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岁孩子入园第一个月.doc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62363465 上传时间:2023-09-2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3岁孩子入园第一个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3岁孩子入园第一个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3岁孩子入园第一个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3岁孩子入园第一个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3岁孩子入园第一个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3岁孩子入园第一个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3岁孩子入园第一个月.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3岁孩子入园第一个月教师如何稳定情绪和建立集体生活秩序新生入园来了,第一个哭声启动了家园各方的心理预案,也拉开了孩子独立适应集体生活的序幕。我们很镇定,镇定来自于信心,信心来自于正确理念指导下的预定计划和各种备案。于是,我们从容应对各种压力、慌乱和动摇,周旋于孩子和家长之间;终于,孩子和家长向我们越走越近。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新纲要理念指引下的实践,是一场“情绪焦虑”和“反情绪焦虑”的战争,也是“依恋”的争夺战。一周后,我们的胜利“初见端倪”,一月后,我们大获全胜。敢问“秘笈”是什么?且由以下三条综合作用的结果。一、对老师(也包括保育员),要当天交流和反思,调整方案,保持教育一致性。

2、我们提前一周开学,主要是增加保教人员:趁其他班级还没有开学,再抽调一教一保来托班帮忙。开学的前一天,我们布置好环境,五个人坐下来,由我(有经验的老教师)牵头,开了一个非正式的会议,商讨制定了一个“中心”和“几要”“几不要”方针。一个“中心”即最大限度地用(游戏)活动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缓解焦虑,逐步投入到(游戏)活动中来。“几要”即要保持微笑,要团结协作,要实行一致性教育。“几不要”指不要怕孩子哭闹,了解孩子因焦虑而哭闹是正常的,适时地哭也是孩子宣泄情绪的方式。不要长时间抱孩子,应及时引导孩子参加活动。不要被孩子牵着鼻子走:面对孩子 合理要求,应该满足,面对孩子不利于适应的要求,应该微笑而坚定

3、地转移其注意力。如,孩子哭着“要去大门口找妈妈”,显然不能迁就,可以耐心告诉孩子,“老师知道了,别着急,咱们先烧好香香的菜(夸张地表情),再给妈妈打电话吧”。进而吸引孩子玩娃娃家。方针犹如定心丸,保教人员在实行教育的一致性上把握了方向。方针也因情况变化不断地被调整、被解释和被补充。每天当最后一个孩子被接走后,(家长接得比较早),我们会高兴地回顾一些有趣的事情,哪怕是孩子某一句可爱的话,都会成为我们细细回味的题材。然而也要对处于萌芽状况的事情作警示。比如,某个孩子“粘牢”某位老师或者保育员,而排斥其他人,这里就有一种微妙的倾向:如果就此发展,该孩子对该保教人员的“依恋”和对其他人的“排斥”会与日

4、俱增;而保教人员之间对待孩子的态度也会发生微妙的变化:该保教人员在潜意识里会更多地关注该孩子,甚至宠爱他(她)而不知。而其他保教人员也会在潜意识里避开该孩子(因为曾几次遭拒绝),认为这孩子亲他人而远自己。长此以往,该孩子的焦虑依然如初。孩子的这种“粘”人情绪也极有可能影响家长对保教人员的不同态度,可能进而影响保教人员之间的不和,最终导致教育合力作用的丧失。所以,当事情还处在萌芽状况时,就该提出应对策略,及时调整。要让每一个保教人员都深深理解:孩子产生焦虑的根本原因是对亲人的依恋。我们要设法让孩子将这种“依恋”转移到幼儿园、班级的活动中,它包括玩具物品、游戏活动、同伴和保教人员以及由此构成的环境

5、和生活。这样才能真正让孩子情绪稳定,愉快而自主地生活在有序的集体中。二、对孩子,要稳定情绪和建立集体生活秩序,双管齐下。孩子是我们工作的中心,自然这一块是“三大秘笈”之根本。我们的目标是“稳定和有序”,因此,稳定情绪和建立集体生活秩序,双管齐下。事情是同时进行的,为了叙述方便,把他们分开来小结。(一)用游戏(活动)来吸引一切可以吸引的孩子,稳定情绪,改变哭一个抱一个的做法。我们计算过:如果有一半孩子哭(约12),那么3个保教人员,每人算她抱(带)3个孩子,那么总共能管住9个孩子;可是剩下的孩子怎么办?况且抱真的有用吗?毋庸置疑,仅用“哭一个抱一个的做法”显然行不通。作为此时的教师,如果着眼点在

