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管理体系审核制度及准则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62467725 上传时间:2022-11-0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5.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计量管理体系审核制度及准则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计量管理体系审核制度及准则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计量管理体系审核制度及准则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计量管理体系审核制度及准则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计量管理体系审核制度及准则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计量管理体系审核制度及准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计量管理体系审核制度及准则(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计量管理体系审核制度及准则8.1 总则 机动部应策划和实施以下目的所需进行的监视、分析和改进:a)确保计量检测体系的符合性;b)持续改进计量检测体系的有效性。8.2 审核和监视8.2.1 总要求 机动部应利用审核、监视和其它使用技术以确定计量检测体系的 适宜性和有效性。8.2.2 顾客满意8.2.2.1 供销部每年进行一次顾客意见征询,使用顾客意见征 询表向顾客收集对本公司是否满足其计量要求的感受的有关信息, 具体方法可采用:a)直接拜访顾客;b)通过传真给顾客;a)电话访问等。8.2.2.2顾客意见片询表收回后,供销部将顾客满意程度和 提出的意见进行归纳汇总,填写顾客意见调查统计表。8.2.

2、2.3 供销部组织相关部门对顾客反馈的信息意见逐一分析, 对存在的问题,潜在的不合格因素,分别制定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 具体按质量体系纠正措施控制程序,预防措施控制程序执行。8.2.2.4 顾客提出的问题或建议,由供销部在顾客意见片询表 收回后两周内根据分析外理结果或进度 (未处理完成时)回复顾 客。8.2.3计量管理体系审核8.2.3.1确认体系8.2.3.1.1为了对测量设备进行管理、确认和使用,公司建立文 件化的计量检测体系和能运作的计量检测体系组织机构,企业计量检 测体系组织机构和职责见总则。8.2.3.1.2 计量组织机构各级关系描述。a. 公司计量工作由主管经理负责。b. 机动部为

3、公司计量管理部门,负责归口管理全公司计量管理工作。c. 计量室负责日常计量管理和技术工作。d. 计量室负责管理各部门的测量设备。各车间科室应有专(兼) 职计量员管理本部门的工作。8.2.3.1.3 确认体系保证每一台测量设备由公司聘任确认人员 进行确认,以确保测量设备处于良好工作状态。8.2.3.1.4 各类计量确认人员职责a) 测量设备校准人员,包括对从事测量设备检定、校准、测试、 校验、比对等到各种活动,从事确定测量设备计量特性的人员。b) 测量设备调试、修理人员。这类人员负责对有问题的测量设 备进行调试或修理,使测量设备恢复所规定计量特性要求。c) 测量技术人员,从事测量方法和误差分析研

4、究,以满足生产 需要的工程技术人员。该类人员还应承担其他内容的技术确认工作,如对其他单位提供的校准服务可信度的确认,以及对测量设备校 准间隔的确认等。d) 测量管理人员。主要从事确认体系设计、测量设备配置、储运、检测数据的确认以及方法、技术资料、记录、标记、封印的监督 管理等工作。e)计量确认体系审核人员。这类人员主要从事对建立的计量确 认体系的审核与评审,负责计量确认体系运行中的定期审核,以及参 与对计量确认体系有重大改变时的评审。8.2.3.1.5 对送检的计量设备(器具)要求检定单位按外购 产品或外来服务的使用处理。8.2.3.1.6 确认体系应保存和充分利用全部可用数据和资料。8.2.

5、3.1.7 支持性相关程序文件。8.2.3.1.8 计量检测体系内部审核管理程序。8.2.4确认体系的定期审核和评审8.2.4.1 为了验证计量检测体系是否有效运行、是否满足要求 机动部组织体系内部审核,并对体系内部审核实行管理。8.2.4.2 在发现某个部门、某些方面存在计量管理或计量技术 问题时进行内审。8.2.4.3 内部审核活动每年进行一次,特殊情况下增加次数, 计量检测体系中每个要素每年至少应审核一次。8.2.4.4 内审按计划进行,其覆盖面为各部门每年至少要被审核一次。8.2.4.5 体系评审每年一次,由经理负责组织实施。8.2.4.6 内部审核和体系评审应具有独立性,计划性和权威

6、性8.2.4.7 参加审核的人员经培训、考核,且必须是与所审核的领域无直接责任和利害关系的人员。8.2.4.8 内审管理部门和人员职责:A 机动部职责。a. 制定审核制度和程序。b. 编制年度审核计划。c. 负责审核人员的培训及资格考核。d. 组织审核组实施审核任务。e. 发放审核报告。f. 编发“纠正或改进措施要求通知单”,并对措施实施效果跟踪 检查。g. 负责审核资料的归档。B 审核员职责:a. 遵守相应的审核要求。b. 传达和阐明审核要求。c. 有效地策划和履行被赋予的职责。d. 按分工编写检查细则。e. 实施审核,将审核结果形成审核记录。f. 整理审核记录,提交不符合项报告。g. 参与

7、起草审核报告。h. 验证所采取的纠正措施的有效性。i. 收发和保存与审核有关的文件。j. 配合和支持审核组长的工作。8.2.4.9 内部审核和评审应制定相应管理程序,程序内容有:a. 提出审核计划;b. 审核实施;c. 改正活动。8.2.4.10 通过制定相应的程序文件,对计量检测体系的定期审 核和评审实施管理。8.2.4.11 支持性相关程序文件a) 计量检测体系管理评审程序b) 计量检测体系内部审核管理程序 8.2.4计量检测体系的监视8.2.4.1 监视应形成程序文件。8.2.4.2 机动部负责对本公司计量确认过程和测量过程进行监 视。8.2.4.3 各部门负责对本部门计量确认过程和测量

