代入句子,尽量按原句顺序顺畅表达4 学会分析段落在文章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列表归纳,掌握规范用语)说明文/议论文 (1) 学会划分第一部分: 交代(引出)说明对象或说明中心(引用式开头的作用) 提出(引出中心论点或论题)(2) 学会找每段的中心句(一般在段前、段后)(3) 牢记说明方法、论证方法均为该段的中心句服务(说/证明了“-”)(4) 答题尽可能找原句,看清提示语(分别、各、哪些、哪个字)、分值和横线容量。文言文 1 牢记规则: 两个名词不在一起(如:囊萤映雪、篝火狐鸣),必有一个已活用。 只有动词才具有支配对象的功能 “所”字后一定为动词(所AA到的事物),意为名词性
5、的短语。 2学会推断: A+n. 则A为动词(V.),如:篝火狐鸣) A+V. 则A为名词(n.)或活用为状语 (由“象、用、到、在、向、从”等词领起的短语) (关键看A 是否是施动者(发出动作的人)如:“其一犬坐于前”篝火狐鸣3 了解活用类型: 名、动、形容词三者间活用。 动词形容词的使动、被动、为动、意动 (以-为-/翻译时关键看“为”后词性)用法。 4 平时有意识积累归纳: 固定词、固定结构、一词多义、 古今异义(单音节:尝、去-/双音节:牺牲、可以、处决-)作 文 (一)牢记:缩小大题找切入,分析文题定重心(描写), 选择材料扣中心.新颖导入 + 流畅叙事 + 生动描写 + 独到见解
6、+ 昂扬基调 + 巧妙点题(二)学会:1 取题: 添加合适修饰语,缩小选材范围。提供材料(词语)先避开,搜索体验再下笔。力求人无我有,人有我独。2 开头:* 务必打草稿,做到无任何涂改(第一印象) * 精心设计三个开头,择优而写,尝试多种形式 题记+引入语式、情境导入式(睹物思人、触景生情、特殊场景)、 开门见山式、对比式、设置悬念式(引人深思或反常探究) 排比比喻修辞仿句式、议论评说式等3 内容:牢记 “不可将我游离于文本之外”,即使写他人他事, 也要时时不忘自己的感受(情感、态度、看法) 触动人心的往往不是事情本身,而是过程中的细节, 如“父亲的背影”“我的流泪”“鲁迅的瘦”等 , 描写(即文题重心)是文章的血肉,思想情感是文章的灵魂。 情真则文美4 整体构思:日记连缀式(内心话倾吐类)、 小标题式(需要多方面、多角度展现你对某人、某事、某景、某话题看法的) 题记式 (你有独到看法和异样情感的)、读后感式 药品、产品说明书式、几何证明题式、焦点访谈式(伦理道德类) 想像类(换位体验、憧憬未来式)5 结尾:为避老师阅卷疲劳、神速浏览后不知你所云为何,也避免自己下笔千言离题万里,故在篇末能提醒自己巧妙点题、首尾呼应使文章浑然一体更好 中考是一场残酷却有艺术的战争,不仅靠实力,更靠心态! 2008/5/8 三(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