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德江村导游词.doc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62355848 上传时间:2023-04-0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0.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旌德江村导游词.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旌德江村导游词.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旌德江村导游词.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旌德江村导游词.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旌德江村导游词.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旌德江村导游词.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旌德江村导游词.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旌德江村 江村,是江泽民主席的祖居地,她坐落在风景秀丽的皖南山区旌德县白地镇境内,紧临205国道,距黄山风景区仅37公里。二零零一年五月二十一日江泽民主席亲临江村,并题字留念。 江村建村近1400年。据江氏宗谱记载,夏禹国相伯益子玄仲,被禹的儿子启封于江国,是为江氏始祖。江玄仲第八十六世孙文学家江淹是南北朝梁时考城人,任宣城太守。江淹五世孙江韶性爱山水,是位著名的风水学家,他遍游黄山、白岳,发现旌德金螯山浑然淳厚,有蓬勃不可遏之势,是块不可多得的风水宝地,于是举家迁徙卜居旌西金螯建村族居,始称江村。据记载,咸丰初年(1851年)江村人丁达8万余口,号称“小杭州”。全村共有书屋9所,“重诗书,

2、勤课诵,多延名师以训子弟”明清时期,江氏族人考取进士、文、武举人,明清126人,民国初十年又出博士、学士17人,这在中国的古村落中,极属罕见。1938年,宁国府属六县联中师生员工两千余人由宣城迁址旌德江村,八年间,在江村求学就读的学生竟达八千余人,在海内外颇有声誉。发达的文化蕴育了江村英才辈出:清代医学家“人痘接种法”发明者江希舜;清代翰林院编修、书法家江志伊;中国社会党领袖江绍铨;语丝发起人、民俗学家江绍原;著名数学家江泽涵;胡适夫人江冬秀等都是江村的骄傲。民国代总理江朝宗;民国安徽省长江绍杰;民国海军将领江泽澍等也出自江村。“父子进士”、“兄弟博士”更是世代传诵。明清时代,江村渐入鼎盛,村

3、中最多时建有八座宗祠,巍峨壮观;老街牌坊接踵林立,岿然雄踞;二十四天井古民居布局严谨,气势恢宏;数十亩之广的聚秀湖汇聚金鳌山飞流直下的双溪之秀。历经千年沧桑,现在江村境内牌坊、老街、宗祠、民居风韵依旧。周围“黄峰晓日”、“天都耸翠”、“箸岭晴雪”、“狮山著雨”、“羊冈夕照”,景色旖旎,如诗如画。 进村有故事,入目皆文章。【聚秀湖】进入村口,便见一汪“聚秀湖”碧水荡漾。象一面宝镜,将山村景色尽收湖中。又如一只聚宝盆,广收天下之才气。村后一座山叫金鳌山,座东朝西,倒映入湖。聚秀湖左边是狮山,右边是象山,既为村口之屏障,更添山村之秀色。有人把聚秀湖比作一方砚池,立在湖边的“文昌塔”如一支笔,建在湖里

4、的一座“世科牌坊”,似一碇墨。寓意江村文脉永昌,人才辈出。江村现有1000多户人家,聚居于金鳌山下。村中一条玉带河,活水流淌,贯穿全村,既给村民饮用、洗涤带来方便,又为村中增添了灵气。聚秀湖湖沿又可以看成一张弓,“世科牌坊”又可看成一蓄势待发的弓箭,寓意弓满劲足,江村人智勇兼备,文武双全. 【老街】江村老街源起溥公祠,止于江氏宗祠,长350米左右,宽2-3米。沿街有数十家商店,大多为前店后坊式,呈明清风貌。高高马头墙,青青蝴蝶瓦,清新典雅。防火墙上瓦片有虎脸,有笑脸,表情各异。一般经商家用笑脸瓦,商人和气生财,笑口常开,才能广进财源;为官之家用严肃脸孔的瓦,因为官家金口玉言,少说为妙。村中古石

5、板道沿街曲延,串连全村大街小巷,总长约22公里,如此之长,堪称一绝。江村老街有三绝: 其一,凹凸不平,有的历经千年风雨人迹已破损不全,石板道两旁结满尘泥和草根鲜苔。古石板道在全村古祠堂和牌坊间弯曲伸展,脚踏古石板道,一路望去,呈现一派古风古貌; 其二,江村老街有一大特点,三、四百米,并不算太长,但一眼望不到头。老街街道弯曲成三段,不成一条直线。这看似偶然,却凝聚了古人的智慧,是精心设计之作。其中原因:江村老街呈南北走向,冬天寒风北来,凛冽刺骨,街道若笔直一条线,风将从街头刮向街尾,不利经商。老街弯成三曲,不但“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而且,隔断经商,互不干扰,又相互连通防风、防火、防

