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紫色》中黑人女性的自我实现方式_8.doc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62480206 上传时间:2022-09-2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紫色》中黑人女性的自我实现方式_8.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论《紫色》中黑人女性的自我实现方式_8.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论《紫色》中黑人女性的自我实现方式_8.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论《紫色》中黑人女性的自我实现方式_8.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论《紫色》中黑人女性的自我实现方式_8.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紫色》中黑人女性的自我实现方式_8.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紫色》中黑人女性的自我实现方式_8.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紫色中黑人女性的自我实现方式吕淑巧,冯清爱,张艳莲,(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欧美学院,河北 秦皇岛 066004)摘要:爱丽斯沃克的代表作长篇小说紫色(1982)以黑人女性的成长为主题塑造了一批坚强的新女性。本文将立足美国黑人的文化视角,对小说中几位黑人女性的自我实现方式进行分析,从而得出结论:女人应珍惜姐妹之间的情谊,凭借自己的坚强,独立和智慧在社会中找到自我存在的方式。关键词:紫色;黑人女性;自我实现方式引言爱丽斯沃克是近年来活跃在美国文坛且颇有影响力的黑人女作家之一,她深受女权主义的影响,对生活在美国的广大黑人妇女寄予了深切的关注和同情。作为特殊的群体,美国黑人妇女深受种族主义,性别主义的压

2、迫,处于社会的边缘地带而无法为自己进行身份定位。作为黑人女性的代言人, 沃克把争取民族平等和妇女解放作为自己终生的事业。其文学作品体现了黑人妇女在困境中努力奋斗,实现自我的过程。爱丽斯.沃克在其长篇小说紫色中塑造了一批坚强的新女性形象,文中的几位黑人女性经历了不同程度的挫折而走向成熟,她们打破了长期以来主流社会强加给她们的受支配的黑人妇女身份,努力探索逐渐发展成为具有鲜明个性的新型黑人妇女的代表,并且改变了先前 “隐形人”的存在方式,力图在美国社会和黑人男权氛围中占一席之地。本文将讨论小说中几位黑人女性的三种自我实现:编织及黑人女性的自我实现;布鲁斯音乐及黑人女性的自我实现;寻根及黑人女性的自

3、我实现。通过实现自我,沃克表达了对黑人妇女的充分肯定:她们能够保持自己鲜明的个性,创造美丽而幸福的生活。一.编织及黑人女性的自我实现长久以来美国黑人女性一直被看作社会的劣等群体,缺乏智慧及创造力,事实上她们是充满了灵感和创造力的“蝴蝶”。黑人女性擅长编织,这不仅满足了她们的日常生活需要,还体现了她们的创造力。在寻找母亲的后花园中沃克把日常家务如园艺、烹饪、编织等看做祖母和母亲的创作灵感,她指出“尽管那些漂亮的黑色生灵挣扎在社会的底层,她们仍然保持着创作的精神;她们保留着编织和缝被的文化传统并流传给她们的女儿。在短篇小说日常家当中,沃克把日常家务编织和缝被作为隐喻来体现母女之间的感情纽带。在小说

4、紫色中这一隐喻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编织作为“拯救性的艺术”使女主人公茜丽重塑了自己的命运,实现了自我价值。首先,茜丽通过编织实现了经济上的独立。在男权社会中女人经济上依附于男人,当茜丽对丈夫的行为出离愤怒决定离家出走时,她也开始了经济独立的道路。经女性朋友莎格的劝说她放弃了杀夫的念头后转而做了一些“不同的事情”,带领黑人姐妹成立了制作短裤的公司,从而摆脱了对男人经济上的依附。茜丽还专门设计了女士短裤,把女人从裙子里解放出来。在当时的黑人社会中,穿短裤是男人的特权,女人只允许穿裙子。茜丽的丈夫不允许她穿短裤因为他是一家之主。通过编织她实现了女性的人身自由和经济独立。其次,茜丽凭借编织和缝被子与其

5、他被压迫的黑人女性形成了和睦的姐妹情谊。茜丽曾经给她的儿媳妇索菲亚针线和布料去缝制窗帘,但当时索菲亚由于茜丽鼓动养子哈泼去打她而生气,茜丽惭愧地告诉索菲亚这样做是出于嫉妒索菲亚敢于抗争男人的虐待。交心的沟通使索菲亚原谅了她然后两人一起缝被子。对于两人的和解,学者Joylessly做了如下评价“茜丽和索菲亚共同缝制被子体现了心灵的创伤得到了愈合,因为她们不再是被蹂躏的被动的受害者”。(p.75)在缝制被子时她们的友谊得以巩固,除了索菲亚,莎格也加入了缝被子,她还献出了自己的裙子把被子缝制成“姐妹的选择”。另外,茜丽通过“编织”写信建立了自己的女性主体和声音。在紫色中女人的编织和缝被子不仅仅局限于

