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实验专题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62475190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664.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实验专题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实验专题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实验专题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实验专题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实验专题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实验专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实验专题(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八年级物理实验专题一、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中,1、 该实验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好处是:能透光,便于确定像的位置;如果选择较厚的玻璃板,则会出现两个像;2、选取两支相同的蜡烛,目的是:便于比较物与像大小的关系。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物与像到玻璃板的距离的关系。3、点燃A蜡烛,在玻璃板的另一侧慢慢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 完全重合 为止,证明像与物的大小 相同。进一步观察A、B两只蜡烛在直尺上的位置发现,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 相等 。在实验中,如果玻璃板未竖直放置,将会出现 无法找到像 。4、在寻找蜡烛A的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 A (选填“A”或“B”)这一侧观察。为便于

2、观察,该实验最好在 较黑暗环境中进行。5、 如果在像B位置放置光屏,在光屏上 不能 呈接到像A,说明平面镜成的是 虚 像。6、 通过平面镜观看的时钟是10:21,则实际时间为15:01二、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1、实验室常用右图所示的实验测量焦距由图可知凸透镜对光线具有 会聚 作用,此凸透镜的焦距为 11.0 cm2、实验时,依次放好蜡烛、凸透镜、光屏,调节高度,使 蜡烛烛焰的中心、凸透镜的中心、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目的是: 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3、实验中像成在光屏的下部,要使像成在光屏中央,应将光屏向 下 调整,或者使蜡烛向 下 调整,或者使透镜 向上 移动。4、用此透镜,将烛焰

3、放在距离凸透镜12cm处,调节光屏可得到倒立、 放大 的实像,应用这个原理工件的仪器有 投影仪 5、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将蜡烛向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则应将光屏 靠近 透镜,光屏上的像将 变小 。6、他将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光具座上依次摆放,发现无论如何移动光屏总找不到像,其原因可能是 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或者三心不同高7、他将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光具座上依次摆放,发现无论如何调整他们之间的距离总找不到像,其原因可能是 三者中心未在同一高度 。8、把蜡烛移到距离凸透镜8cm时,光屏上 无像,这时成的是虚像,应该在蜡烛的 异侧 观看,透过凸透镜发现成正立放大的虚像。9、把“F”放

4、在蜡烛后边15cm处,其大小如图乙所示,光屏上所成的像:(C)10、如果用挡板折一部分凸透镜,光屏上像仍是完整的,只是变暗。11、当成缩小实像时,在透镜前面放一个近视眼镜,要想成清晰的像,光屏应该向远离透镜方向移动。若换成焦距较小的透镜,要想成清晰的像,应该把光屏向靠近透镜方向移动。三、小明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实验过程如图所示。1、在实验中,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时,应沿水平方向拉动,且使它在固定的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_运动。据_二力平衡_条件可知,此时木块所受的滑动摩擦力与弹簧拉力的大小_相等_。这种测摩擦力的方法是_间接_测量法。2、比较AB两图,可以得出的结论:当接

5、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3、比较A.C两图,可以得出的结论:当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_。4、比较B、C两图,能否得出一个科学的结论?为什么? 不能,没有控制变量 。5、在上述实验中,对于摩擦力大小的测量不正确,为使摩擦力的测量较为准确,对实验进行改进,如图所示。四、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中,在水平桌面上分别铺上分别粗糙程度不同的毛巾、棉布、玻璃,让小车自斜面顶端从静止开始滑下,小车从同一高度滑下后,在不同物体表面上运动的1、实验时小车每次都从斜面同一高度滚下,目的是为了使小车滑到斜面底端具有相同的速度。2、由三个实验,得到结论是:平面越光滑,小车

6、受到的摩擦力越小,小车前进的距离就越远。3、根据这个实验推理:若水平物体表面绝对光滑(即小车不受任何阻力作用),那么小车将一直保持_匀速直线运到_。五、同学们在实验室里测某种小矿石的密度,选用天平、量筒、小矿石、细线、烧杯和水,进行了如下的实验操作:A将小矿石用细线系好后慢慢地放入量筒中并记下总的体积B把游码放在标尺的零刻度线处,调节横梁上的螺母,使横梁平衡.C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D将小矿石放在左盘中,在右盘中增减砝码并移动游码直至横梁平衡.E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并记下水的体积1、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 CBDEA (只填字母序号).2、在调节天平时,发现指针位置如甲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 左

7、 调(选填“左”或“右”) 3、用调节好的天平称小矿石的质量.天平平衡时,放在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3乙所示,小矿石的质量为:62g;量筒量出小矿石的体积如图3丙所示,为20cm3,由此可知,小矿石的密度= 3.1103 kg/m3如果此实验先测体积,结果将偏大。4、实验中,由于小英同学不小心把量筒打碎了,但实验室里已没有量筒了,老师就给她增加了一个溢水杯.现请你帮她想办法测出小矿石的体积,写出简要的实验步骤. 将小矿石慢慢浸没盛满水的溢水杯中,同时用烧杯收集从溢水杯中溢出的水;用天平测出溢出水的质量m排.利用V石V排 m排 / 水 得出小矿石的体积。六、小明测食用油的密度时,最初测得烧

