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克的认识教学案例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62382091 上传时间:2024-01-12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874.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千克的认识教学案例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千克的认识教学案例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千克的认识教学案例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千克的认识教学案例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千克的认识教学案例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千克的认识教学案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千克的认识教学案例(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千克的认识案例分析临汾市八一小学 李华鹰课标分析:理念一:数学教学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体验。千克的认识这个内容是生活中的知识,来源于生活,与生活有密切的联系。课堂中尊重学生已有的经验基础,帮助学生在生活中理解数学概念。理念二: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能获得必须的数学。课堂上操作体验活动,如看一看、掂一掂、比一比、估一估、称一称、说一说等实践活动,调动了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理念三: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学生的数感。让学生经历了推理、猜测、验证、判断等心智活动,使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了发展。猜测、验证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在估一估、称一称中得到了有效的体现,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数感。

2、教材分析:千克的认识是本单元第一课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质量的概念有了感性的认识,建立了初步的质量观念。这节课认识质量单位,要让学生1千克实际有多重,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学时我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掂一掂、比一比、猜一猜、称一称、说一说等实践活动,了解1千克有多重,从而初步建立起1千克的概念。同时使学生了解在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秤可以帮助我们知道物品的质量。千克的认识是后续认识质量单位克的基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在具体生活情境中,通过看一看、掂一掂、称一称、数一数、说一说等活动,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初步建立1千克的概念;使学生会用盘秤称一些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

3、,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过程与方法目标:在建立质量概念的基础上,估计物体质量的意识和判断能力;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知道看、称,培养其动手操作能力。情感与态度目标:使学生在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会与他的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教学重点: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初步建立1千克的概念。教学难点:建立千克的质量概念。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盘秤,常见秤等学生:带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苹果、橘子、胡萝卜等)教法学法:针对教学内容,以及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分析,我在教学中采用了启发式引导法、讲解法、演示法、探究等方法。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及认知规律,通过学

4、生猜测、操作(称一称、掂一掂、数一数等),并把所学知识与生活中熟悉物品的质量建立联系。设计理念:认识质量单位千克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的知识,而且质量单位不象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靠观察得到。我在课前布置学生陪妈妈买生活用品,并掂一掂它们的质量,从中学生积累了一些有关质量的生活体验,然后再学习新课。教学中,让学生通过掂一掂、估一估、称一称等活动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引入新知师:同学们,快侧耳倾听,哪里来的争论声?(教师动画播放水果家族柚子和金桔争当小主人最喜爱水果,只见小金桔在据理力争,柚子大哥拍了拍小金桔,小金桔瞬间就无语了,学生们见状笑声一片)师:此处应该有思

5、考,小金桔为什么无语,如果你是小金桔,你愿意去跟大柚子去争论吗?生:不愿意。师:为什么?生:大柚子又大又重,小金桔又小又轻,他们在一起争论,柚子大哥随便一拍,小金桔半天都找不回来了.师:你很会用词,看问题的视角也比较独特,你是怎样知道它们谁轻谁重的?生:用眼睛观察的。师:你很会观察,还可以怎么知道它们谁轻谁重?生:用手掂一掂。师:你掂这个词用的真好,你能给我们示范一下掂这个动作吗?师:还可以怎么知道?生:把它们放到秤上称一称,比一比就知道了。师:同学们,你们的方法真不错。那么我们可以用什么秤称呢?同学们在生活中都见过哪些秤呢?【设计理念:数学教学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体验。带学生走进

6、生活,感受物体有轻有重,用学生熟知的事物,通过设疑提问,巧设悬念,激发学生主动探求新知识的欲望,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体验探究,学习新知 师:同学们,就让我们快点来一起认识生活中的常见秤吧!1.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秤“刚才有的同学还想到了用秤“称一称”的办法”,你见过秤吗?你在生活中的什么地方见过哪些秤?引发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秤的认识,多媒体出示各种秤,让我们一起欣赏。这些秤都可以用来称物品有多重。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来选择合适的秤。比如称体重时用体重秤,卖菜阿姨经常用到小型电子秤。2. 介绍生活中最常用的秤,了解盘秤,初识千克。(多媒体显示盘秤定格放大)仔细观察盘秤,盘秤有

