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循环系统 - 温州大学.doc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62384616 上传时间:2023-03-2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章 循环系统 - 温州大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第四章 循环系统 - 温州大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第四章 循环系统 - 温州大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第四章 循环系统 - 温州大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第四章 循环系统 - 温州大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四章 循环系统 - 温州大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章 循环系统 - 温州大学.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六章 循环系统目录目的要求重点难点基本概念及中英文对照思考题教材及参考资料案例第一节 心脏的组成第二节心脏的泵血功能第三节 心肌的生理第四节 血管生理第五节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第六章循环系统总结第六章 循环系统【目的要求】1. 掌握心脏的功能及实现其功能的原理。2掌握动脉血压形成及影响因素。3掌握微循环,组织液的生成及影响因素。4掌握心血管活动、动脉血压以及冠脉流量的调节。【讲授重点】1心肌细胞动作电位的特点和产生机制。2心肌细胞电生理特性及其影响因素。3心脏泵血机制及过程。4心脏泵血功能评价的基本指标。5影响心脏泵血功能的因素。6动脉血压的正常值、形成及其影响因素。中心静脉压的概念及其意义。

2、7微循环的组成、调节及意义。8组织液的生成及影响因素。9心血管活动的调节。【讲授难点】1心肌细胞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2影响因素心肌细胞电生理特性的机制3心脏泵血功能调节机制4微循环的调节5心血管中枢【教材】1人体解剖生理学 左明雪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北京2人体组织学与解剖学 周美娟 段相林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年3人体解剖生理学 Sylvia Mader 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年4卜敏锐等 诊室血压与家测血压的对比研究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5,33(12):1119-11215张林峰等 我国中年人群的营养素摄入状况与高血压发病关系的前瞻性研究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

3、005,33(9):848-8526贺石林,李俊成、秦晓群主编.临床生理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7苏静怡,李澈,苏哲坦主编. 心脏-从基础到临床. 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9年8谢祥鳌,张蕙民,曹振飞,等翻译.人体解剖摄影图谱.广东科技出版社,2001年.9.Berne RM, Levy MN. Principles of physiology. 3rd edition, St.Louis, Mosby, 200010.Guyton AC, Hall JE.Textbook of medical physiology. 10th edition, Phil

4、adephia, WB Saunders, 2000【案例】当人体从平卧位突然站立时,常会感到头晕、眼花,但很快上述症状会消失,你能从哪些方面考虑?循环是指各种体液(如血液、淋巴液)不停地流动和相互交换的过程。循环系统是进行血液循环的动力和管道系统,由心血管系统和淋巴系统组成。循环系统的功能是不断地将氧、营养物质和激素等运送到全身各组织器官,并将各器官、组织所产生的CO2和其它代谢产物带到排泄器官排出体外,以保证机体物质代谢和生理功能的正常进行。如血液循环一旦停止,则机体所有器官和组织将失去氧及营养供应,新陈代谢将不能正常进行,造成体内一些重要器官的损害而危及生命。心血管系统包括心脏、动脉、毛

5、细血管和静脉。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动脉将心脏输出的血液运送到全身各器官,是离心的管道。静脉则把全身各器官的血液带回心脏,是回心的管道。毛细血管是位于小动脉与小静脉间的微细管道,管壁薄,有通透性,是进行物质交换和气体交换的场所。淋巴系统包括淋巴管和淋巴器官,是血液循环的支流,协助静脉运回体液入循环系统,属循环系的辅助部分。根据血液在心血管系中的循环途径和功能不同,可将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大循环)与肺循环(小循环)二部分。体循环 血液由左心室射出,经主动脉及其各级分支流向全身毛细血管网,然后流经小静脉、大静脉,汇集成上、下腔静脉,最后回流到右心房。血液在体循环中,把O2和营养物质运送到身体各

6、部组织,同时又把各部组织在新陈代谢中所产生的CO2和代谢产物运送到肺和排泄器官。由此可见,血液在体循环的过程中,由含O2较多的动脉血变成含O2较少而含CO2较多的静脉血。肺循环 血液由右心室射出,经肺动脉及其各级分支,再经肺泡壁毛细血管网,最后经肺静脉回流到左心房。在肺循环中,血液中的CO2经肺泡排出体外,而吸入肺内的O2则经肺泡进入血液,因此,血液由静脉血变为动脉血。第一节 心脏的组成一、心脏的外形结构及比邻心脏的形态 位置心脏位于胸腔内,膈肌的上方,二肺之间,大约2/3居正中线的左侧,1/3居右侧。心脏是主要由心肌所组成的中空器官。其大小似拳头,呈圆锥形。心脏分为一尖、一底、两面、三缘,表

