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史总结剖析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62356940 上传时间:2023-07-0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言学史总结剖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语言学史总结剖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语言学史总结剖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语言学史总结剖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语言学史总结剖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言学史总结剖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言学史总结剖析(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绪论1中国语言学史研究的对象:是中国语言学发展的历史,即研究各个历史时期的语言学家、 语言学著作和各个历史时期的语言学。发展进程:先秦:萌芽,无语言学家和著作。有零星的观点。汉代:文字学训诂学建立。有四部语言学 专著。南北朝一明代:音韵学建立。清代:古音、文字、训诂以及语法研究全面发展 五四以后:中国现代语言学产生:音韵学的突破;语法学的兴起;修辞学的兴起; 现代方言学的建立;少数民族语文调查的兴起。代表作品:先秦:只有零星的语言学方面的观点。汉代:文字训诂成就巨大。有四部语言学 专著:尔雅第一部语言学专著,训诂学之始。方言西汉扬雄,方言学第一部著作,训 诂著作。说文东汉许慎,古代第一部字典(

2、字书)文字学之始。释名东汉刘熙,第 一部汉语语源学著作,声训专著,训诂著作。南北朝一明代:音韵学研究兴起;反切的兴起 及发现汉语四声;唐宋时代36字母的创制(声母);宋代等韵学(分析汉字发音原理和发音 方法)重要的韵书:隋陆法言切韵193韵。现存最早的一部韵书。北宋陈彭年等广 韵206韵,第一部官修韵书,最古最完整的一部韵书。兀周德清中原音韵19韵,北 音韵书的创始,对传统韵书大胆改革,首创平分阴阳,入派三声。清代:古音训诂文字以及 语法研究都取得巨大成就:古音:顾炎武、江永、戴震、段玉裁、孔广森、王念孙、王引之、钱大昕等学者都取得辉煌 成就。文字训诂:对尔雅方言说文释名等进行校勘考证研究,使

3、古代语言学著作得 以发扬光大。语法:我国古代语法研究一直不成体系,只有一些片断言论,没有专著。清末马建忠著马 氏文通,这是我国第一部语法学著作。五四以后:音韵学的突破、语法学(马氏文通)、修辞学(陈望道修辞学发凡是我国 第一部修辞学著作,修辞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方言学(赵元任的现代吴语的研究) 等的兴起2语文学和语言学的区别:语文学是文字或书面语言的研究,特别着重在文献资料的考证和 文字的训诂,这种研究比较零碎和缺乏系统性。语言学的研究对象是语言本身(口语与书面语),研究的结果可以得出科学的、系统的全面 的语言理论。3.传统“小学”的含义西周时期:“小学”这个名称最初跟学校是有关系的。汉代

4、:把语言文字学叫做小学(汉代“小学”指童蒙识字课本,也即语言文字方面的学问、 唐宋以后指文字学、训诂学、音韵学的总称传统“小学”分为三门:训诂学、文字学、音韵学。其区别是:文字学研究文字的形体结构一字形;训诂学研究文字的意义一字义;音韵学研究语音一字音。 4清末章太炎认为“小学”之名不确切,主张改为“语言文字之学”,这就标志现代语言学 的开始,而太炎先生则被公认为“语言文字之学”开山大师第一章训诂为主的时期1训诂学:是中国传统小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古书中词义的学科2训诂产生的背景:时有古今,地有南北,因此造成语言文字上的隔阂。需要解释和疏通周代出现许多文献典籍,词语并非大家都能读懂。加以今语和

5、古语的不 同,人们阅读文献,往往不易理解,因此需要有人来为他们解释。3声训:是采用同音字,或音近字(双声叠韵字)来解释字义的一种方法。4文字起源的问题:八卦说、结绳说和仓颉造字说。5先秦诸子的语言理论: 实:就是客观事物。(老子是最早提出名实问题的人) 荀子的语言学理论:“名无固宜”是说名称和客观事物在开始时,是没有必然关系的。同一 事物在不同的语言里名称并不一样。“约之以命”就是说名称是人类为表达客观事物而假 定的各种符号。人类社会的“约定俗成”。“异于约则谓之不宜”,事物的名称一旦经人类社 会“约定俗成”以后,任何人不可以也不可能随便改变了。这就是语言的社会本质,即语言 的社会约定性。(第

