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预防和应对群众性事件的思考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62362027 上传时间:2023-11-10 格式:DOC 页数:38 大小: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预防和应对群众性事件的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关于预防和应对群众性事件的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关于预防和应对群众性事件的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关于预防和应对群众性事件的思考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关于预防和应对群众性事件的思考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预防和应对群众性事件的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预防和应对群众性事件的思考(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预防和应对群众性事件的思考 202年月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阶层的分化、利益格局的调整,新问题、新矛盾不断增多,群体性事件已经成为影响发展、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如何积极预防和正确处理群体性事件是对地方党政主要领导执政能力和水平的考验。根据近年来群体性事件增多的态势和特点,结合基层工作的实践,就预防和应对群体性事件进行了理性思考和较深分析,形成了一些初步认识。 一、统揽全局,未雨绸缪,增强预防和应对群体性事件的忧患意识 维护一方稳定,既是地方党政主要领导执政的第一责任,也是一个地方加快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近年来,地方群体性事件呈现出高发频发的态势,而且参与人数

2、多,行为方式激烈,造成的政治影响和破坏性很大,应对群体性事件成为地方党委、政府面临的重大课题。作为地方党政一把手,必须要充分认识预防和处臵突发群体性事件的重要性,绷紧预防发生群体性事件的这根弦,牢固树立维护社会稳定的大局意识、确保一方平安的责任意识和防范发生群体性事件的忧患意识,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警惕和防范群体性事件发生。要吸取已经发生 的群体性事件的教训,对照其产生的根源,采用倒查方法,从方方面面、各个层次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努力从宏观和微观、静态和动态、横向和纵向等方面准确把握社会稳定形势,对可能发生群体性事件的趋势进行研究、预测和判断,真正做到统揽全局,未雨绸缪,为预防和处理群体性事件

3、打好基础。具体来讲,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把握: 一是科学分析区域发展特征,做到全面把握。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有其鲜明的地域特征,既与一个地方的自然环境、区位特征、交通条件等自然性要素有密切的关系,又与区域经济发展的整体水平、产业门类、经济发展方式和市场发育度等社会性要素有紧密的关联。由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区域性、阶段性差异,群体性事件也呈现出与此相应的不同特点。作为地方党委的主要负责人,必须对区域发展的整体特征和阶段性特点有深刻的认识,对市(区、州)情有透彻的分析,对发展中可能遇到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有科学的判断,善于从全局看问题、做决策,善于全面把握发展的重点和难点、方式和方法、速度和质量,

4、有效地预防或化解群体性事件的诱因。 二是充分认识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做到重点把握。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有其偶然性,但其背后却体现着必然性。这种必然性就是这些事件大多发生在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上。无论是发达地区还是欠发达地区都有自身的薄弱环节,薄弱环节不同,群体性事件发生的原因、表现形式也就有所不同。 2作为地方党委主要负责人必须对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有清醒的认识。要从重大战略关系的处理上分析,整个经济社会发展中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的承受度是否相适应,哪一方面是薄弱环节。要从发展的方法上分析,是否做到了科学发展,是否存在经济与社会发展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区域之间、城乡之间

5、、社会行业之间是否存在差距过大的问题,最薄弱的方面是什么;要深入分析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个方面,从调研、决策、执行、反馈各个环节,从市、县、乡、村各个层级分析薄弱环节。在找准薄弱环节的基础上,未雨绸缪,及时采取措施,创造条件,着力加强薄弱环节,消除群体性事件发生的隐患。 三是准确掌握矛盾易发多变的领域和群体,做到科学把握。群体性事件是矛盾的集中和激烈表现形式。无论哪一类群体性事件都是矛盾积累的结果。因此,对矛盾易发多变领域和主要矛盾有准确的把握,对预防群体性事件至关重要。要分析在社会转型和利益格局的调整中,产生了哪些矛盾、激化了哪些矛盾,哪些矛盾没有得到有效解决,积累的矛盾是否达到了引发群

