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 声音的特征17.doc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62368762 上传时间:2024-01-0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2节 声音的特征17.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第2节 声音的特征17.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第2节 声音的特征17.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第2节 声音的特征17.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第2节 声音的特征17.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2节 声音的特征17.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节 声音的特征17.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声音的特性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l了解声音的特性。2知道声音的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3不同发声体发出乐音的音色不同。(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做“音调与频率有关的实验”和“响度与振幅有关的实验”进一步了解和学习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2通过实验探究活动,锻炼学生初步的观察和实验能力。(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体会现实世界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更加热爱世界,热爱科学。2感受自然界声音的美妙与有趣,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善于与其他同学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二、教学重难点本节教学内容由“音调”“响度”和“音色”三部分内容组成。本节课的教学,应该通过学生自己

2、的听、看、想、做等探究过程,使学生体验声音的特征,并能在实际中分辨这些特征,不宜过分强调概念的记忆与辨析。相对来讲,本节课的重点是声音特征的三个要素及其影响因素,教学难点是响度与音调的区别。三、教学策略教材中“决定音调高低的因素”和“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两个实验让学生小组合作运用乐器探究较为简单,但能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探究物理问题的兴趣。音色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但在日常生活中有一定的感性认识,教学中应尽量让学生体验。可设计游戏使学生切实感悟到不同的物体发出的声音,即使音调相同、响度也相同,还是有区别的,有各自的特色。因此对于本节内容的教学,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探究、讨论、

3、阅读和交流等,以提高教学效率。四、教学资源准备多媒体课件、吉他(各小组一把)、笛子、小鼓、小擦、音乐磁带(录有钢琴音阶、蚊子声、黄牛叫声、音调较低歌曲和较高歌曲音乐片段)等。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二)新课教学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一)上课后,先请另一老师在教室外呼“上课”指令,因学生听出不是本堂老师的声音,所以不会呼“起立”。稍作时间间隔后,物理老师教室外呼“上课”,值日学生听出老师的声音呼“起立”老师提问:“第一次听到有老师的声音为什么不呼起立啊?”由此引入本节新课。(二)活动:“小小音乐会”:各小组使用准备的乐器发出声音,学生注意倾听并回答问题:“听到的这些声音从

4、感觉上有哪些不同?”(老师将学生的不同感受板书)学生辨别两位老师的声音学生小组合作使用乐器发出声音,小组以生活经验为基础对听到的声音做比较从学生最常见的体验入手,引出物理问题,体现从生活到物理的课程理念。激起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体验中比较和总结,在认识物理概念之前先有一定的感性认识新课教学一、音调老师组织学生听两首音调差异明显的歌曲片段杨洪基滚滚长江东逝水和云朵云朵,获得直观感受。再组织听钢琴音阶1 2 3 4 5 6 7 ,引导学生将听到声音和已有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得出听到的这些声音共性是“高低的不同”,老师提出:物理学中,将声音的高低不同,用“音调”来描述。 学生活动:用乐器发出不同音调的

5、声音,并在发出不同音调声音时观察发声体的振动情况有什么不同。老师巡视并指导。 老师组织学生分享体验到的成果 老师提出:物理学中将“振动快慢”用“频率”来描述,讲授“频率”的定义和单位老师指出:我们人类并不是所有频率的音调都能听到。组织学生阅读教材第33页后两段和第34页“小资料”部分,知道按照振动频率给声分类和我们人类听不到的声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从20Hz到20000Hz。其中20Hz是人类听觉的下限,20000Hz是人类听觉的上限。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作超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叫作次声波。有趣的是很多动物都有完善的发射和接收超声波的器官。例如蝙蝠,飞行中不断发出超声波

6、的脉冲,依靠昆虫身体的反射波来发现食物。海豚也有完善的“声呐”系统,使它能在浑浊的水中准确地确定远处小鱼的位置。介绍一些能发出次声波和接收超声波的其他例子。思考:振动会发出声音,为什么我们听不到蝴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却能听到讨厌的蚊子声?请同学们分组讨论。聆听思考。将直观感受和生活经验相结合,归纳总结出感受的共性。学生有目的的活动。学生总结出:音调的高低取决于振动的快慢,振动越快,音调越高学生进一步总结结论:振动频率越高,音调越高学生阅读并回答。学生回答:蝴蝶的翅膀一秒钟振动不超过10次,蚊子的翅膀一秒钟振动500600次。由于蝴蝶的翅膀振动的频率低于人耳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人耳便听不到蝴蝶

7、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而蚊子翅膀的振动频率在人耳的听频范围内。人耳就能听到蚊子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培养学生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过程。动手做,用耳听,仔细看,用心想让学生是活动中直接体验到音调高低与振动的快慢有关。训练和提升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培养阅读和获取有用的信息的能力。二、响度学生在回答完上一个问题后,老师肯定后,引导同学们鼓掌祝贺,由此引入第二个问题:“么用力鼓掌比轻轻拍手发出的声音大?” 教师演示用小擦发出大小不同的声音,引导学生思考,生活的中的“声音大”就是指声音“响亮”、“强弱”。老师指出:物理学中把声音的强弱用“响度”来描述学生活动:用乐器发出不同响度的声音,并在发出不同响度声音时观

8、察发声体的振动情况有什么不同。老师巡视并指导。老师组织学生分享体验到的成果 老师提示:从接收者的角度来看,听到声音的响度还与距发声体的距离有关。学生根据已有经验,体验“声音大”的感受,用生活语言将感受表达出来。进行实验。学生总结出:响度的大小取决于振动的幅度,振幅越大,响度越高。学生小组到讲台展示用小鼓探究响度与振幅大小的关系学习体会转换法在研究物理问题中的应用。三、音色老师和学生活动:“请大家闭上眼睛,没有老师的指令,无论发生什么都不要睁开眼”老师让任意一个同学(最好最后一排)朗读一小段文字,让前排某同学来判断。 老师指出:物理学中,把不同的物体发出的声音具有不同的特色叫音色。总结:我们之所

9、以能听出熟悉的人,熟悉的乐器的声音,是因为不同的人,不同的乐器发出的声音音色不同。体验不同的发声体发出声音的特色不同增强趣味性。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学生回答或与同学们进行交流,老师恰当总结。梳理本节课知识内容,把所学到的知识与老师同学交流,最后总结出本节课的知识点。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记忆。课堂练习从“音调、响度、音色”的角度评价蚊子和黄牛的声音。最后在下课时,学生喊“老师再见”时,老师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响度和音调(男生整体音调低,女生整体音调高)道别。学生先独立思考,再交流讨论明确音调和响度的区别,明确声音各有特色布置作业1. 以小组为单位制作水瓶琴,并能指出分别用敲击和吹奏瓶口的方式演奏时的音阶。2. 以小组为单位了解“科学世界”中各类乐器的使用,着重学习如何控制音调和响度,准备下节课相互交流展示。小组合作动手制作,合作探究让学生在自主动手小组合作中运用“声音的特性”知识,学以致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