6、针线活这类日常家务,沃克也把它比喻性地用于这篇小说的书信体结构。这篇小说是由90多封信构成的,这刚好呼应了缝补被子这一活动。被子是由很多旧布片拼凑成的,同样整个小说是由不同的信件拼成的。在某种意义上,写信人在写信过程中也成为一个缝被者。有一些信讲述了茜丽早期的个人经历,因此她是她自己故事的叙述者。通过这些故事讲述了她的不幸:继父强奸她后警告她不许跟任何人倾诉。这件事对她以后的生活产生了很深的影响,使她生活在“沉默的世界”里,她只好求助于上帝,通过给上帝写信,茜丽不仅找回了自己的声音倾诉了自己的遭遇与痛苦,而且建立了自己的女性主体。二.布鲁斯音乐及黑人女性的自我实现另外一种黑人女性实现自我的方式

7、是布鲁斯音乐。布鲁斯,是美国黑人在19世纪末发展起来的一种音乐,它包含多种形式,如经典布鲁斯,乡村布鲁斯以及芝加哥布鲁斯等。它主要用于表达哀伤和压抑,这刚好符合英语中的“blue(哀伤的)”一词,因此它又被称为蓝调。在20世纪20年代时一批黑人女性歌手如Ma Rainey,Bessie Smith,Bessie Holliday把布鲁斯音乐带进了美国的主流文化并对美国音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些女歌手的成就看起来要超过那些同时代的男歌手。在以男权价值观占统治地位的主流文化中这些女歌手把沉默的黑人女性从社会的边缘带到了历史的舞台。布鲁斯作为美国黑人的音乐文化遗产不仅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起了很大的作用

8、,也对美国黑人文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如蓝斯顿休斯,汤尼莫里森等作家把这一音乐形式运用到他们的文学作品当中。爱丽丝沃克也对这一文化遗产表现出了偏爱,在紫色中她把布鲁斯音乐作为女性的话语,实现了黑人女性的自我表达。通过唱布鲁斯,紫色中的黑人女性用有力的声音实现了与男权社会和民族歧视的抗争。在这篇小说中沃克描写了一位大胆的不受男权社会道德羁绊的成功女歌手莎格,通过唱歌她获得了经济上的独立,摆脱了对男人的依附,莎格也像Bessie Smith一样把黑人女性从社会的边缘带到了舞台的中心。她的歌声表达了对受压迫女性的同情,并用自己的行为帮助她们。当她生病而被阿尔伯特带回家,在茜丽的悉心照顾下得以康复,而作

9、为回报她帮助茜丽走出自卑的阴影,建立了自信。她用茜丽小姐之歌唤醒了茜丽的身份意识因为在茜丽的人生中“第一次有人用我的名字命名而创做歌曲”而且歌曲的内容是“丈夫没理由找她的麻烦,”莎格以此强调了在家庭中女性不应受男性的压迫。根据男权社会的要求,女人应该在家中相夫教子,不能公开出现在娱乐场合。但是莎格打破了这个传统,身体复原后她在哈泼开的乡下酒吧里唱歌。她站在舞台中心,听众是男性,他们喜欢莎格并尊称她为“布鲁斯女王”,这不但实现了她的话语自由表达权还重新定义了女性的地位。另一位女性玛丽.阿格尼斯也通过歌唱布鲁斯表达了自己的心声和对民族歧视的抗争。作为哈泼的情人由于说话声音细小而被他叫做“斯贵克”(

10、吱吱叫)。为了救索菲亚而她被自己的白人叔叔强奸,正是这个经历促使她决定改变自己,从吱吱叫到勇敢的表达自己的声音,她坚持情人哈泼称呼自己的名字玛丽阿格尼斯,在莎格的鼓励下开始了演唱生涯,这标志着她一方面从精神上找回了自己,另一方面从经济上走向了独立,更重要的是她通过歌声表达出了自己的特殊种族身份。在歌中她唱道“他们叫我黄色好像黄色是我的名字,假如黄色是我的名字那么黑色不是一样吗?哎,假如我说:嗨,黑姑娘 天呀,她想破坏我的行当。”(p.96)在这首歌中,玛丽.阿格尼斯表达了对以肤色作为社会标签的反抗。三.寻根及黑人女性的自我实现除了以上两种实现方式外,文中的黑人女性还通过另外一种方式,寻根完成了

