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教育学校数学课程目标与内容.doc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62390972 上传时间:2024-01-01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特殊教育学校数学课程目标与内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特殊教育学校数学课程目标与内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特殊教育学校数学课程目标与内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特殊教育学校数学课程目标与内容.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特殊教育学校数学课程目标与内容.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特殊教育学校数学课程目标与内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特殊教育学校数学课程目标与内容.doc(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特殊教育学校数学课程目标与内容第一节 特殊教育学校数学课程目标特殊教育学校数学教学是在特殊教育学校教育系统中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的。特殊教育学校数学课程目标是国家教育方针在聋校数学教学中的具体化,它规定了数学教学在实现特殊教育学校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中所承担的任务,也就是规定了应该教给学生的知识范围、基本技能训练、数学思考和一般能力培养、情感与态度形成的要求等;它规定了数学教学的目标和方向。特殊教育学校数学课程目标是特殊教育学校数学教育工作的指南。为此,我们必须正确、深刻地领会课程目标,了解制定课程目标的依据,明确课程目标所包含的各项具体内容及其相互关系。下边我们以聋校数学课程目标为研

2、究对象进行研究。一、聋校数学课程目标确定的依据确定聋校数学课程目标的依据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有聋校义务教育的培养目标,数学学科特点,聋生的心理特点和心理发展水平。(一)聋校义务教育的培养目标是确定课程目标主要依据聋校义务教育的培养目标是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的决定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以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对义务教育的要求制定的。它体现了义务教育的基本性质,遵循聋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适应社会、经济、科学技术和我国新的历史时期对造就一代新人的具体要求。聋校数学教学必须符合聋校义务教育的培养目标,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在教育部于2007年颁发的聋校义务

3、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中,提出聋校义务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体现时代的要求,使聋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具有社会责任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生活自理能力、社会适用能力和就业能力;具有健壮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培养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精神,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这个培养目标是根据国家对聋校义务教育阶段的要求来制定的,它体现

4、了国家对聋生接受基础教育后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聋校数学作为基础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其课程目标必须符合聋校义务教育的培养目标,以使学生在德、智、体诸方面都得到发展。(二)聋校数学的课程目标要符合数学的学科特点关于数学的特点,数学哲学家和数学家多有表述,其中共同的认识是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谨的逻辑性和应用的广泛性等。同时,数学科学还有丰富多彩的思想、方法和特殊、完善的科学语言系统。这都是确定聋校数学课程目标的重要依据。聋校数学的教学内容是数学中最简单、最基础的部分,但同样具有数学所具有的种种特点。聋校数学的概念是比较简单的,但这些概念也都是从大量的具体事物中抽象概括出来的。聋校数学的知识体系和

5、结构不一定象数学本身那样严密,但同样有较强的系统性和逻辑性。例如,数的扩展是由整数扩展到分数和小数,与数学科学中的数的扩展是基本一致的;为了顾及聋生的生活经验、年龄特征以及便于学习和联系实际等情况,先让学生直观地初步认识分数,作为认识小数的基础,接着系统地教学小数的有关内容,再教学分数的有关内容。数学的研究对象决定了聋校数学应当在聋生认识能力所及的范围内,学习数与形的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聋生具有一定的数感、符号感、初步的空间观念、思维能力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则这与数学的特点有密切关系。(三)聋校数学的课程目标要符合聋生心理特点和心理发展水平在义务教育阶段,聋生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

6、发展智力、形成思想品质的时期。在这个时期,他们具有可塑性大、上进心强等特点,但他们生活范围狭小,缺乏实践经验,缺乏克服困难的信心和毅力,情感的易变性突出,思维发展落后于同龄健全儿童,长期停留在直观形象阶段,抽象思维发展缓慢。而且,这种抽象思维在很大程度上要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四)数学的课程目标要适应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随着科学技术和工农业生产的发展,数学的知识和方法也不断发展,我国数学的教学目的也随之逐步变化和更新。这是由不同历史时期的科学技术和生产发展水平决定的。清末民初的小学数学,称“算学”,其“要旨”(即教学目的)只是要求学生熟习一些“自谋生计必需之知识”。民

7、初到解放前,称为“算术”,教学目的更明确了一些,但受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影响,只要求教学适应儿童的生活、生长。解放后到文化大革命前,仍称“算术”,在教学目的上已基本确立了知识、能力和思想教育三个方面的任务,但还没有摆脱以计算为中心的束缚。到1978年制定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行草案)时,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四化建设的需要,将小学算术改为小学数学。在确定教学目的时,使学生“既长知识,又长智慧”的思想比较明确。1992年,根据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试行)简称时为大纲(试用)中提出的小学阶段培养目标确定的教学目的,从数学学科特点和儿童年龄特点出发,适应当时和其后一段时期的

8、社会需要,适应科学技术和数学本身的发展,既重视数学知识教学,也要重视能力、智力的培养和发展,并且要十分重视思想品德教育。以便使学生德、智、体几方面得到全面发展,适应将来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2000年教育部对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进行了修订,颁布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简称为大纲(试用修订版)。此次修订以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借鉴和吸收了正在研制中的义务教育阶段国家数学课程标准所体现的理念,使现行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更好地体现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体现社会发展对数学教育改革的要求,提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在课