6、寒,如此匠心,可谓独具一格; 其三,所谓街,一般设在镇以上,经商及各种公共活动形成规模的地方,人流量相对集中和大。一个村,有一条自古形成的“街”实为古村落一绝。【溥公祠】溥公祠又称六分祠。纪源公祠,位于村东,坐东朝西。祠主江博,字纪源,江氏第48代明朝进士。江溥系明朝成化丙午举人,弘治己未进士,与著名才子唐伯虎有同科之谊,一次科考,唐伯虎因得罪考官,被诬为作弊而驱出考场,江溥等人不服,一同退出考场。之后,唐伯虎来到江村游玩,为江溥夫妇三人画像留念。这幅江氏祖画是溥公祠最宝贵的珍藏品,虽距今已有500余年历史,但依然光彩夺目,鲜艳如新。当时江溥官授河南淆川县教谕,相当七品官,不久辞官为隐,在江村

7、自建松筠书房,读书教子,研究学问。江溥一生轻财重义,乐善好施,传说歙县许村的许国大学士,少年时家贫无计,曾卖身江溥家做书童,江溥见他聪颖,辅助他读书成才,以致成为当时国家栋梁。江博死后20年,他的儿子文中、文昌功成名就,奏请朝廷追封江溥为顺天府推官,相当于五品。于是族人建造了这座气势恢宏的溥公祠,让他永享香火。现溥公祠陈列有珍贵的文物、史料、名人照片、字画等,其中有金鳌江氏宗谱、胡适对联。溥公祠总建筑面积733平方米,整座建筑是砖、木、石结构的古代建筑物,它融砖、木石三雕于一体。其宗祠飞檐翘角,雕梁画栋,呈现显著的明代建筑风格。尤其是祠内大梁、梁托、梁钩、额枋、撑拱、雀替、梁门等构件上的众多木

8、雕构件中镂空、浮雕、凸雕等工艺精湛,艺术价值极高。砖雕亦颇具特色,门楼上雕刻很精美,内容是几出戏,中间是郭仪上寿图左边是醉打金枝,右边是关羽过五关斩六将。双开的大仪门上绘着尉迟慕、秦叔宝两个彩漆门神。他们忠实地日夜护卫着江氏族人岁岁平安,该宗祠屋脊上有鳌鱼,象征独占鳌头之意,也是金鳌派江氏的一个特征。中间的葫芦宝顶和上面的三角倒叉、天狗,有避邪作用,形态逼真,妙趣横生。下面有一幅壁画,画的中间是3个老寿星,分别代表“福、禄、寿”三仙,其意三星高照,象征江氏先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壁画已有500年了,仍依旧如新,这是江村一绝。古时规定五品以上官的宗祠才能建成五开间,以下只能三开间。江溥生前未做五品

9、官,是谢世后追封的,因此,宗祠建成明看三开间,暗含五开间样式,三间两天井。整个祠堂共有 36根圆木柱,天井边22根花岗岩方石柱,为的是千秋不腐。溥公祠第一进为门楼;第二进称享堂,享堂较宽敞,是家庭议事的主要场所;第三进叫寝堂,是供奉祖先牌位的。【江氏宗祠】江氏宗祠,建于明代,系江氏家族的总祠,也就是江村的总祠。始建于明代永乐年间(1420年),最初为江允宗公而建,所以又叫允宗公祠。距进近600年历史。它一共四进两厢两明塘三天井。第一进在民国时期被烧毁,现在可以看到祠堂两边断墙残砖的痕迹,大门两池清水,是原天井下的明塘,蓄水用于防火。两池中间三步两拱桥,通往二门。站在桥上抬头向上看,门楼上有许多

10、木雕、砖雕,这些雕刻“文革”时虽遭破坏,但精美依故,她汇集并体现了古徽州砖雕、木雕、石雕的艺术精华。 总祠前石鼓,又叫抱鼓石,也称石镜,代表威严和肃静,门上“先进何曾崇左道,后来切莫走旁门”,语意双关,内涵丰富。祠堂两边墙上依稀可见文化大革命时留下的毛主席语录。2001年5月21日江泽民主席在此视察时,听到有人朗诵语录:“在阶级社会中,每一个人都在一定的阶级地位中生活,各种思想无不打上阶级的烙印。”后说:“毛主席语录要保留,不要紧,毛主席是对的,经本身没有问题,关键在于和尚”。在江泽民主席身边的曾庆红同志接着江主席的话说:“有的和尚嘴歪了”。祠堂屏风壁板上的木雕,是民国时留下的,上面雕刻的是我

11、国24节气花瓶,非常精美。遗憾的是现在只保存了21块,还有3块没找到。江泽民主席在此视察得知缺少3块时,很惋惜,说:“缺的部分要找到,要修一修”。祠的两口井仍然象当年一样活水进,活水出,一年四季水位始终保持一定的水准,它又称放生池,里面通常放养一些龟、鱼之类的吉祥动物。上方是钟鼓楼,楼上存放着钟、鼓、宗谱等。如果村中有紧急事物,就在这里敲钟击鼓,好让族人集合议事、祭祖。楼下壁板里面陈列着祖宗牌位。该祠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孝子祠】孝子祠,位于老街中段,共三进两天井,坐北朝南,面阔三开间,前、中、后三进,总建筑面积503平方米,祠由石库大门、门厅、廊庑、正厅、寝楼组成。建于明嘉靖十四年(153

