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古代诗词的语言风格

人***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106.50KB
约12页
文档ID:562354232
古代诗词的语言风格_第1页
1/12

古代诗词的语言风格 江永一中 文甲生1、雄浑:雄浑指力的至大至刚,气的浑厚磅礴其特点是:骨力挺健,气壮山河,气呑宇宙,气度豁达,气慨恢宏,气宇轩昂,气势浩瀚,气魄雄伟它如奔腾咆哮、汹涌澎湃的大海,而不像碧波荡漾、涟漪粼粼的西湖;它若横空出世、千嶂连云的昆仑山,而不是一丘一壑、 小巧宜人的苏州园林 在具体作品中, 有的壮志凌云、 刚毅雄健, 如刘邦《大风歌》;有的慷慨悲歌、视死如归,如项羽《垓下歌》 ;有的胸襟豁达,豪情横溢,如曹操的《观沧海》雄浑是盛唐诗歌的时代风格,它反映了盛唐欣欣向荣的景象和朝气蓬勃的活力王昌龄的《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 )气势浩瀚,雄伟壮丽;王之涣的《出塞》 (黄河远上白云间 )想象丰富,境界辽阔;孟浩然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临洞庭》 ) 气魄宏大,气势壮观;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使至塞上》 )何其高远,多么壮丽 !而真正能够称为“雄浑”的是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人在他们的笔下,有狼山,有大漠,有绝域,有孤城,有奇寒,有酷热,有同仇敌忾的愤慨,有誓死戍边的决心①《大风歌》——刘邦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②垓下歌( gāi xi à gē) 秦末汉初 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③《出塞》 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④《出塞》 王之涣黄沙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⑤临洞庭 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⑥使至塞上 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2.豪放(奔放) :豪迈奔放,谓之豪放其特点既表现了作为主体的诗人的特点,又表现了作为客体的描绘对象的特点 就主体而言, 情感激荡, 格调昂扬; 想象奇特, 夸张出格;志向高远,襟怀旷达;气呑宇宙,力拔山河;傲骨嶙峋,狂荡不羁就客体而言,往往拥有1巨大的体积、伟大的力量而显示出特有的壮美、崇高,或显示出浑茫、 浩淼的无限阔大的景象,因而气势峥嵘,场面壮阔,境界缥缈,极目无垠李白是豪放风格之集大成者,情感激荡,格调昂扬,想象奇特,夸张出格,是李白豪放诗风的特点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 (《将进酒》 )气势浩荡,一泻千里; “草绿霜已白,日西月复东 ” (《古风》 )描绘光阴流逝之快,人事变迁之速,一气呵成,天衣无缝; “燕山雪花大如席” (《北风行》 )“白发三千丈,缘愁是个长。

”(《秋浦歌》 )夸张虽不合理却合情宋词中的豪放派,以苏、辛为最杰出代表,苏词注重将慷慨激昂、悲壮苍凉的感情融入词中,善于在写人、咏景、状物时,以奔放豪迈的形象,飞动峥嵘的气势、阔大雄壮的场面取胜,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代表作 “大江东去”二句,将在广阔悠久的空间与时间中活动的人物一笔收尽,气魄恢宏,“故垒西边”至“灰飞烟灭”是咏古,感情高昂而浓挚,而“乱石穿空”数句,将峥嵘的态势、鲜明的色彩、巨大的音响,融于一体,气势磅礴,给人以“挟海上风涛之气的感觉”故国神游”数句转到自己,感情也由高昂跌入沉郁,全词的音调豪壮, “须关西大汉,执铁板”而唱①李白《将进酒》②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③李白的古风 ( 其三十九 )原文:登高望四海天 地何漫漫霜被群物秋风 飘大荒寒荣华东流水万 事皆波澜白日掩徂辉浮 云无定端梧桐巢燕雀枳 棘栖鸳鸾且复归去来剑 歌行路难译文】我登上高处,望向四周,但见天地间茫茫无际一片,万物被严霜覆盖着,荒野里吹来一阵阵西风 我感慨人世间的荣华富贵,就像那一江东流水,无情的流逝; 人间的诸事都像江水波澜起伏不过在一瞬间天上的浮云飘浮不定,掩蔽了太阳,掩盖了它的光辉普通的燕子和麻雀竟然在珍贵 /罕见的梧桐树上筑巢, 反而高贵的鸳鸯栖息在多刺的枳棘里。

我还是离开这里,回去隐逸吧!我边走边弹剑边高歌《行路难》 赏析一】朱熹说: “李白诗不专是豪放,亦有雍容和缓者 ”(宋黎靖德《朱子语类》 )本篇即一“雍容和缓”之作,属于李白的五十九首《古风》之三十九 《古风》并非同期所写,但多具批判精神, “其间指示深切,言情笃挚,缠绵往复,每多言外之旨” 《唐宋诗醇》此诗亦然④李白——《北风行》烛龙栖寒门,光耀犹旦开日月照之何不及此,唯有北风号怒天上来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幽州思妇十二月,停歌罢笑双蛾摧倚门望行人,念君长城苦寒良可哀别时提剑救边去,遗此虎文金鞞靫 .中有一又白羽箭,蜘蛛结网生尘埃箭空在,人今战死不复回2不忍见此物,焚之已成灰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赏析】:这是一首乐府诗王琦注: “鲍照有《北风行》 ,伤北风雨雪,行人不归,李白拟之而作《李太白全集》 )李白的乐府诗,不满足因袭模仿,而能大胆创造,别出新意,被誉为“擅奇古今” (胡应麟《诗薮》 )他的近一百五十首乐府诗,或“不与本辞为异” (胡震亨《李诗通》),但在艺术上高出前人;或对原作提炼、深化,熔铸出新的、寓意深刻的主题《北风行》 就属于这后一类 它从一个 “伤北风雨雪, 行人不归” 的一般题材中, 出神入化,点铁成金, 开掘出控诉战争罪恶, 同情人民痛苦的新主题, 从而赋予比原作深刻得多的思想意义。