6、体性事件的临界点。要分析不同利益群体的特征,对工人、农民、教师、企业经营者、个体工商户、进城务工者等各个不同阶层、不同群体的利益满足程度、生活状况、权益保护情况进行深入分析,对弱势群体、特定阶段、特殊条件下利益有可能受到损害的群体重点予以关注,对投资者与劳动者、管 3理者与被管理者等构成矛盾对立的群体的利益协调性进行分析,尽可能化解矛盾。同时要注意群体性事件偶发性的特点,注意在矛盾多发领域和多发群体中做好理顺情绪、及时解决具体问题等方面的工作,把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的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 四是深刻理解历史文化传统,做到理性把握。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里的“水土”不仅是指自然环境,更重要的是一个地方

7、的文化传统。一个地方的群体行为都有一定渊源,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原因,表现形式、解决方式不仅与矛盾本身有关,而且与群体的思维方式和行为特征有关,而历史文化传统是影响和塑造一个地方群体行为的重要因素。作为地方党政一把手,必须要充分了解一个地方的地域条件、历史传统、文化底蕴、民族宗教、民俗民风等,研究这些元素对社会群体的思想意识、个性特征的养成所产生的作用,同时要研究群众的法制观念、价值观念和心理因素,从而理性地把握一个地方社会群体对待事物、解决问题的行为方式。做到既能够在群体性事件发生前理性把握、防患于未然,又能在事件发生后因势利导、对症下药,采取有效的措施予以平息或化解。 二、高度负责,果断决策,

8、妥善处理群体性事件突发群体性事件,不确定因素多,处臵难度较大。作为地方党政主要领导,要做到无事要防事、有事不怕事、出事不避事。一旦发生突发群众性事件,要处变不惊、沉着应对,讲究 方法、注意策略,把原则性与灵活性结合起来,把依法处臵与有情操作结合起来,把平息事态与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结合起来,综合运用经济、政治、法律、思想、社会等多种手段,科学组织并动员基层组织、各级干部、各阶层头面人物等社会性资源,积极稳妥地平息事态,确保社会大局稳定。 (一)统揽全局,有效掌控局面。地方党政主要领导处于一个地方的核心中枢地位。突发群体性事件发生后,绝不能惊惶失措、患得患失、无所适从,必须从稳定大局的政治高度出发,

9、统揽全局,果断处臵,有效控制事态发展,严防事件扩大、升级、蔓延。要尽快从多方面掌握信息,了解参与的社会群体、群众的利益诉求、对抗表现形式,认真分析事件发生的背景、原因,做到心中有数。对一些引发原因单一明确、事件性质清楚的要准确定性,并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对事件引发原因复杂、参与人员众多且成份复杂的事件,不急于定性,不简单地肯定或否定,为采取平和的办法、通过协商疏导化解矛盾解决问题留下余地,按照从最坏处打算、向最好的方向努力的思路,提出解决问题平息事态的几套办法,分步实施,逐步到位,使突发群体性事件得到妥善处臵。 (二)沟通协调,消除对立情绪。参与或卷入突发群体性事件的群众处于强烈的焦躁、冲动等

10、非理性状态之中,极易一触即发。作为地方党政主要领导,要有软、硬两手准备,既要有调集必要警力、维持秩序,在紧急情况下依法果断处臵,保护 5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预案和准备;但更重要的是善于沟通协调,积极主动地做好理顺情绪、化解矛盾、平息事态的工作,要尽可能在第一时间到达现场,按照宜散不宜聚、宜顺不宜激、宜解不宜结的原则,在第一线做工作,通过协商、调解等方式加强与民众的沟通,与群众进行平等对话,倾听群众诉求,虚心听取意见,解答群众的问题和疑虑,阐明党委、政府的态度和诚意。要弄情事件参与者的情况,运用社会关系做劝导工作,针对参与者的不同身份和不完全一致的利益关系做好分化工作。要改进群体性事件的接待方式,

11、尽可能把人群引导到易于控制处臵和有利于做好工作的场所,尽可能减少围观。要派出得力干部,运用秘密力量观察筛选群体事件的组织者、指挥者,迅速弄清他们的身份、社会背景、发挥作用的方式,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通过突破关键人,有效控制组织指挥者,有效防范事态的扩大升级,并为最终平息事态准备条件。 (三)及时汇报,争取上级支持。群体性事件发生后,如果一个地方的党政领导顾虑重重,患得患失,“怕”、“包”、“捂”,不及时向上级汇报,往往就会丧失矛盾化解、解决的最佳时机。因此,一旦发生突发群体性事件,地方党政主要领导必须在第一时间准确地把相关信息汇报上级党委、政府,为上级领导机关果断决策提供真实科学的依据。在事件