9、程目标中增加了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等。2001年教育部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阶段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这阐明了小学数学新课程的基本目标。21世纪现代小学数学课程的新观念是:“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关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与过去大纲相比,从以获取数学知识、技能和

10、能力为首要目标,转变为首先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一一般能力的发展,并使学生获得作为公民适应现代生活所必需的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最终目标是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能得到不同的发展。这实际上是立足我国数学课程的现实,实施“大众数学”的课程策略。而聋校数学教学大纲随着基础教育改革而不断变化。二、聋校数学教学目的聋校数学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规定,聋校数学教学目的是:使学生理解、掌握数量关系和几何图形的最基础知识;使学生具有进行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计算的能力,培养初步的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

11、,能够探索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具有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受到思想品德教育。由此可见,聋校数学教学应当完成三方面任务。(一)使学生理解、掌握数量关系和几何图形的最基础知识聋校数学中有关知识是科学技术、生产实际和生活中应用最广泛的基础知识,也是进一步学习必须具备的基础知识。使学生理解、掌握数量关系和几何图形的最基础知识是聋校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知识是能力的基础,各种能力一般都是在学生学习、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等也都要结合有关教学内容来实施。因此,必须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为了更好地完成基础知识的教学任务,还应当明

12、确基础知识的内容、范围以及深度和广度。 聋校数学的基础知识包括算术知识、几何初步知识、代数初步知识和统计初步知识等。算术知识是基础知识的主要部分,有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的概念、法则、性质,比和比例的概念及其基本性质等。量的计量包括:长度、面积、体积单位、质量单位、时间单位及其简单计算。几何初步知识包括:简单的几何形体特征及其某些性质,计算简单几何形体的周长、面积和体积的公式,简单的测量和画几何图形的方法等。代数初步知识包括:用字母表示数、用字母表示某些公式、求代数式的值、简易方程等。统计初步知识包括:简单的数据整理、几种统计图表、绘制简单统计图表的方法等。应用题教学贯穿于聋校数学的全过程,

13、是整个聋校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用题的内容包括:一步应用题、两步应用题和复合应用题,分数应用题,比例应用题,解答应用题的算术解法和方程解法,常见的数量关系等。聋学生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不能一次完成,一般都要经过个别到一般、具体到抽象,逐步深化的过程。教师要弄清每一阶段知识的深广度,把握好有关教学要求的阶段性和连续性,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循序渐进地理解和掌握有关的数学基础知识。例如,四则运算的性质,其中加法、减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乘法对于加法的分配律,在算术理论中是给出运算定义后最先确立的最基本的运算性质,也是推导其他运算性质的依据。在小学数学中,这五条运算定律处于比较突出的地位。而减法、除法的某

14、些运算性质,通常以实例使学生懂得它们的用法,一般不要求归纳条文加以记忆。这样处理,既可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又能突出基本的运算性质及其作用,使学生切实掌握并能灵活运用。(二)培养一定的能力聋校数学教学在使学生获得一些数学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他们的智力。这是掌握数学知识的需要,也是今后培养各级各类人才的需要。因为能力的提高,智力的开发,反过来又能促进知识的理解、掌握和灵活运用。小学数学教学根据本学科的特点必须重视以下几种能力的培养。1计算能力整数、小数和分数的四则计算及其混合运算是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中应用最广泛的计算方法,也是进一步学习必要的基础之一。对于每个公民来说,一般都是

15、在小学阶段学习整数、小数和分数的四则计算及其混合计算。因此,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必须培养的一种主要能力。它包括口算、笔算、估算等方面的能力。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是有目的有步骤地长期培养训练的结果,是在学习整数、小数和分数的四则计算中逐步形成的。这些计算,从整个义务教育的数学教学来看,主要是小学的学习任务。它们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中用得最多,在进一步学习中是学习其他计算的基础,就是在小学本身的学习中也是必不可少的基础。因此必须使学生切实掌握,并形成一定的计算能力,以终生受益。对于计算能力的要求要根据计算内容的不同情况,通过必要的训练,逐步达到适当的熟练程度。例如,20以内加减法,表内乘法及相应

16、的除法都要求每个学生能脱口而出地进行口算,而百以内加减法的口算只要求比较熟练;对于简单的小数和分数的口算,大纲没有提出明确的教学要求,教师可以根据班级和学生的具体情况,提出适当的要求,注意不要加重学生的负担。对于笔算,大纲也根据不同情况,提出了不同的教学要求。但是,计算技能或能力的形成都需要经历较长的过程,大纲指出:“要充分考虑到学生计算能力上的差异”,教师要因人制宜,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可以提出不同程度的适当的要求,“不要过分追求计算速度和加大计算的繁杂程度”。大纲指出:要鼓励学生选择适当的方法和工具,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逐步做到计算方法合理、灵活。”计算方法的合理、灵活,不仅可以提高计算速度,还有助于减少差错,从而保证计算正确,例如: 34+58 34+58=0.75+0.62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