6、哭的孩子上,那么,行为上会被哭的孩子所左右,即被哭的孩子牵着鼻子走,而且教师的心情往往会又差又乱;事实上,教师必须冷静地告诉自己“孩子哭是正常的行为”,快速跳出“救哭”的思维,把视点放在“不哭”的孩子身上将不哭的孩子简单组织起来,开展新颖有趣的游戏(活动)。此时,教师可以运用专业技能知识,大显身手。当一部分孩子沉浸在游戏的愉快氛围中时,你会惊喜地发现,又多了几双眼睛在注视你,注视你的游戏活动,而哭声在轻下来。而正是这样几个眼神会给教师莫大的鼓舞它是教师激情的“点燃剂”,它证明了方才所用策略的正确而将产生更大的信心。(笔者尝过这样的“甜头”,感觉整个人立马有了劲儿。而教师的这种“有劲”又能感染孩

7、子,吸引孩子,真是相得益障啊!)当然,也碰到过个别闹得特别凶的孩子,根本不理你那一套,那就请配班适当带出户外,缓解哭闹。这样的孩子因为个体的原因,也许需要很长的适应期,教师要作好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我们也预备了具体策略:1、新玩具介绍法布置一新的活动室,自然玩具是很丰富的。细细分析这些玩具,有的是高结构的,外观诱人,操作简单。比如,一些拖拉玩具、“汽车”、“动物”,孩子很容易喜欢上它们,可是因为它们的在玩法上可变性差,因此一段时间后,孩子很容易厌弃。而有一些低级构玩具,比如,插塑、木头积木等,操作简单,可变性强,可以深入地玩,留给孩子的玩法空间很大。刚入园时,孩子往往会自主选择高结构玩具玩

8、;因此,教师介绍演示时,最好选择一些低结构玩具,向孩子演示玩法,让孩子了解基本的玩法,由浅入深,培养孩子的兴趣和成功的体验。这里向大家推荐一种孩子兴趣很浓的玩具木头积木。这种玩具安全、健康、百变,孩子玩起来很容易获得成功的体验:操作能力强的孩子,可以运用七八块积木,搭出很高的房子;能力弱一些的孩子也能用两块积木搭一间小木屋或一棵小树;无论“房子”大小,教师从孩子个体能力水平纵向评价,孩子都能获得肯定和鼓励。当“房子”倒塌时发出的撞击声,也会引得孩子哈哈大笑。这种“破坏”而得的快感会让孩子获得放松和自在,也多少扫除一些因焦虑带来的压抑。因此,木头积木很受托班孩子喜爱的。向孩子介绍新玩具(有的孩子

9、可能家里也玩过,不过并不影响在园玩的兴趣),犹如向孩子介绍朋友,更让孩子觉得有趣而可以亲近。2、家庭生活模拟法。家庭生活是2-3岁孩子最熟悉的活动,因此,把家庭生活经验引入游戏活动中,运用熟悉的方式去应对陌生的环境,孩子的“自我”也许会表现地更多些,那么与陌生的环境会更融洽些。比如,将娃娃家的一些材料(锅碗瓢盆灶以及娃娃等)搬过来,进行情景剧表演,主题如“烧菜吃(喂)饭”、“穿衣梳洗”、“做客来客”、“清洁扫除”、“生日庆祝”、“购物”、“坐车、开车”、“旅游”等。孩子们很容易淡化想亲人的情绪,投身到主题情景中去。3、小动物客串法。小动物是孩子们情有独钟的形象,因此,利用毛绒玩具或动物布偶或图

10、片,来导入一些活动,往往很能吸引孩子们的眼球。比如,点名的时候,教师出示“小动物”并以小动物的口吻表达想法,“看看今天来了哪些小朋友”,见一个与其握个手或抱一抱以示友好。又如,因为家长常常会打电话询问孩子的情况,所以常有手机铃声响起,有些孩子对此很敏感,以为自己的父母来电话了而伤心。因此,我们会把电话转到一些动物身上,说是某某动物要过来看我们;某某动物碰到困难了请求帮助等,以至于后来手机铃声响起,孩子们都说是“大灰狼要电话了”。4、言语表情夸张法,表现手法拟人化。托班孩子语言理解力相对有限,因此教师在语言表达上,语句尽量简短,用词尽量浅显,语速要放慢些,意思尽量说得细致,接近托班孩子的理解力。

11、而表情上可以夸张些,对比上反差要更明显。如,“笑得爽朗”、“哭得伤心”等,用表情辅助语言交流,让孩子透过教师表情直观地理解语言无法表达的东西。此外,教师采用的组织方式可以适时运用拟人化手法。比如,午睡时请孩子安静安心地睡觉。教师对孩子们说,“眼睛睡觉了,手睡觉了,脚睡觉了,嘴巴也睡觉了。大家都睡香香觉!”比如,玩具分类收拾时,事先给每种玩具找个固定的家,然后请孩子们把玩具“送回家”、“玩具要休息了”等等。拟人化的手法贴近孩子的生活经验,容易使孩子产生联想,并且有趣贴心,会让孩子倍感温馨。(二)建构班内小生活课程,培养孩子“大家在一起”的意识和交往策略;改变先稳定情绪后培养“班级常规”的做法。

