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版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3课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课时作业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62455731 上传时间:2023-02-1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25.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版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3课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课时作业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23年版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3课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课时作业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23年版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3课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课时作业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23年版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3课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课时作业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23年版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3课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课时作业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版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3课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课时作业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版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3课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课时作业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3课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学考达标练进阶训练第一层知识点一秦的统一1.(改编)汉书主父偃传称颂某位帝王:“并吞战国,海内为一,功齐三代。”该帝王在位期间()A实行内外服制 B在全国推广郡县制C推行商鞅变法 D积极推崇儒家思想2通志记载:“始皇帝三十三年(前214)发诸尝逋亡人、赘婿、贾人略取陆梁地为桂林、象郡、南海,以适徙民五十万戍五岭”。“始皇帝”征服的“陆梁地”中生活的少数民族主要是()A鲜卑 B匈奴C越族 D羌族3柳宗元在封建论中指出:“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之守宰此其所以为得也。”这段话实际上肯定了秦朝()A推行郡县制度 B建立皇帝制度C设置三公九卿 D实行焚书坑

2、儒4秦朝的军国大事,一般先由丞相、御史大夫和诸卿进行朝议,最后由皇帝裁决。这一权力运行机制()A有助于减少皇帝决策失误B极大地削弱了君主专制C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D民主观念渗入政治体制5秦朝,上币黄金以“溢”(镒,合二十两)名,下币铜钱以“半两”名,而珠玉、龟贝、银锡等不作为流通货币。据此可知,秦朝()A币值均以重量为单位B半两钱是唯一的法币C官方、民间均能铸币D奉行重农抑商的政策6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它能将复杂的历史比较直观地展示出来。下图所示的措施在当时()A钳制了人们思想 B巩固了政治统一C激化了阶级矛盾 D强化了君主专制知识点二秦朝的暴政7.关于秦朝的灭亡,贾谊认为“仁义不

3、施”;陆贾认为“举措暴众而用刑太极”;柳宗元则强调“秦之失,在政不在制”。这三者都认为秦的速亡在于()A为政者残忍昏庸 B农民起义频发C统治者不行仁政 D社会矛盾激化8司马迁写史记,有关战国时期东方六国的史实多有错误,而秦国的历史就相对精确详实,这是由于有关东方六国的史料缺失所致,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可能是()A东方六国文化相对落后B秦朝统一焚烧诗书C百家争鸣导致学术分歧D秦末战争破坏严重知识点二秦末农民起义与秦的速亡9.学者刘仲一提出:“秦王朝是建立在法家思想理论基础上,法家思想的核心是暴力主义原则。秦统一后,统治者更是把法家思想推行极端,极端化的理论指导了极端化的政治实践,使法家思想的潜在危

4、机表面化为社会现实,现实矛盾的激化终于点燃了大泽乡的烈火,秦国这个庞然大物,顷刻间土崩瓦解”。该观点的核心是()A秦朝灭亡源于法家思想极端化B大泽乡农民起义推翻秦朝统治C暴政是秦朝速亡的根源D对法家治国提出质疑与反思10刘邦部下郦食其曾评价项羽道:“项王有倍约之名,杀义帝之负;于人之功无所记,于人之罪无所忘;战胜而不得其赏,拔城而不得其封。”这反映了项羽战败原因是()A残暴杀戮部下B重视提拔下层士兵C统治政策失当D缺乏稳固的根据地选考高分练进阶训练第二层11秦汉时期设立了朝议制度,凡遇军国大事,皇帝往往“下其议”于群臣,议定结果通常由宰相领衔上奏,最后必须经皇帝裁决方能施行。这一制度()A反映

5、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B有利于皇帝决策集思广益C表明军国大事最终由朝臣议定D起到了限制和监督皇权的作用12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中说:“自秦汉以来,中国历代政治家、史学家都无一例外地关注封建与郡县之间的区别足见由封建转向郡县,确实是中国社会演进中的历史大关节”。“郡县”相较于“封建”的最大区别是()A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B按地域划分的行政制度C郡守县令官位世袭D维护了国家统一13下图为小篆体十二字砖及其释文。推测它是秦朝文物的主要依据是()A其内容是对秦朝的歌功颂德B文字字体及“道毋饥人”信息C小篆字体及“海内皆臣”信息D砖的形状及“岁登成熟”信息14古人对秦朝短命而亡的原因分析,最接近史实的

