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细胞知识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62337352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53.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免疫细胞知识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免疫细胞知识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免疫细胞知识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免疫细胞知识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免疫细胞知识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免疫细胞知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免疫细胞知识(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免疫细胞简介免疫细胞(白细胞)是指参与免疫应答或与免疫应答相关的细胞, 包括淋巴细胞、树突状细胞、单核/ 巨噬细胞、粒细胞、肥大细胞等 免疫细胞可以分为多种,在人体中各种免疫细胞担任着重要角色。 组成免疫器官类型:扁桃体、淋巴结、胸腺、脾、骨髓等。功能: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免疫细胞吞噬细胞:与体液中的杀菌物质构成人体的第二道防线,参与非特异性免疫。摄取和处理抗原,参与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淋巴细胞: 细胞B细胞免疫活性物质抗体、淋巴因子及溶解酶等。种类T 淋巴细胞 胸腺依赖淋巴细胞,简称 T 细胞,来源于骨髓的多能干细胞, 是淋巴 细胞的主要组分, 它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 如直

2、接杀伤靶细胞, 辅助或抑 制 B 细胞产 生抗体,对特异性抗原和促有丝分裂原的应答反应以及产生细胞因 子等,是身体中抵御疾 病感染、肿瘤形成的英勇斗士。 T 细胞产生的免疫应答是 细胞免疫,细胞免疫的效应形 式主要有两种 :与靶细胞特异性结合,破坏靶细胞 膜,直接杀伤靶细胞 ;另一种是释放淋 巴因子,最终使免疫效应扩大和增强。B 淋巴细胞一一简称 B 细胞。来源于骨髓的多能干细胞。是由骨髓中的淋巴干细 胞分化而 来。与T淋巴细胞相比,它的体积略大。这种淋巴细胞受抗原刺激后,会增殖分化出大量 浆细胞。浆细胞可合成和分泌抗体并在血液中循环。 B 细胞在 体内存活的时间较短,仅 数天至数周,但其记忆

3、细胞在体内可长期存在。K 淋巴细胞一一抗体依赖淋巴细胞,直接从骨髓的多能干细胞衍化而来, 表面无抗原标志,但有抗体igG的受体。发挥杀伤靶细胞的功能时必须有靶细胞的相应抗体存在。 靶细胞表面抗原与相应抗体结合后,再结合到K 细胞的相应受体上, 从而触发K细胞的杀伤作用。凡结合有IgG抗体的靶细胞,均有被K细胞杀伤的可能性。 因此,也可以说 K 细胞本身的杀伤作用是非特异性的,其对靶细胞 的识别完全依赖于特 异性抗体的识别作用。K细胞约占人外周血中淋巴细胞总数的510%,但杀伤效应却很 高。当体内仅有微量特异性抗体,虽可与抗原结合,但不足以激活补体系统破坏靶细胞时,K 细胞即可发挥其杀伤作用。

4、K 细胞在腹 腔渗出液、脾脏中较多,淋巴结中较少,胸导管 淋巴液中没有,表明K 细胞不参加淋巴细胞的再循环。但 K 细胞的杀伤作用在肿瘤免疫、抗病毒免疫、抗寄生虫免疫、 移植排斥反应及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均有重要作用,产生的免疫应答有免疫防护及免疫病理两种类型。如靶细胞过大 (寄生虫或实体瘤),吞噬细胞 不能 发挥作用或靶细胞表面被抗体覆盖, T 细胞不能接近时, K 细胞仍能发挥作 用。肾移植中 的排斥反应,机体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受累器官或组织的破坏, 都可 能与 K 细胞有关。NK 淋巴细胞(自然杀伤细胞) 一一是与 T、B 细胞并列的第三类群淋巴细胞。NK 细胞数量较少,在外周血中约占淋巴

5、细胞总数的 15%,在脾内约有 3%4%, 也可出 现在肺脏、肝脏和肠粘膜,但在胸腺、淋巴结和胸导管中罕见。NK 细胞可非特异直接杀伤靶细胞,这种天然杀伤活性既不需要预先由抗 原致敏, 也不需要抗体参与,且无 MHC 限制。NK细胞杀伤的靶细胞主要是肿瘤细胞、病毒感染细胞、较大的病原体(如真菌和 寄生 虫)、同种异体移植的器官、组织等。NK细胞表面受体(NKR)可以识别被病毒感染的细胞表面表达的多糖分子。NK细胞的杀伤效应是由其活化后释放出的毒性分子介导,如穿孔素、颗粒酶和TNF- a (肿瘤坏死因子等。肥大细胞一一存在于血液中的这种颗粒,含有肝素、组织胺、5-羟色胺,由细胞崩解释 放出颗粒以

6、及颗粒中的物质,可在组织内引起速发型过敏反应(炎症)。由 于在肥大细 胞上结合的igE抗体和抗原的接触,使细胞多陷于崩坏。单核吞噬细胞系统 亦称巨噬细胞系统(macrophage system)内具有强烈吞噬 及防御 机能的细胞系统。包括分散在全身各器官组织中的巨噬细胞、单核细胞及幼稚单核细胞。共同起源于造血干细胞,在骨髓中分化发育,经幼单核细胞发育成为单核细胞,在血液内停留12102小时后,循血流进入结缔组织和其他器官,转变 成巨噬细胞免疫细胞分离技术淋巴细胞的分离取肝素抗凝血 1m1 加 Hanks 液 1m1 稀释后,沿管壁徐徐滴流叠加盛有 2m1 淋 巴细胞 分离液的试管内(注意勿与分

