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有光《吴纯甫行状》原文及翻译.doc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62379002 上传时间:2024-03-0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归有光《吴纯甫行状》原文及翻译.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归有光《吴纯甫行状》原文及翻译.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归有光《吴纯甫行状》原文及翻译.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归有光《吴纯甫行状》原文及翻译.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归有光《吴纯甫行状》原文及翻译.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归有光《吴纯甫行状》原文及翻译.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归有光吴纯甫行状原文及翻译归有光吴纯甫行状原文及翻译归有光原文:先生姓吴氏,讳中英,字纯甫。先生生而奇颖,好读书。父为致书千卷,恣其所欲观,里中有黄应龙先生,名能古文。先生师事之,日往候其门。黄公奇先生,留与语。贫不可以具饭,与啜粥,语必竟日还。先生以故无所不观,而其古文得于黄公者为多。先生童髻入乡校,御史爱其文,檄示有司。他御史至,悉第先生高等。开化方豪来为县,先生以名帖谒方侯,侯方少年,自谓有文学,莫可当意,得名帖,引与游,甚欢。此后方侯徙官四方,见所知识至吴中者,必以先生名告之。然先生豪放不拘细节。父卒,遗其赀甚厚。先生按籍,视所假贷不可以偿者,焚其券。好六博、击毬、声音,散其家千金。久

2、之,乃更折节自矜饰,顾不屑为龌龊小儒。笃于孝友,急人之难,大义落落,人莫敢以利动。令有迎馆先生者,欲有所赠遗,见先生,竟莫能出一语。先生之弟,尝以事置对,令阅其姓名,疑问之,乃先生弟、先生不自言也。与其徒考古论学,庭宇洒扫洁清,图史盈几,觞酒相对,剧谈不休。虽先儒有已成说,必屡次其所以,不为苟同。后生有一善,忻然如己出,亟为称扬。里中人闻之,辄曰:“吴先生得无妄语耶?”某某者皆稚子,何知也?”然常常一二年即登第去,或能自建立,有名当世。而吴先生年老犹为诸生,进趋学宮,揖让博士前,无愠色。年四十四,始为南都举人。先生益厌世事,营城东地,艺橋千株,市鬻财自给。日闭门,不复有所往还,令儿女环侍几旁,

3、诵诗而/已。少时所喜诗文绝不为曰六经贤人之文亦但是明此心之理与其得于心者则六经有不用尽求者此刻世之文何如哉。嘉靖戊戌,试礼部,不第。还至淮,先生故有腹疾,至是疾作,及家二日而卒。予于先生,相知为深。十年前,尝语予曰:“子未来不忘夷吾、鲍子之义,吾老死,不患无闻于后矣。”于是先生弟中材使予为“状”,不可以辞。呜呼!先生不用于世,予所论次大体,其志意可考而知焉。(选自归有光散文选注,上海古籍第一版社,有删省。)译文:先生姓吴,名中英,字纯甫。先生生下来就特别聪慧,喜爱读书。父亲为他买来上千卷的书,听任他看自己想要看的书。同乡有一个叫黄应龙的先生,依赖善于写古文而出名。先生把他当成老师对待,每天前去

4、等候在黄公的门前。黄公感觉先生很奇异,留下先生跟先生一起讲话。(黄公)家里贫困不可以准备饭菜,就跟(先生)一起喝粥,交流起来必定要一整天才让他回去。先生所以没有什么不看的,而他的古文受益于黄公的很多。开化人方侯来担当县令,先生拿着名帖拜会方侯,方侯正当年少,自以为有文才学识,没有谁能放在他的眼里。获取先生的名帖后,以为奇异,延请先生跟他交流,特别快乐。此后方侯到其余地方当官,遇到到吴中去的自己认识的人,必定把先生的名字告诉他们。先生为人豪放不拘细节。父亲死了,留给他的财富很多。先生查察薄册,看那些借了贷而不可以偿还的,就烧了那些债券。开初喜爱六博、击毬、声音,耗费了很多财物,时间长了,就改变作

5、风(志趣行为)注意自我行为,但是不肯意做谨言慎行的浅陋读书人。先生特别孝顺父亲母亲,友善兄弟,急人之难,大义凛然开朗磊落,没有人敢用利益来感人他。有一个迎接先生到来的县令,想赠予给先生一些东西,看见先生,居然不可以说出一句话。先生跟他的弟子们考证古事议论学识,将院屋打扫干净,图书史册堆满了桌子,喝着酒,相互面对,畅谈不休。即使先儒已经有现成的说法,必定一次又一次研究它的依照,不敢苟且认可。弟子中有一个(先生以为)好的,(先生)就快乐地(把他)看作自己的儿子,赶快为之夸歌颂扬。乡里人听闻后,就说:“吴先生该不会是胡说吧?某某人都是儿童子,知道什么呢?”但是这些后生常常一二年后就考取走开,有的能自

6、己立功立业,在今世出名。可吴先生年老了还不过生员,进入学宫,在博士眼前揖让,没有一点怨怒的神情。四十四岁,(先生)才考取了南都举人。今后,先生更加厌弃世事,耕作城东土地,种植了上千株橘树,卖橘子来供应自己生活。每天关闭大门,不再与外界有所来往,让小儿女环侍在书桌旁,朗读诗词罢了。年少时喜爱诗文,但绝不写诗,他说:“六经这种贤人的文章,大概但是这样,与其内心有所感悟,那六经之类不用所有研习,像此刻这些,又如何呢?”嘉靖戊戌年,(先生)到礼部应试,没有考取。回抵达了淮地,先生本来有腹病,到了这时腹病发生,到家两天后就逝世了。我和先生,相知甚深。十年前,先生以前对我说:“你未来不要忘了管仲、鲍叔牙的交情,我死后,不担忧不被后代知道了。”于是先生的弟子让我写一篇记述先生的文章,不可以推辞。哎!先生不被当世重用,(从)我依次议论的一些大体状况,他的志趣意向就可以推求得知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