6、是()A“所以殄灭而降辱者,六王之后也”B“四维(指礼义廉耻)而不张,故君臣乖乱,六亲殃戮,奸人并起,万民离叛”C“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百姓)”D“内兴功作,外攘夷狄,收泰半之赋,发闾左之戍”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材料二由于郡县的集权特征和其军事性质能使其调动一切资源,秦国曾普遍在边境上设置郡县来防范犬戎。秦统一后,匈奴盘踞“河南地”,直接威胁秦都关中地区。秦

7、朝领土虽然空前广阔,但大部分都是被征服的六国故地。而周朝实行的分封制,导致各国在文字、风俗习惯等方面各有不同。因此,秦朝采用郡县制来保障对六国的文化影响。对于五岭等新征服的边远地区,秦始皇采纳李斯等人的主张,设桂林、象郡、南海三郡。摘编自黄栋法综论秦国秦朝实行郡县制的原因(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说明周秦之间政治制度“大变局”的具体表现。(2)依据材料二,概括郡县制在当时所具有的制度优势。第3课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学考达标练1答案:B解析:“并吞战国,海内为一,功齐三代”是称颂秦始皇的功绩,秦始皇在位期间还在全国推广了郡县制,故选B项;内外服制为商朝推行的制度,而非秦朝,排除A项;推行商鞅

8、变法的是秦孝公,不是秦始皇,排除C项;秦始皇推崇法家思想,排除D项。2答案:C解析:据材料“略取陆梁地为桂林、象郡、南海,以适徙民五十万戍五岭”可知,该少数民族位于广西地区,因此为越族,故选C项;鲜卑族在秦汉时主要生活在今内蒙古东部,排除A项;匈奴在秦汉时主要生活在内蒙古中部和西部,排除B项;羌族在秦汉时主要生活在今西藏地区,排除D项。3答案:A解析:据材料“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之守宰此其所以为得也”可知,秦统一天下后,废分封置郡县,加强了中央集权,这是秦朝的成功之处,说明这句话肯定了秦朝的郡县制,故选A项;秦朝首创皇帝制度,其特点是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与材料中的郡

9、县制无关,排除B项;三公九卿是中央官制,郡县制是地方官制,排除C项;焚书坑儒是文化专制政策,其目的是为加强思想控制,排除D项。4答案:A解析:据材料“秦朝的军国大事,一般先由丞相、御史大夫和诸卿进行朝议,最后由皇帝裁决”可知,朝议制度集思广益,有利于军国大事更好地解决,故选A项;决策权还掌握在皇帝手中,并未削弱君主专制,排除B项;材料说的是中央内部,不涉及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排除C项;秦代并不存在民主观念,排除D项。5答案:A解析:据材料“上币黄金以溢(镒,合二十两)名,下币铜钱以半两名”可知,秦朝的货币币值是以重量为单位,故选A项;据材料“上币黄金以溢(镒,合二十两)名”可知,黄金也是货币,排

10、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铸币的相关知识,排除C项;材料主旨是秦朝的货币问题,没有涉及重农抑商政策,排除D项。6答案:B解析:如图所示为秦朝建立后统一文字的措施,其通过文字的统一巩固了政治的统一,故选B项;A项内容在秦朝是通过焚书坑儒体现的,排除;C项在秦朝主要指的是统治者的暴政,排除;D项是通过中央行政机构的设置等内容体现的,排除。7答案:C解析:由材料“仁义不施”“举措暴众而用刑太极”“秦之失,在政不在制”可知,都认为秦的灭亡在于暴政,没有推行仁政,故选C项;据材料“仁义不施”“举措暴众而用刑太极”“秦之失,在政不在制”可知,秦的速亡在于秦的暴政,而非昏庸,排除A项;农民起义是秦亡的直接原因,材