12、的发展过程中,随时将事态发展的每一阶段的情况不间断地报告,争取上级在领导力量、政策措施和警力等方面的支持,在上级党委、政府的领 6导和指导下处臵好事件。同时,要依靠上级而不依赖上级,不推卸责任,不等待观望,要根据事件的发展态势,尽地方党委政府最大的努力,尽领导者个人最大的责任,采取果断措施,把突发性群体事件造成的影响和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四)公开信息,强化宣传引导。群体性事件发生后,绝不能让党和政府的“喉舌”失语,要在深入调查研究、迅速掌握真实情况的基础上,第一时间在电视、网络、报纸等新闻媒体上公开权威信息,对网上或群众提出的种种猜测有针对性地解疑释惑,让群众明白事实真相,防止小道消息占领市

13、场,防止别有用心的人蛊惑人心,误导舆论,煽动群众采取过激行为,造成严重后果。对矛盾的诱发地或群体性事件主要群体所在单位、社区、村社,要派出强有力的工作组,宣传党和政府的相关政策,表明政府维护群众利益、维护社会稳定、打击违法犯罪分子的态度,强化对群众的正面引导,有效防止事态扩大。 (五)抓主抓重,解决突出问题。突发群体性事件持续的时间越长,危险性越大,破坏性越强。要在控制事件的基础上,摸清参与人员情况,疏理分析群众的诉求,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把握关键环节,掌握有利时机,有针对性地采取处臵措施,依法平稳妥善地平息事态。一是做好关键人员的工作。有些群体性事件是有组织、有预谋的,有组织者和策划者;有些群

14、体性事件虽然事发突然,没有组织者和策划者,但都有矛盾的焦点人物、主要群体。解决突发群体性事件就要抓住这些关键人员, 7与他们进行协调沟通,商谈解决问题的办法,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主动做群众工作,争取尽快稳定情绪,迅速平息事态。对一些执迷不悟,已经明显触犯法律的组织者和策划者,必要时依法果断采取强制措施,以便有效控制事态。对一些矛盾中的焦点人物,要倾听其利益诉求,尽快协商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消除矛盾,平息事态。二是解决群众的利益诉求。对反映的核心问题,要按政策、按法律给予解决,能解决的要急办、快办,及时解决;一时不能解决的,要列出时间限期解决;对情况复杂、涉及面广的热点难点问题,形成整改方案,逐

15、步解决。对群众提出的不合理诉求,不能为一时息事宁人而草率应允承诺,留下后患,要做到不遮不掩,正面回应,按照政策、法律和情理做好宣传、解释、说服、教育工作,以最大的坦诚争取多数群众的理解。三是依法惩处违法行为。要严格掌握事态,当群体性事件由一般的利益诉求发展到严重损害社会治安秩序、危害公共安全、发生打砸抢烧等暴力行为时,要果断采取措施,坚决制止违法行为,尽快平息事态。对于在事件中趁机制造事端者、幕后指使者和参与打砸抢烧的违法犯罪分子,要依法严厉打击,教育警示群众。四是严格追究责任。要深入进行反思,检查党委、政府自身在工作中的缺失,公开坦承失误和不足。对于损害群众利益事件的直接责任者,要根据相关法

16、律和政策追究责任人的责任,给群众一个满意的答复。对在处臵群体性事件中畏首畏尾,推诿扯皮,贻误时机,甚至丧失 8原则,纵容支持扩大事态的责任人依法予以重处,强化各级领导干部的责任意识。五是做好善后工作。要耐心细致地做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理顺群众情绪,化解各类矛盾,解决突出问题,消除各类影响稳定的隐患,确保事件不反复、不反弹,积极防范同类事件连锁发生。在群众情绪理性回归后,要及时开展法制宣传和专题教育活动,指出群体性事件的危害和恶劣影响,增强干部群众的法制观念和依法反映诉求的意识,为地方的长治久安夯实基础。 三、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积极预防群体性事件“善为政者,防于未然”。就突发群体性事件而言,防范胜于处臵。一件突发群体性事件发生后,即使处理的再稳妥,也会留下许多负面影响。作为地方党政主要领导,应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预防突发群体事件的发生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