7、面有四条沟心尖部与心底部。心尖向左前下方,为游离端;心底朝右后上方,与大血管(主动脉、肺动脉、腔静脉、肺静脉)相连,将心脏固定在胸腔中。心脏的表面有三条浅沟。近心底处,有一环形的冠状沟,冠状沟将心房与心室分开。从冠状沟发出二条纵行的浅沟,其一自心脏的前面(胸肋面)向下至心尖右侧,称前室间沟。另一自心脏的膈面向下至心尖右侧称后室间沟。前、后室间沟是左、右心室在心表面的分界。冠状沟和室间沟内均有心脏的血管经过。心脏体表投影: 左上点,左侧第2肋间下缘,距胸骨左缘约1.2cm; 右上点,右侧第3肋间上缘,距胸骨右缘约1.0 cm; 右下点,右侧第7胸肋关节处; 左下点,左侧第5肋间,距正中线约7.0

8、-9.0cm。其4点连线为心脏的体表投影。二、心腔的结构心脏由中隔分为互不相通的左右二半,每半各分为心房和心室。心房的耳形突出部分称为心耳。心房与心室之间有致密胶原纤维构成的房室环相连接,而无心肌连接,故心房与心室可在不同时间内收缩。心脏共有四个腔,即右心房与右心室、左心房与左心室。每侧心房和心室借房室口相通。右心房与上下腔静脉相连,左心房与肺静脉相连,右心室与肺动脉相连,左心室与主动脉相连。在心房与心室交界处的房室口有房室瓣。右房室瓣共有三个瓣页称三尖瓣。左房室瓣有二个瓣页,称二尖瓣。房室瓣开向心室,其边缘有许多纤细而坚韧结缔组织的索,称为腱索。腱索的另一端附着于心室内壁的乳头肌上(即形如乳

9、头状突起的心肌)。腱索、乳头肌的生理意义在于防止房室瓣在心肌收缩时倒翻入心房,使瓣膜关闭严密,以免血液逆流。从而保证了血液的定向流动。在右心室与肺动脉之间,左心室与主动脉之间各有三个半月形的瓣膜,分别称为肺动脉瓣和主动脉瓣,各个瓣膜呈口袋形,袋口开向动脉方向,血液自心室流向动脉时半月瓣开放;血液由动脉回流时,半月瓣被血液充盈而相互靠紧使动脉和心室之间的口关闭,防止血液倒流回心室。如上所述,心腔内的瓣膜、腱索、乳头肌都是保证血液定向流动的结构,它们是防止血液逆流、保证血液循环正常进行的重要装置。因此,任何一个瓣膜发生病变(瓣膜口狭窄或闭锁不全)都能给血液循环带来极大的障碍。临床上正在研究和使用生

10、物瓣或机械瓣来替换病变的瓣膜,并取得了成功。三、 心壁心脏是一个肌性器官,有较强的收缩能力。心壁由心内膜、心肌层和心外膜三层组成。心内膜 是心壁最内的一层结构,表面为单层鳞状上皮(内皮)被覆。心内膜表面极为光滑,有利于血液流动。心内膜下层含有少量血管、结缔组织和心脏传导系统的末梢支浦肯野纤维。心内膜在房室口和动脉口处突入心腔折叠成房室瓣和半月瓣。当瓣膜发炎时,其中结缔组织常常增生致使瓣膜变形,造成瓣膜病变。心肌层 是心壁最厚的一层,主要由多层排列的心肌细胞又称心肌纤维所组成,心室肌比心房肌厚,两者是不连续的。心肌之间有少量结缔组织,内有神经、血管等。心外膜 为心脏最外面的一层,即心包的脏层,由

11、单层鳞状上皮(间皮)及其下方的结缔组织和脂肪细胞所组成。 冠状血管行于心外膜内。心包 包绕心脏外面,由紧贴心脏表面的脏层(心外膜)与外面的纤维层在大血管处相连,形成一个密闭的心包腔,腔内含有少量液体,起润滑作用,有利于心脏的搏动。四、心脏的传导系统心脏有节律地跳动,是由于心脏本身含有一种特殊的心肌纤维,它比一般心肌纤维粗、肌原纤维少,肌浆较多,没有收缩能力,而具有自动节律性兴奋的能力。心脏的传导系统包括窦房结、房室结、房室束和浦肯野纤维。窦房结是心脏正常的起搏点,位于右心房壁内,上腔静脉入口处的心外膜深面,呈梭形,含有起搏细胞(P细胞)和过渡细胞。P细胞发生的兴奋通过过渡细胞传至心房肌,使心房肌收缩。同时兴奋可经结间束下传至房室结。房室结位于房间隔下部,右房室口与冠状窦口之间的心内膜下。由房室结发出房室束进入心室。房室结将窦房结发出的冲动传至心室。房室束又名希氏(His)束,进入室间隔分成左、右束支,分别沿心室内膜下行,最后以细小分支即为浦肯野纤维分布于心室肌。心传导途径和方向:窦房结房室结房室束左、右束支浦肯野纤维心肌。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