7、离液混合,然后2000r/min水平离心20min,管内分为4层, 自上而下依次为血浆, 单个核细胞,颗粒白细胞、红细胞( 图 2-1)。 用毛细管伸至单个 核细胞层中(位于细胞分离液与血浆的界面上 ),沿管壁轻轻吸 出全部细胞。然后用 Hanks 液洗两次,每次2000r/min离心10min,最后用RPMI 1640培养液将细胞配成2 X 106/m1 的细胞悬液备用。T 细胞及 B 细胞的分离将淋巴细胞悬液通过尼龙棉柱, B 细胞粘附于尼龙棉上, T 细胞则不粘附,先用RPMI l640 培基洗脱尼龙棉柱,流下的细胞悬液含有丰富的 T 细胞。然后用力 反复挤压尼 龙柱、挤出粘附在尼龙棉上

8、的 B 细胞,并用少量的 RPMI l640 培基 洗脱,此细胞悬液含 有丰富的 B 细胞。尼龙柱 (塑料管 )的长短和尼龙棉的多少, 视分离细胞的多少而定。CD4 及 CD8 细胞的分离 CD4 细胞的分离 :将一定量的 T 细胞悬液通过一根 SephDdexC-10 柱,然后用 少量 的 RPMll640 培养洗涤,收获的细胞悬液约含 85%的 CD4 细胞。(2)CD8细胞分离用Tris缓冲液稀释羊抗鼠IgG (浓度为10卩g/m1)包被一平皿表面,然 后放置 4 C 过夜,没有包被上的抗体用 PBS 洗净。然后将已标记有抗 CD8 单克隆抗体的 T 细胞(细胞浓度为 1 x IO7/m

9、1) 3m1 加入上述的平皿内, 4 C 放置 2 小时,用 PBS 轻轻 洗净末粘附的细胞,然后用毛细管加入 10m1 PBS 吹打。收 集的脱落细胞经洗涤后悬浮在 RPMI I640 培基中备用。 CD4 细胞亦可用此法分 离。单核巨噬细胞的分离单核巨噬细胞有粘附塑料或玻璃表面的特性, 而淋巴细胞则无此特性, 借此可将 这两类细 胞分开,其方法简述如下。将待分离的细胞悬液 ( 如实物动物的腹腔液 ) 加入适当大小的 塑料或玻璃平皿内,置于 37 T C02 温箱内温育 1 小时,然后用 RPMI 1640 培基轻轻漂洗 平皿表面, 去除非粘附细胞, 再将粘附有细胞的平皿表 面用上述培基轻轻

10、洗刷, 收集粘 附的单核巨噬细胞。 如果要获得纯度较高的单核 巨噬细胞,可重复上述过程。提高免疫细胞借助睡眠睡眠与人体免疫力密切相关。著名免疫学家通过 自我睡眠 试验发现,良好的睡 眠可使体内的两种淋巴细胞数量明显上升。 而医学专家的研究表明, 睡眠时人体 会产生一 种称为胞壁酸的睡眠因子, 此因子促使白血球增多, 巨噬细胞活跃, 肝 脏解毒功能增强,从而将侵入的细菌和病毒消灭。保持乐观的态度可以维持人体于一个最佳的状态, 尤其是在现今社会, 人们面临的压力很大, 巨 大的心 理压力会导致对人体免疫系统有抑制作用的荷尔蒙成分增多, 所以容易受 到感冒或其它疾 病的侵袭。限制饮酒每天饮低度白酒不

11、要超过 100毫升,黄酒不要超过 250毫升,啤酒不要超过 1 瓶, 因为 酒精对人体的每一部分都会产生消极影响。即使喝葡萄酒可以降低胆固醇,也应该限制每天 一杯,过量饮用会给血液与心脏等器官造成很大破坏。参加运动专家进行的 3 项研究指出,每天运动 30到 45分钟,每周 5 天,持续 12周后, 免疫细 胞数目会增加, 抵抗力也相对增加。 运动只要心跳加速即可, 晚餐后散步 就很适合。补充维生素每天适当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 专家指出, 身体抵抗外来侵害的武器, 包括干扰 素及各 类免疫细胞的数量与活力都和维生素与矿物质有关。改善体内生态环境用微生态制剂提高免疫力的研究和使用由来已久。研究表

12、明,以肠道双歧杆菌、乳酸杆菌为 代表的有益菌群具有广谱的免疫原性, 能刺激负责人体免疫的淋巴细 胞分裂繁殖,同时还 能调动非特异性免疫系统,去 吃掉包括病毒、细菌、衣原 体等在内的各种可致病的外来 微生物, 产生多种抗体, 提高人体免疫能力。 对于 健康人来说, 不妨食疗,多吃些乳 酸菌饮料 ;而健康边缘人群, 可以用微生态制 剂来调节体内微生态平衡。能提高免疫力的 食品 1.灵芝 :灵芝可增强人体的免疫 力,这是因为灵芝含有抗癌效能的多糖体,此外,还含 有丰富的锗元素。锗能加 速身体的新陈代谢, 延缓细胞的衰老, 能通过诱导人体产生干扰 素而发挥其抗癌 作用; 2.新鲜萝卜 :因其含有丰富的干扰素诱导剂而具有免疫作用 ; 3.人参 蜂王浆 : 能提高机体免疫力及内分泌的调节能力,并含具有防癌作用的蜂乳酸 ; 4. 蘑菇、 猴头菇、草菇、黑木耳、银耳、车养、百合等 :都有明显增强免疫力的作用 ; 5.香 菇:香菇所 含的香菇多糖能增强人体免疫力。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