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卫生学各章知识点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62479149 上传时间:2022-07-20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6.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卫生学各章知识点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环境卫生学各章知识点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环境卫生学各章知识点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环境卫生学各章知识点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环境卫生学各章知识点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环境卫生学各章知识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卫生学各章知识点(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环境卫生学各章知识点第一章绪论环境卫生学(environmental health/ hygiene):是研究自然环境和生活环 境与人群健康的关 系,揭示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影响的发生、发展规律,为充 分利用环境有益因素和控制环境 有害因素提出卫生要求和预防对策,增进人体 健康,提高整体人群健康水平的科学。环境卫生学今后任务:1 环境与健康关系基础理论 2 环境与健康关系确认性研究 3 加强环境卫生法律 法规标准体系 4加强农村环境卫生 5开拓新领域境(environment)是指作用于人类所有外界力量(因素)的总和。人与环 境既相互对立, 又相互制约,既相互依存又相互转化,两者存在着对立统一关

2、 系。 环境卫生学以人类及其周围的环境为研究对象(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 自然环境:围绕在人类周围的自然因素(大气圈、水圈、土壤岩石圈和生物圈。 生活环境:是与人类生活关系密切的各种自然的和人工的环境条件,如居住、 工作、娱乐 和社会活动环境。环境介质(environmentai media):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环境条件,通常以气 态、液态和固态三种物质形态而存在,能够容纳和运载各种环境因素;指大气、 水、土壤(岩石)以及包 括人体在内的所有生物体。环境介质的特点环境介质的三种物质形态往往不完全以单一介质形式存在; 环境介质的三种物 质形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环境介质的运动可携带环境污染

3、物向远方 扩散; 环境介质还能维持自身的稳定状态。环境因素(environmental factors):是被介质容纳和转运的成分或介质中各种无机和有机的 组成成分。分类: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次污染物(primary pollutant):指由污染源直接排入环境未发生变化的污染物 。二次污染物 (secondary pollutant):指某些一次污染物进入环境后在物理、 化学或生物 学作用下, 或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而形成与原来污染物的理化性质 和毒性完全不同的新的污 染物。原生环境(primary environment):指天然形成的未受或少受人为因素影响的 环境,其中存 在大量对人体

4、健康有益的因素,如清洁并含有正常化学成分的空 气、水、土壤,充足的阳光 和适宜的小气候,秀丽的风光等。也有不利因素如 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次生环境(secondary environment):指受人为活动影响形成的环境。环境问题(environmental problems):由自然力或人力引起生态平衡破坏, 最后直接或间 接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切客观存在问题。microcimate(小气候):指生活环境中空气的湿度,温度,气流和热辐射等因素, 对于有机 的热平衡产生明显影响。en docrine disrup tor(内分泌干扰物):某些对于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和调节和调节发育过程 的体内天然

5、激素的生成,释放,转运,代谢,结合,效应造成严 重的影响。全球性环境问题(1)全球气候变暖 (2)臭氧层破坏 (3)酸雨 (4)生物多样性锐减 人与环境之间的辨证统一关系 人与环境在物质上的统一性 机体对环境的适应性 机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第二章 环境与健康的关系社会环境(social environment)由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因素构成。 生态环境 (ecological environment) 是与人类生存和发展有关的生态系统 所构成的自然环境。 从广义上讲,生态环境可以包括生活环境。生态系统(ecosystem)是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由生物群落及其环境组成,借助 于各种功能流(物 质流

6、、能量流、物种流和信息流)所联结的稳态系统。 组成: 生产者 消费者 分解者 无机界食物链(food chain)在生态系统中不同营养级的生物逐级被吞食以满足生存 需要而建立 起来的链锁关系生物放大作用(biomagnification)环境中的重金属(heavy metal)元素 和难降解(degradation)的有机物,可通过食物链而转移到高位营养级生物 的体内,而使其浓度逐级在生物体内放大,即生物放大作用。(水俣病、痛痛 病)生物富集作用(bioenrichment)生物从环境中摄入浓度极低的重金属元素或难 降解的化合 物,在体内逐渐累积起来,使生物体内该元素或化合物的浓度大大 超过环

7、境中的浓度,这种 现象称为生物富集作用。生态系统的主要特征1. 整体性(各个要素的性质和行为对系统的整体性都是起作用的)2. 开放性(自然生态系统通过各种途径与其外界沟通,不断地与环境进行物质交 换。)3自调控(同种生物的种群密度的调控;异种生物种群之间的数量调控;生物与环 境之间相互适应的调控。 )4可持续性(生态系统是不断进行着物质循环和能量流的功能单位)生态系统健康(ecosystem health)是指具有活力、结构稳定和自调节能力的生 态系统,是生态 系统的综合特性。人与环境的辩证关系一、人与环境在物质上的统一性(一)人与环境之间的生态平衡(二)人与环境在物质上的统一性二、人类对环境

8、的适应性 三、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四、环境因素对健康影响的 双重性 环境因素有两种转归:一种是得到环境自净,逐渐恢复到污染前的状态;另一种 是增加人群 暴露的机会、增强环境因素对人体的有害性。(一)环境物质在环境介质中的迁移1. 单一介质内的迁移;2.不同介质间的迁移;3.生物性迁移。(二)环境化学物在环境介质中的转化(三)环境介质中的迁移和转化对环境因素暴露的影响 1 .扩大暴露范围2. 增加暴露途径 3.改变污染物性质和毒性 4.影响暴露剂量暴露特征与反应:1.影响总暴露量2.影响吸收率 3. 改变作用靶剂量反应关系:(1) 无阈值化合物(No threshold compound)是指在