这诗一起先照应题目, 从北方苦寒着笔 这正是古乐府通常使用的手法, 这样的开头有时甚至与主题无关,只是作为起兴但这首《北风行》还略有不同,它对北风雨雪的着力渲染,倒不只为了起兴,也有着借景抒情,烘托主题的作用⑤秋浦歌 (唐)李 白白发三千丈, 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 何处得秋霜?3.清新:其特点是用语新颖,不落俗套如杜甫《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四句写了四种景色,有动景,有静景,有近景,有远景,有实景,有虚景,色彩绚丽,语言清新生动如,北宋刘攽的诗清幽深静,清新自然①【江南田家】刘攽(北宋)种田江南岸,六月才树秧借问一何晏,再为霖雨伤官家不爱农,农贫弥自忙尽力泥水间,肤甲皆疥疮未知秋成期,尚足输太仓不如逐商贾,游闲事车航朝廷虽多贤,正许赀为郎②【新晴】刘攽(北宋)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惟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③【雨后池上】刘攽(北宋)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④【城南行】刘攽(北宋)八月江湖秋水高,大堤夜坼声嘈嘈前村农家失几户,近郭扁舟屯百艘蛟龙婉蜒水禽白,渡头老翁须雇直城南百姓多为鱼,买鱼欲烹辄凄恻。

4.绚丽(工丽、华丽) :其特点是有富丽的词藻、绚烂的色彩,奇幻的情思如李商隐的诗如杜甫的《观李固请司马弟山水图》 如温庭筠的词①观李固请司马弟山水图 杜甫简易高人意,匡床竹火炉寒天留远客,碧海挂新图虽对连山好,贪看绝岛孤群仙不愁思,冉冉下蓬壶方丈浑连水,天台总映云3人间长见画,老去恨空闻范蠡舟偏小,王乔鹤不群此生随万物,何处出尘氛高浪垂翻屋,崩崖欲压床野桥分子细,沙岸绕微茫红浸珊瑚短,青悬薜荔长浮查并坐得,仙老暂相将②望江南 温庭筠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 pín)洲③菩萨蛮 温庭筠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④杨柳枝 温庭筠御柳如丝映九重,凤凰窗映绣芙蓉景阳楼畔千条路,一面新妆待晓风5.俊爽:即英俊豪纵,飒爽流利代表诗人是杜牧他的诗,纵横古今,雄视万代,畅谈历史,痛砭时弊,总结教训,忧国忧民,怀撑天之宏志,感报效之无门,另一方面,又矫健豪举,潇洒风流,流转飞动,畅快爽利如《过华清宫绝句》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以含蓄讽刺的笔调,深刻揭露了唐玄宗纵情声色,骄奢淫逸,醉生梦死的生活。

再如《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 )的节奏明快, 《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 )的轻盈飘拂, 《江南春绝句》 (千里莺啼绿映红 )的俊逸秀美,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倖名” (《遣怀》 )的秀而不冶,艳而不妖,均是脍炙人口的佳作①赤 壁 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②江南春绝句 (唐) 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③《遣怀》杜牧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6.冲淡:冲淡,即冲和、淡泊,含有闲逸、静穆、淡泊、深远的特点如,王维的山水诗有闲、静、淡、远的特点,他是冲淡派大师如“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深涧中 ” (《鸟鸣涧》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 (《鹿柴(寨)》 )这里,没有城市的喧嚣,没有人间的纷争,没有外界4的纷扰,只有大自然的宁静,山水花鸟的生机诗人尽情地消受着、欣赏着、陶醉着,投入到大自然的怀抱之中, 变成了大自然的有机体了 诗人笔下的大自然, 无不跳动着诗人的脉搏,回旋着诗人的声音,震荡着诗人的灵魂,因此,大自然已被人格化了。

诗人笔下的大自然,就是诗人自己,它反映了诗人冲淡的心情诗人自己已消融在大自然中了这种消融,是把主观的情思化入客观的景物中,追求忘我无我的空寂境界,这就是冲淡的极至不过,冲淡不是幻灭、死寂,而是富于生机的,它是诗人把活跃的生命转化为凝固的生命的结果,生命力由流动而转为静谧又如,陶渊明的田园诗7.旷达:即疏狂不羁,通脱豁达,潇洒飘逸,高洁特立,代表作家是苏轼苏轼的词除了豪放外, 更多的是旷达的词风 有雄才大略而又怀才不遇的苏轼,既要坚持不苟合随俗,又要随缘自适;既要“尽人事”,又要“知天命” ,使其性格中带有典型的“旷达”的特征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念奴娇·赤壁怀古》 )“老夫聊发少年狂”(《江城子·密州出猎》 )这样的诗句,就带有明显的旷达的色彩苏轼有时是尽力摆脱自我,把自己融化到大自然中。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