12、首先我们作个比较:“一个孩子”玩玩具与“一群孩子在一起”玩玩具,情景是大不一样的:一个孩子时,想怎么玩就怎么玩。而“一群孩子在一起”玩,如果有三个孩子同时喜欢一辆汽车,怎么办?方案有二:A协调(指用语言去协商),B争抢(其实争抢也是一种协调,只是运用武力,方式粗暴,不利团结)。2-3岁的孩子自发的行为往往是争抢而不是协调,因而有时会导致比较严重的结果:即发生“挖人、咬人、打人”等攻击性行为。因此,教师需要引导孩子用“协调”的方式去解决冲突。那么这里产生的“协调的方式去解决冲突”便是“一群孩子在一起”的一条规则。也就是说,“有规则”是“一个孩子玩”与“一群孩子在一起玩”的最大区别。而这条规则又如

13、何向孩子们呈现呢?这就要考虑到孩子们的接受方式:直观、形象、浅显又能操作。于是我们把规则设计成教学活动方案:运用情景游戏让孩子了解我们“有许多小朋友在一起玩”。从老师的表情里了解到“打人、咬人大家不喜欢”;再用情景演示法引导孩子用语言协调,即“要用嘴巴说你玩了给我玩、我玩好了给你玩、我们一起玩!”孩子并不会很快理解这些话,但是,用多了说多了,加之教师的用评价来制造“舆论 ”,孩子比较自然在该环境中接受了。类似的规则,在我们集体生活中产生了许多,因此,积累了许多的活动方案,我们暂且将之称做“生活小课程”。 用“生活小课程”建立集体生活秩序还需要保教人员(还包括家长)持久性、一贯性和一致性的教育行

14、为,并且辅以表扬、树榜样等有利于规则形成的评价做保障,引导孩子慢慢接受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我们的生活小课程内容是“见显渐生”的,主要有以下内容:生活活动类:1、吃饭:一手拿调羹,一手捧碗,自己吃,真能干;一口饭一口菜,汤汤不要倒饭2、自己睡;安安静静睡觉:动作提示:“嘘 ”,双手合掌放于耳边。 “眼睛睡觉了,嘴巴睡觉了,小手睡觉了,小脚睡觉了,小被子肚子上盖好了。”3、先小便,再洗手。小便洗手再喝水。洗好小手开小花:小蝴蝶、小蜜蜂来闻花了。4、(脱下的)鞋子并并拢。5、脱裤子:小裤子,滑滑梯,滑到小屁股,滑到小膝盖,骨碌碌抓住裤脚滑出来!6、折裤子:头碰头,脚碰脚,再把腰来弯一弯。7、开水打

15、半杯:先打冷水(蓝色),再打热水(红色)。行为习惯类:1、认小动物标志:3个半天的亲子游戏的重要任务;开学前的小动物对照表公示2、小铃:我的小铃响起来,我的小手拍起来,我的小铃响起来,我的小手拍起来;我的小铃叮叮叮,我的小手拍拍拍,我的小铃叮叮叮,我的小手拍拍拍;1、2、3。3、小脚、小手、小眼睛:小脚,并并拢,小手,放放好,小眼睛,看老师。(下划线部分由孩子说)4、拉小火车:两只小手拉拉好,小眼睛看前面;检查;5盏灯亮了:1、2、3、4、5,出发喽!5、望远镜:望远镜,拿起来,看到某某了,看到某某了。6、整理玩具:每个人有自己的家,玩具也有自己的家,把玩具送回家。7、玩具收好坐下来:先是老师

16、说,慢慢地,孩子们相互说,形成共识。8、“嘘”,轻轻地说话。9、问早、再见;谢谢。10、轻轻走路,不要跑。11、餐后阅读:擦好嘴巴淑好口,我们来看小图书。12、好助手:木头积木,以其低结构符合和赢得孩子即获成功和百变的心理。语言交往类:1、交往语言,争执:“你玩好了给我玩!”“我玩好了给你玩!”“我们一起玩!”“我们交换一下,好吗?”2、交换图书:首先问对方“你看好了吗?”如果没有看好,等他看好再交换。粗看生活小课程以为是吃喝拉撒的事情。也的确是,但又不全是。应该说是个人适应和集体生活规则的见显渐生,让个人更好的在集体中获得快乐,让集体更和谐地更大效率为个人提供自由快乐成长的空间。三、对家长,进行心理疏导和看监控(录象)及反馈在园情况,多种方式释缓担忧有人说,“入园焦虑不仅指得是孩子,也包括家长。”这话不假。镜头: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