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资本主义在欧洲的扩张.doc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62362800 上传时间:2022-09-0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课 资本主义在欧洲的扩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第1课 资本主义在欧洲的扩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第1课 资本主义在欧洲的扩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第1课 资本主义在欧洲的扩张.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第1课 资本主义在欧洲的扩张.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1课 资本主义在欧洲的扩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课 资本主义在欧洲的扩张.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课 资本主义在欧洲的扩张教参2004-12-29作者(来源):暂无 第1课 资本主义在欧洲的扩张一、 教学目标英美法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成功后,资本主义在欧美得到初步发展。1848年欧洲革命再次打击了欧洲封建势力,革命后,资本主义在欧洲迅速成长。德国的封建割据状态和俄国的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两国资本主义的发展。1861年俄国实行了农奴制改革,1871年德国通过自上而下的王朝战争实现了德国的统一。俄、德两国的变化,标志着资本主义成功地在欧洲实行了进一步扩张。1 知识与技能通过概括本课的内容,了解和掌握俄国农奴制改革以及德国统一的历史背景、历史过程及所产生的后果。2 能力与方法教师指导学生对俄国农奴制改

2、革以及德国统一进行比较,从而找出两者的共同点,即都由封建王朝通过自上而下的改革或者改良的手段,来推动资本主义的发展。如果有可能,还可以让学生回顾英美法革命,并把英美法与俄德作进一步比较,看出资产阶级的革命性随着时间的延伸而在逐渐衰退。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俄国农奴制改革以及德国统一的原因的分析,使学生知道资本主义一定要代替封建社会,这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也是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二、 教材分析英美法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成功后,资本主义在欧美得到初步发展。1848年欧洲革命再次打击了欧洲封建势力,革命后,资本主义在欧洲迅速成长。然而,德国的封建割据状态和俄国的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两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3、。在俄国,一方面是资本主义因素得到一定发展,另一方面是落后的农奴制仍在顽固发挥作用。这对矛盾的激化,引发俄国的两次改革:彼得改革和1861年农奴制改革。两次改革的性质不同。彼得改革是向西方学习,而1861年农奴制改革则使俄国从封建社会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德国的情况与俄国不同。资本主义在德国的发展的主要障碍是封建割据。国家的四分五裂状态和各自为政的邦国和自由市,使国内的统一市场难以形成,而资本主义经济也难以发展。如何实现国家的统一?一条是“自下而上”的革命道路, 即发动人民群众,使用革命的手段,推翻封建势力;另一条道路是“自上而下”的改良道路,即通过封建王朝发动的战争,来实现国家的统一。1862

4、年俾斯麦出任普鲁士首相,实现“铁血政策”,并通过“自上而下”的道路,发动了大规模的战争,先后击败了丹麦、奥地利和法国,完成了德国的统一。尽管俄国和德国在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上所遇到的矛盾不同,但是两国解决矛盾的办法都是“自上而下”的改良道路。通过农奴制改革和德国的统一,两国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然而,由于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对两国以后的政治、经济发展带来负面影响。三、 资料库1) 历史事实简介彼得一世改革彼得继位之初,俄国经济十分落后,与西欧国家的发展水平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为改变落后,追赶西方强国,彼得决定学习西方。16971698年,彼得化名彼德米哈伊洛夫,以下士身份随同俄国考察团赴西欧

5、各国考察。彼得身高超过2米,精力充沛。他认为只有考察先进的西欧国家,才能学习它们的长处。他先后考察了瑞典、普鲁士荷兰和英国,不但调研其政治制度,还参观其工厂、议会和学校,甚至在阿姆斯特丹的造船厂当了四个月的学徒。回国后,他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在军事上,彼得以欧洲方式建立俄国军队,他解散了原先非正规的军队,实行强制的征兵制度。他在位先后征兵53次,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支包括20万陆军和2.8万海军的正规军。这支军队配有统一的武器装备和服装,并根据统一的条令进行训练。为了培养军官,一方面派贵族子弟赴西欧国家学习,另一方面在国内建立军官学校。此外,他还兴办军火工业。经过改革,俄国军队成为欧洲最强的军

