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件+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次月考测试卷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62523171 上传时间:2023-03-1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复件+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次月考测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复件+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次月考测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复件+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次月考测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复件+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次月考测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复件+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次月考测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复件+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次月考测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复件+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次月考测试卷(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次月考测试卷及答案满分:120分 时间:120分钟一、 基础知识的积累与运用。(27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田圃(p) 留滞(zh) 喑哑(yn) 襁褓(qing bo)B.禁锢(jn) 斗笠(l) 丝缕(l) 沁园春(qn)C.渺茫(mio)彷徨(png)怡情(ti) 汲取(j)D.狡黠(ji) 要诀(ju) 劫难(ji) 咀嚼(jio)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A 藻饰 红妆素裹段章取义孜孜不倦 B.喧嚷一代天骄孤军奋战味同嚼蜡 C.褴褛 敬业乐群恼羞成怒强聒不舍 D.嬉闹狂妄自大 润如油膏弥留之际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

2、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妄自菲薄,能使我们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有助于我们取得更大的进步。 B、就冲着你三顾茅庐的这番情意,明天的宴会我是去定了。 C、注意成语的实际意义,切忌望文生义或断章取义。 D、“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是周恩来少年时就立下的鸿鹄之志。4、下面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2分) A、 我们一进球场就看到了许多面国旗和一片欢呼声. B、 小王对自己能否学习电脑充满了信心. C 、阅读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的重要途径. D、 弟弟不但很瘦,而且精神饱满.5、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沁园春雪通过对北国雪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以及对

3、历代封建统治者的批判和对他们缺少文采的惋惜这一主题思想。 B雨说用“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而歌”为副标题,表明这是诗人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儿童唱出的一曲爱之歌。 C星星变奏曲表达了经历过心灵劫难的人,对精神自由和安宁生活的执著追求。 D蝈蝈与蛐蛐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济慈的诗,诗人捕捉了两种极为平常的昆虫的叫声,发出“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的感叹。6认真阅读下面这段话,找出其中的错误并改正。(4分) 生活像一首歌,五彩斑斓,让我们学会品评,学会联想,学会咀嚼,学会欣赏。品评每一朵牡丹与茉莉,暗香浮动与国色天香自是不同的境界;联想人生的起伏与变化,既使天又刮风,天又下雨,也潇洒而坦然;咀嚼生活的平

4、凡和伟大,豪迈壮阔是大海的生活,悠闲灵动则是小溪的生活;欣赏月亮的阴晴圆缺,欣赏世间的悲欢离合,每一种景至都是一种美,每一种感悟都是特别的收获。(1)文中有两个错别字,应将 改为 。应将 改为 。(2)划线句有一处语序不当的错误,请修改后抄到横线上 (3)划线句有一处搭配不当,请将修改意见写在横线上 7根据提示完成下列默写(9分)(1)请你再写出两句描写春雨的诗句 , 。(2)在白居易观刈麦中,深刻揭露了百姓受苦根本原因的句子是 , 。(3)足蒸暑土气, 。 (观刈麦)(4)今夜偏知春气暖, 。(刘方平月夜)(5) ,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晏殊破阵子 (6) ,人迹板桥霜。 (温庭筠商

5、山早行)(7)水浒传的作者是 ,它是我国第一部_小说。8、九年级(1)班的同学正在举办“面对困难,我们该怎么办”的讨论会。假如也邀请你参加。你一定能完成下面的任务!(4分)(1)请你为本次活动拟一个主题语。(1分) (2)面对困难,我们该怎么做呢?许多仁人志士给了我们最好的答案。你能说出一个这样的名人故事吗?(1分) (3)你的一位同学在多次考试中,虽然经过不断的努力,但成绩还是不够理想,他感到前途渺茫,打算放弃。通过本次活动后,你打算该怎样劝说他?(2分) 二、阅读分析。(43分)(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7-11题(共10分)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

6、时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也,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1、这首词总写北国雪景的是 ,写虚景的是 _ 。(2分)2请你对“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这一句作赏析。(3分) 3、如何理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一句的含义?(3分) 4、反复默读词的上阕,用自己的话描绘上阕所写的景色。(2分)、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第713题。(13分)明媚的三月三如期来临。然而,三月三留给我印象最深的,不是野外风筝飘飞的轻盈和艳丽,而是奶奶用

