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2021-2022学年地理湘教版必修第一册习题:综合测评(A+B)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62327683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1.5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教材2021-2022学年地理湘教版必修第一册习题:综合测评(A+B)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新教材2021-2022学年地理湘教版必修第一册习题:综合测评(A+B)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新教材2021-2022学年地理湘教版必修第一册习题:综合测评(A+B)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新教材2021-2022学年地理湘教版必修第一册习题:综合测评(A+B)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新教材2021-2022学年地理湘教版必修第一册习题:综合测评(A+B)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教材2021-2022学年地理湘教版必修第一册习题:综合测评(A+B)》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教材2021-2022学年地理湘教版必修第一册习题:综合测评(A+B)(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综合测评(A)(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2018年2月8日,南天区出现流星雨。下图为当天从北极上空看到的太阳系部分行星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1.流星发亮的原因是流星体()A.吸收地面长波辐射B.捕获太阳带电粒子C.摩擦地球稠密大气D.反射太阳短波辐射2.当天晚上,地球上能够观察到火星、木星、土星位置关系正确的是()答案:1.C2.A解析:第1题,流星是行星际空间的尘粒和固体块(流星体)闯入地球大气圈同大气摩擦燃烧产生的光迹。故选C项。第2题,根据八大行星绕日公转的特点可知,火星、木星、土星与地球绕日公转的方向相同,都为自西向东。由材料可知,该图

2、是从北极上空看到的太阳系部分行星位置示意图,公转方向应该为逆时针,所以自西向东的排列顺序为木星、火星和土星,选项以及图示的方位,只有A位置最符合,故选A项。科学家最新研究显示,有一颗系外行星非常适宜生命存活。结合所学知识,完成34题。3.判断该行星是否宜居,主要考虑其()运行轨道是不是椭圆距太阳的远近是否有液态水是否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A.B.C.D.4.地球接近太阳系宜居带的内侧,科学家称未来10亿20亿年,地球将会变得炽热,不适宜人类居住,其原因可能是()A.地球公转轨道变大B.地球质量变大C.太阳变得更加炽热D.地球自转速度加快答案:3.B4.C解析:第3题,由关键词“是否宜居”可知,要

3、求回答行星上存在生命的条件。行星运行轨道的形状不是生命存活的必要条件,排除;系外行星是围绕其他恒星运动的,其是否宜居和距太阳的远近并无关系,排除。第4题,由关键词“变得炽热”可知,要求分析地球变得炽热的原因。地球公转轨道变大,离太阳会更远,表面温度会下降;地球质量变大和自转速度加快对地球表面温度影响不大;太阳更加炽热会导致地球接受的热量更多,使地球表面温度更高。地表净辐射是太阳短波辐射在“地气”系统中经过吸收、散射和反射等作用后,地表接收的辐射收支净余部分,大致是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大气逆辐射与地面辐射之间的差额。下面两图为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地表净辐射年内变化图。据此完成57题。5.与地表净辐

4、射季节变化关系最密切的地理要素是()A.日照时数B.气温年较差C.气温日较差D.降水量的季节变化6.冬季,对西藏和黑龙江地表净辐射差异影响较小的因素是()A.太阳高度B.昼长C.海拔D.地表植被7.湖南省5、6月份地表净辐射较小的主要原因是()A.太阳辐射弱B.阴雨天气多C.地面辐射强D.白昼较短答案:5.B6.D7.B解析:第5题,读图可知,西藏的地表净辐射季节变化较小,黑龙江和内蒙古的地表净辐射季节变化较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中五省级行政区中,黑龙江和内蒙古的气温年较差较大,西藏的气温年较差较小。综上可知,与地表净辐射季节变化关系最密切的地理要素是气温年较差,B项正确。第6题,冬季,西藏