6、队之一。在行政管理上,他对原先的国家行政管理机构进行全面改革。那些效率低下、保守无能的机构被撤消,中央政府的11个委员会取代了以前的50个机构,从地方到中央建立了一套统一的行政管理体系,全国的大权掌握在彼得手中。对于官员的任用,彼得打破了按门第选拔的传统,任人以才能为标准。他任命的第一位检察长雅古任斯基小时是猪倌,而陆军元帅缅希科夫曾经在莫斯科大街上卖过包子。在经济上,彼得学习西方,大力发展工业,同时也努力推进商业。他开凿运河,修建公路,建立通商口岸,统一全国的度量衡制度。他十分重视文化教育,开设了各类学校,诸如工程技术学校、造船学校等。他还创建了博物馆、剧院和图书馆。值得一提的是,他出版了俄

7、国第一份报纸新闻报,并亲自任主编。为了引入西方的礼仪,他甚至采用强迫手段,迫使俄国贵族接受。有一时期在宫廷里规定说法语,芭蕾舞也在此时引入俄国。彼得的改革,主要是引进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方法,以增强国力。一方面,改革使俄国的欧化达到高潮,促进了俄国现代化的进程,俄国开始向欧洲强国迈进。另一方面,改革没有触动俄国的封建制度和农奴制度。经济现代化和政治封建化的矛盾贯穿于改革的全过程,(比如,彼得迷恋英国的造船技术,却对英国的议会政治毫无兴趣;他狂热建立工厂,却不用雇佣工人,反而大量使用农奴。)对俄国以后的历史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农奴制危机19世纪上半叶,俄国的资本主义因素得到较快发展(比如,手

8、工工场的数量增加,蒸汽机的使用,30年代去又大量进口机器,50年代俄国形成自己的机器制造业),因此与农奴制的矛盾更加尖锐。资本主义需要不断增加的自由劳动力,但是农奴却被束缚在土地上,没有人身自由;农奴即便进厂当了工人,但仍有可能随时被地主召回;资本主义需要广阔的市场,但农奴受到残酷的剥削,购买力低下。矛盾的激化表现为:第一, 农民为反抗农奴制的起义此起彼伏。18261861年,此类起义达1186次,其中18581860年就高达300次。农民们拒绝服劳役,拒绝交纳赋税,甚至杀死地主。第二, 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反对农奴制的斗争。在反对农奴制的斗争中,出现了一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其代表人物是赫尔岑

9、、别林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和杜勃罗留波夫。他们站在资产阶级立场上,通过出版刊物、发表文章等办法,宣传自由、平等和博爱,宣扬资产阶级人道主义,鼓吹废除农奴制,推翻沙皇专制制度,建立民主共和国。第三, 克里米亚战争的惨败。俄国与欧洲列强为争夺土耳其而发生战争,战争对双方而言,都是非主义的。战争充分暴露了农奴制的腐朽性。俄国以失败告终。1856年,双方在巴黎签订和约。俄国失去了在黑海保有舰队的权利;并拆去黑海沿岸的要塞,宣布黑海及海峡中立,对各国商船开放,等。巴黎和约是对沙俄的沉重打击,沙皇政府原来企图用对外战争来转移国内人民的视线,挽救农奴制度,结果适得其反,战争的失败不但使沙皇政府丢尽了面子,而

10、且使国内矛盾更趋激化。赫尔岑赫尔岑(18121870),俄国著名的思想家和作家。出身贵族家庭,从小受革命思想影响,立志废除农奴制度。沙皇政府认为他是个危险人物,因而两度判处流放。在流亡欧洲期间,他亲眼目睹了1848年欧洲革命。1853年他建立“自由俄国印刷厂,以后又创办了北极星(1855年)和钟声(1857年)杂志。他在杂志上猛烈抨击农奴制度,但是由于忽视了人民的力量,他一度对沙皇抱有幻想,甚至写信恳求他解放农奴。但是,事实教育了他,使他转变立场,放弃幻想。别林斯基别林斯基(18111848),出身于平民知识分子家庭。他不满农奴制度,早在大学学习期间,就写剧本批判农奴制度,结果遭到开除。如何废

11、除农奴制?他曾经计划通过教育使人们认识到农奴制的罪恶,从而自觉抛弃农奴制。然而,实践教育了他,使他放弃了这种幻想。1847年,他在给果戈里的信中,揭露了农奴制的罪恶,并号召人们起来推翻沙皇专制统治。他的大声疾呼,引起了很大的反响,有力推动了反对农奴制的斗争。车尔尼雪夫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18281889),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18岁进彼得堡大学哲学系学习。毕业后当过中学教师和杂志撰稿人。1862年被捕入狱。狱中一年写出力作怎么办?之后他又两次遭到流放,在西伯利亚度过20年的苦难岁月。他认为,要废除农奴制,就必须消灭沙皇专制制度。而要达到这个目的,也必须运用革命的手段。企图用和平手段解放人民的

