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重点复习纲要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一、物态1、物质存在的状态:固态、液态平和态2、物态变化: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物态变化跟温度有关: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分子之间存在着互相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同时分子之间有必定的空隙当物质处于固态时,引力作用较强,分子摆列密切,分子之间空隙很小,每个分子只好在原地址周边振动,因此固态物质有必定的体积和形状固体的温度高升,分子的运动加剧,当温度高升到必定程度时,分子的运动足以使它们走开本来的地址,而在其余分子之间运动,这时物质便以液态的形式存在假如温度再高升,分子运动更加激烈,当温度高升到必定程度时,分子会摆脱其余分子的作用而自由地运动,这时物质便以气态的形式存在二、温度的丈量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用温度表示2、温度计的原理:是依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3、摄氏温度的规定:在大气压为1.01×105Pa时,把冰水混杂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而把水的沸腾温度规定为100度,把0度到100度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称为1摄氏度,用符号℃表示4、温度计的使用:(1) 让温度计与被测物长时间充分接触,直到温度计液面稳准时再读数。
2) 读数时,不可以将温度计拿离被测物体3) 读数时,视野应与温度计标尺垂直,与液面相平,不可以仰望也不可以俯视4) 丈量液体时,玻璃泡不要遇到容器壁或容器底5、体温计:量程一般为35~42℃,分度值为0.1℃三、融化和凝固1、融化: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吸热)凝固: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放热)2、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晶体:有固定熔点融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不变如:金属、食盐、明矾、石英、冰等非晶体:没有必定的融化温度变软、变稀变为液体如:沥青、松香、玻璃四、汽化和液化1、汽化: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吸热)2、蒸发是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一种缓慢的汽化现象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发生3、影响蒸发的因素: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面的空气流通速度4、物理降温:在需要降温的物体表面,涂一些易挥发且无害的液体,经过液体蒸发吸热来达到降温的成效蒸发的致冷作用)5、沸腾:在必定温度下,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激烈的汽化现象6、液体沸腾的条件:温度达到沸点,且能连续从外界吸热7、沸腾的现象:从底部产生大批气泡,上升,变大到液面破裂,放出气泡中的水蒸气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液体的沸点与气压有关,液面气压越小沸点越低,气压越大沸点越高。
高原地区一般锅里煮不熟鸡蛋,就是因为气压低,沸点低造成的高压锅是利用增大液面气压,提升液体沸点的原理制成的8、液化:物质由气态变为固态的过程放热)9、液化的两种方式: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10、全部气体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气体液化放出热量11、常用的液化石油气是在常温条件下,用压缩体积的方法,使它液化储蓄在钢瓶里的五、升华和凝华1、升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升华吸热2、凝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凝华放热像雪、霜等小冰晶都是凝华形成的第二章物质性质的初步认识一、物体的尺度及其丈量1、长度的单位2、丈量结果包含正确值、估读值和单位3、刻度尺的使用方法:①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最小分度值和量程;②丈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重要贴被测物体,地址要放正,不得倾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③读数时视野要垂直于尺面,而且对正观察点,不可以仰望也许俯视4、偏差:是指丈量值与被测物体的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偏差在任何丈量中都存在,偏差的产生跟丈量的人和工具有关,只好减小不行防备平时采纳多次丈量取均匀值的方法来减小偏差而错误是应该且可以防备的5、体积的单位:6、量筒和量杯的使用方法:放在水平桌面上,读数时视野要与凹液面的底(凸液面的顶)相平。
二、物体的质量及其丈量1、质量:物体内所含物质的多少叫物体的质量,符号:m物体质量是物体自己的一种属性,它与物体的形状、状态、温度和地址的变化没关2、质量的单位:国际主单位是千克(kg)其余单位有:4、托盘天平的使用调理方法: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用镊子把标尺上的游码拨至左边零地址,调理均衡螺母使横梁在水平川址均衡横梁水均匀衡的标记是指针静止时指在分度盘中央刻度线上丈量方法:将待测物体轻放在左盘中;预计被测物体的质量大小,由大到小,用镊子向右盘放砝码;用镊子拨动游码,使指针在中央刻度线双侧摆的幅度基真同样,也许静止在中央刻线上;把右盘里砝码的质量和游码在标尺上的读数相加,获取物体的质量砝码用毕一定放回盒内,不可以用手捏砝码三、物质的密度1、由某种物质构成的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一个常量,它反响了这类物质的一种特征物质不一样,其比值也不一样2、密度:在物理学中,把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类物质的密度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征)3、密度的公式:ρ=m/v密度的常用单位g/cm3,g/cm3单位大,1g/cm3=1.0×103kg/m3水的密度为1.0×103kg/m3,读作1.0×103千克每立方米,它表示物理意义是:1立方米水的质量为1.0×103千克。