11、料强调秦亡的根本原因,排除B项;社会矛盾激化加速了秦朝的灭亡,排除D项。8答案:B解析:结合秦朝焚烧诗书,秦始皇下令将非秦国历史的史书在30天内全部交给官府焚毁,导致东方大国史料缺失,故选B项;东方六国文化相对先进,孔子、老子、荀子、孟子等都是东方代表人物,排除A项;题干提及的是“战国时期东方六国的史实多有错误”,不是“学术分歧”,排除C项;秦末战争破坏的是社会经济,东方六国的史书在秦始皇时期就已经被焚毁,排除D项。9答案:A解析:“秦统一后,统治者更是把法家思想推行极端,极端化的理论指导了极端化的政治实践,使法家思想的潜在危机表面化为社会现实”体现的是秦朝灭亡源于法家思想的极端化,故选A项;

12、陈胜、吴广起义失败,B项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材料论述的是秦亡于法家思想的极端化,暴政只是法家思想极端化的政治实践,排除C项;材料论述的是秦亡于法家思想的极端化,未反映出其对法家治国的反思,排除D项。10答案:C解析:据材料“于人之功无所记,于人之罪无所忘;战胜而不得其赏,拔城而不得其封”可知,项羽不记部下的功劳,不进行封赏,说明其统治政策有问题,故选C项;材料中没有提及项羽残暴,排除A项;据材料“战胜而不得其赏”可知,项羽并不提拔下层士兵,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根据地,排除D项。选考高分练11答案:B解析:群臣议政,经过充分讨论,在很大程度上能够避免专断的缺陷,起到了集思广益的作用,使皇帝在

13、最终决策时能够更加科学,故选B项;材料未体现君权与相权的矛盾,排除A项;军国大事由皇帝最终决定,排除C项;朝议制度是为君主专制服务的,属于决策程序,与监督皇权无关,排除D项。12答案:A解析:郡县制下的官员由中央直接任命,不能世袭,有助于加强中央集权,而分封制下官员据血缘产生,掌握地方大权,容易形成割据,因此,郡县制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故选A项;“郡县”和“封建”均有按照地域划分的成分,其并不是两者之间的区别,排除B项;郡县官员并不世袭,排除C项;分封制的弊端是会间接壮大诸侯称霸的机会,后期不利于国家统一,排除D项。13答案:C解析:秦朝官方通行的字体是小篆,且秦朝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

14、国家,所以“海内皆臣”的说法是对这一信息的反映,因而推测小篆体十二字砖是秦朝文物的主要依据是小篆字体和“海内皆臣”的信息,故选C项;小篆体十二字砖的内容大致意思是:天下统一安定,天下人都是皇上的臣民,每年都丰收,路上没有饥饿的人,这是对皇帝歌功颂德之语,但是每一个朝代都有可能对皇帝歌功颂德,并不能据此推论出一定是秦朝文物,排除A项;文字字体小篆可以推论出是秦朝通行的字体,但是“道毋饥人”是一种歌功颂德的夸张之词,没法据此推论出一定是秦朝的文物,排除B项;砖的形状没法看出是哪一朝代的,“岁登成熟”也是一个比较常用的歌功颂德之语,也没法看出朝代,排除D项。14答案:D解析:“收泰半之赋,发闾左之戍

15、”体现的是赋税沉重、徭役繁多,体现了秦的暴政,这是秦亡的主要原因,故选D项;A项指的是秦国灭亡是在六国灭亡之后,该项的叙述不属于原因叙述,排除;君臣关系错乱并非秦亡的主要原因,排除B项;文化专制并非秦亡的主要原因,排除C项。15答案:(1)从宗法分封制到郡县制;从地方分权体制到中央集权制;从天下共主到君主专制;从贵族政治(世卿世禄)到官僚政治。(2)优势: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能够调动一切资源;防范犬戎、匈奴等少数民族的侵扰;保障秦文化对全国的影响力;利于加强对边疆地区的控制。解析:(1)据所学,西周地方推行分封制,秦朝推行郡县制,故从宗法分封制到郡县制;据材料“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可知,分封制下地方权力较大,而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故从地方分权体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