8、杯和食用油的总质量是 33.4g,图10(甲)显示的是他将烧杯中一部分食用油倒人量筒后,烧杯和剩余食用油的质量;图10(乙)显示的是从烧杯中倒人量筒内食用油的体积。1、量筒中食用油的质量为_18.4_g,体积为_20_cm3;2、食用油的密度为_0.92_g/cm3 =0.92103 _k g/m3;3、小莉同学却按以下步骤来测量食用油密度; 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1; 向烧杯中倒人一些食用油,测出它们的总质量是m2 ; 再将烧杯中的食用油倒人量筒中,测出食用油的体积V; 算出食用油密度。小莉这种方法测出的密度值可能偏_偏大原因是_测量体积时倒不完 。七、小明同学通过实验来研究影响浮

9、力大小的因素:1、对比两次实验,得出的结论是浸入水中的物体受到浮力作用,物体在所受浮力是 0.4N 2、对比两次实验,得出的结论是浸入同种液体,所受浮力随排开液体的体积的增大而增大3、对比两次实验,得出的结论是浸没在同种液体,所受浮力与浸没深度无关 ;4、对比两次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当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时,所受浮力随液体密度增大而增大 ;5、比较两次实验,能否得到结论 不能 ,理由是:没有控制深度不变。由实验可知,浮力大小与液体的密度和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八、小明同学利用A、B两物体、砝码、泡沫等器材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如图所示1、实验中小明是通过观察 泡沫的凹陷形变

10、程度 来比较压力作用效果的2、比较甲、乙两图实验,得到的结论是 当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3、比较甲、丙两图实验,得到的结论是当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4、小华同学实验时将物体B沿竖直方向切成大小不同的两块,如图2所示他发现它们对泡沫的压力作用效果相同,由此他得出的结论是: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无关你认为他在探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 没有保持压力不变 。九、在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实验中:1、当压强计的金属盒在空气中时,U形管两边的液面应当相平,而小明同学却观察到如25(a)所示的情景.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U形管左支管液面上方的气压_大于_大气压(填“大

11、于”、“小于”或“等于”);调节的方法是 B : A将此时右边支管中高出的液体倒出 B取下软管重新安装2、小明再作图25(b)所示的检查.当用手指按压橡皮膜时,发现U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几乎不变化.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_气密性不好_.3、压强计调节正常后,小明将金属盒先后浸入到两杯液体中,如图25(c)和25(d)所示.他发现图25(d)中U形管两边的液柱高度差较大,于是认为图25(d)杯子中盛的是盐水.你认为,小明的结论是 不可靠的;简要说明理由: 没有控制深度不变 4、下图是演示液体内部压强情况,除图杯中装的浓盐水外,其余杯里装的都是水。请回答:1、比较两幅图,可以得出结论:不同液体,在同

12、一深度产生的压强随液体密度增大而增大;2、比较两幅图,可以得出结论:同种液体,液体内部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3、比较三幅图,可以得出结论:同种液体在同一深度的各处、各个方向的压强大小相等 。4、液体压强大小是通过比较U形管左右液面高度差来判断的。十、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总是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是为了便于直接读取力臂的长度;1、在调节杠杆平衡时,发现杠杆右端高,这时应调节平衡螺母使它向右端移动,直到杠杆平衡;在支点两边挂上钩码以后,若杠杆右端下沉,为使杠杆平衡应将 向左移动钩码或者左端添加钩码 2、杠杆调节平衡后,小明在杠杆上A点处挂4个钩码,在B点处挂6个钩码杠杆恰好在原位

13、置平衡于是小明便得出了杠杆的平衡条件为:F1L1=F2L2。;他这样得出的结论是否合理?不合理;理由是:一次实验数据具有偶然性,不能反映普遍规律,应多做几次实验。3、实验时,按照图2操作,若每个钩码1N,竖直向上拉时的示数是:5N。若斜着拉弹簧,示数将变大。十一、在探究“影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因素”的实验中得到的数据如表所示次数钩码重G/N钩码上升高度h/m测力计的示数F/N测力计移动距离s/m机械效率 /120.10.90.374.1240.11.60.3340.11.10.51、操作此实验需要竖直向上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2、通过表中数据可分析出实验2是用 乙 图做的实验,实验3是用 丙 图做的实验。3、比较实验1和实验2可得正确结论:使用同一滑轮组,_增加钩码的越重_,可以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4、通过实验2和实验3的数据分析可得出结论:使用不同的滑轮组,提升相同的重物时,动滑轮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_低_。5、把上面表格填写完整。83.3 72.7十二、探究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通过推动物体的远近反映出动能的大小1、图乙两个小球从同一高度滚下的目的是两球到达水平面时,具有相同的速度2、比较甲图可知:质量相同时,速度越大的物体具有的动能越大3、比较乙图可知:速度相同时,质量越大的物体具有的动能越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