12、5年),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改建成祠。据说是全国唯一一座以孝道为主建立的祠堂。祠堂原本为江文昌故居,清光绪年问、后人在旧址上扩建成祠,亦叫“孝友堂”,即孝顺、友善之意。该祠门楣上“明孝子江文昌公祠”几个大字赫然醒目,祠内木柱所有的对联中也都有“孝”字,如“积德箕裘为孝友,传家彝鼎在诗书”【父子进士坊】江村父子进士坊位于旌德县江村老街上,是江村牌坊的侥幸留存者,幸亏紧挨它建的民房保护了它。据说“文化大革命”时有人想用炸药炸掉它,但又怕炸了住房,改用火烧,烧炸了几块石头,留下了满身烟熏和灼伤的躯体。也有人说是江村文风旺盛,文曲星暗中帮忙,父子进士坊不该绝。父子进士坊,位于江村的中轴线上,是

13、为表彰江氏第48代江汉和第49代江文敏父子进士而立的。父坊即江汉进士坊,建于明弘治初年(1488),高8米,两柱净跨33米,为两柱三楼石质牌坊,石雕上刻“双凤”表示父子同朝为官,下刻股麟耀日及双狮戏珠,整个石坊基本完好。子坊即江文敏进士坊,建于明弘治十八年(1505),高8米,两柱净跨32米,亦为两校三楼石质牌坊,横梁一面书“青云直上”,一面镌“金榜传芳”,“恩荣”昭耀其上,其余诸如鳌鱼等雕刻两坊无二,此坊二楼东南瓦檐残损。据传,历史上江村有18座牌坊,其中“圣旨”坊16座,“恩荣”坊2座。江村牌坊众多,可以看出族人为商为官的富硕,使得建坊之资容易筹集。“忠、孝、节、义”彰表于石坊只是表象,礼

14、教思想渗透于心才是本质。奇杰异能之士众多,丰富了建筑文化,造就了牌坊这一徽州文化的物化象征。1998年5月,江村父子进士坊被安徽省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茂承堂】茂承堂,又称“江朝宗故居”,明代建筑,为民国代总理江朝宗的祖居,为江村现存古民居规模最大者。坐西北朝东南,前、中、后三进,共有大小天井8个,总建筑面积873平方米。由门厅、大门、前天井、中进、后天井、后进组成。该宅的砖雕、中进前金柱石柱础雕刻及木雕构件等,都有很高的艺术水准。聚秀湖是江村的水口,水面面积6500平方米,明代成化、弘治年间(14651488年)挖掘成湖。湖的南岸呈半环形,北岸基本平直,在聚秀湖的两侧,有狮、象两山护

15、卫,形成山环水绕、聚风敛气的风水格局。【笃修堂】 笃修堂为明代建筑,是江村近代兄弟博士江绍铨、江绍原及清光绪年间“叔侄翰林”江澍畇、江希曾及清代医学家、人豆接种法发明者江希舜之祖屋。笃,诚实之意;修,修养之意。现只保存了原来的五分之一,也是清代医学家江希舜的祖居。江村明清进士18人,此屋占居4人。此堂之曾经历史辉煌,可见一斑。该堂门两侧有两根扁形的石柱,是旗杆石。旗杆石圆的、方的在古村落中比较常见,扁形的则十分少见,按封建等级规定,只有两品以上的官才能用扁形的旗杆石。它是身份地位的象征。大门时牌坊式门楼,砖雕精美,此门楼五檐门罩也只有二品以上大官才能采用。要进屋,先得跨上几级台阶,可谓门槛很高

16、,身价便越高。 进屋有一道门,中间的是中门,两边便是边门。通常中门是关闭的,只有七品以上的人物来访,主人才打开中门,迎接贵宾,否则,只能走边门。女子也只是在婚丧两天可从中门过。由此可见当时的等级制度之森严。屋内天井的青石有裂缝,是太平天国残兵留下的痕迹。清末,太平天国起义军曾进驻江村,烧毁破坏了很多房屋。士兵们曾住在此屋,时值隆冬,他们拆下雕护栏生火取暖烧裂了青石。 该堂厅房抬首有块“椿庭衍庆”匾,意思是说这家主人80岁生日大寿时,老夫妻俩身体都很健康,并且子孙满堂,共同衍庆。屋内壁板上面还依稀可见江希曾进士、江绍宗举人的当年的捷报。【进修堂】进修堂始建于1906年,该堂是江氏族长江坦仁为时任芜湖道尹本家江绍杰所建。正屋顶有“庚星焕彩”砖刻。正堂悬有木刻“进修堂”描金匾 额一块。江绍杰曾留学日本早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