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国风·魏风·园有桃》原文译文赏析.docx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62328097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5.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经《国风·魏风·园有桃》原文译文赏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诗经《国风·魏风·园有桃》原文译文赏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诗经《国风·魏风·园有桃》原文译文赏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诗经《国风·魏风·园有桃》原文译文赏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诗经《国风·魏风·园有桃》原文译文赏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诗经《国风·魏风·园有桃》原文译文赏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经《国风·魏风·园有桃》原文译文赏析.docx(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诗经国风魏风园有桃原文译文赏析 国风魏风园有桃 先秦:佚名 园有桃,其实之肴。心之忧矣,我歌且谣。不知我者,谓我士也骄。彼人是哉,子曰何其?心之忧矣,其谁知之?其谁知之,盖亦勿思! 园有棘,其实之食。心之忧矣,聊以行国。不知我者,谓我士也罔极。彼人是哉,子曰何其?心之忧矣,其谁知之?其谁知之,盖亦勿思! 【译文】 园子里的树上结满了鲜桃,那些甜蜜的果实可吃个饱。但我内心里布满悲伤情怀,低唱着难过曲浅呤着歌谣。那些不理解我苦痛的人啊,确定说我书呆子清高孤傲。这些通达之人说的很对啊,但请你告知我怎么办为好?我内心里无尽的悲伤情怀,普天下之人你们谁能知道!你们谁能真正理解我心啊,我还是不要空自伤怀

2、的好! 园子里的小枣树枝繁叶茂,那些鲜美的果实可吃个饱。但我内心里布满悲伤情怀,姑且到广袤田里转悠一遭。那些不理解我苦痛的人啊,确定说我书呆子是大傻冒。这些通达之人说的很对啊,但请你告知我怎么办才好?我内心里无尽的悲伤情怀,普天下之人你们谁能知道!你们谁能真正理解我心啊,我还是不要空自伤怀的好! 【解释】 之:犹“是”。肴,吃。“其实之肴”,即“肴其实”。 之:犹“其”。 歌、谣:曲合乐曰歌,徒歌曰谣,此处皆作动词用。 士:古代对学问分子或一般官吏的称呼。 彼人:那人。是:对,正确。 子:你,即。何其:为什么。其,作语助词。 盖(h):通“盍”,何不。亦:作语助词。 棘:指酸枣。 聊:姑且。行

3、国:离开城邑,周游国中。“国”与“野”相对,指城邑。 罔极:无极,无常,妄想,没有准则。 【赏析】 这首诗语言极明白,表现的思想感情也很清晰,然而对诗人“忧”什么,时人为何不能理解他的“忧”,反认为他傲慢、反常,难以找到准确答案。同时他自称“士”,而“士”代表的身份实际并不确定,诗经中三十三篇有“士”字,共54个,仅毛传、郑笺就有多种解释,如:“士,事也”,指能治其事者;“士,卿士也”;“士者,男子成名之大号也”;“士者,男子之大号也”;“言士者,有德行之称”;“士,军士也”;“他士,犹他人也”等,所以这个自称“士”的诗人是何等角色,很难认定。与之相应,对此篇的主旨就有了多种臆测:毛诗序谓“刺

4、时”,何楷诗经世本古义作实为“晋人忧献公宠二骊姬之子,将黜太子申生”;丰坊诗说说是“忧国而叹之”;季本诗说解颐以为是“贤人怀才而不得用”;牟庭诗切以为是“刺没入人田宅也”。今人或说“伤家室之无乐”,或说“叹息知己的难得”,或说“没落贵族忧贫畏饥”,或说“自悼身世飘落”,或说“反映了爱国思想”,不一而足。诗经选注说:“我们从诗本身分析,只能知道这位属于士阶层,他对所在的魏国不满,是由于那个社会没有人了解他,而且还指责他傲岸和反覆无常,因此他在忧愤无法排遣的时候,只得长歌当哭,自慰自解。最终在无可奈何中,他表示聊以行国,置一切不顾了。因此,从诗的内容和情调推断,属于怀才不遇的可能性极大。”故指此为

