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二期末复习巩固四.doc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62449956 上传时间:2023-09-2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6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二期末复习巩固四.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必修二期末复习巩固四.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必修二期末复习巩固四.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必修二期末复习巩固四.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必修二期末复习巩固四.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必修二期末复习巩固四.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二期末复习巩固四.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期末复习巩固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一、目标达成1、了解“一五”计划;理解三大改造;了解中共八大的主要内容。2、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理解城市经济体制改革3、了解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开放沿海港口城市、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史实4、了解“南方谈话”。理解中共十四大、十四届三中全会和中共十五大的主要决定。二、巩固练习1(2011江苏16)下图为建国后某一时期“主要工业生产指标”图,导致这些指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大跃进运动的开展,造成工业片面发展B“一五”计划实施,重工业发展迅速C实行政企分开,大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

2、织,促进经济高速发展2(2013江苏17)观察下面柱状图,图中数据的变化表明A第一个五年计划已顺利完成 B社会主义工业化已初步实现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取得成效 D我国正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3(2008江苏15)著名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上海申新纺织公司创办于1915年,历经40多年的风雨历程后,该企业的掌门人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号召接受社会主义改造。改造采用的主要形式是A.中外合资 B.承包经济(承包责任制) C.私有化 D.公私合营41956年,中国共产党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进行的一次成功探索是A召开八大,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B发动大跃进运动C发动人民公社化运动D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

3、、提高”的方针5如果为下列三幅图片拟定一个标题,最恰当的是 上海资本家接受公私合营 第一辆国产解放牌汽车下线 超英赶美大炼钢 A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实现 B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C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起步 D一五计划取得的辉煌成就6叶永烈在写在炉边的几页日记中写道:“路边,土炉林立,炉火映红半边天。在一个炼铁厂门口,写着这样一首诗:天上多少星,小孩数不清;全民盖土炉,神仙数不清。”文中反映的现象应该出现在 下列哪一时期A新中国成立初期 B三大改造时期 C“一五”计划时期 D“大跃进”时期7(2012江苏17)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邮政总局发行了大量的纪念邮票,记录了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发展历

4、程。下列一组邮票的主题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三大改造 B一五计划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大跃进运动81962年3月,周恩来在中央财经工作会议上针对当时我国的经济形势即兴作了一副对联,上联是“先抓吃穿用”,下联是“实现农轻重”,横批应是A一化三改 B综合平衡 C多快好省 D以粮为纲9下列图示中,最能显示“文革”期间我国工农业总产值变化趋势的一幅是10(2007江苏16)我国农业总产值19791984年增长455.40%,粮食产量由1978年的 3.04亿吨增加到1984年的4.07亿吨。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A.基本完成了土地改革运动 B.完成了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建立了

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1(2009江苏17)对联是人们喜闻乐见的文学艺术形式,其内容的演化也折射出历史的沧桑巨变。下列对联,反映了我国20世纪80年代历史现象的是A万里山河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B深翻土地亩产万斤粮,土法上马日产千吨钢C新长征起步春光明媚,现代化开端金鼓欢腾 D港澳回归扬眉吐气,申奥成功万众欢呼12(2010江苏18)票证是某一历史时期经济发展的见证与缩影。图一的取消以及后来图二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新时期A经济体制改革由农村向城市发展 B分配方式由国家分配向按劳分配转变C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 D经济形态由农业过变成了工业国13邓小平说:“改革开放迈不开步

6、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这些论断 A促成中国第一批经济特区的诞生 B促使国家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 C引导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D推动开发开放上海浦东战略出台14(2013江苏20)中共十四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国家计划是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这表明当时我国A彻底结束了计划经济体制 B明确了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C已经建立起市场经济体制 D强化了计划调控经济的手段15下图为“中国对外开

7、放空间扩展示意图”,对此图的理解正确的有率先从东南沿海四个经济特区起步 逐渐开放到东部沿海地带进一步开放沿江、沿边和内陆省会城市 形成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A B C D17(2010江苏21)2009年10月举办的“奋进的江苏庆祝建国60周年”图片展,全国展示了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江苏取得的辉煌成就。国家最早批准江苏对外开放的是A经济特区 B沿海经济开放区C沿海港口城市 D经济技术开放区16(2008江苏16)观察右图,在我国经济进入高速增长时期以后,国内生产总值持续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有邓小平“南方谈话”的发表“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8、的构建A. B. C. D.18(2011江苏18)改革开放后,中央政府根据一些地区的历史和现状设立了特区。下列两幅图片所示两个特区最主要的区别是A文化传承不同 B政治体制不同C经济模式不同D生活方式不同19(2012江苏19)经济统计数据是史学研究的重要资料。观察右侧柱状图,指出该地区经贸增长的主要原 因是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全建立B上海成功举办了亚太经合组织会议C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D浦东进一步开放开发的推动20邓小平曾如此解释中国对外开放格局:“为什么我考虑深圳开放?因为它对着香港;开放珠海,是因为它对 着澳门;开放厦门,因为它对着台湾;开放海南、汕头,因为它们对着东南亚。浦东

9、就不一样了”浦东开发的主要背景是 A、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极化发展 B、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发展,环太平洋经济圈崛起 C、中共十四大召开,确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21(2009江苏36)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阅读下列材料:(10分)材料一:申华人民共和国初期农业生产统计表(金额单位:亿元)年份1952年1953年1954年1955年1956年农业总产值461510535575610中国统计年鉴(1983)材料二:我国小麦产量超过美国跃居

10、世界第二位了。我国小麦增产速度是古今中外历史上所没有的,更是资本主义国家所望尘莫及的。美帝国主义者说我们人口多是“不堪重负的压力”,我们要用更多的事实告诉他们,人口多,生产粮食更多。只要我们需要,要生产多少就可以生产多少粮食出来。 人民日报社论(1958年7月23日)材料三:农村政策放宽以后,一些适宜搞包产到户的地方搞了包产到户,效果很好,变化很快有的同志担心,这样搞会不会影响集体经济,我看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 邓小平关于农村政策问题(1980年5月31日)请回答:(1)据材料一分析19521956年新中国农业发展状况。这一状况的出现与当时在农村开展的什么运动有关?(2分)(2)对材料二所反映

11、的我国农业生产情况你是如何判断的?这种情况的出现与哪两次运动有关?这两次运动导致的后果如何?(4分)(3)材料三中所述的“包产到户”政策最先在哪两个省份实行?为什么说“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3分)(4)综合上述材料信息,你得到了什么重要启示?(1分)期末复习巩固四参考答案12345678910BDDABDDBCC11121314151716181920CCCDACABDB21、(10分)(1)农业总产值持续增长(或农业不断发展);(1分)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1分)(2)不真实。(1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2分)造成社会生产力的极大破坏(导致国民经济出现混乱)。(1分)(3)安徽、四川。(2分)因为包产到户政策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基础上实行的。(或没有脱离社会主义轨道)。(1分)(4)要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从本国实际出发,制定农业发展政策。(1分,言之有理即可给分)注意:选择题16、17位置有变动!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