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十二五”规划.doc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62457433 上传时间:2023-09-04 格式:DOC 页数:37 大小:5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门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十二五”规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江门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十二五”规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江门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十二五”规划.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江门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十二五”规划.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江门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十二五”规划.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门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十二五”规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门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十二五”规划.doc(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门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十二五”规划目 录前 言1一、发展基础1(一) 主要成就1(二) 主要存在的问题5二、发展环境与需求预测7(一) 发展环境7(二) 需求预测9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10(一) 指导思想10(二) 基本原则10(三) 发展目标11四、主要任务12(一) 稳定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12(二) 提升综合交通服务水平15(三) 重点建设项目17五、综合交通可持续发展分析18(一) 协调土地使用和交通规划18(二) 科学的预测和分析18(三) 重视交通基础设施选址选线18(四) 合理规划发展多元化的交通方式18(五) 着力推进智能交通和信息交通发展19六、保障措施19

2、(一) 强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的刚性约束力19(二) 进一步深化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推进交通管理一体化20(三) 拓宽交通建设投融资渠道,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20(四) 积极实施综合交通可持续发展战略20附件:1.江门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十二五”重点项目建设规划汇总表222.江门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网络布局现状示意图343.江门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网络布局规划示意图354.江门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枢纽站场布局规划示意图365.江门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十二五”期间重点项目建设规划示意图37前 言“十二五”时期是我市深入贯彻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推进

3、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先进制造业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积极推进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建设的重要时期。为明确交通运输发展重点和发展方向,统筹项目建设规划,引导行业市场主体行为,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市交通运输局委托省交通运输规划研究中心编制江门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十二五”规划。一、发展基础(一) 主要成就。“十一五”时期,全市综合交通运输发展紧扣网络建设和运输服务两大主题,以通道建设为重点、以联网建设为支撑、以枢纽站场建设为突破口,采取一系列积极有效措施,加大建设投入和结构调整力度,加快传统运输产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变,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运输服务能力、行业管理等方面取得了新成绩和新突破,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4、初具雏形,初步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1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十一五”期间,以轨道交通和高速公路为重点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综合交通运输网络主骨架正在逐步成型,广(州)江(门)湛(江)、广(州)江(门)珠(海)、西部沿海(国家运输通道)等三条国家和省级运输通道初步形成。“十一五”期间完成重点建设项目总投资约140亿元。轨道交通建设谱写新的篇章。广珠城际轨道于2005年动工建设,并于2011年1月正式建成通车;广珠铁路也于2007年开工建设,翻开了江门轨道交通发展全新的一页,向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协调发展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广珠城际轨道江门线和广珠铁路作为珠江三角洲地区轨道交通网络的主轴

5、线之一,密切江门与珠江三角洲其他发达城市的联系,加速与沿线城市功能互补和资源整合,推动了珠江三角洲地区同城化、一体化格局的形成,同时也为江门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支撑与保障。深圳至茂名铁路、广佛江珠城际轨道、江恩城际轨道(含台山支线)及南沙-江门疏港铁路的前期工作得到铁道部、省政府及省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前期工作有序开展。公路交通建设稳步推进。截至2010年底,全市公路通车总里程达9971.7公里,其中高速公路总里程378公里,一级公路和二级公路里程为1528.7公里,全市公路总里程、高速公路及等级公路里程均列全省前列。公路密度104.5公里/百平方公里。高速公路建设。2007年5月江珠高速江门

6、段建成通车、江肇高速也于2010年12月建成通车,与已通车的佛开、开阳、新台、西部沿海、中江等高速公路相连成网,形成了通达珠江三角洲核心区域,联通粤西地区高效、通达的网络格局,各市、区全部覆盖高速公路。为进一步强化与珠江三角洲核心城市的联系,推进承东启西交通格局的形成,积极推进江罗高速、江番及江珠北延线高速、中开高速等项目的规划建设,目前前期工作进展顺利,并已原则上纳入省综合交通发展“十二五”重点项目序列。国省干道及市政道路建设。“十一五”期间全市加快市政道路建设,着力提升国省干道的通行能力,明确城市道路功能和主次干道的功能分工,加强对外与市内交通的衔接。完成G325改线及大修工程,S270、

7、S271、S273、S365、S369等省道的扩能扩容工程,提升了国省干线的通行能力,提高了出行的便利性,强化了交通网络的可靠性;新建的滨江大道、开平大道等将城市道路与佛开、开阳高速、G325等高快速路相连,完善了交通网络,便利了城市居民的出行,缩短了与珠三角发达地区的距离和出行时间,提升了我市的区位优势。农村公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公路路面硬化计划是广东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容之一,我市经过近几年的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截至2008年,通往全市1104个建制村的1623公里路面已实现硬化,提前两年完成镇通建制村公路路面硬化任务,且在全省综合评分中排名前列。内河航道结构进一步优化,沿海港口稳

8、定推进。“十一五”期间完成崖门5000吨级出海航道整治工程、劳龙虎水道整治工程、新会天马港万吨泊位工程,改善了我市水运的通航条件,促进了沿海产业的发展。同时,重视港口航道的规划研究工作,完成江门港总体规划和江门港发展战略研究的编制工作,为我市港口航道的有序发展提供了保障。枢纽站场初步推进。在新一轮的国家运输枢纽规划中江门被列为国家公路运输枢纽,恩平、鹤山纳入省级公路运输枢纽规划。完成了江门市公路运输枢纽总体规划,为江门公路运输枢纽的有序进行提供了保障。建成江门市汽车客运总站、新会汽车客运站、鹤山共和汽车站、苍城客运站等一批公路运输枢纽站场;抓住珠三角城际轨道交通建设的机遇,拟将待建的轻轨公路客

