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社会实践论文-服装产业链的整合探究——以北京市为例.doc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62362166 上传时间:2023-11-28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2.2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暑期社会实践论文-服装产业链的整合探究——以北京市为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暑期社会实践论文-服装产业链的整合探究——以北京市为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暑期社会实践论文-服装产业链的整合探究——以北京市为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暑期社会实践论文-服装产业链的整合探究——以北京市为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暑期社会实践论文-服装产业链的整合探究——以北京市为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暑期社会实践论文-服装产业链的整合探究——以北京市为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暑期社会实践论文-服装产业链的整合探究——以北京市为例.doc(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海南热带海洋学院 体育与休闲学院(系)2016年暑期社会实践论文(报告)海南热带海洋学院暑期社会实践论文(调查报告) 题 目: 服装产业链的整合探究 以北京市为例 作 者: 刘志勇 学 号: 15259033 院 别: 体育与休闲学院 班 级: 社体(1)班 指导老师: XXX 2016年 8 月 20 日摘 要世界五大“时装之都”巴黎、米兰、伦敦、纽约、东京,都是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服装业是促进城市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产业。北京作为首都,不仅是政治、文化和国际交往的中心,而且是具有旅游、交通、教育等多功能的特大城市,具有发展时尚服装产业的独特优势和示范作用。北京具备较好的服装

2、产业基础和市场优势, 有高校云集的智力资源优势, 有政府的政策支持和奥运带来的机遇。要将北京建成世界时装之都, 关键在于如何将这些优势真正有效地转化为北京服装产业链的竞争优势。 本文对北京服装产业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在此基础上, 对北京服装产业链的整合方案提出了建议。关键词:服装产业链; 整合; 竞争优势; 时装之都12目录1.北京服装产业链的现状31.1产业链的概念31.2服装产业的特点41.3服装产业的规模51.3.1主要经济指标51.3.2同行业的比较61.3.3产品结构62.北京服装产业链的优劣势探究72.1优势72.1.1具有市场优势72.1.2具有人文资源72.1.3

3、具有产业基础72.2劣势82.2.1产业总量明显不足,市场渠道不畅。82.2.2资源缺乏整合,未在产业中形成人才、技术优势。92.2.3时尚氛围引导不够。92.2.4品牌效应亟待加强。93. 北京服装产业链的整合策略93.1在产业集群中提升服装工业园区的竞争能力93.2北京服装产业链的动态平衡策略103.2.1服装企业自身竞争力的增强103.2.2服装同类企业的动态平衡102.2.3服装企业与上游企业间的动态平衡策略113.2.4服装产业链的细分策略113.2.5 市场资源的有效整合策略123.2.6 配套服务体系的资源整合策略12参考文献132004年11月,北京市政府与中国纺织工业协会联合

4、发布了发展北京时装产业, 建设时装之都规划纲要,规划提出: 北京将建成引导中国服装业发展的设计中心、信息发布中心、流行时尚展示中心、精品名品商贸中心、特色产业集群和产业链集成中心,这表明北京要在构建现代化大都市基本框架的同时,支持、鼓励时装产业的发展,建设文化先进、科技领先、引领时尚的国际时装之都(图1),上述目标为加快北京服装企业的发展、提升企业竞争力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为此, 本文对北京服装产业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对北京服装产业链的整合提出了解决方案。 图1 建设北京时装之都框架图1. 北京服装产业链的现状1.1产业链的概念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服装制造业包括制

5、衣业、制帽业、制鞋业。服装产业链的上游是纺织品制造业,产业下游直接是消费市场,见服装产业链图2:人造纤维业天然纤维加工业纤维工业家用纺织品产业用纺织品石化工业纺织专用设备消费市场纺织品制造业制衣业制鞋业制帽业服装业 图2 服装产业链图1.2服装产业的特点服装产业是“无污染、低能耗、低物耗”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吸纳了大量社会劳动力。如:2003年北京服装业规模以上企业就业人数为7.3万人,占全市工业比重的7%(纺织全行业就业人数占北京工业的12%)。2002年服装纺织行业每亿元固定资产投入能安排就业人数2611人,是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的2.9倍,医药制造业的3.5倍,食品饮料的3.8倍,电子及通信

6、设备制造业的4.1倍(见图3)。有效地发展服装产业可以缓解北京地域“两少一多”即“水少、地少、人多”的矛盾。 图31.3服装产业的规模1.3.1主要经济指标截止到2003年末,全市规模以上的服装企业245家,从业人数7.3万人,销售收入55.1亿元(见表1)。根据北京市第二次全国基本单位普查资料,2001年末北京服装制造业企业总数为1871家,从业人数14.8万人,其中规模以上企业仅占全行业企业总数的11%,89%的企业是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下的非国有企业,未在日常统计范围内。20012002年规模以上北京服装产业和纺织全行业的销售收入增长趋势基本持平,2003年销售收入同比增长近20%(见图

7、4)。表1 2002-2003年北京服装规模以上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单位:亿元,万人行业企业数从业人数工业总产值(现价)工业增加值销售收入利润总额服装业(2002)2277.0949.9415.4746.090.15服装业(2003)2457.2959.3255.07增速7.9%2.8%18.8%19.5%2002服装占全市纺织行业比例59.6%60.2%52.0%51.6%50.0%36.6%2002服装占全市工业比例5.0%6.6%1.6%1.8%1.4%0.1%2002服装占全国比例2.5%2.8%1.7%2.0%1.7%0.1%1.3.2同行业的比较从服装产量来比较,北京在全国所占比例也很