4、应用密度,可以鉴别物质,也可以丈量物体的质量和体积第三章物质的简单运动一、运动与静止:物体的运动是绝对的,而运动的描述是相对的1、参照物:要描述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选定一个标准物体做参照,这个被选定的标准物体叫做参照物有关于参照物,某物体的地址(距离和方向)改变了,我们就说它是运动的;地址没有改变,我们就说它是静止的2、机械运动:一个物体有关于另一个物体地址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为运动3、运动的描述是相对的:判断一个物体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与所选的参照物有关选不一样的参照物,对物体运动的描述有可能不一样4、参照物的选择:参照物的选择是可以任意的,在详尽研究问题时,要依据问题的需要和研究的方便而采纳研究地面上的物体时,平时选地面为参照物5、运动的分类:直线运动: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曲线运动:经过的路线是曲线的运动二、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1、研究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比较物体在同样时间内经过的行程的大小;比较物体经过同样的行程所用时间的大小2、速度:物体在单位时间内经过的行程叫做速度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3、速度的公式:v=s/t4、速度的单位:国际单位主单位:米/秒(m/s),常用单位:千米/小时(km/h)。
5、匀速直线运动:假如物体沿直线运动,而且速度的大小保持不变,这类运动称不匀速直线运动三、均匀速度与瞬时速度1、均匀速度均匀速度描述变速运动的快慢它表示运动物体在某一段行程内(或某一段时间内)的快慢程度2、瞬时速度运动物体在某一瞬时的速度叫做瞬时速度均匀速度反响的是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运动快慢,瞬时速度反响的是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某一时刻也许某一地址时的运动快慢四、均匀速度的丈量:求均匀速度需要行程和时间两个物理量时间用钟表丈量第四章声现象一、声音的产生1、全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2、声音是因为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固体、液体、气体振动都能发声二、声音是如何流传的1、声音是靠介质流传的,气体、液体、固体都是传声的介质,真空不可以流传声音2、声音以声波的形式流传声波流传到耳道中,引起鼓膜振动,再经过其余组织刺激听神经,把这类信号传达给大脑,就产生了听觉人听到声音的条件:声源→介质→耳朵3、声音在不一样的介质中流传的速度不一样,声速还会受温度的影响一般状况下气体中的声速小于液体和固体中的声速声音不可以在真空中流传4、声音在流传过程中遇到阻碍物会反射回来形成回声,回声到达人耳与原声到达人耳的时间间隔在0.1s以上时,人可以把原声与回声区分开,就听到了回声,不然回声与原声混杂在一起使原声增强。
人耳听到回声的近来距离---人与阻碍17米)声音在流传过程中遇到多孔或柔嫩的物质会被汲取三、乐音与噪声1、声音分为乐音和噪声乐音有三个特色:音调、响度、音色2、频率:物体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单位是赫兹(Hz)3、音调表示声音的高低音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频率高音调就高,听起来尖细;频率低音调就低,听起来低沉4、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响度与声源的振动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响度还与人到声源的距离有关,距离越远,感觉的响度就越弱5、音色也叫音质或音品,音色是由发声体的资料、结构和振动方式等因素造成的人们平时经过鉴别音色,来鉴别不一样的发声体6、乐音的音调、响度和音色,称为乐音的三因素7、噪声是由无规则的振动产生的噪声的大小用声级表示,单位是分贝(dB)8、控制噪声的方法:1)在噪声的声源处减弱;2)在流传路径中隔断和汲取声波;3)阻挡噪声进入人耳朵四、超声波1、一般只有在20—20000Hz范围内的声音才能引起人的听觉2、超声波:高于20000Hz的声波称为超声波低于20Hz的声波称为次声波3、超声波的应用:测距、测速、成像、探伤、除垢、粉碎第五章光现象一、光的流传1、能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2、光在同一种介质中是沿直线流传的现象:影子的形成、日蚀和月食、小孔成像3、光在真空中流传速度最快,c=3×108m/s太阳光传到地球上需要的时间约为8分20秒光在空气中的速度凑近在真空中的速度光在水中的速度大体为空气中的3/4,光在玻璃中的速度大体是空气中的2/34、光年是长度单位,指光在1年中的流传距离二、光的反射1、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辉、入射光辉与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辉和入射光辉分居法线双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2、反射岁月路是可逆的3、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入射光辉平行,反射光辉也平行入射光辉平行,反射光辉不平行,射向各个方向漫反射现象中,反射光辉也遵守光的反射定律三、平面镜成像的特色1、平面镜成像的特色: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