11、自我的成长。苏珊威利斯(Susan Willis)指出“对于黑人小说中的旅行主题应该把它与历史的展现、个人意识的发展联系在一起,这样旅行就有了更深层的含义。”并且还作出了如下评价:“它(旅行)就是一个女人走向认识自我的过程。当然这个自我并非作为个人,而是作为一个代表了美国黑人群体经验的主体;正是通过叙述那经验这个主体才体现了历史的自我”。 (p214,220,221)文中的女主人公茜丽的妹妹奈蒂通过去非洲寻根实现了女性的自我成长。奈蒂最初是一位不成熟的女性,她以传教士的身份陪同桑莫尔夫妇去了非洲,从生理特点上看他们比那些白人传教士更有优势:拥有和非洲人类似的黑色皮肤。并且奈蒂认为“他们和非洲人

12、将为一个共同的目标为了非洲各地黑人社会的进步而工作。”(p.128) 此刻,奈蒂的想法是肤浅和不成熟的:作为黑人,他们成长的土壤是美国,虽然身上带有祖先留下的“奴隶烙印”但其思想在无形中已受美国主流文化的影响,美国黑人又带有白人文化的影子,这就使奈蒂及桑莫尔夫妇具有了“双重意识”,一方面他们意识到奴隶制在美国的可怕,另外他们又受了白人宗教的感化,试图借助 “仁慈的耶稣”去帮助“迷信鬼怪,崇拜死人,不会读书也不能写字”(p.130)的非洲人。在他们眼里非洲正处于野蛮,落后和愚昧的状态,这和白人看待美国黑人的眼光是没有什么区别的。因此奈蒂必须经过思想的洗礼才能成熟起来,真正找到自我。到达非洲后,通

13、过亲身经历,奈蒂改变了以往的看法,以全新的眼光来看待非洲的人民和文化。在这块土地上,她意识到了黑人的肤色美,增强了自己作为黑人的自豪感。在寄给茜丽的信中,她充分赞扬了黑人的这种美“黑人这么黑,眼睛有点炫耀的神采;而那亮光好像真的是来自月光,是在太令人眼花缭乱了,他们的皮肤在阳光下也闪闪发亮”。 (p.132) 除了对黑色皮肤的认同,奈蒂还接纳了黑人心目中的神奥林卡村的屋顶大叶子树。由于特殊的经历,当地村民把此种树看做当地的保护神,这使向来尊崇耶稣的奈蒂宗教观念发生了变化,以更宽容的态度去对待基督教以外的信仰:“一株屋顶大叶子树并不是耶稣基督,可它本身那谦逊的样子,岂不像上帝吗?”(p.145)

14、由于这次意义重大的旅行,奈蒂不仅实现了思想上质的飞跃,还以自己的行动给当地村民以积极的影响。在奥林卡村,奈蒂发现了和美国类似的社会现象:这里的女人受男人压迫,村民被白人奴役和剥削。在奈蒂的影响下,泰希的母亲在丈夫死后开始了独立和坚强地面对生活,并且和她丈夫的其他妻子成为了朋友,建立起姐妹友谊“我(奈蒂)可以帮助她干活。女人正是在干活中才能互相理解,彼此关照的”。 (p.156) 除此之外,奈蒂帮助奥林卡村民意识到教育和反抗白人的重要性。由于白人对土地的掠夺,村民的生存环境受到严重威胁。在奈蒂和桑莫尔的呼吁下,村民意识到了殖民主义的危险性,开始觉醒和反抗。结语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黑人女性是

15、充满了灵性和创造力的“黑蝴蝶”。她们有着各自的特长,这些特长成为她们实现自我的方法和途径。女主人公茜丽凭借黑人女性文化遗产编织实现了自我转变. 莎格和玛丽.阿格尼斯歌唱布鲁斯获得女性话语权,实现了自我表达与救赎. 黑人知识女性奈蒂通过非洲寻根走向了成熟。 这些新型的黑人女性以她们自身成功的经验给其他黑人女性树立了榜样:女人要珍惜姐妹之间的情谊,要凭借自己的坚强,独立和智慧在社会中找到自我存在的方式。参考文献:1Joylessly. “The Color Purple and the Poetics of Fragmentation”. Quilt Culture: Tracing the pa

16、ttern. ed. Cheryl B.Torsney and Judy ElsleyJ. London: University of Missouri Press, 1994.2Susan,Willis.“Black Women Writers:Taking a Critical Perspective,”in Making a DifferenceJ. London: Methuen Publishing Ltd,1985.3Walker,Alice.In Search of Our Mothers GardensM. New York: Haecourt Brace Jovanovich, 1983.4爱丽丝.沃克著,杨仁敬译,紫色,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87.5黄华,权利,身体与自我福柯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