5、“士大夫忧时伤己的诗”。 此诗两章复沓,前半六句只有八个字不同;后半六句则完全重复。两章首二句以所见园中桃树、枣树起兴,诗人有感于它们所结的果实尚可供人食用,味美又可饱腹,而自己却无所可用,不能把自己的“才”奉献出来,做一个有用之人。因而引起了诗人心中的郁愤不平,所以三、四句接着说“心之忧矣,我歌且谣”,他无法解脱心中忧闷,只得放声高歌,聊以自慰。毛诗序说:“永歌之缺乏,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这位正是由于歌之缺乏以泻忧,打算“聊以行国”,离开他生活的这个城市,到别处走一走,看一看。这只是为了排忧,还是想另谋出路,无法测知。但从诗的五六句看,他“行国”是要换一换这个不开心的生活环境,则是可

6、以确定的。诗云:“不我知者,谓我士也骄(罔极)。”诗人的心态好像是“众人皆醉我独醒”。由于他的思想,他的忧虑,特殊是他的行为,国人无法理解,因此不免误会,把他有时高歌,有时行游的放浪行动,视为“骄”,视为“罔极”,即反常。诗人感到特别委屈,他为无法表白自己的心迹而无可奈何,所以七、八两句问道:“彼人是哉?子曰何其?”意思是:他们说得对吗?你说我该怎么办呢?这两句实际是自问自答,呈现了他的内心无人理解的苦痛和冲突。最终四句:“心之忧矣,其谁知之!其谁知之,盖亦勿思!”诗人本以有识之士自居,自信所思虑与所作为是正确的,因而哀痛的只是世无知己而已,故一再申说“其谁知之”,表现了他深深的孤独感。他的期

7、望值并不高,只是要求时人“理解”罢了,然而这一丁点的盼望,在当时来说也是不行能的,因此他只得以不去想来自慰自解。全诗给人以“欲说还休”的感觉,风格沉郁顿挫。 这首诗以四言为主,杂以三言、五言和六言,句法参差。押韵位置两章诗一样,前半六句韵脚在一、二、四、六句末;后半六句换韵,韵脚在七、八、十、十一、十二句末,并且十、十一两句重复,哀思绵延,确有“长歌当哭”的味道。 扩展阅读:诗经创作背景 周代的祖居之地周原宜于农业,“大雅”中的生民、公刘、绵绵瓜瓞等诗篇都说明周是依靠农业而兴盛,农业的进展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周族在武王伐纣之后成为天下共主,家族宗法制度、土地、奴隶私有与贵族领主的统治成为这一历史

8、时期的社会政治特征。 西周取代殷商,除了商纣暴虐无道,主要与其实行奴隶制经济制度有关。西周建立以后,为缓和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锋利冲突,缓和阶级斗争,变奴隶制为农奴制,正如王国维在殷商制度论中所言:“中国政治与文化之变革,莫剧于殷周之际殷周间的三大变革,自其表而言之,不过一家一姓之兴亡,与都邑之转移。自其里言之,则旧制度废而新制度兴,旧文化废而新文化兴” 西周较之殷商,由于经济制度的巨大变革,促使社会在精神文明方面产生飞跃性的进步,作为文学代表的诗经消失是时代进步的必定产物,而它反过来又促进了社会的文明进步。 扩展阅读:诗经名句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出其东门,有女如云。虽则如云,匪我思存。 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 有美一人,婉如清扬。邂逅相遇,与子偕臧。 婉兮娈兮。总角丱兮。未几见兮,突而弁兮! 十亩之间兮,桑者闲闲兮,行与子还兮。 十亩之外兮,桑者泄泄兮,行与子逝兮。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 山有枢,隰有榆。子有衣裳,弗曳弗娄。子有车马,弗驰弗驱。 绸缪束薪,三星在天。今夕何夕,见此良人?子兮子兮,如此良人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