5、和黑龙江的太阳高度差异较大,A项错误;冬季,西藏和黑龙江的昼长差异较大,B项错误;西藏和黑龙江的海拔差异较大,C项错误;冬季,西藏和黑龙江的地表植被均已枯萎,差异较小,D项正确。第7题,湖南省5、6月份处于“梅雨”期,降水较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地表净辐射较小。故选B项。陕西省某地发现一系列巨大脚印化石,经考古专家实地考察,初步认定这批化石是1亿年前恐龙的脚印。据此完成89题。8.恐龙繁盛的时代是()A.太古代B.元古代C.古生代D.中生代9.根据恐龙脚印推测当时的地理环境可能是()A.干旱环境B.潮湿环境C.热带海域D.森林密布答案:8.D9.B解析:第8题,中生代爬行动物盛行、恐

6、龙繁盛。第9题,恐龙脚印化石的形成首先需要潮湿的环境,另外,化石只能在沉积岩中形成,要发生沉积,地势应该低洼。2015年10月8日,位于厄瓜多尔基多附近的科多帕希火山持续喷发,场面壮观。据此完成1011题。10.科多帕希火山喷发出的岩浆物质主要来源于()A.地壳B.外核C.地幔D.岩石圈11.火山喷发出的炽热岩浆,在地球内部主要存在于()A.莫霍界面上部B.古登堡界面下部C.上地幔上部D.地核内部答案:10.C11.C解析:火山喷发的物质主要是岩浆,岩浆存在于上地幔顶部的软流层中。读我国某山间河谷某时段等温面和等压面分布剖面示意图,完成1213题。12.下列能正确反映图示情况的是()该时段为夜

7、间该时段为白天该时段吹谷风该时段吹山风A.B.C.D.13.该山间河谷此时段多雨。下列四幅图中,能解释此现象的是()答案:12.B13.D解析:第12题,由图可知,该时段河谷等温面向高处凸,等压面向低处凹,说明该时段河谷温度高,气压较低,根据“山谷风”的热力环流原理,可以判断该时段为夜间,吹山风,故选B项。第13题,结合上题分析可知,两边山坡气流下沉,为夜间吹山风,河谷气流上升过程中,遇冷凝结,容易成云致雨,因此夜雨较多,故选D项。2019年6月19日为全国低碳日,其全国低碳日活动的主题是“低碳行动,保卫蓝天”。中国的行动目标是203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

8、。据此完成1415题。14.中国要达到行动目标,有效可行的措施是()A.严格控制人口数量B.加快发展新能源C.明显缩减生产规模D.禁止使用化石能源15.温室效应的主要原理是()A.大气吸收地面辐射能力增强,增加了大气逆辐射B.大气吸收太阳辐射能力增强,增加了大气逆辐射C.大气削弱太阳辐射能力减弱,削弱了大气逆辐射D.大气吸收地面辐射能力减弱,削弱了大气逆辐射答案:14.B15.A解析:第14题,优化能源结构,应发展新能源。第15题,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增多,故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增多,从而增加了大气逆辐射。读北太平洋部分海域示意图,完成1617题。16.下列表示两处洋流流向及其附近海域等温线的

9、是()A.甲、乙B.乙、丙C.乙、丁D.丙、丁17.下列关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A.世界性大渔场最有可能位于海域之间B.洋流延长了上海至旧金山的船只航行时间C.洋流利于污染物向北扩散,加快净化速度D.洋流对北美西岸地区增温增湿作用明显答案:16.C17.D解析:第16题,读图可知,是加利福尼亚寒流,自北向南流,纬度较低,水温应较高,对应乙。处是千岛寒流,洋流流向自北向南,纬度较高,水温较低,对应丁。C项正确,A、B、D三项错误。第17题,在寒暖流交汇处,容易形成世界性大渔场。世界性大渔场最有可能位于海域之间,洋流没有形成交汇,A项错误。洋流自南向北流,与上海至旧金山的船只航

10、行时间关系不大,B项错误。洋流利于污染物向南扩散,加快净化速度,C项错误。洋流是阿拉斯加暖流,对北美西岸地区增温增湿作用明显,D项正确。西部大开发调研组在河西走廊的调研中,发现了一处面积100多平方千米,千疮百孔,形如“蜂巢”的地理事物。“蜂巢”组合在一起,如流云翻浪、似百兽飞禽。据此完成1819题。18.造成这种“蜂巢”地貌的主要作用是()A.岩浆活动B.风力沉积C.风力侵蚀D.流水侵蚀19.下列地貌与材料所述的“蜂巢”形成作用相同的是()A.沙丘地貌B.丹霞地貌C.三角洲地貌D.雅丹地貌答案:18.C19.D解析:从材料中看出,该地地处沙漠地区,风力侵蚀作用强盛,因此长期的风力侵蚀使原有的