7、刀砍树的声音。“三月三,砍枣儿干”每到这个时候,奶奶都会这么低唱着,在清凉的阳光中,手拿一把银亮的刀,节奏分明地向院子里的枣树砍去。那棵粗壮的枣树就静静地站在那里,用饱含沧桑的容颜,默默地迎接着刀的洗礼。“奶奶,您为什么要砍树?树不疼吗?”我问。在我的心里,这丑陋的树皮就像穷人的棉袄一样,虽然不好看,却是它们执御冰雪严寒的珍贵铠甲。尽管冬天已经过去,可现在还有料峭的春寒啊。奶奶这么砍下去,不是会深深地伤害它们吗?难道奶奶不知道“人活一口气,树活一张皮”吗?我甚至偷偷地想,是不是这枣树和奶奶结下了什么仇呢?“小孩子不许多嘴!”奶奶严厉地呵斥着我,把我赶到一边,继续自顾自地砍下去,一刀又一刀那时候

8、,每到秋季,当我吃着甘甜香脆的枣时,我都会想起奶奶手里凛凛的刀光,心里就会暗暗为这大难不死的枣树_。惊悸和疑惑当然也有,但是却再也不肯多问一句。多年之后,我长大了。当这件事情几乎已经被我淡忘的时候,在一个远近闻名的梨乡,我又重温了童年的一幕。也是初春,也是三月三,漫山遍野的梨树刚刚透出一丝清新的绿意。也是雪亮的刀,不过却不是一把,而是成百上千把。这些刀在梨树千上跳跃飞舞,像一个个微缩的芭蕾女郎。梨农们砍得也是那样细敢,那样用心,其认真的程度绝不亚于我的奶奶。他们_地砍着,仿佛在精雕细刻着一幅幅令人沉醉的作品。梨树的皮屑一层层地洒落下来,仿佛是它们伤痛的记忆,又仿佛是它们陈旧的冬衣。“老伯,这树

9、为什么要这样砍呢?”我问一个正在挥刀的老人。我隐隐约约地感到,他们和奶奶如此一致的行为背后,一定有一个共同的理由。这个理由,就是我童年里没有知晓的那个谜底。“你们读书人应该知道,树干是用来输送养料的。这些树睡了一冬,如果不砍砍,就长得太快了。”老人笑道。“那有什么不好呢?”“那有什么好呢?”老人反问道,“长得快的都是没用的枝条,根储存的养料可是有限的。如果在前期生长的时候把养料都用完了,到了后期还拿什么去结果呢?就是结了果,也只能让你吃一嘴渣子。”我怔在了那里,没有说话。我被深深地震撼了:树是这样,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一个人如果年轻时过于顺利,就会在不知不觉间疯长出许多骄狂傲慢的枝条。这些枝条

10、,往往是徒有其表,却无其质,白白浪费了生活赐予的珍贵养料。等到结果的时候,他们却没有什么可以拿出来奉献给收获的季节。而另外一类人,在生命的初期,就被一把把看似残酷的刀,斩断了圆润而酣畅的歌喉,却因此把养料酝酿了又酝酿,等到果实成熟的时候,他们的气息就芬芳成了一壶绝世的好酒。从这个意义上讲,刀之伤又何尝不是刀之爱呢?而且,伤短爱长。当然,人和树毕竟还有不同:树可以等待人的刀,人却不可以等待生活的刀。我们所能做的,也许就是在有刀的时候,去承受,去积蓄;在没有刀的时候,去寻找,去打造。让我们铭记刀爱,用生活的砥砺,去迎接累累的硕果和甜美的微笑。5、从文中找出一个能体现中心的词语,作为本文的标题,将它写在横线上。(2分)6、根据文意,在文中空白处填入恰当的词。(2分)(1)_ _(2) 7、第段中作者用“一个个微缩的芭蕾女郎”比喻的是:_ _;其作用是:_。(2分)8、第段中有“谜底”一词,联系上下文,说一说“谜”指的是什么?“底”指的是什么?(每句话不超过10个字)(2分)谜:底:9、在文中用横线画出由记叙转入议论抒情的过渡句。(1分)10、根据语境,解释第段中加点词“芬芳”的意思。(2分)芬芳:_ _11、根据文意理解“刀之伤又何尝不是刀之爱呢”一句,并将你的理解写在下面。(2分)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