12、想法是不切实际的,根本没有可能性。他提出,俄国必须进行农民革命,推翻专制统治,把土地分给农民。杜勃罗留波夫杜勃罗留波夫(18361861),车尔尼雪夫斯基战友,他毫不留情地批判农奴制,批评沙皇专制统治,号召人民用革命手段实现自己的目的。亚历山大二世亚历山大二世(18181881),尼古拉一时长子,即位后面临克里米亚战争失败和农民革命高涨的形势,被迫实行农奴制改革。改革保护了地主的利益,客观上也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在位期间,残酷镇压国内的革命运动,积极实行对外扩张。1881年被刺杀。农奴制改革俄历1861年2月19日(公历3月3日),亚历山大二世批准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该法令规定农民有人身自由

13、。地主不得买卖或者赠送农奴;农奴有权支配自己的财产、进行诉讼和从事工商业;土地仍归地主所有,农奴为获得人身自由和份地,必须交付高额赎金;在划分地界时,地主剥夺农民原种土地的1/52/5,并把坏地分给农民。为了管理改革后的农民,设置了由地主贵族控制的村社和乡组织,并建立监督农民的连环保制度。由上可见,农奴制改革维护了地主利益,保留了大量的农奴制残余,但也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一些条件。在德国统一问题上,各种政治势力的意见不一在德国统一问题上,各邦的看法也不一致。由于奥地利和普鲁士是最强大的二个邦,因此这二个邦的统治阶级都力图把德意志其他各邦纳入自己的控制之下。主张由奥地利皇室领导,建立包括奥地利在

14、内的统一的君主国家,叫做“大德意志方案”;主张由普鲁士领导,建立一个不包括奥地利的统一国家,叫做“小德意志方案”。俾斯麦俾斯麦(18151898),出身在一个世代容克家庭。先后在格丁根大学和柏林大学学习法律。大学毕业后在军队服役,后回家管理庄园。用传统的方式管理农业,已经入不敷出。俾斯麦原来分得家产20万台勒(德国旧货币名词,1台勒约为2马克),后来竟负债9万台勒。在这种形势下,他改用资本主义的经营方式,才使情况有所改变。俾斯麦主张以普鲁士为中心,武力统一德国。为此,他到处宣传自己的主张。他认为德国的分裂是一种病,必须用火和刀来医治;他支持“小德意志方案”,宣称应该向奥地利开战,把德国统一在普

15、鲁士领导之下。俾斯麦就任普鲁士首相后,立即提出了“铁血政策”,他从此也被称为“铁血宰相”。俾斯麦首先扩军备战,面对议院的反对,他坚持我行我素。议院要求监督政府的财政开支,他置之不理;一些议员提出罢免他,他嗤之以鼻;议院否决了他的军事预算,他公然解散议会。他公开说:“我必须坚持采取违反宪法的行动。”“我们这里不是英国,我们这些大臣是国王的奴仆,而不是你们(指议会)的奴仆。”镇压了国内反对力量的反抗后,他开始矛头向外,准备用战争解决德国的统一问题。他首先拉拢奥地利,向丹麦开战。丹麦战败后,他又挑起普奥战争,把奥地利排斥出德意志。1870年,他利用西班牙王位继承问题上的矛盾,挑起普法战争,并最终统一

16、了德国。1871年1月18日,德意志帝国成立,俾斯麦任首相。德皇威廉二世继位后,与俾斯麦产生了矛盾,迫使他辞职。1898年去世。对丹麦的战争发生于1864年。当时,丹麦王国在其本土之外还占领着石勒苏益格和荷尔斯泰因两个公国。其中,荷尔斯泰因的居民主要是日尔曼人,所以加入德意志邦联;而石勒苏益格公国的居民除了日尔曼人外,还有大量的丹麦人,因此没有参加德意志邦联。丹麦国王一直企图把这二个公国并入本国版图。1863年颁布的丹麦新宪法规定把两国归入丹麦领土。此举在德国引起强烈反对,俾斯麦乘机挑起对丹麦的战争。1864年2月开战,丹麦很快战败。根据当年10月签定的维也纳和约,普鲁士占有石勒苏益格,奥地利则得到了荷尔斯泰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