9、运站与附近的火车站、城市公交连成一体,满足出行的多样化需求。不断提高农村公路的通达深度,加快农村客运站场、农村客运候车亭建设,农村客运服务能力不断提高;至2011年底,将实现达到安全通行条件的镇有站、村有亭、通班车率100%的目标,实现农村客运“路、站、运”一体化发展。2运输能力与服务水平显著提高。随着我市交通基础设施的快速发展,综合运输能力与服务水平不断提高;货运向现代物流转型加速,尤其是快件货运得到快速发展,客运方面班线、旅游、出租汽车三大业务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日趋明显,运输车辆向高级化、重型化、特种专用化、普通厢式化趋势发展。至2010年底,全市公路客运量为17926万人,货运量为440

10、1万吨,自2005年年均增长分别为16.8%和9.5%;至2010年底,全市水路客运量为170万人,港口货物吞吐量4965万吨,自2005年年均增长分别为7.4%和15.3%。3运输管理呈现新气象。积极推动税费改革,全面取消政府还贷二级收费站,提升交通网络的服务水平;实施市域年票制和珠中江年票互认体制,促成珠中江成为全省率先实现年票互认的经济圈。进一步完善江门市市区城市公共交通专项规划(2010-2020年),推动江门公交网络与佛山、珠海、中山等市以及市内县级公交网络的对接,保证了公共交通的优先、有序发展。建立一体化联系机制,我市先后与广州、佛山、珠海、中山、云浮等城市建立了联席会议机制,与珠

11、海市签订了共同推进珠海与江门跨界公路、港口、公交、年票通行费等一体化框架协议书,对江门融入珠江三角洲发达地区,实现区域一体化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围绕共享区域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开展并完成了交通一体化规划工作。(二) 主要存在的问题。1基础设施总量不足,运输方式发展不平衡。我市公路总里程、高速公路总里程等指标虽居全省前列,但高速公路路网密度和二级以上公路密度仅略高于全省平均值,全市路网密度甚至比全省105.7公里/百平方公里的平均值还略低,与江门作为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主要城市及珠三角辐射大粤西地区的交通地位不符。同时,基础设施建设“重东轻西”,市(县)交通发展不均衡,交通网络相对集中于东部片区,

12、台山、开平、恩平等西部片区基础设施薄弱,台山路网密度仅为83公里/百平方公里,远低于全省的平均水平。虽有劳龙虎水道、崖门水道、崖门出海航道、西江航道等航道资源,但高等级航道偏少,目前沿海散货运输船舶的主力船型为57万吨,而作为主要出海航道的崖门航道5000吨级的等级难以适应船舶大型化的要求。沿海港口大型化、专业化程度较低,大型深水泊位码头不足,在全市299个生产用港口泊位中,1000吨级以下泊位122个,占了54.9,超过万吨级的泊位只有2个,且最大泊位未能突破5万吨,港口资源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交通网络结构比例不协调,运输选择的自由度和合理性不强,综合运输的整体效益远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主要表

13、现为轨道交通发展滞后,全市目前尚无铁路建成通车,制约综合交通整体协调发展。2综合运输体系一体化水平不高。由于交通管理体制等原因,目前的交通运输体系仍然处于多头管理、条块分割的状态,各种运输方式之间、市与各市、区之间的衔接还不够紧密,体制性、制度性的障碍仍然存在,一体化的交通格局尚未形成。我市作为“珠中江”经济圈的重要组成一员,经济一体化和都市圈的发展,迫切要求交通运输体系一体化。市区(含新会)、鹤山等城市化进程较快,迫切要求交通运输体系的一体化,避免道路被人为地划为公路与城市道路,由于两者的技术标准不同,在衔接上会出现问题,有些道路在功能上偏于城市道路,而管理上又属于公路范畴。3城市公共交通发

14、展滞后。我市公共交通发展相对较慢,车辆单一、线路过长、缺乏公交专用道、运送速度慢、准点率低,难以满足市民的出行要求。部分车辆使用时间较长,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同时,公交站场的建设严重滞后,给市民候车、乘车、换乘带来不便,也影响公交车的停靠、发车、调度、保养和司机休息,影响公交的运行效率。4综合交通枢纽的规划建设有待完善与推进。由于交通行政管理体制的分割,各种运输方式各自规划、建设和管理,较少从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角度考虑相互配合、共用和互联互通,发展综合交通枢纽意识不强,建设滞后,各种运输方式间以及城市交通和区域交通之间缺乏紧密衔接,信息不能共享、运输组织协调性差,综合运输整体效率不高。如新建的

15、新会汽车客运站与广珠城际轨道江门支线新会站相距虽仅约一公里,但对旅客而言,虽“近在咫尺,却远在天涯”,距离综合枢纽零换乘的理念相距甚远,妨碍了综合交通系统运行效率与运行质量的提高,难以体现“以人为本”理念。二、发展环境与需求预测(一) 发展环境。1发展机遇。总体有利的国内外形势为我市交通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相对稳定的外部环境。从国内外环境来看,和平、发展、合作成为时代的主流,世界经济缓慢复苏,经济重心转移,科技创新孕育新突破,为我市利用国际创新资源、在局部优势领域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契机。我国成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经济发展的基本面和长期趋势没有改变,政治社会稳定,国际地位稳步提升,仍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为我市交通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相对稳定的外部环境。纲要的实施,为我市交通运输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纲要要求“提升珠江口西岸地区发展水平”,并明确定位江门为“先进制造业重点发展区”,为综合交通运输发展提出加快新一轮发展的重要机遇与要求。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就为综合交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改革开放尤其是“十一五”以来,我市投资软硬环境不断优化,经济自主增长和承接产业转移能力不断增强,发展潜力较大,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显著,为交通运输的发展奠定了社会经济基础。交通区位条件为综合交通发展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