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大概念研究论文:改变小学法治教育专册教学中的知识化倾向.docx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62389941 上传时间:2022-10-1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48.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科大概念研究论文:改变小学法治教育专册教学中的知识化倾向.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学科大概念研究论文:改变小学法治教育专册教学中的知识化倾向.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学科大概念研究论文:改变小学法治教育专册教学中的知识化倾向.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学科大概念研究论文:改变小学法治教育专册教学中的知识化倾向.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学科大概念研究论文:改变小学法治教育专册教学中的知识化倾向.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科大概念研究论文:改变小学法治教育专册教学中的知识化倾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科大概念研究论文:改变小学法治教育专册教学中的知识化倾向.docx(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科大概念研究论文:改变小学法治教育专册教学中的知识化倾向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六年级上册为法治教育专册。本文针对法治专册教学容易产生知识化倾向的问题,以宪法是根本法一课为例,尝试基于核心素养和单元学习主题,提炼形成本单元的学科大概念;从单元整体出发,系统规划进阶式学习目标,确定教学内容的逻辑结构;设计单元整体化的学习情境、序列化的学习任务,赋予法治专册教学以实质性的意义,培养小学生形成法治观念,提升法治专册的育人价值。2014年10月,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从青少年抓起,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2016年6月, 教育部、司法部、全国普法办印

2、发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对不同学段法治教育目标、教学内容与要求进行了具体的规定。因此,教育部将小学道德与法治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定为法治教育专册,着重普及宪法常识,引导学生养成守法意识和行为习惯,让学生感知生活中的法、身边的法,培育学生的国家观念、规则意识以及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学生的法治观念不是通过简单法律知识的学习和记忆就能形成的,也不是通过对碎片化单一的法治案例的点评和反思就能树立的,更不是通过一些表面热闹实则割裂化的课堂学习活动就能提升的。下面以小学道德与法治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中宪法是根本法一课为例,分析一些课堂知识化倾向的表现及原因,并尝试以学科大概念的建构探寻改进策略。一、当前法治专册

3、教学知识化倾向及原因剖析法治专册的设置,为中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增加了法治教育内容,旨在引导学生了解日常生活中的法律常识,使他们懂得要运用法律维护权利、化解矛盾纠纷,树立法治意识,形成日常生活中守法、用法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法治专册教材以法律知识逻辑为整体架构,有助于教师把握知识脉络。但有些教师误认为这部分就是知识点的学习,将法治专册的育人价值窄化、矮化为法律知识的讲授。具体表现为以下三方面。(一)教学内容知识化,忽视对法律内涵的挖掘小学法治专册教材具有知识性、逻辑性、结构化的特点。为衔接初中阶段的法治教育相关内容,小学法治专册教材以宪法精神为主线来安排单元及课时内容,呈现了初步的法律概念和简

4、单的法律条文。很多教师在教学中习惯把帮助学生初步了解宪法和常见法律内容作为教学重点,忽视了掌握法律知识只是学生学习法治专册的第一步,培养法治思维、指导遵纪守法行为、养成解决问题靠法律的意识和习惯才是教学的重中之重。以六年级法治专册第一单元“我们的守护者”中第二课宪法是根本法为例,就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而言,其核心概念是“树立宪法意识”,重点培养的核心素养是“法治观念”。围绕这一核心概念,教材呈现了宪法的定义、宪法的地位、宪法日由来、宪法日开展的相关活动、宪法的内容、宪法的制定历程等相关知识。教学中,有些教师以知识学习的逻辑来设计教学过程,先从宪法日定义引出宪法日的活动回顾,然后链接到宪法的定义、

5、地位,再呈现宪法的章节内容,通过让学生“读一读”“说一说”,最终得出“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制定其他法律的基础和依据”这一结论。这一教学过程,对于宪法知识的学习可谓是面面俱到,但宪法的内容与“树立宪法意识”这一核心概念显然没有建立联系,学生对宪法知识的学习是浅层化、表面化的,理解是知识化、概念化的。教师没有将宪法内容的学习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将“宪法是我们每一个公民的保护伞和行为的准绳”这一观念融入宪法相关知识的学习设计中,教学重法治知识获取,轻学生法治体验和观念的形成。(二)教学内容孤立化,忽视法律知识之间的联系法治专册教材中的法律知识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在学科大概念统领下以一定的逻