8、低(见表2)。表2 北京市服装主要产品产量在全国所占比例(单位:万件,%)服装产品名称北京市产量全国产量占全国比例总计11187比例877117比例1.28梭织服装839275.0245907352.341.83针织服装275524.6340907646.640.67羽绒服装400.36896810.220.451.3.3产品结构北京服装制造业的产品分为纺织服装、皮衣、羽绒服及帽、鞋和其它共6类。2002年按销售收入计算纺织类服装占到87%(44.02亿元)、皮衣4%(1.81亿元)、羽绒1%(0.42亿元,见图5)。2. 北京服装产业链的优劣势探究2.1优势2.1.1具有市场优势(1)已成为

9、重要的服装商贸中心。北京的服装销售渠道具有独特优势,形成了一批包括中高档服装商场、专卖店和超市在内的服装零售体系;一批具有相当规模的大型服装批发市场,已成为北方地区重要的服装集散地;现代物流基地也正在规划建设中。 (2)对周边地区有较强的辐射和示范作用。服装消费市场影响因素有四个方面:品牌偏好、收入、年龄、区域和气候因素。2003年北京人均国内生产总值3819美元,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883元,经济水平、消费能力均居全国前列。特别是形成了由各界名人、外企职员、公司白领等高收入阶层构成的高消费群体,不仅拉动了北京的高档服装市场,而且对周边,尤其是东北、华北等地区的服装流行趋势有较强的辐射和

10、示范作用。(3)服装出口具有较大的增长空间。2002年北京海关统计北京企业服装出口7.19亿美元(折合人民币59.68亿元),占全市出口创汇总额的12%。2.1.2具有人文资源(1)丰富的人才资源。北京集中了大批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 特别是拥有全国顶尖级的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和唯一的服装学院等专业学府,是培育高级创作、设计人员和模特的人才基地。北京有服装设计人员约700人,工人技师约280人。同时在京的中国服装协会、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和中国服装信息中心等全国性机构,将服装界的各类专业人才汇集北京,具有人力资源丰富的突出优势。(2)深厚的文化资源。北京是凝聚中国五千年悠久文化的历史古都,积淀着包括

11、服装文化在内的具有民族特色的深厚文化。2.1.3具有产业基础(1)已有一定的产业规模。2003年末,全市规模以上的服装企业245家,总产值59亿元,出口交货值27亿元。(2)涌现出一批优势企业和知名品牌。近年来北京服装业以民营企业为龙头,凭借北京的院校资源和市场优势,在原有铜牛、顺美、雪莲等北京品牌进一步发展壮大的基础上,一批民营服装企业脱颖而出,如李宁、白领、滕氏、爱慕、婷美等已成为国内知名品牌,显示出明显的优势。目前年销售额过亿元的企业已有20多家。2.2劣势2.2.1产业总量明显不足,市场渠道不畅。目前北京服装业的有限总量与巨大的市场空间形成较大反差,缺少在全国市场上有影响力的品牌企业,

12、产业不配套及产业集中在价值链低端的问题(见图6),使北京服装在国内外市场占有率低。低 图6 服装产业链增值示意图设 计供 应采 购生 产加 工市 场展销 售品牌 文化 服 务价 值 创 造高北京服装产业发展重点的增值线目前国内服装业增值线研 发北京发展服装产业与外省市比较,优势在于市场、品牌、信息,因此要改变目前以生产加工为主的格局,形成“两头在内,中间在外”即价值链高端研发贸易在市中心,加工配套在郊区县的产业格局。2.2.2资源缺乏整合,未在产业中形成人才、技术优势。北京服装业与近年来发展迅速的信息业、会展业、出版业、模特业等相关产业未形成有机结合、互动发展的格局,缺乏对优势资源的有效整合。

13、城区是研发设计、贸易的集中地,但缺少知名设计师和国内外知名的时尚街。北京的服装纺织专业院校、研究院所的人才、技术资源未形成促进产业发展的优势。产业逐步向郊区集中,但政策支持、资金投入、基地建设等环境方面有差距,难以吸引国内外著名设计师,高端技术也难以应用。2.2.3时尚氛围引导不够。北京具有很好的文化时尚氛围,但是引导不够。上海借举办世博会之机全力打造世界时尚之都,并已推出了一系列举措。北京则在抓住机遇、营造氛围、引导市场、推动产业发展方面显得力度不足,行动迟缓。2.2.4品牌效应亟待加强。2002年全国服装销售收入百强企业中,北京仅有两家,且排名50位之后。这与北京具有的人文资源优势极不相称

14、。北京服装产业大企业集团少、总量小、竞争力弱,一方面是缺乏吸引国内外著名服装品牌企业进京,另一方面是对现有地区品牌企业的政策扶植力度不够。此外,环境差、成本高等也是品牌效应难以发挥的挚肘问题。3. 北京服装产业链的整合策略北京服装产业链整合的根本目标是使得服装行业各种资源得到最佳配置和有效运用, 实现服装行业的价值最大化, 提升服装行业整体竞争优势。北京服装产业的特点主要是服装文化、服装设计及服装商贸战略协同发展, 根据这一发展思路, 本文提出整合北京服装产业链, 提升产业链竞争优势的设想。3.1在产业集群中提升服装工业园区的竞争能力 为提升北京服装产业的竞争力, 根据北京市的产业政策和工业布局, 北京市政府在建设北京时装之都新闻发布会上提出了北京服装基地要以规模聚集、产业配套为重要特征, 在汇集一批规模相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