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的构成》课堂反思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62365068 上传时间:2023-04-01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原子的构成》课堂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原子的构成》课堂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原子的构成》课堂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原子的构成》课堂反思(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原子的构成课堂反思 对于学生的未来,现在所学的知识很多会忘记,但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思维方法能在未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解决陌生的问题。课堂学习的时间是有限的,如何在掌握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最大限度的提升学生思维能力呢? 首先,我们要对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进行准确的调查。在学生正式上课前,学生有很多方式了解,乃至掌握你所要教的知识。 1 课前调查充分了解学生,课堂教学有针对性设计 以原子的构成这节研究课的教学设计为例,我设计了这样的问卷: 原子是( ) A. 实心的 B. 空心的 原子还能继续再分吗?如果还能分,还能分出什么? 答:在以下问题后注明答案的来源: A. 课外读物 B.

2、 小学学的 C. 自己预习化学课本 D. 课外辅导班提前学的 E. 蒙的或编的 F. 其他来源,请明确指出如电视、广播、家长等 前期调查 07 届 1 班的学生共 50人,有 2/3 的学生能够准确说出原子的结构,其中有 1/3 的学生在课外辅导班学到的,另外 1/3 的学生是通过阅读课外读物和预习课本,特别是有 3 人能准确的说出质子和中子的结构。 1/3 的学生不知道原子的构成,或掌握的不准确。因此,本设计针对 1 班学生,应该让学生在思维上有所提升。 在作研究课的时候,当我问学生“原子是否可以进一步再分”的问题时,我请化学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回答时,学生把本节课要学的主干知识已经回答的比较

3、清楚了。听课的老师为我捏了一把汗,学生都已经知道了,老师这节课还有什么可教的?这时才是我最得意的地方,我已经很清楚学生对于知识掌握的情况,因此很从容的表扬了学生的自学的主动精神,并定下我课的基调,本课以知识为载体,学生体验研究认识微观世界的一种常规方法模型研究法。 2 教学目标挖掘逐渐深入,学生思维得到锻炼。 以 3-2 原子的构成为例,看一下我目标的挖掘: 首先根据课标和教材知识技能目标: 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 了解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简单介绍模型的发展史,学生被动接受,没有对原子模型的

4、建立的过程进行思考。对于建立模型的研究方法是人类历史认识微观世界的重要方法。 在本课中设计到三个模型 如何能够在现有的知识基础上,发掘出能够激发学生深层思维的目标呢? 经过集体备课和专家的指点,我对概括和应用层次目标思考时与本课的载体产生了交叉点,本课提出了“ 假说实验模型实验验证 ”,每一种模型的提出都是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即“从特殊规律中总结一般规律,并应用于学习之中”,我们可以通过前期提出的模型(道尔顿模型和汤姆生模型)建立“ 假说实验模型实验验证 ”这样微观世界的研究方法,然后再去引导学生提出新的模型,验证新模型是否成立,即“用理解的基本知识(含概念、技能等)生成新的基础知识与技能”,

5、 这就是对微观模型研究方法的应用。 重点在于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分析,帮助学生建立对看不见的原子结构认知的基本方法。 于是设定了过程方法目标: 了解原子结构模型的发展历程,体验模型方法在微观世界研究中的作用 通过粒子散射实验,体验假说、实验、模型、实验验证等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过程方法目标设定后,感觉世界观的目标很自然地落实了,学生通过实验分析思考得到结论原子是可分的。三个原子模型的提出是随着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最后告诉学生我们现在课本上的提出的原子结构并不能解释好所有关原子的所有的问题,给学生更大的想像思维空间。 由此设定本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体会到世界的物质性、物质的可分性的辩证唯

6、物主义观点 体会人们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是不断深入的 体会科学实验和科学探究在科学发展历程中的重要作用。 3 精细设计问题链,台阶不够资料补,“问题资料”适合微观探究 复习原子定义导入 原子的定义是什么? 定义去掉“在化学变化中”行不行? “摩擦起电”设问,引发学生思考 原子带电吗? 不带电的原子经过摩擦后,怎么会产生两种不同电性的电荷呢? 这与原子的结构有什么关系呢? 电子的发现,揭示原子可分 真空管中的粒子流是原子吗? 资料:带电的粒子流,在磁场中会发生偏转,不同的电荷偏转的方向不同。 资料:粒子的质量越小偏转的角度越大。 粒子流带负电 推论 2 :该粒子的质量比原子小得多 结论:该粒子是 确

7、认了电子的存在,有什么意义? 初步感知原子结构 知道了原子可再分,根据电子的性质猜想原子结构?画出你猜想的模型 游戏:感知看不见的事物 如何证明我们看不到的结构呢? 探究原子核的存在 观察现象: 大部分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 一小部分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路径 极少数粒子被反弹回来 请根据上述现象,试分析哪种原子模型符合,并说明理由。 激发学生思考设问 同学们认为我们现在提出的原子模型就完美了吗?能不能用这个模型解释所有实验? 反思以上问题链的设计,首先设计出思路大框架,根据框架提出问题,再根据学生实际增加需要铺垫的资料或分解为小问题。然后再设计对学生进行评估的问题或活动,让我的教学设计变得非常顺畅。 4 概念教学本枯燥,形式变换激兴趣。 原子结构照图讲解并无太大兴趣,学生基本相当于“照相机”,翻拍原子的构成,而当学生进入历史的角色的时候,也就真正进入人类思维发展的逻辑进程。变换形式让学生感受到真实的情境,演示实验、讨论、画图、动作演练、自制教具、图示片、视频片等等,多方位、多角度、多形式的融合交错使得原本抽象枯燥、深奥莫测的微观世界,却活生生的、实实在在的展现在学生的面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