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八下试题(6)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62330296 上传时间:2023-06-13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鲁教版八下试题(6)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鲁教版八下试题(6)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鲁教版八下试题(6)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鲁教版八下试题(6)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鲁教版八下试题(6)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鲁教版八下试题(6)》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鲁教版八下试题(6)(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绝密启用前2018-2019学年度??学校10月月考卷试卷副标题考试范围:xxx;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注意事项:1 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 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第II卷(非选择题)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一、文言文阅读1 理解课文,完成填空。(1) 富贵不能淫一文探讨的是“ ”的问题。景春提出观点,孟子反驳。景春认为,公孙衍、张仪是大丈夫,因为他们具有“ ”的威力。而孟子则针锋相对,首先用一个反问句“ ”否定景春的观点;紧接着用“”作比,指出公孙衍、张仪的本质;接下来从正面提出自己心目中的大丈夫的标准:第

2、一,“”。第二,“”。第三,“”。这三条都做到了,才有资格叫大丈夫。(2)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孟子主要讲了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二是,得出的结论是“ ”。文中由个人升华到国家,论证“死于安乐”的道理的句子是。2用“ / ”标出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1)居天下之广居(2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3.翻译下列句子。(1)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2) 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3)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4)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4 文学常识填空。这两篇短文选自 ,孟子,名 , 学派代表人物之一,战国时期 家。5.解释下列加点字词。(1) 岂

3、不诚大丈夫(2) 天下熄(3) 是焉得为大丈夫乎(4) 父命之(5) 戒之(6) 女家(7 )以顺为正者(8)与民由之(9 )发于畎亩(10 )空乏其身(11) 行拂乱其所为(12) 曾益(13) 衡于虑(14 )出则无敌国外患6 请找出下列句子的通假字并解释。 发闾左適戍渔阳通解释: 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通解释: 将军身被坚执锐 通解释: 苟富贵,无相忘 通解释: 卜者知其指意 通解释: 固以怪之矣 通解释:翻译句子。7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8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当斩。9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10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11.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4、等死,死国可乎?12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题 答 内 线 订 装 在 要 不 请OO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字词。13. 二者不可得也()14.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15. 此之谓失其本心()线线16.贤者能勿丧耳()17.故患有所不辟也()OO18.呼尔而与之 ()根据课文,将下列句子补充完整号 考19.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订订20.生,亦我所欲,二者不可得兼,。21.呼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O级班O22.解释下列加点的多义词。(1 )得疋焉得为大丈夫乎得志,与民由之(2)戒往送之门,戒之曰装:名姓装必敬必戒,无违夫子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本着语言简明,清晰的原则,完成后面题目。

5、当记者、编辑,当然不是搞文学的,但是你(A要报导,要知道的东西方面极广。自O校O然科学方面,最大的门类是六个字:数、理、化、天、地、生;社会科学一般地(B)学是文、史、哲,其实(C)还有其他。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两个方面,这么广泛(D),而且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E)都是人们日常要(F)接触的,不多学一些东西,怎么外内能行呢?23.应删去的两处语句是(只填画线处的序号)。24.应当增加词语使内容清晰的一处是(只填画线处的序号),应填加的词语OO是“”。25. 应写得简略的一处是(只填画线处的序号) ,可以改为“”。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尉果笞

6、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 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 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 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26. 解释加点的词语(1)广故数言欲亡 ()(2)尉果笞广()(3)从民欲也()27. 翻译“为坛而盟,祭以尉首”28陈胜吴广为什么在杀尉之后才“召令徒属”?“召令徒属”的目的是什么?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巨,皆以美于徐公。

7、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29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以”和文中“皆以美于徐公”的“以”意思相同的是:A.以勇气闻于诸侯E.秦以城求壁而赵不许,曲在赵C.自以本非岩穴知名之士D.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30解释文中两个“于”的含义: 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31以下三句是从原文横线处选出来的,它们合理的排列顺序是() 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朝廷之臣莫不畏王A. E. C. D.32. “王之蔽甚矣”的正确意思是()A.大王的毛病实在太多了。E.大王受蒙蔽太厉害了。C.大王的私心太重了。D.大王您隐蔽得太深了。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

8、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 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 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 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 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 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

9、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 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33. 选出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 ()A.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B.故患有所不辟也。C.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D.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34.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字词。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于我何加焉!()贤者能勿丧耳()此之谓失其本心()35. 下列“而”字用法不同类的一项是()A.舍鱼而取熊掌也 B.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C.乡为身死而不受 D.呼尔而与之36. 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37. 填空: “非独贤者有是

10、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中的“是心”是指 “此之谓失其本心。”中的“此”指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作者交代这一句的意图是 “鱼与“熊掌”在文中分别比喻,文章以鱼与熊掌设喻的目的是【理解运用探究学习】荆宣王问群臣曰:“吾闻北方之畏昭奚恤,果诚如何?”群臣莫对。江一对曰:“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之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 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今王之地方五千里,带甲百万,而专属之昭奚恤。故北方之畏奚恤也,其实畏王之甲兵也,犹百兽

11、之畏虎也。”38. 解释下面句中划线的词。群臣莫对()虎求百兽而食之()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 兽见之走()虎以为然 ()39. 下面句中划线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其实畏王之甲兵也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B今子食我谨食之,时而献焉C故北方之畏奚恤也公问其故D.今王之地方五千里.方七百里,高万仞40. 由文中的寓言故事,后人概括出一个什么成语?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题 答 内 线 订 装 在 要 不 请41. 江一对荆宣王讲这个故事的用意是什么?参考答案1. ( 1)何谓大丈夫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是焉得为大丈夫乎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

12、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2)造就人才治理国家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解析】【详解】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并用文中原句填空。富贵不能淫的内容是孟子批驳景春关于大丈夫的错误言论。通过人物对话探讨“何谓大丈夫”。公孙衍和张仪是真正的对丈夫。景春提出这个观点的依据是,公孙衍、张仪能够左右诸侯,“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他们发起怒来,诸侯们都会害怕,安静下来,天下就会平安无事,他们威风八面,权倾天下, 能够左右时局。孟子针锋相对地用了一个反问句:“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这个怎么能够叫大丈夫呢?针对景春的观点, 孟子先破后立

13、,指出公孙衍、张仪之流所行只是“妾妇之道”。怎样才能让自己做大丈夫呢?孟子做了两点分析。一是“居天下之广居, 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二是“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真正的大丈夫是“富贵不能 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人。(2)文中说一个人要成就大事,一定要经历许多艰难困苦的磨炼,只有经历艰难困苦,经风雨,见世面,才能锻炼意志,增长才干,担当大任。这是从个人角度论述。“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则是从国家角度论述。客观环境和个人命运的互动关系 推广到客观环境和国家命运的关系上去, 得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样一个深刻的结论。“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

14、者,国恒亡”国家就将死于安乐。2. ( 1)居/天下之广居(2)出/则无/敌国外患者【解析】【详解】朗读包括停顿、重音、语气、语调、语速等诸多方面,对文言文而言,中考主要考查的是语句节奏的划分。文言语句的朗读停顿问题在近年中考中从未间断过,可见这种题型的价值,这是因为停顿是理解、翻译文言语句的基础。对句子内容能正确理解,就能准确地标出朗读 节奏(停顿)。(1 )句意:住进天下最宽广的住宅 仁。 (2)句意:在国外没有与之匹敌 的邻国和来自外国的祸患。3. ( 1)住进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走着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义。(2)(他们)一发怒,诸侯就害怕;(他们)安定下来,天下的战火就熄灭。(3 )内心困惑,思虑阻塞,才能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