11、岩石被雕塑成各种各样奇特的形状,因而材料中描述的地貌应为风力侵蚀地貌。常见的风力侵蚀地貌有风蚀蘑菇、风蚀柱、雅丹地貌等。蛇曲是像蛇一样蜿蜒的河流地貌。下图为山西永和黄河蛇曲景观图。读图,完成2021题。20.永和黄河蛇曲地貌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A.地壳运动B.断裂下陷C.流水作用D.风力作用21.甲、乙两处对应的外力作用为()A.甲侵蚀作用、乙堆积作用B.甲侵蚀作用、乙侵蚀作用C.甲堆积作用、乙堆积作用D.甲堆积作用、乙侵蚀作用答案:20.C21.A解析:第20题,图中河流呈弯曲形态,主要是由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形成的。第21题,甲处为凹岸,是由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乙处为凸岸,是由流水堆积作

12、用形成的。下图为青藏高原及我国温带若干植被带的关系图。读图,完成2223题。22.R代表的植被带可能是()A.苔原带B.温带草原带C.亚寒带针叶林带D.温带落叶阔叶林带23.导致植被带沿OF方向发生变化的主导因素是()A.热量B.水分C.风力D.光照答案:22.B23.A解析:第22题,由E到O的变化中已知的植被带变化是森林、灌丛草甸草原荒漠,且是水平自然带变化,是水热状况变化,特别是水分越来越少的结果;从“温带及山地针阔叶混交林带R温带荒漠带”的变化可以看出是水平变化,又由植被带的变化规律可知,R是温带草原带。第23题,OF方向三组植被带体现“高山山地温带”的变化,是海拔越来越低、热量条件越

13、来越好的结果。土壤是地球表层具有肥力能生长植被的疏松表层,其形成与发展与自然地理环境密切相关。据此完成2425题。24.土壤最本质的特征是()A.具有肥力B.能蓄水保水C.具有团粒结构D.颗粒细,质地疏松25.在土壤形成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A.岩石的组成B.气候的影响C.水分的分布D.生物的分布答案:24.A25.D解析:第24题,土壤具有肥力能生长植物是土壤的本质特征。第25题,生物是影响土壤发育的最基本也是最活跃的因素。二、综合题(共50分)26.(9分)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在图中用箭头标出木星和哈雷彗星的绕日公转方向。(2)按结构特征分,木星属于行星,属于该类行星的还有;木星轨

14、道以内还有颗大行星,它们属于行星。(3)如果人类想移居外行星,该行星需具备什么条件?答案:(1)图略(木星为逆时针方向,哈雷彗星为顺时针方向)。(2)巨土星四类地(3)适宜的温度;液态水;利于生物呼吸的大气等。解析:第(1)题,八颗行星绕日公转呈逆时针方向,彗星绕日公转为顺时针方向。第(2)题,八颗行星按结构特征分为类地行星、巨行星和远日行星。火星轨道与木星轨道之间有一小行星带,木星轨道以内有四颗类地行星。第(3)题,地球上有生命存在的条件主要包括适宜的温度、液态水、利于生物呼吸的大气等。27.(15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因海洋和陆地受热不均匀而在海岸附近形成的一种有日变化的风系。在基本气流微弱时,白天风从海上吹向陆地,夜晚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前者称为海风,后者称为陆风,所以合称为海陆风。材料二随着矿物能源的大量消耗,大气中二氧化碳不断增多。充分利用太阳能,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是工农业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大棚农业生产景观图(1)根据材料一,我国南海一滨海城市的学校开展了“海陆风的现象及其影响”地理课题研究。以下是这组学生的研究报告,请根据你所学的知识协助他们完成这项工作。“海陆风的现象及其影响”研究报告海陆风是滨海地区在一天之中,由于的差异,风向以一天为周期,随昼夜交换而转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