8、过程进行监 视。8.2.4.4 对监视的要求、所用的方法和时间间隔按程序文件执行8.2.4.5 当监视发现问题时,应采取纠正措施。8.2.4.6 监视的结果和采取的纠正措施应形成文件。8.3不合格控制 8.3.1不合格的计量检测体系 8.3.1.1外检不合格计量设备由机动部负责组织进行确认和处置, 内检不合格计量设备,由公司维修、检定部门进行确认和处置。8.3.1.2对发现的不合格要素应标识,以防止疏忽使用。8.3.1.3在实施纠正措施前,可采取临时措施。 8.3.2不合格测量过程8.3.2.1各部门和有关人员已知任何测量过程已产生的或怀疑产 生不正确的测量结果应立即进行标识(贴“禁用”标识)

9、,并停止使用 直到已采取了适合的措施。8.3.2.2 对已识别的不合格测量过程,其使用者应确定潜在的后 果,进行必要有纠正,并采取纠正措施。8.3.2.3 对不合格而更改某个测量过程,在使用前应重新进行有 效确认。8.3.3不合格测量设备8.3.3.1 对不合格测量设备进行有效的确认和区分,避免因其投 入使用带来的风险。8.3.3.2对不合格测量设备包括对已确认的测量设备怀疑或已知a)测量设备损坏;b)测量设备过载;c)测量设备可能使用其预期用途无效的故障;d)测量设备产生的不正确的测量结果;e)测量设备超过规定的计量确认间隔;f)测量设备误操作;g)测量设备封印或保护装置损坏或破裂;h)测量

10、设备暴露在已有可能响其预期用途的影响量中。8.3.3.3 要求不合格设备应有在不合格原因已排除并再次确认 后,才能重新投入使用。8.3.3.4 在调整或修理前,如果校准结果表明该设备在以往的 测量中出现了明显的误差风险,使用方应对其进行溯源。8.3.3.5 当发现测量设备不准确或有其它故障时,通常送检, 使其能准确地工作。如果不行,则应考虑降级使用或报废。8.3.3.6 发现不合格测量设备,所有人员应按以下措施处置:a. 按照标记管理要求,对不合格测量设备贴上红色标记。b. 根据设备保管的要求,对不合格测量设备隔离,防止和合格 测量设备混用或错用。c. 当发现不合格测量设备应马上作出记录,明确

11、记载不合格测 量设备在工序中的具体部位。d. 对已知不合格测量设备所给出的检测结果应进行评定,采取 返工(重复测量),并制定纠正措施。e. 对不合格测量设备,根据具体情况,可采取:修理;调 整;保养;重新校准;限制(量程、功能)使用;降级使用; 报废等纠正措施。f. 对不合格测量设备处置措施,在程序文件中应作出规定,特 别是采取降级使用或报废处理等措施的,应由专门人员或授权人员负 责。8.3.3.7 对不合格设备出具数据有效性确认,公司要制定出具 数据追溯的程序和方法。a. 采用出具数据追溯的程序和方法,确定不合格现象已经发生 了多长时间。b. 根据不合格超差严重程度,在多大超范围内必须全部对

12、已出 具数据重新测量。c. 多大的超差范围内可以对出具的数据进行抽查,确定是否需 要对其他已出具数据重新测量。8.3.3.8 制订计量设备管理标准,对不合格测量设备实行管 理。8.4改进8.4.1总则8.4.1.1 为增强顾客要求的能力,企业将持续改进计量检测体系 的有效性。8.4.1.2 机动部根据审核、管理评审和顾客反馈等其它因素了现 体系的机会及方向。8.4.1.3 机动部通过识别、数据分析发现存在的问题和改进体系 的机会及方向。8.4.1.4 实施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来达到改进的目标,循环重复 使用这一过程(应用PDCA)循环方法),实现持续改进。8.4.2 纠正措施8.4.2.1 本公

13、司通过制定和实施纠正措施控制程序,针对已发生 的不合格采取纠正措施。8.4.2.2.纠正措施控制程序应规定以下方面内容:a)现体系要素不满足规定的要求,或数据显示不可接受时;b)测量过程中发生的批量不合格,或类似的不合格情况多次重复 发生;c)发现测量过程失控;d)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中发现重要的不合格;e)顾客投诉发现的批量不合格;f)识别、确定不合格的原因;g)纠正措施采用前应经过验证;h)确定和实施所需的纠正措施;i)记录所采取纠正措施的结果;j)评审所采取的纠正措施并予以记录;8.4.3 预防措施8.4.3.1本公司通过制定和实施PT/ZG/QB19-2003预防措施控 制程序,确定预防措施,以消除潜在的不合格的原因,防止不合格的 发生.8.4.3.2 潜在不合格包括计量检测体系运行,测量设备和测量过 程或计量确认方面.8.4.3.3对上述潜在不合格,应分析其原因,制定防止其发生所采 取的预防措施,以完善计量检测系,实施持续改进,保证测量设备和测 量过程的准确可靠.8.5 相关文件8.5.1 纠正措施控制程序8.5.2 预防措施控制程序8.5.3 不合格控制程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