6、辑结构体系化、具体化、散点式地呈现于教材各部分。知识点之间或隐或现的脉络指向的是学科大概念,在这一概念框架下,不同的知识围绕不同层次的概念,如单元学科大概念、课时核心概念、知识模块涉及的基本概念等,分别指向从宪法和法律基本常识的学习到遇事找法的法治思维方式的指导,最后到树立法治意识的价值选择。如果仅仅是就某一知识点进行学习理解,有可能忽视单元学科大概念统领下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将学科大概念窄化。例如在第二课宪法是根本法第一课时“感受宪法日”的教学中,有些教师单纯抓住国家宪法日的设立和这一天开展的多样活动进行教学,却忽视了国家宪法日设立的意义和国家宪法日开展的活动与宣传、学习宪法,尊重、维护宪法

7、之间的联系,更忽视了“国家宪法日”这一纪念日与“宪法至高无上”的法律地位和“维护宪法权威”之间的关系,将课时核心概念“树立宪法意识”窄化为“积极参与宪法日活动”或者“学习宣传宪法”。教师如能将国家宪法日的设立时间与探究我国宪法的制定历程联系起来,突出我国宪法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长期奋斗取得的重大制度成果,那么学生就更好理解国家宪法日的设定是维护宪法权威的具体表现,从而激发内心深处对宪法的崇敬之情以及对后续将要学习的宪法内容的好奇心和积极性。(三)教学活动碎片化,忽视课堂活动的深化与整合小学法治专册的教学中,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情境,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如法治新闻播报

8、、法治故事会、法律小辩论、角色扮演、模拟法庭等,来深化学生对法律知识的学习、巩固和应用。但一些教师的活动设计大多是以教材文本为依据,主要是结合教材中的正文范例或者“活动园”板块而展开。经过分析发现,教材中的这些活动基本都是以学习中儿童的陈述性口吻来讲述认知的结果。例如“感受宪法日”这一课时的正文选择了红领巾小学的陈飞平同学在国家宪法日那一天的所见所闻,包括小区的宪法宣传栏、学校的宪法知识课、书店的宪法图书专区、爸爸的宪法宣誓仪式等。如果课堂上教师仅仅以静态、叙述的方式,通过图片和视频来呈现这些活动,就弱化了活动的体验性和实践意义,导致学生的思维浅层化和单一化,缺少应有的互动与思辨、体验与感悟。

9、“活动园”中类似的内容有很多,例如这一课时中还有对每年国家宪法日主题讨论的结果描述和对宪法内容讨论的结果描述,如果教师只是以师生问答的方式重现“活动园”中的陈述性对话,满足于学生将课本中的知识点复述出来,那么就是将知识本身作为学习的客体,并没有真正考虑学生的主体性、参与性、实践性,这样的活动还是停留在知识识记的层面,无法引发学生的深刻体验,学生也就难以形成法治观念。上述教材中的这三个活动,需要聚焦“树立宪法意识”这一课时的核心概念,整合设计、分层推进,指导学生在真实生活情境中运用所学的宪法相关知识思考问题、反思生活、解决问题,从而逐步实现教学目标。二、基于学科大概念整体设计教学,提升小学法治专

10、册的育人价值教师要跳出割裂化的知识学习和简单化的活动设计这一误区,基于核心素养和单元学习主题,提炼形成本单元的学科大概念;从单元整体出发,系统规划进阶式学习目标,确定教学内容的逻辑结构;设计单元整体化的学习情境、序列化的学习任务,实施单元整体教学评价。唯有这样,才能赋予法治专册教学以实质性的意义,培养小学生树立法治观念、形成法治素养,这是实现法治专册育人价值的有效路径。(一)基于学科大概念,建构进阶化的教学目标小学法治专册教材以单元组织教学内容,一般每单元包含两到三课,每课有三个框题。教材单元的编排顺序是按照宪法的内容逻辑进行架构的,并呈现主题知识化的鲜明特征。落实核心素养教学,教师可以根据“

11、法治观念”这一核心素养的具体表现,结合单元教学主题,归纳每一单元核心素养的具体培育要点;在此基础上,提炼出单元教学的学科大概念,以及每一课教学的核心概念和具体学习环节的基本概念。例如宪法是根本法这一课所属的第一单元“我们的守护者”,是学生学习法治专册的入门单元。首先,教师根据“法治观念”这一核心素养的学段要求,结合单元的教学主题,归纳出本单元的培育要点是“初步了解宪法和法律,感受宪法和法律对社会和生活的重要性,形成初步的法治意识”。其次,结合学生的年段特点和已有的学习基础,提炼出本单元的学科大概念培育初步的法治意识,本课核心概念树立宪法意识,并将核心概念分解为三个具体概念:了解宪法的重要性是治