6、一个揭示了语言的社会本质)6秦汉时期识字教育及其对文字研究的促进:统一全国的文字编写儿童识字课本:我国蒙学识字教材的源头是周代史籀篇(我国第一部“教学童书”, 而且也是我国第一部字书。)秦代三书:(仓颉篇李斯爰历篇:赵高。博学篇:胡母敬)汉代的识字教材:仓颉篇(秦代的仓颉篇、爰历篇、博学篇 合编为一,称“三仓”)、凡将篇马相如(使用一字不重复的识字教材学习汉字是效率最 高的)、急就篇西汉史游、元尚篇李长、训纂zuan篇扬雄、滂喜篇贾鲂(仓颉 篇为上篇,训纂篇为中篇,滂喜篇为下篇,三书合而为一,也称三仓)7. 急就篇介绍(现存最早的识字课本)编书的目的和宗旨、编写体例及特点(一是“姓氏名字”,二

7、是“服器百物”三是“五官 方面”)8. 八体:大篆、小篆、刻符、虫书、摹印、署书、殳书、隶书9. 尔雅意义:第一部训诂学专著,训诂汇编训诂学书籍分类:专为某一部古籍而作的注疏。如毛亨毛诗诂训传对诗经训诂工作;另一种是解释各种古书词汇的训诂专著。如尔雅成书背景:从春秋战国到西汉这几百年间,语言文字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般人已经不大看 得懂古书、汉代崇尚经学,力图用儒家的经典来巩固自己的统治尔雅的含义:“尔”是“近”的意思,“雅”是“正”的意思,专指“雅言”即在语音、 词汇和语法等方面都合乎规范的标准语。尔雅的意思就是接近、符合规范的标准语,即 以雅正之言解释古语词、方言词,使之近于规范。尔雅本来是

8、为解释经书服务的,但唐朝以后将它列入“经部”,成为了儒家经典之一, 列入十三经之中。尔雅的作者:最早著录于汉书艺文志、东晋郭璞尔雅序、西周初年周公旦所作, 后来孔子及其弟子作过增补、孔子弟子编写、成于众人之手,非一人之作,秦汉时一些儒生 汇集各种资料而成。秦火战乱之后,又经儒生陆续增补 成书时间:战国末一西汉初(汉武帝:犍(qidn )为文学的尔雅注) 内容分类:(现存为19篇,收词语4300多个,分为2091个条目)。前3篇为词语的解释,类似后世语文词典:“释诂”“释言” “释训” 后16篇所收是专用名词,类似后世百科词典:根据事物的类别来分篇解释各种事物的名称尔雅的贡献:第一部语言学专著,

9、是古代典籍词语的总汇:首创按意义编排辞书的体例,为同时代的辞书 树立了规范,成为最早一部研究古汉语词汇、规模初具的著作。尔雅是我国古代语言学 从萌芽到建立的标志。标志了古代语文学语言的形成发展已经达到相当成熟的阶段。我国古代语言学第一部训诂学专著,也就是第一部研究字义、词义的语言学专著创造了多种释词方法 多种释词方法的运用使训诂术语趋向稳定,为我国训诂学奠定了很好 的基础:互训,用同义词互相解释的训诂方式。反训,愉,乐也;愉,劳也。声训,用声音 相同或相似的字解释,如“尽,进也”义训,用当代的词解释古词,这样才起到训诂的作 用。如“明明、斤斤,察也”反应了古代社会的文物制度和古代对客观事物的认

10、识。不足:分类不够科学释义不够明确。解释词往往用多义词,用的是哪一种意义,不明确简单地汇集,让人误以为摆在一起的都是同义词。注释:晋代郭璞尔雅注(现存最早最完整的注本)北宋邢昺尔雅疏清人郝懿行的尔雅义疏今人徐朝华的尔雅今注(文字深入浅出、简明扼要,最利于学习)“雅”为书名的辞书:小尔雅广雅(都是魏晋时期)最有影响的是魏晋时期小尔雅三国时魏人张揖广雅10.方言学传统汉语方言学始于西汉扬雄方言,现代方言学始于1928年赵元任现代吴语的研究 兴起的原因:方言调查始于周代(交通不便,各地存在方言差异,为了消除语言隔阂,加强交流,统治者 自古重视方言研究)。汉代的方言采集工作(汉代建国之后,由于朝廷的提