7、什么组成?上面的盘子叫做托盘,用来盛放物品,下面的圆盘叫做刻度盘,刻度盘上有(刻度,指针,字母kg)在称物品时,如果指针指向1,你知道表示多少吗?(1千克),指向2呢?你们听说过千克吗?千克与我们生活称物品时常说的公斤、斤又有什么关系呢?(出示)称一般物品有多重时,通常用千克作单位,千克又叫做公斤,千克用符号kg表示。(板书:千克kg)秤面上的指针指着几就表是物品是几千克,你能看出这个盘秤最大能称多重吗?3.操作体验,感知“千克”。(1)(1) 称一称,感知“1千克”a称出两袋食盐的质量b称出千克的苹果c称出千克的橘子(学生分四组活动,师巡视指导)(2)掂一掂,体验“1千克”a掂一掂两袋食盐的

8、质量让学生有意识地感觉体验千克的实际质量。b掂一掂千克的苹果的质量c掂一掂千克的橘子的质量(3)数一数,内化“1千克”a 1千克食盐有两袋b千克苹果大约有5个c千克苹果大约有7个d千克橘子大约有10个问:同样是1千克的苹果,为什么个数不一样呢?生:因为苹果的大小不一样,大苹果的个数就少一些,小一些的苹果个数就多一些。(4)估一估,深化“1千克”估一估1千克大米有多少,把它装进袋里。放在盘秤上称一称,对比一下估计的与实际质量相差多少。精确称出1千克大米。4. 与生活中熟悉的物品的质量建立联系教师实物出示并说明:一大袋洗衣粉重千克,然后要求学生举出生活中经常能接触到的已知质量为千克的物品。【设计理

9、念: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能获得必须的数学;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学生的数感。通过感知体验内化深化升华几个步骤,来建立“千克”的概念,可以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乐趣。同时使学生将抽象的质量单位千克与生活中熟悉的物品的质量联系起来,便于学生更好地建立千克的质量观念。】 5. 小结:千克是国家法定质量单位。千克又叫公斤。(板书) 应用新知,解决问题1.完成课本想想做做2.调查三位同学的体重,比较一下他们之间的关系,可抽一个体形较胖的,一个体形较瘦的和一个中等体形的同学汇报自己的体重,联系对三位同学的认识,比较他们的体重,可以加深学生对质量单位的理解。 3.小明体重25

10、千克,小青体重21千克,小明比小青重多少千克?由于这道题的数量关系很简单,可要求学生口头解答。 课堂小结:结合板书引导学生总结全课,可以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扩展练习,升华新知 1.辩一辩:千克棉花与千克铁比较,哪个重一些? 学生讨论,指名汇报,得出结论:虽然千克的棉花看起来比千克铁大一些,但由于它们都是千克重,所以它们的质量相等,我们不能完全由物体的大小来确定物体的质量。2.想一想小船的最大载重量是43千克,小动物们要过河,小鹿重35千克,小猫重2千克,小山羊重40千克,小狗重3千克,小猴重3千克,小动物们怎样才能最快过河呢?【设计意图:训练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全课总结同学

11、们,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感受最深的是什么?这节课你表现得如何?【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畅谈自己的收获,从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课后作业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课外活动中能够灵活使用已学的知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教学后记在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中,我注意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引导学生参与学习过程,使学生在主动探索求知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培养创新意识,锻炼动手操作,应用知识的能力。在设计本节课的过程中,我侧重于以下几方面的思考:以学生已有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给学生建立初步的质量概念,使学生知道比较东西的轻重不能单靠眼睛观察,必须用手掂一掂

12、或用秤称一称。数学过程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体验是课标的重要理念之一。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建立1千克的概念。千克是质量单位,如果学生对这个单位的实际“大小”形成了较鲜明的表象就可以正确运用它们进行估测和实测。反过来,学生在进行实际测量的活动中,也能进一步加深和巩固这个质量单位的概念。让学生说出生活中大约重1千克的物品,帮助学生建立1千克的表象。给学生提供测量实际物品的机会。如:说明“要知道物品的轻重可以用秤来称”,介绍一些常用的秤,让学生认识测量的工具。培养估测意识。如,在学生建立1千克的观念后,让学生说出哪些物品大约重1千克,给他们提供了先估测再实测的练习,让学生比较估测和实测的区别。今后,我的教学将继续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从学生学习的需求出发,让数学课堂更有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