9、大于零的剂量暴露下, 均可能发生有 害效应的化合物,又称为零阈值化合物。其剂量反应曲线的延长 线通过坐标的原点,认为 这类化合物无安全剂量。(2) 阈值化合物 Threshold compound 仅在达到或大于某剂量(阈剂量)才产生其效应, 低于其阈剂量则不产生其效应的物质属于单阈值化合物,其剂量 反应曲线多呈S形或抛物线形。有两个阈值的化合物呈U形。功能蓄积(functional accumulation):有些环境污染物,进入机体后,能 较快地被分解并 以多种形态迅速排出体外。多次重复暴露或长期暴露后,不在 机体内蓄积。但在靶组织或靶 器官产生的有害效应可逐渐累积,最终造成器官 或组织的

10、病理损害,这称为功能蓄积环境多因素暴露与联合作用的类型1. 相加作用 additive effect 2.协同作用 Synergy 3.增强作用 potentiation4. 拮抗作用 antagonism健康效应谱(spectrum of health effect):指人群暴露于环境污染物时产生的不良反应在性 质、程度和范围上所表现出的征象。 污染物在体内负荷增加,但不引起生理功能和生化代谢的变化。 体内负荷进一步增加,出现某些生理功能和生化代谢变化(生理代偿性)。 引起某些生化代谢或生理功能的异常改变,机体处于病理性的代偿和调节状态,无明显临 床症状,可视为准病态(亚临床状态)。 机体功

11、能失调,出现临床症状,成为临床性疾病。出现严重中毒,导致死 亡。健康危险度评价(health risk assessment, HRA)是按一定的准则,对有害环境因素作用于特 定人群的有害健康效应进行综合定性、定量评价的过程。 包括四个阶段:危害认定、剂量反应关系评价、暴露评定和危险度特征分析 高危(险)人群(high risk group):敏感人群和高暴露人群。如吸烟者是肺癌 的高危人群; 交通警察是汽车废气和铅危害的高危人群environmental response gene (环境应答基因): 对环境因素的作用产生应 答反应有关的基因,环境应答基因的多态性是造成人群易感性差异的重要原

12、因。environmental endocrine disrupting chemicals,EDCs (环境内分泌干扰 物):是指具有类似 激素作用,干扰内分泌功能,从而对机体或后代引起有害的 健康效应的一类外源性物质。environmental epidemiology (环境流行病学):是应用传统流行病学的方法, 结合环境与人 群建康关系的特点,从宏观上研究外环境因素与人群健康的关系 人体接触某一有害环境因素的过程称之为暴露(exposure)夕卜剂量(external dose)环境介质中某种环境因素的浓度或含量,根据人体接触 的特征(如接触的时间、途径等),估计个体的暴露水平。内剂量

13、(internal dose)机体内已吸收 的污染物的量。生物有效剂量(biologically effective dose):生物有效剂量指经吸收、代谢活 化、转运最终到达 靶部位或替代性靶部位的污染物量。环境污染environmental pollution:当人类在生产、生活活动中排入环境中的 废弃物数量或 浓度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造成环境质量下降和恶化,影响到人类健康环境污染对人群的危害:1急性危害Acute hazard环境污染物在短时间内大量进入环境,可使暴露人群 在较短时间 内出现不良反应、急性中毒甚至死亡。2 慢性危害 Chronic hazard 环境中有害污染物(因素)

14、以低浓度、长时间反复作 用于机体所产生的危害。 3 致癌致畸作用第三章 大气卫生大气圈Atmosphere :指包围在地球表面,并随地球旋转的空气层,厚度 20003000Km 以上。 按气温的垂直变 化特点可将大气圈自下而上分为 5层:1对流层(10-16KM) 1)气温水平,垂直运动;2)hf ,tj3)重量,3/4; 4)气象变化的主要发生层。2平流层(16-55KM)上部:hf,tf ;同温层hf,tf3中间层(5585Km): hf,tj4 热成层(85-800KM)5散逸层(800KM以上空气的离子化Air ionization :指大气分子或原子形成 带电荷的正负离子过程大气污染

15、:大气环境中,当污染物的量超过大气的自净能力,污染物浓度超出大气卫生标 准的要求,对人们的健康造成直接或间接甚至潜在的影响或危害时, 叫大气污染污染源:1 自然污染源2 人为污染源 :1)工农业业污染:燃烧染料,排放污染物 2)生活炉灶和采暖锅炉 3)交通运输 4)其他:地面尘土飞扬、意外事件总悬浮颗粒 TSP(total suspended particulates):指粒径w 100 pm 的颗粒物, 包括液 体、固体或液体与固体结合存在的,并悬浮在空气介质中的颗粒可吸入颗粒IP (inhalable particulates)Dpw 10 pm,因其能进入人体呼吸道 而命名影 影响响大大气气中 中污污染染物物浓浓度度的 的因 因素一、污染源的排放情况1 排出量: 是决定大气污染程度最基本的因素 2 排出高度: 烟囱本身高度 + 烟 气抬升高度3 与污染源的距离 :污染物排出后经过的距离越远则烟波的断面越大,稀释程 度越高,因 而浓度越低 4 排出方式二、气象条件1 风和湍流 Wind and turbulence 是一种空气的水平运动,就像大气中的动力 机器起着输送 和扩散有害气体及微粒的作用。湍流强,有利于污染物的稀释和 扩散2气温:大气稳定度表示大气垂直运动的程度。与丫、Y d二者的相对值等因素 有关:丫 Y d不稳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