11、倡,又重新开始方言采集工作)11古典方言学古典方言学的创始人-扬雄古典方言学的创始之作-方言解题:全称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輶轩使者是对古代帝王使臣的称呼;绝代即远代, 绝代语的释义就是古代语言的解释;别国方言指不同邦国的特色语词,“方”邦也。“方言” 即邦言。四种语言现象:通语,又称凡语、凡通语、通名。这是指没有地域限制、在西汉时通行地域较广的共同语。 某地、某地之间通语。这是通行地域较广的方言某地语一一通行地区较小的方言。古今语一或称古雅之别语,指古代词汇。体例:方言在体例上模仿尔雅不同之处:这些同义词是属于不同的各个方言词汇 指称的方言区域:古国名、州名、郡名、县名、水名、山名以及其他

12、国名和民族名等;最 大的划分标志,就是函谷关为界价值和影响:它是第一部对方言词汇进行比较研究的训诂学专著,开辟了语言研究的新领域。具有正确的语言学思想,能以人民口头中活的语言作为考查对象 坚持调查研究的科学方法现代方言学继承扬雄方言研究注重口头调查的实事求是的良好学风难读的原因:年代久远,流传过程中产生了许多文字问题;多奇字僻字,需要考释;所记均 为西汉口语词,有不少在古籍中难觅注释:第一个为方言作注且影响最大的是晋代郭濮12. 字书:研究字形和根据字形以考证音义的书 字书分类:学童识字课本。如急就篇、解释汉字形体、读音和意义的书。如许慎说文,按形体分540部首编排文字、 梁代顾野王玉篇、宋代

13、王洙等的类篇、明代梅膺祚字汇、清代康熙字典都是 按部首编排的字书。刊正字体的字书。唐代颜元孙干禄字书,宋代张有复古编12.说文解字作者介绍:许慎,字叔重,有名的经学家、语言学家、文字学家,有“字圣”之称和“五经 无双许叔重”之赞赏说文产生背景:由于社会发展的需要(西汉是非常重视语文教育的,东汉,语文教育松驰,汉代以前的古文 字随意解说,胡乱猜测)汉代经学昌盛,古今文经学之争的缘故有正确的语言学思想,主观条件成熟(语言文字的看法具有发展的观点、纷繁的汉字进行分 析研究,指出汉字的造字规律,即六书、联系社会实际来看语言文字的问题)内容:独体为文,合体为字。十五卷,包括叙目一卷,书共540部,收字9

14、353个,重文1163 个,共10516字;解说的字有10,3441字,今本说文是宋初徐铉校定本体例:(著作的编写格式或文章的组织形式)说文体例的实质就是首创部首分类法编排体例:部首的排列原则:部首是从形状和意思两方面来总结的,字形结构有相同部位,还有相同的 实际意思。规则:始一终亥、据形系联(形体相似或意义相近的部首)、据意系联(据字义的相同、相 近或相关来排列部首)文字的排列体例:以类相从(每部之中把意义相近的字排列在一起)部首字排第一,东汉皇帝名讳排第二先吉后凶,先实后虚说解体例:顺序:列小篆形体f说字义(本义)f析形体(六书)f说明部首f标读音f 引书证f列重文字体(有古文、籀文等异体

15、则列为重文)术语:象形字,均说明“象形”或“象某之形”如“目,人眼。象形。” “自,鼻也。象鼻形。” 会意字,“从某从某”或“从某某”者,如“男,丈夫也。从田从力。“视,瞻也。从见示。 形声字,“从某,某声”。炳,“明也。从火,丙声。”音读体例:对于形声字都注明“某声”、“某亦声”、“某省声”,从而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形声系统。 使用譬况法比拟汉代的音读。在用譬况法拟音时常用“读若某”或“读与某同”等术语。 如:“椵,读若贾”;“范,读与犯同。成就以及影响:开创文字学:提出“六书”理论、提供了语言文字的研究方法开创字典学:首创部首归字法、词义解释有创见(分析本义,描写和叙述) 开创说文学:唐代李阳冰f北宋二徐f 清代古文字学的桥梁:上探甲文、金文,下推隶、楷对于音韵学和语源学有一定价值局限:受社会思想的影响(儒家思想和阴阳五行说的制约)对一些字形和字义作了错误的解释有些部首的建立不够科学,归字不够合理13. 语源学:又称词源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