12、国安邦的总章程;知道宪法的崇高性是国家根本法;理解宪法的权威性是我们行动的根本依据。再次,围绕“树立宪法意识”这一核心概念,根据“了解宪法的重要性是治国安邦总章程”这一具体概念,确定相应的课时学习目标:一是了解国家宪法日设立的意义及开展的相关活动;二是了解我国第一部宪法的制定过程及意义;三是了解我国宪法的主要内容,知道宪法与社会发展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这三个目标在核心概念的统领下,层层深入,以学生的校园生活(宪法日的学习、宣传活动)为起点,链接到了解我国宪法的发展历程和对国家发展的促进作用,再联系生活实际学习与理解宪法的具体内容,理解宪法与我们的密切关系,形成指向核心概念“树立宪法意识”在本

13、课时教学进阶式的学习目标。教师在这样的目标指引下,就能避免教学知识化倾向,围绕指向核心素养的核心概念和清晰的教学目标来组织体系化而非散点式的教学过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领悟宪法的重要性,树立起维护宪法、遵守宪法的法治意识,实现由法律知识学习向法治观念培育的转变。(二)基于学科大概念,建构结构化的教学内容学科大概念是组织单元教学的核心与统领,是核心素养的单元化表达,是对学科的本质理解,也是单元所包含的课时教学内容之间的隐性脉络。因此,学科大概念不仅仅是提纲挈领的知识概念,更是统领单元教学内容体系的核心。教学中,教师要突破课时教学的局限性,以学科大概念的高度和单元整体的站位,厘

14、清课时知识模块和教学环节的教学逻辑起点和育人价值实现的目标终点,明确该内容的教学定位;同时要搭建课时内各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站在课、单元的更大视域上,基于学科大概念的逻辑结构,形成“单元学科大概念本课核心概念课时具体概念教材各模块知识点”这样的结构化教学内容。例如宪法是根本法第一课时“感受宪法日”的教学,概念结构如图1所示:培育初步法治意识(单元学科大概念)树立宪法意识(本课核心概念)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课时具体概念)宪法日的由来及相关活动、宪法的制定、宪法主要内容、宪法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知识模块)。基于本课的核心概念“树立宪法意识”,根据课时的学习目标“了解宪法的重要性”,由学生熟悉

15、的生活(国家宪法日的宣传学习活动)到我国宪法的发展历程,再到宪法的具体内容,最后将宪法内容与学生生活再次链接,这样形成由具体到抽象再回到具体的逻辑架构,形成结构化教学内容,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规律。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本课核心概念进行教学内容的整合、补充、拓展,如在教材呈现的陈飞平所经历的宪法宣传活动的基础上,补充本校上一年国家宪法日开展的相关活动,这样的案例更具鲜活性,更能激发学生了解宪法、学习宪法的意愿。在学习宪法的主要内容环节,可以选择其中跟学生密切相关的法条进行学习解读,联系生活说说这些内容保障了我们什么权利或者规定了我们什么义务。在此基础上,通过短视频讲述一个成年人与宪法的故事,

16、总结得出“宪法保障我们的基本权利、规定我们的义务,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结论。这样的拓展丰富了学生对宪法内容的认知,加深了学生对宪法治国安邦作用的理解。(三)基于学科大概念,建构情境化的教学过程教学情境是学科大概念的有效载体,设计情境化的教学过程才能保证教学有效开展,避免碎片化的活动充斥整个课堂。教师要创设能体现学科大概念的真实的生活化的情境,引导学生在可亲可近的学习环境中开展学习认知活动,以使情感更加真实、思维更加活跃、思辨更加积极。需要注意的是,情境的创设需要教师有效地把握学情,基于学生已有的法律认知基础、法治生活经验,根据所要学习的法治内容,设计具有一定挑战性的整体化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运用法律知识探索生活世界,形成初步的法治意识和遇事找法的思维方式。宪法是根本法第一课时“感受宪法日”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个统一的主题情境“设计国家宪法日主题班会”,以此来逐层深入推进学生对国家宪法日的了解和对我国宪法的制定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